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都有3萬兒童因藥致聾,家長對這3種藥物更要注意

2020-11-29 孕嬰幫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寶是一個很脆弱的生命體,周圍的很多因素都會在無意間傷害到寶寶。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約有30000名兒童因為用藥不當,而導致失去聽力。而那些致聾的藥物,恰巧就是很多媽媽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那些寶寶服用後可能會致聾的藥物。

冬季天氣比較寒冷,是寶寶感冒發燒的高峰期,但是以下這三種退燒藥,是不能給寶寶使用的。

1、安乃近

安乃近素有「退燒之王」的稱呼,不僅藥效很快,而且價格也比較便宜,是很多人退燒的首選藥品。但是,安乃近有一個無法掩蓋的缺點:不良反應較多,情況也較嚴重。

安乃近的不良反應包括迫使白細胞減少、腎功能損傷、急性造血功能減緩停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等多種的副作用。所以各位媽媽千萬不要給寶寶吃安乃近退燒,甚至說各位媽媽也不能服用這個藥物。

2、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可用於緩解慢性關節炎、手術和急性創傷後的疼痛感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定的解熱作用,所以在早期是也用來做退燒藥。

但是近幾年來,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了多服用例尼美舒利後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的案例,所以目前這個藥物已經被禁止作為退燒藥來使用。而我國的食品藥品監管局也曾發布過《關於加強尼美舒利口服抑制劑使用管理的通知》,所以說這個藥物也不能隨意使用。

3、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又被稱作「乙醯水楊酸」,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解熱鎮痛藥,很多人都在使用。阿司匹林具體用於醫治感冒、發熱、牙痛、關節痛、風溼病,大人用起來或許沒有什麼,可是寶寶用的話會有風險。

有醫學研究顯示,寶寶在患流感、水痘等急性病毒感染,並且伴隨有發熱的症狀時,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有可能引起「急性腦病合併內臟脂肪變性綜合症」,又叫做瑞士綜合症。這種症狀多見於4-5個月大的寶寶。

所以說再給寶寶用藥時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不能因為一時的疏忽大意,就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遺憾。同時,爸爸媽媽在給寶寶用藥時還要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1、成人藥給兒童吃。這是大人非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用藥時應優先選擇兒童藥,其次才選擇在醫生的指示下服用成人藥;

2、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很多家長覺得用藥量大,病就好的越快,因此讓寶寶同時服用多種藥物,這是非常危險的;

3、給寶寶吃多種營養素。有的家長為了讓寶寶更健康,就給寶寶服用各種營養素,這是不可取的。如果寶寶有需要,媽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的給寶寶吃,不要盲目的吃。

常言道「是藥三分毒」,寶寶還是比較脆弱,爸爸媽媽在選擇藥物的時候,一定要根據醫生的知道,科學用藥。不要讓自己的不謹慎,造成寶寶一輩子的遺憾。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相關焦點

