孩子發燒真揪心,退燒藥你知道怎麼用嗎?

2020-12-04 y風君子y

發燒是孩子很常見的疾病症狀,但是卻最讓爸媽揪心,體溫計上的數字牽動著全家的心。

退燒藥是很多爸媽心裡的「靈丹妙藥」,恨不得孩子一發燒,馬上就用退燒藥,只有體溫計上的數字下來了,爸媽懸著的心也才能跟著放下。

其實,什麼時候用退燒藥、用什麼退燒藥、吃多少劑量,都是有講究的,隨便服用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下面就給大家講講發燒用藥那些事兒。

退燒藥有什麼用?

退燒藥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孩子緩解發燒引起的不適,讓他舒服一些,而不是迅速讓孩子的體溫降到正常值。因為對孩子來說,大部分的發燒都是由病菌感染引起的。發熱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機體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還能增強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提高對病菌的抵抗能力。有時候遇到特別厲害的病菌時,孩子體溫會升特別高,身體其他機能會受不了,這時才要用退燒藥補救緩解一下。

什麼時候用退燒藥?

2016 年版《中國 0 至 5 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指出:肛溫≥ 39.0℃ (口溫≥ 38.5℃,腋溫≥ 38.2℃),或孩子因發熱出現了不舒服和情緒低落時,推薦口服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

但是正如上面所說,發熱是一種症狀,退熱治療是一種對症治療,其首要目的是讓孩子更舒適些,而不是讓體溫儘快降到正常。所以,要不要吃退燒藥需要根據孩子的整體狀況來評估

如果孩子發熱後表現得不舒服,飯吃不好,覺也睡不好,精神萎靡,不想玩耍,變得黏人,那麼這時候即使他的腋溫還沒有超過 38.2℃,也可以吃退燒藥。

如果孩子發熱時精神還不錯,依然和平時一樣玩耍、吃東西,沒有明顯的不舒服表現,那麼即使這時他的腋溫已經超過了 38.2℃,也可以先不著急吃退燒藥,可以繼續監測病情變化,也許體溫會自行退下去。

2 種安全有效的退燒藥

01

對乙醯氨基酚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退燒藥之一,毒副作用比較小,對消化道的刺激也小,更適合 2 個月以上的孩子

但是最好買單一成分的對乙醯氨基酚,比如泰諾林,不要選擇複方感冒藥,比如兒童用的氨酚烷胺顆粒、氨酚黃那敏顆粒、氨酚麻美糖漿、酚麻美敏混懸液等,這些複方感冒藥中也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容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超劑量服用。

兒童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的日常每次最大劑量為每千克體重 15 毫克(不超過 600 毫克,避免超重的孩子根據體重計算藥量超標),每 4 小時一次,一天最多 4 次

比如,一個體重 10 千克的孩子,每次能給的最大劑量就是 150 毫克,如果你家裡的退燒藥濃度是每毫升含 100 毫克對乙醯氨基酚的滴劑,那孩子每次可服用的最大劑量就是 1.5 毫升,低於這個劑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過。

02

布洛芬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另一種非常安全的兒童退燒藥,比對乙醯氨基酚發現得晚一點,20 世紀 60 年代才被合成發明,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等作用。

和對乙醯氨基酚相比,布洛芬降溫維持效果更長,適用於 6 個月以上的孩子。對 6 個月以下的孩子,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能確定。

兒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為每次每千克體重 10 毫克,每 6 小時一次,一天最多 4 次。

比如一個體重 10 千克的孩子,他的最大用量就是 100 毫克。如果你家中的退燒藥濃度是每毫升含有布洛芬 40 毫克的滴劑,那孩子每次可服用的最大劑量就是 2.5 毫升。

