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70年的退燒藥跌下神壇,這些藥上了「兒童退燒黑名單」

2020-12-01 澎湃新聞

原創: 糖糖媽媽 拜託了媽媽

最近這幾天,一大波冷空氣席捲全國,東北地區已經下好幾場雪了,南方地區更是陰冷的伸不出手了,讓本來還很溫暖舒適的秋天戛然而止,一夜入冬。這樣的氣溫變化下,就可憐了孩子們,被發燒撂倒的孩子不在少數。

孩子發燒,媽媽心急。有的帶孩子去醫院看病、開藥,有的自己在家裡給孩子吃藥、觀察。

近幾年,很多兒童退燒藥接二連三被禁用,甚至是以前醫院常開、媽媽常給寶寶吃的退燒藥也跌下神壇。

這是央視曾播出的一則公益

一個因用藥不當而致聾的女孩

用手語講述著自己無聲世界的故事

短短3分鐘的視頻看哭了萬千父母

短片中的女孩並不是個例,這樣的悲劇每年都在發生:

2016年1月24日,江蘇省丹陽市一3歲幼童因發燒在當地衛生院輸液過程中突發不適,搶救無效死亡。院方判定該幼兒死因為:過敏性休克。

因為用藥不當

我國每年約有30000兒童陷入無聲的世界

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更是難以計數

……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

寶寶發燒,哪些藥不能用?

這些藥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真正能安全給寶寶退燒的藥有哪些?

記住這9種兒童退燒藥

拉進黑名單,一定不要用

1.安乃近、安痛定(易致粒細胞缺乏症、過敏性休克)

這是我們小時候經常使用的退燒藥。安乃近曾經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如今一些偏遠地區依然還在使用,有的是注射液,有的是鼻滴,但它也存在嚴重的副作用。

安乃近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可能會導致粒細胞缺乏症。根據說明書,安乃近導致粒細胞缺乏症的風險為1.1%,這個機率真的不算低了。

一個 12 歲的小女孩,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安乃近,連續服用 8 片後因為全身不適送醫。一周後,小女孩死亡,診斷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

除此之外,還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泌尿系統損害,引發過敏性休克,甚至導致死亡。

過敏性休克 11 例,其中 7 例死亡;

血液系統反應 16 例,1 例死亡;

皮膚及其附屬器反應 31 例,4 例死亡;

泌尿系統反應 17 例,5 例死亡……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公布

而且,服用安乃近會降低寶寶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機率。比如原本一個普通的小感冒,就有可能給孩子帶去難以挽回的更嚴重的傷害。真的得不償失。

2.賴氨匹林、阿司匹林(易致瑞氏症候群、腦損傷)

賴氨匹林具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適用於發熱及輕中度疼痛,被廣泛當退燒藥使用。

賴氨匹林注射劑是退燒針中常見的一種,它的優點在於能快速退熱,但也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孩子在注射賴氨匹林後,可能會出現驚厥、嘔吐等症狀,甚至會昏迷,嚴重時可能直接導致死亡。

這種嚴重的不良反應被稱為「瑞氏症候群」,12 歲以下的孩子患病比例最高。所以國家藥監局就發布了一則關於修訂注射用賴氨匹林說明書的公告,並且明確規定了該藥12歲以下兒童禁用。

阿司匹林本身是一個很經典的解熱鎮痛藥,是賴氨匹林中的一種成分,它對孩子的危害同賴氨匹林一樣。

瑞氏症候群概念中特別強調是三個關鍵詞:兒童、病毒感染、阿司匹林。意思是使用人群是兒童,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燒,再加上吃了阿司匹林,三者同時滿足的話,風險會極高。

比如寶寶得了流感或水痘等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後,就有可能發生瑞士症候群,不良反應和死亡率很高。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很快導致肝腎衰竭、腦損傷,甚至死亡。

3.柴胡注射液(易致皮疹、過敏性休克)