  • 這五種藥物,背後隱藏著巨大的致聾隱患,家長應慎用
    你是否還對2005年春晚的《千手觀音》表演有印象?這場震撼人心的舞蹈表演都是由聾啞人來完成的。而21名表演者中,就有18人是因為藥物致聾的!根據我國第六次的人口普查數據來看,0-14歲的人口佔據了近2.2億人。
  • 記住這幾種藥名!有致聾、致畸風險,千萬別給孩子吃
    說到生病就要說到用藥,今天主要想跟媽媽們聊聊兒童常用藥的安全性問題。還記得之前火遍全網的一則宣傳片嗎:每年約3萬兒童因藥致聾!兒童用藥安全的問題真的不容忽視!他們曾經都是活潑可愛、愛說愛笑的孩子,如今卻因用藥不當,永遠的陷入了無聲世界。
  • 14歲以下兒童,用藥致耳聾每年達3萬人,這9類藥物禁忌家長需謹記
    兒童因誤服藥而致聾的情況,在全球範圍內其實並不少見,據一份統計表明,近幾年,每年因此導致的耳聾兒童,就多達3萬。這些孩子,他們原本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卻因為大人的疏忽而永遠聽不到聲音,整個人生也將變得一片慘澹,如果這還不算悲劇的話,那還有什麼是真正的悲劇呢?
  • 一定要記住這個藥名,有致聾風險!千萬別給孩子吃
    我國每年約有 3 萬名兒童因不當用藥造成中毒性耳聾,其中 95% 以上為氨基糖苷類藥物。慶大黴素,就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中最常用的一種。慶大黴素說明書也寫到:本藥不宜用於皮下注射,因有抑制呼吸作用,本藥也不能靜脈注射,兒童禁用。
  • 記住這5類藥,有致聾風險!孩子慎用!
    抗菌藥物的耳毒性,你知道嗎?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個數字: 我國每年有3萬多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約7000名兒童死於用藥不當。
  • 記住這4類抗菌藥,有致聾風險!
    抗菌藥物的耳毒性,你知道嗎? 就在剛剛過去的昨天9月29日是國際聾人日。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個數字: 我國每年有3萬多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約7000名兒童死於用藥不當。
  • 發現兒童「誤服」藥物/毒物後,家長第一時間該怎麼做?
    爺爺從口袋中掏出兩瓶藥,一瓶是「鹽酸氯丙嗪」,一瓶是「氯氮平」(都是奶奶的常用藥),說:發現時,孩子嘴裡含著4-5片藥。急診科予以洗胃後收住院觀察,孩子處於嗜睡狀態,入院後予以心電監護、保護胃腸黏膜、納洛酮、胞磷膽鹼促醒、補液促進藥物排洩及營養支持等治療。所幸,服用劑量不是很大,肝功能未出現異常,血壓尚平穩,不久康復出院。
  • 濫用抗生素致聽力障礙 盤點兒童用藥六宗罪
    9月3日,《京華時報》消息稱,我國每年因醫療損害事件造成的非死亡人數3歲那年,童童因為感冒發燒使用了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家長稱,隨後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很少有反應,問她問題的時候,總要問兩到三遍才能回答,而且一定要看著家長的嘴,才能理解說話的內容。三歲半的時候,童童以前會說的話變得發音不清楚。家長就帶著童童來到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喉門診進行聽力檢測。
  • 緊急召回775萬瓶,這款幾乎家家都有的「咳嗽藥」出事了
    這不,前幾天在家長圈中很有名的「麵包超人兒童感冒糖漿」被大規模召回,因出廠前漏失質檢工序。 來源:人民網在這裡也給各位提個醒,家裡囤有這種藥的趕緊扔掉,同時也請轉給身邊的寶爸媽朋友,別坑了寶寶!即使藥品不屬於有問題的這一批次,也別留了!因為麵包超人多是複方製劑,使用時容易重複用藥,給寶寶帶來副作用!
  • 數據統計中國醫療損害每年致死40萬人
    □統計數據七成居民看不懂說明書  據中國藥學會安全用藥科普傳播專家、協和醫院主任藥師張繼春介紹:據統計,在美國,每年有150萬人因用藥錯誤損害健康,甚至有10萬人因此死亡。  但另一方面,去年安全月「藥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的題庫,170萬參賽者中能夠答對全部10道題的僅為11%,九成人群對自我藥療、購藥儲藥和用藥禁忌等方面的常識一知半解,其中錯誤率較高的有:新生兒抗生素過敏,嚴重可致耳聾;孕婦濫用抗生素,嚴重可致畸胎;酒後服藥,嚴重可致死亡;依靠藥物減肥,嚴重可致深度昏迷;服藥時間不講究,嚴重可致消化道疾病;保質期不分情況,硝酸甘油等救命藥變無效;牛奶服藥
  • 每年約有6400萬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RSV藥物明年將進入3...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世界範圍內約有6400萬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有近350萬兒童因RSV感染較重而入院,是流感的16倍,更是有20萬5歲以下的兒童,每年因感染RSV病毒而死亡,是世界範圍兒童住院和死亡的的一大因素。
  • 3歲娃心臟驟停,只因用錯這種藥!家長注意!藥物千萬別隨意混搭
    我們都知道,咳嗽了用咳嗽藥、發燒了用退燒藥、感冒了用感冒藥。 那如果多種症狀同時出現呢?不少家長為了使寶寶更快的痊癒,就會搭配多種藥物使用。 可是,藥與藥之間可不是胡亂搭配的!用對了,療效雙倍;用錯了,悲傷加倍!
  • 兒科常用抗過敏藥有嚴重神經和自殺風險!除了它這些藥兒童都需慎用
    沒錯兒,這個藥是兒科常用藥,不少家長會把這個當做家庭常備藥,用來預防過敏和治療感冒。 當這個消息一出,不少家長很慌亂,這麼嚴重的副作用,那還能給孩子吃嗎? 今天嘟媽就給大家講講除了孟魯司特鈉之外,還有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藥物。
  • 用了70年的退燒藥跌下神壇,這些藥上了「兒童退燒黑名單」
    這是央視曾播出的一則公益一個因用藥不當而致聾的女孩用手語講述著自己無聲世界的故事短短3分鐘的視頻看哭了萬千父母短片中的女孩並不是個例,這樣的悲劇每年都在發生:2016年1月24日,江蘇省丹陽市一3歲幼童因發燒在當地衛生院輸液過程中突發不適
  • 女童誤吃降壓藥身亡,家中有常用藥,你要注意這幾點
    對待藥物態度要謹慎 孩子誤吃藥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家長在孩子詢問吃的是什麼時,都不好好告訴孩子這是藥不能吃,非要故作神秘的說:「這是好東西。」「我在吃糖。」之類的以此引誘孩子,然後還故意不給孩子吃。 這樣孩子怎麼會不對藥物有好奇心,大多孩子便會在有機會的情況下去吃那個「好東西」。
  • 這5種感冒藥被醫生列入「黑名單」!家有寶寶的,趕緊扔了這些藥!
    以下5種治療感冒的藥物會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副作用,不少醫生和醫學機構呼籲家長,不要再給寶寶吃含有這些成分的感冒藥! 5種感冒藥被醫生拉入黑名單 別再給娃吃了! 因此,3歲以下的兒童不推薦使用含有賽洛唑啉成分的藥物,3~6歲的兒童則需要遵醫囑服用。
  • 8種兒科常用藥,現在就要準備!
    在這個關鍵時期,科大大(ID:kexueyuer2012)就來給大家做個2020年度兒童藥品大盤點! 哪些藥慎用/禁用?哪些藥優先推薦?一次說清! 1兒童藥品黑榜:這8類常用藥慎用!
  • 中國藥學會發布「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每年因藥致死人數達20萬
    在我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人數高達250萬,因藥物不良反應致死的人數達20萬。如何做到合理用藥,減少藥品的毒副作用給患者帶來的損害,已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藥學會發布了「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以提高公眾的安全用藥水平和健康素養。
  • 《千手觀音》21位演員中18人因藥物致聾
    該節目透露,《千手觀音》21位演員中有18位竟然是因藥物致聾。  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之所以帶給人們震撼,不僅僅是因為舞蹈本身的華美,更在於參加這個舞蹈表演的全都是聾啞演員。這些聾啞演員中,絕大部分都是由藥物導致的耳聾。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演員劉豔介紹,《千手觀音》一共有21位演員,12個女演員9位男演員,其中18位都是因為藥物致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