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商品名泰諾林、百服寧等美林、託恩等體溫下降時間1~2 小時1~2 小時起效時間<1 小時<1 小時藥效最強時間3~4 小時3~4 小時維持效果時間4~6 小時6~8 小時適應年齡2 月齡及以上6 月齡及以上每次最大劑量600 毫克,或 15 毫克/千克400 毫克,或 10 毫克/千克每日最大劑量2 克,或 2 歲以下 60 毫克/千克,2~12 歲 75 毫克/千克2.4 克,或 40 毫克/千克使用頻率每 4 小時 1 次每 6 小時 1 次單日最多使用次數24 小時內不超過 5 次24 小時內不超過 4 次副作用劑量過大可導致肝損害可出現腸胃道反應等症狀退熱特點起效快退熱平穩,對於體溫 39℃ 以上的孩子效果更好

△以上有兩種劑量的,均以兩者中較低劑量為準

需要注意的是:

不建議同時用藥:我國 2016 年發布的《兒童退熱指南》中,不推薦同時服用這兩種退燒藥。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一起服用,並不能達到增強藥效的目的,而且目前也沒有統一的醫學證據表明兩種一起吃比只吃一種效果好。

不建議交替用藥:很多國家目前都不支持交替使用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來給孩子退燒,因為在安全性方面沒有足夠的證據,並且交替使用會使服藥過程變複雜,增加不安全性。

選對用藥的同時,也要注意多給孩子補充水分,一方面防止發燒造成的脫水,另一方面充足的水分會增加孩子的代謝速率,有利於退燒藥的起效。

如果孩子有以下這些情況,建議立即帶他去醫院就醫,由醫生判斷如何治療:

孩子不滿 3 個月,體溫≥38℃。

孩子大於 3 個月,體溫≥40℃。

2 歲以下的孩子,發燒持續 24 小時以上。

2 歲或以上的孩子,發燒持續 72 小時以上。

出現脫水的表現,比如囟門凹陷、嘴唇乾燥、哭時淚少或無淚、口渴、尿少等。

抽搐,或以前有過因發燒而抽搐的病史。

非常煩躁、無法安撫,或者精神變差、不願意動、睡覺時間變長、很難被叫醒(比如需要用力推或者大聲叫才能醒來),甚至昏睡。

呼吸急促,口唇發紫。

頸部僵硬,嚴重頭痛,喉嚨痛或者有嚴重的耳痛。

長疹子或反覆嘔吐、腹瀉。

發燒之前已經有其他疾病。

相關焦點

  • 孩子發燒媽媽餵錯藥!你真的知道怎麼退燒嗎?
    最近在網上有這樣一則新聞:孩子半夜發燒,粗心母親錯把農藥當退燒藥。新聞中的母親發現兒子半夜發燒,於是匆忙找到一瓶「退燒藥」餵給孩子,沒想到餵給孩子的卻是草甘膦(有毒農藥),母親的疏忽大意最終導致了孩子被送進了醫院進行緊急治療。
  • 孩子發燒了!退燒藥該怎麼吃?
    發燒臨床上是指體溫達攝氏38℃以上之現象,量測體溫的工具跟方法都會影響溫度判讀的準確性。當耳溫或肛溫達38℃以上就可判定發燒,而口溫37.5℃以上,或最外圍的腋溫37℃以上也可能是發燒。一般而言,發燒是由外來的感染引起,或體內細胞發炎所致。這些發炎反應會使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心,調高原本體溫的設定點,而造成身體發燒。當調高體溫設定點後,身體可以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強化殺死病毒和細菌的能力,並可抑制其在體內生長與繁殖。所以發燒會引起身體不適,卻是對抗疾病的重要機制。
  • 發燒寶寶如何合理使用退燒藥?
    發燒寶寶如何合理使用退燒藥?>寶寶發燒可以服用的退燒藥對≥2月齡、腋溫≥38.2℃,或因發熱導致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應給予退熱藥物;推薦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 孩子一燒就40℃怎麼辦?退燒藥不能治病,只能緩解症狀
    退燒藥不能治病,只能緩解症狀 你一定要知道! 沒經過磨鍊 免疫力防禦部隊經驗不足 因此當病毒、細菌這些壞蛋進入身體後 免疫系統要派多量的衛兵上戰場 這些新兵缺乏經驗 就會多用武器,多射擊 所以孩子就特別容易發燒
  • 孩子發燒,正確的退燒方法有哪些?
    孩子發燒是最常見的疾病,發燒並不可怕,發燒是孩子機體免疫系統在和病毒做鬥爭,這也意味著孩子的免疫系統在正常發揮作用,發燒是機體抵抗病毒疾病的自我治療過程。但畢竟發燒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好受,所以要幫助孩子降溫,同時家長也要查明孩子發燒的原因。
  • 孩子發燒了,這些錯誤的退燒方法99%的媽媽都做過,你知道嗎?
    捂著出出汗就好了趕緊用退熱貼用酒精擦,降溫快 可能這些方法很多家長都用過了,孩子發燒,家長緊張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並不是我們做得越多就越好。所以說,發燒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為低燒能提高寶寶的抵抗力,使病菌變弱,有利於戰勝炎症。當然,適度的發燒有益,發燒「燒過頭」了也不行,這可真能把人給燒傻了。
  • 發燒真的能燒死身體裡病毒和細菌嗎?
    微信上看到這樣一個文章:《德國兒科醫生解讀兒童發燒: 發燒是對身體的優良教育》。讀了這篇文章,感覺一般人可能被誤導。想到了兩年前一個醫生在微博上分享的親身體驗:有小孩發燒被送急診,看小孩捂著厚厚的冬衣,醫生就把衣服解開散熱降溫,結果就是醫生被家長暴打。家長的理解是,孩子都著涼感冒了,醫生怎麼能夠讓孩子再冷著!
  • 孩子發燒到38度吃退燒藥,病的時間會更長?!
    可是再精心也避免不了寶寶感冒發燒,一旦寶寶燒起來,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全都慌了神,一看見孩子難受立馬要抱著上醫院,吃藥、打針、輸液,怎麼快怎麼來。  總歸就是,從寶寶生病的那一刻起,全家都跟著抓心撓肺。一場感冒發燒下來,家裡的大人們個個感覺像是自己燒掉了半條命。  其實,有哪個孩子不感冒,不發燒呢?既然是避免不了的,關鍵是我們怎麼樣去正確地認識。
  • 孩子一發燒就用冰敷來降溫?99%的家長都錯了!
    一旦孩子發燒了,家長們肯定急著退燒,是先擦個澡、冰敷,還是先給退燒藥?抑或是冰敷+溫水擦浴+退燒藥呢?今天這個觀點比較顛覆——對於大部分發燒的孩子,美國兒科學會建議首選口服退燒藥,不建議使用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冰敷等)。1、發燒超過38.5°C才要退燒美國兒科學會關於退燒的指南:除非是超高熱,發燒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反而利於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有利於對抗感染。
  • 用了70年的退燒藥跌下神壇,這些藥上了「兒童退燒黑名單」