柴胡注射液是一款在臨床上使用超過 70 年的退燒藥,曾經普遍用於流行性感冒的發熱治療,在兒童臨床用藥上,更多用來當作退燒針,給孩子們退燒。

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在新發布的《柴胡注射液說明書修訂要求》中明確指出,在【禁忌】項目中須註明「兒童禁用」。

圖片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此次的 CFDA 公告,除了註明了「兒童禁用」,還明確了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應。柴胡注射液會導致很多的不良反應,包括皮疹、呼吸困難、心悸、紫紺、血壓下降、過敏性休克、呼吸困難等多種嚴重的不良反應。

除了不良反應外,因輸液、肌注柴胡注射液致死的事故也曾有發生。

一名6歲的孩子,因上呼吸道感染髮熱肌注柴胡注射液,身體廣泛分布彌溫性水腫紅斑且大片表皮壞死,出現大小不等大皰,診為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住院治療1星期後搶救無效死亡。

1名11 歲的女童,用柴胡注射液14mL靜滴後,面部手足部出現出血點,未作處理,2小時後出現疼痛、煩躁、軟癱、大小便失禁。診為過敏性休克、急性腎衰,搶救無效死亡。

正因為事故頻發,2018年5月2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發文,將柴胡注射液「兒童禁用」正式寫入「史冊」。

4.雙黃連注射液(易致過敏性休克)

這也是一款兒童常用注射液,在兒科的應用很普遍,它的成分為:金銀花、黃芩、連翹提取物等中藥成分。無論是兒童咽炎、扁桃體炎,還是肺炎、氣管炎的治療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但它也因為多次嚴重的致兒童過敏性休克問題,被拉入兒童禁用黑名單!和柴胡注射液一樣,在公布的《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修訂要求》【禁忌】項中明確說明,4周歲及以下兒童、孕婦禁用。

(來源:CFDA)

5.尼美舒利(易致中樞神經、肝腎損傷)

尼美舒利也曾是風靡一時的兒童退燒藥,效果好退燒快,很多醫院診所都喜歡用。但央視的新聞早已曝光了尼美舒利對孩子的不良反應,很多國家都禁止兒童使用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不光對孩子的肝臟有副作用,對腎臟和中樞神經也有很大的損傷,有的孩子用了之後還出現了腎衰竭,導致死亡,已經禁用於 12 歲以下兒童。

尼美舒利在中國上市的6年裡,已出現數千例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甚至有數起死亡病例。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統計

6.氨基比林(易致免疫力降低、過敏性休克)

這也是曾經常被用到的一種退燒針。氨基比林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可能會引起白細胞減少症,造成寶寶的免疫力大大降低。

這個藥的副作用很大,極易產生虛脫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現過敏性皮疹(蕁麻疹、滲出性紅斑、剝脫性皮炎);更為嚴重的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

本世紀30年代,歐美應用氨基比林導致2000餘人死亡,是本世紀最大的藥害事件之一。

這類藥物已在22個國家受到禁止。80年代初我國已將氨基比林列為淘汰品種,兒童應禁止使用氨基比林及複方氨基比林製劑。

另外,氨基比林藥物在肌肉注射時局部刺激較大,會引起臀部肌肉損傷產生臀肌萎縮或麻痺及感染等併發症。

7.地塞米松(破壞免疫系統、易致心血管併發症)

很多家長帶孩子去看病,醫生都會開退燒針。在退燒針中,地塞米松是最常使用的藥物之一,特別是在一些基層醫院、小診所,尤為常見。

地塞米鬆通過降低體溫調節中樞的敏感性,來起到快速退熱的效果。但地塞米松在退熱的同時,還會抑制孩子的免疫系統,這樣不僅會增加孩子感染病菌的風險,還會使病程延長,容易反覆發燒。

除此之外,地塞米松還會影響孩子生長發育、刺激消化道、容易導致虛脫等。

正因為如此,各大權威指南也不推薦將地塞米松給孩子退燒。

《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徵指南》直言:糖皮質激素不能作為退熱劑用於兒童退熱。

8.各種海淘退燒藥(並不神奇,安全隱患多)

不少媽媽總是覺得中國的兒童藥效果不少、副作用大,寧願不遠萬裡求人代購外海的藥物給孩子服用。殊不知,這樣做可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用藥風險。

在媽媽圈經常給寶寶代購的海淘退燒藥主要有2個:

Pandol:被譽為澳洲神藥,宣稱不含布洛芬,退燒功效強大、無副作用。

在代購口中,它是專為兒童設計,以功效強大而幾乎無副作用而出名,不含布洛芬、阿司匹林,非常溫和,已在澳大利亞銷售多年,是澳洲兒科醫生唯一指定給小兒退燒降溫的用藥。

但其實,它真的沒那麼神奇!Pandol的確不含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它的主要退熱成分其實就是對乙醯氨基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適合兒童的退燒藥成分就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兩種)。

Nurofen:也是澳洲退熱神藥,號稱比panadol藥效更強。

海淘上是這樣介紹Nurofen的:澳洲版Nurofen退燒藥,含布諾芬,它的藥性比Panadol強,服用後一小時內基本退燒,退燒時間最多可達8小時,不影響寶寶的睡眠,而且還有去痛功效。

看到嗎,其實這款澳洲退熱神藥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國內的布洛芬。其實,論退燒效果來講,布諾芬和對乙醯氨基酚的退熱效果和安全性是相似的,沒有上下之分,更無所謂藥效更強的說法,只是有的孩子對「對乙醯氨基酚」敏感,有些孩子對「布洛芬」敏感,表現為服用某種藥後退燒效果更好的表象。

類似這樣的海淘退燒藥,最大的安全隱患就在於:如果家長不知道Panadol的藥物成分是乙醯氨基酚,給寶寶吃了Panadol,交替著又給寶寶吃了醫院開的退燒藥泰諾林(成分也是對乙醯氨基酚),或者給寶寶吃了含有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藥(比如日本有名的海淘藥麵包超人),就極有可能導致對乙醯氨基酚成分攝入的過量,給寶寶帶來肝損傷的危害。含布洛芬成分的Nurofen亦是如此。

除此之外,隨意購買和使用海淘藥的風險還有:

·海淘藥的藥效和服用劑量一般都靠海淘廣告或代購的介紹,但他們畢竟不是專業的藥師或醫生,未必說的就對。

·海淘藥的說明書是全英文的,家長英文再好,面對專業的英文藥品說明書,也未必能完全看懂藥品的禁忌和毒副作用。

·中外小朋友的體質、身高體重等差異較大,同樣年齡的推薦藥量,可能並不適合中國孩子。

·海淘藥品,在運輸、保存等方面的監管可能存在各種問題,會直接影響藥效和安全性。

這些海淘藥的用藥安全隱患問題不容忽視,畢竟是藥品,稍有不慎或疏忽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幾乎所有的兒科醫生都不建議家長給孩子隨意購買和使用海淘藥。包括德國的退熱PP栓在內,都沒必要海淘。

9.各種中成藥退燒藥(易致肝腎損傷)

真有不少家長,尤其是老人,一直誤以為「中藥副作用小」。但其實如果有吃藥前仔細看說明書的家長就會發現,市面上絕大部分的中藥、中成藥說明書中在「毒副作用」一欄都寫著「尚不明確」,而且缺乏對兒童用藥的指導說明。

藥劑師冀連梅主任就在節目中強調:不要盲目給孩子吃中成藥,中藥中很多複雜的植物成分,可能有導致孩子肝損傷或腎損傷的風險!