    這樣的氣溫變化下,就可憐了孩子們,被發燒撂倒的孩子不在少數。孩子發燒,媽媽心急。有的帶孩子去醫院看病、開藥,有的自己在家裡給孩子吃藥、觀察。近幾年,很多兒童退燒藥接二連三被禁用,甚至是以前醫院常開、媽媽常給寶寶吃的退燒藥也跌下神壇。
  • 37.4℃算不算發燒?孩子發燒一定要去醫院嗎?
    大部分孩子都是因為發熱來到醫院。診室內,一個年輕寶媽抱著1歲左右的寶寶對醫生說:「俺家孩子發燒了?」醫生接著問「除了發燒還有其他不舒服嗎?」「沒有,就是有點低燒」。面對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病情的孩子,醫生接診後,都會細緻耐心地對孩子進行問診、查體。摸摸孩子的肚子、用聽診器聽一聽心肺是否有異常、檢查孩子咽部狀況。在事無巨細的檢查之外,醫生檢查之後問孩子家長:「你測體溫的時候孩子在幹什麼呢?」 家長說:「剛餵過奶」。醫生說:「你再去給孩子測個體溫吧,應該沒事」。十分鐘左右,家長進來對醫生說體溫正常了。
  • 發燒了怎麼辦如何退燒 可以用以下方法及時處理
    現在有很多剛當上了爸爸媽媽的父母遇到小孩發燒往往就是心急如焚,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的去處理,都會選擇去醫院治療,又怕去遲了會得到感染,所以小編在這裡總結一些了解到的經驗來分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爸爸媽媽們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孩子發燒到底怎麼辦小孩發燒了怎麼辦
  • 嬰兒發燒39度怎麼辦?這幾個護理方法,很有用
    嬰兒發燒39度怎麼辦?這幾個護理方法,很有用 作為新手父母,最害怕的就是看到孩子發燒,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尤其是寶寶高燒。嬰兒發燒39度怎麼辦呢?下面育姐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正確的護理方法。
  • 記錄一個奶爸遭遇孩子發燒時經歷
    家中有孩子的都知道,最讓父母身心俱疲的,就是孩子生病的時候,現在大寶6歲了,我依然她每一次發燒的時的經歷大概在她6個月大的時候,有一天,一向活潑的小壞蛋突然安靜下來, 家裡是備有體溫計的,一量,果然發燒了,38度。
  • 孩子一發燒就用溫水擦浴、冰敷來降溫?
    一旦孩子發燒了,家長們肯定急著退燒,    是先擦個澡、冰敷,還是先給退燒藥?抑或是冰敷+溫水擦浴+退燒藥呢? 今天這個觀點比較顛覆——對於大部分發燒的孩子,美國兒科學會建議首選口服退燒藥,不建議使用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冰敷等)。
  • 寶寶發燒「捂汗」沒有用 避免五大降溫誤區
    很多年輕父母抱著發燒的寶寶,一臉焦慮,有的要求醫生儘快給孩子吊針,有的不見到醫生絕不使用退燒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李棟方博士發現,在處理寶寶的發燒這一問題上,家長們辦法多多,但卻讓寶寶因此而「受苦」不少,存在諸多誤區。
  • 高燒40度會把孩子燒壞嗎?專家:民間的錯誤退燒觀念會傷害到孩子
    小兒科主任宋文舉醫生指出,小孩子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而不是全部,很多家長的擔心也只是看到疾病的外表,比如發熱,嘔吐,頭暈,但是他們不知道醫生治病,首要的是探究病因而不是單純為了退燒,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孩子的發燒症狀持續表現出來。
  • 孩子發燒一定要38.5度才能吃退燒藥?建議這個溫度就可以用藥了
    一般來說6個月之前的孩子不容易發燒,而6個月到3歲的孩子會經常發燒,建議孩子精神狀態好,沒有腹瀉,沒有出疹等情況在家裡觀察就可以。在家裡觀察也要給孩子退燒,而家裡退燒就要用退燒藥。菁媽接過不少家長的諮詢,菁媽發現家長們對於退燒藥的作用存著這3個誤區,而也因為這些誤區的存在,導致孩子退燒效果不好,不得不上醫院。
  • 如果baby凌晨發燒了,醫生沒上班的情況,怎么正規快速退燒呢?
    孩子發燒不喜歡喝水,家長應該想辦法少量讓孩子補充液體。因為即使服了退燒藥,如果體內水分不足,散熱不夠,退熱效果就不好。如果體內水分不足,退燒藥就會失靈。物理降溫值得推薦嗎?事實證明,物理降溫如洗溫水澡效果不佳,有時候還會引起寶寶寒戰或其他不適,所以目前不在推薦首選物理降溫。有時候可以通過開窗通風,或讓孩子不要穿太厚的方式有利於散熱。
  • 寶寶發燒避免五大降溫誤區
    有的媽媽說,孩子發燒了很怕冷的。有的說,穿得厚點是為了捂汗,孩子一出汗就退燒了。   兒童的汗腺不發達,通過「捂汗」,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對兒童來說,往往越捂體溫越高,容易造成「捂熱症候群」(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李棟方博士說,在兒童發高燒的時候,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手腳摸起來並不熱,反而有些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