能給寶寶放心用的退燒藥

只有這2個

1.對乙醯氨基酚

安全性更高,更適合小寶寶服用

3個月以上的寶寶就能吃

2.布洛芬

更適合大寶寶

或對乙醯氨基酚退熱效果不好時服用

6個月以上的寶寶才能吃

吃完退燒藥,都需要給寶寶少量多次的多喝些水,寶寶退燒的時候會大量出汗,多補充些水分,防止寶寶脫水。

3.吃退燒藥別死守38.5℃

寶寶發燒,如果精神狀態好,可以先觀察2-3天。

如果精神狀態好,超過40℃,再幹預也可以。

——美國最新兒科指南

寶寶精神狀況不好(嗜睡、打蔫、食慾差、哭鬧煩躁)時,不必死守38.5℃,更要看看寶寶現在是不是難受;精神不好,稍低於38.5℃也能吃藥。

4.不推薦交替使用2種退燒藥

曾經有一種說法是,布洛芬和對乙醯胺基酚可以交替使用,以減少單一藥物的副作用。但最新版的《尼爾森兒科學》明確建議只選用其中一種。

5.口服退燒藥和退熱栓,首選口服退燒藥

經常有媽媽在後臺問我們:給寶寶用屁屁栓退燒好不好?

媽媽們有種錯覺就是:口服藥是吃進去的,不如屁屁栓是外用的安全。

其實不是的,兩種藥的退熱成分都是對乙醯氨基酚,不管是口服,還是塞屁屁,只是給藥途徑不同,最終都需要吸收進身體,經過血液循環才能發揮作用的。

但我們推薦首選口服退燒藥,原因是:

·退熱栓需要塞進寶寶的肛門,給藥途徑不方便,因為不舒服,很多寶寶是抗拒的;

·肛門本身是排洩部位,就不是最佳的吸收部位,會導致藥物吸收不均勻、不準確。

所以,給寶寶退燒,首選的還是口服退燒藥,除非是無法口服,或極度抗拒吃藥的寶寶,退而求其次,可以使用退熱栓。但絕不該做為常規用藥途徑。

原標題:《用了70年的退燒藥跌下神壇!這些上了「兒童退燒黑名單」的藥,別再給孩子用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孩子退燒用藥黑名單,每一個父母都應該知道
    擔心孩子燒壞腦子,也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退燒藥成了許多父母的法寶。但,並不是所有的退燒藥都適合孩子,一些有嚴重副作用、早該被拉入黑名單的退燒藥依然存在,猶如一隻布滿毒液的觸手,一不小心就會將孩子拉入危險境地。今天,我們就盤點了幾種絕對不能給孩子用的退燒藥,如果醫生給開,一定要堅決說「不」。
  • 一代退燒神藥,被正式禁用,你說不定都用過!
    退燒藥,用什麼? 大人用或許沒事,不過如果用阿司匹林給寶寶退燒,則可能會讓寶寶喪命! 醫學研究表明,若兒童患流行性感冒、水痘等急性病毒感染且有發熱時,用阿司匹林有引起「急性腦病合併內臟脂肪變性症候群」的危險,此病又稱瑞氏症候群,多見於4個月——5歲的兒童。
  • 孩子發燒真揪心,退燒藥你知道怎麼用嗎?
    退燒藥是很多爸媽心裡的「靈丹妙藥」,恨不得孩子一發燒,馬上就用退燒藥,只有體溫計上的數字下來了,爸媽懸著的心也才能跟著放下。其實,什麼時候用退燒藥、用什麼退燒藥、吃多少劑量,都是有講究的,隨便服用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下面就給大家講講發燒用藥那些事兒。退燒藥有什麼用?
  • 寶寶發燒什麼時候吃退燒藥 4個誤區要避免
    發燒多少度吃退燒藥   1、兒童發燒38.5°C以上才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藥。兒童成長過程,發燒是頻率比較高的疾病之一。小兒發熱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   2、如果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要急於退燒,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診斷前。
  • 日本兒童感冒藥被召回775萬瓶,真的別再用這些感冒藥坑孩子了
    美國的益生菌、加拿大的魚肝油、日本的感冒藥、德國的咳嗽藥...... 這些風靡朋友圈的「海淘」藥品,因為口感和使用便捷性被很多爸媽青睞,似乎家裡備上幾瓶國外的藥品更放心,更踏實。
  • 孩子發燒一定要38.5度才能吃退燒藥?建議這個溫度就可以用藥了
    孩子發燒對以上四個系統的影響比較明顯,孩子發燒主要是擔心會引起這些不適的症狀,有些家長一看孩子發燒就非常緊張,什麼都不做就直接帶著孩子上醫院,事實上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只要孩子精神狀態好,各方面都比較正常的話,不建議馬上去醫院,畢竟醫院裡面病菌比較多,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 寶寶用藥不當致聾,藥監局又出9款禁用藥,這些爆款藥品快扔掉!
    需要慎用/禁用的常用對症藥《中華兒科雜誌》權威建議: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複方感冒藥,2-4歲遵醫囑使用,4歲以上症狀明顯可酌情使用,就算要用也最好用單一成分的藥物。① 複方感冒藥所謂複方感冒藥,就是說一個藥裡有好幾種治病成分,如對乙醯氨基酚(退燒)、偽麻黃鹼(神經興奮劑)、右美沙芬(會抑制呼吸)……以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來說,它含有退燒、抗過敏及中藥成分,這些成分只能緩解發熱、打噴嚏等症狀,其實對感冒本身沒啥作用!
  • 央視曝光,致多名兒童死亡,這3種退燒藥千萬別再餵孩子吃了
    大人用或許沒事,不過如果用阿司匹林給寶寶退燒,則可能會讓寶寶喪命! 醫學研究表明,若兒童患流行性感冒、水痘等急性病毒感染且有發熱時,用阿司匹林有引起「急性腦病合併內臟脂肪變性症候群」的危險,此病又稱瑞氏症候群,多見於4個月——5歲的兒童。
  • 退燒藥該怎麼吃?
    發燒臨床上是指體溫達攝氏38℃以上之現象,量測體溫的工具跟方法都會影響溫度判讀的準確性。當耳溫或肛溫達38℃以上就可判定發燒,而口溫37.5℃以上,或最外圍的腋溫37℃以上也可能是發燒。這些發炎反應會使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心,調高原本體溫的設定點,而造成身體發燒。當調高體溫設定點後,身體可以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強化殺死病毒和細菌的能力,並可抑制其在體內生長與繁殖。所以發燒會引起身體不適,卻是對抗疾病的重要機制。當發燒達攝氏38℃以上時,身體雖可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但如果造成身體活力減低、食慾胃口變差時,就需要服用口服退燒藥。
  • 孩子發燒媽媽餵錯藥!你真的知道怎麼退燒嗎?
    發燒意味著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統正在和病毒、細菌戰鬥,通過這場戰爭孩子的免疫細胞和免疫因子的活性增強了,在某種程度上就增強了身體的抵抗能力。這些所謂的民間妙方不僅不能解決發燒問題,反而會給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脅。此前福州就有新聞報導1個月大的男嬰發燒給其「捂汗」導致孩子脫水死亡。一般來說,對於38.5℃以下的發燒,最好採取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超過該溫度則可以考慮吃退燒藥。
  • 退燒藥對人體的副作用和注意問題
    生活裡總是少不了感冒發燒,人們也習慣於用退燒藥來治療。因為阿司匹林對胃的刺激性太大,所以市面上大部分的退燒藥都是撲熱息痛,成分大部分是對乙醯氨基酚。無論感冒發燒,還是頭痛關節痛,都可以請它來幫忙治療,只要吃幾顆便可立即趕走身上的病痛,實在是讓人感到分外的親切。
  • 孩子發燒到38度吃退燒藥,病的時間會更長?!
    下面,為大家盤點關於寶寶感冒發燒的十大常見認識盲區,希望能緩解大家的焦慮情緒,更好地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1.發燒有「最佳」體溫  「怎麼吃了退燒藥還降不到37℃以下?」孩子發燒,家長都希望吃了藥體溫能很快降到正常水平。其實不用著急。疾病恢復需要有一個過程,發燒的過程其實就是抗體和病毒鬥爭的過程。
  • 發燒寶寶如何合理使用退燒藥?
    >寶寶發燒可以服用的退燒藥對≥2月齡、腋溫≥38.2℃,或因發熱導致不舒適和情緒低落的發熱兒童,應給予退熱藥物;推薦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因此,各國兒童退熱藥使用指南均不推薦兩藥聯合或交替用於退熱治療。吃了退燒藥不久,體溫又上去了,該怎麼辦?寶寶發燒就像燒開水,病毒感染等病因是燒水的爐火,退燒藥是加入壺中的一瓢涼水,只能暫時降溫,等服用一次的藥效過去了,體溫又升上去,是正常的現象。
  • 進口退燒藥應該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吃多少?這些你必須要注意
    寶寶發高燒了,很多爸媽就翻箱倒櫃去找退燒藥。對乙醯氨基酚,這是很多家庭的必備藥,還有些爸媽會海淘一些進口退燒藥劑,其中很大一部分主要成分也是這位老兄。 等一下,在用進口藥劑之前,爸媽清楚知道要給寶寶怎麼吃嗎?
  • 這5種感冒藥被醫生列入「黑名單」!家有寶寶的,趕緊扔了這些藥!
    以下5種治療感冒的藥物會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副作用,不少醫生和醫學機構呼籲家長,不要再給寶寶吃含有這些成分的感冒藥! 5種感冒藥被醫生拉入黑名單 別再給娃吃了!極個別的寶寶可能會因為服用阿司匹林而患上Reye症候群,這是一種罕見但可能致命的併發症。 雖然機率很小,但是一旦寶寶患上就可能有致命的風險。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禁止 12 歲以下兒童和哺乳期婦女使用阿司匹林退熱。
  • 我國每年都有3萬兒童因藥致聾,家長對這3種藥物更要注意
    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約有30000名兒童因為用藥不當,而導致失去聽力。而那些致聾的藥物,恰巧就是很多媽媽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那些寶寶服用後可能會致聾的藥物。冬季天氣比較寒冷,是寶寶感冒發燒的高峰期,但是以下這三種退燒藥,是不能給寶寶使用的。
  • 發燒了怎麼辦如何退燒 可以用以下方法及時處理
    現在有很多剛當上了爸爸媽媽的父母遇到小孩發燒往往就是心急如焚,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的去處理,都會選擇去醫院治療,又怕去遲了會得到感染,所以小編在這裡總結一些了解到的經驗來分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爸爸媽媽們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孩子發燒到底怎麼辦小孩發燒了怎麼辦
  • 寶寶發燒「捂汗」沒有用 避免五大降溫誤區
    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拭浴也是退熱的一個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溫的方法。  誤區二:發低燒急於吃退燒藥  剛出生才十幾天的新生兒,著涼發燒38攝氏度,家長心急如焚,到醫院後馬上要求醫生開退燒藥,覺得不吃退燒藥,孩子持續發燒會燒壞腦。  新生兒(出生28天以內)不能使用退燒藥。事實上,一般情況下,6個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燒藥。
  • 權威機構不建議物理退燒,這樣處理更有效
    現在我們孩子發燒最常用的退燒藥是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但是家長還是覺得物理降溫好,安全又有效。物理退燒效果好更安全?這些常用的物理退燒法,統統不合理1、孩子發燒用退熱貼,防止燒壞腦子退熱貼的主要成分親水性高分子凝膠(內含80%純水、薄荷、色素),退熱貼的廣告上可以降溫2-3度,甚至可以持續8小時。看起來非常完美不是藥沒有副作用卻可以降溫。
  • 寶寶發燒超過38度能不能吃退燒藥?這些用藥誤區,您真的了解嗎?
    通過用溫水不斷擦拭身體,和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幫助小貝散熱,第二天早晨小貝就完全退燒了。其實發燒是症狀並不是疾病,只要家長了解發熱的原因,正確處理妥當就可以了,另外發熱也不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3.蒙被過暖,醫學上說的窒息症候群。萬一寶寶高燒體溫已經超過41℃時,孩子的面色出現蒼白或者青紫,這時寶寶會出現神志不清、四肢僵硬的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昏迷不醒。千萬要提防這樣危險的情況,因為會給寶寶留下腦病後遺症。4.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