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力量正在改變太陽系的形態

2020-10-03 星空天文

太陽系可能有兩個黃道面。

藝術家筆下描繪的長周期彗星在太陽系中的分布情況。圖中黃色的平面是黃道面,藍色平面為「空黃道面」。銀河系銀盤所在平面以網格加以展示。日本國家天文臺(NAOJ)

日本學者Arika Higuchi近日通過分析長周期彗星軌道發現,太陽系可能存在第二個黃道面。

黃道面是以太陽為中心的一個平面,太陽系已知的所有大行星都在這個平面附近圍繞太陽運行。黃道面和太陽的赤道面基本上是重合的,太陽系的一些小天體也活躍在這個平面附近。黃道面的特點能夠反映太陽系形成初期原行星盤的特點。

但是彗星,尤其是在公轉周期萬年以上的長周期彗星中,有許多軌道平面並不和黃道面重合,且其遠日點也不在黃道面附近。理論上太陽系巨行星的引力擾動能夠讓彗星的軌道發生轉移,但在這種情況下彗星的遠日點不會偏離黃道面太多。種種跡象表明,有神秘的外力在對太陽系施加影響,而太陽系也在這種外力的影響下改變著形態。

Arika Higuchi認為,這種外力是銀河系的引力。銀河系引力雖然極其微弱,但會對太陽系產生持久的影響,因此日積月累下來,其結果會是非常明顯的。

分析和計算結果顯示,在銀河系引力的長期影響下,太陽系長周期彗星的遠日點會傾向於在兩個平面附近聚集。一個是我們熟知的黃道面,而另一個平面被Arika Higuchi稱為「空黃道面」。「空黃道面」和黃道面一樣,與銀河系平面呈60度夾角,但方向是相反的。

「空黃道面」之名,源自其形成過程。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平面附近其實是什麼都沒有的,但在銀河系引力的長期影響下,大批彗星的軌道慢慢地轉移到了這裡,最終形成了這麼一個平面。

Arika Higuchi還將理論數據和JPL的小天體資料庫進行了比較,結果總體上是吻合的。但是Arika Higuchi也發現,長周期彗星聚集度最高的位置並沒有和黃道面和「空黃道面」完全重合。如果Arika Higuchi的理論成立,那麼這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參考
Second alignment plane of solar system discovered
https://phys.org/news/2020-09-alignment-plane-solar.html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曾經遭遇外來矮星撞擊
    不過,天王星84年的周期非常有價值,可以結合其它行星周期來確定當初外來矮星撞入太陽系的方向,以及穿過太陽系行星盤的時間和矮恆星系統的尺寸。也就是說,曾撞擊太陽系的矮恆星系統,其行星盤尺寸不會超過天王星的軌道半徑,但會略高於木星的運動半徑。
  • 太陽系是個大囚籠?發現阻止旅行者一號太陽系邊緣神秘力量已現身
    太陽系是個大囚籠?發現阻止旅行者一號太陽系邊緣神秘力量已現身美國是當今航空航天技術最發達的國家,幾乎每一次對外太空的極限探索都是出自美國的NASA,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次探索其他七大行星,甚至是第一次飛出太陽系!
  • 太陽系外來小行星來訪 走自己獨一無二的路
    ▲黃色圍圈的點就是2015BZ509小行星。(Source:皇家天文學會)去年,高速來訪太陽系的星際小行星「Oumuamua」讓整個天文界譁然興奮,但現在另一項新研究聲稱,早就有顆名為「2015BZ509」的星際小行星自太陽系誕生以來,就從外地移民到木星軌道附近定居了。
  • 太陽系有股神秘力量,使彗星偏離軌道,誰在默默保護人類?
    太陽系有股神秘力量,使彗星偏離軌道,誰在默默保護人類?宇宙中的地球宛如天上的星星一樣,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星球上,竟誕生出無數的生命,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有水裡遊的,形態各異,為整個宇宙增加一絲色彩。自人類走出地球,探索遙遠的外太空後,才真切的感受到宇宙是多麼浩瀚,蘊含無數的彗星和小行星。尋找了這麼久,科學家依舊沒有在其它星球上找到生命存在的痕跡,那是不是可以初步判定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體呢?
  • 首個確切觀測的太陽系外來客奧陌陌
    原標題:奧陌陌:「巡山小妖」「大雪茄」的啟示終於,神秘的奧陌陌被科學家拍到了影像、測得了運動數據,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確切觀測、記錄到的首個太陽系外來客體。研究者們根據各地望遠鏡10月份取得的數十個數據推算,奧陌陌以幾乎垂直於太陽系平面的角度、接近1.2偏心率的雙曲軌道、約26km/s的速度進入太陽系,近日點發生於9月9日。儘管曾經離太陽近至0.25天文單位,但所有望遠鏡都沒發現任何彗發跡象,說明奧陌陌不是彗星而更像是個石質或金屬小天體。另一奇怪的現象是,此君竟然有高達10倍的規律性亮度變化,這被解釋為每7.3小時繞其軸轉一圈。
  • 天文學家發現,有一群外來小行星正在圍繞著我們的太陽運轉
    如今,它們在天空中與一類叫做半人馬的小行星混合在一起,這些半人馬居住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的太陽系外層區域。但是與其他半人馬座不同,這些外星小行星的軌道使它們遠離行星繞著太陽旋轉的平面,這表明它們曾經繞過其他恆星。
  • 太陽系會死亡,銀河系同樣也會死亡,新星系卻在新生,宇宙也正在繁衍...
    趣味探索訊我們知道宇宙中任何物體都存在著引力,有了引力才讓世界萬物都聚在這顆綠色地球上,而不被地球的離心力所拋向太空,引力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例如月亮就被地球引力所牽引著,要不然月亮早就飛離地球了,看來引力對宇宙而言非常重要,而且這種力量無處不在,我們通常把宇宙中的這種引力稱為萬有引力。
  • 太陽系區域兩顆行星的碰撞,造成了外來星球和泰坦星的分裂。
    第六段百多億年前瞬間形成宇宙後,在太陽系的位置曾出現過一個大恆星,經過幾十億年演化,在大恆星及其行星上形成過宇宙中最早的智能生物和文明,它們是本宇宙最早的一批高等生物和文明。他們的文明有三種歸宿:一是文明發展走向深空中其它適合星球(平行維度發展),二是文明人類向上變成高維度的生命(向上維度發展),三是自我毀滅(不發展和向下維度發展)。
  • 太陽系中19顆外來小行星,運行軌跡奇特,或是被挾持來的
    最近,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系中有一批非常特殊的天體。這是一批天外的來客,一共19顆小行星在黃道平面上運轉。要知道,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和大多數小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而且都在一個大致的平面上。因此,最初科研人員認為這些小行星沒有什麼不同之處,但經過長時間的觀測後,發現這些小行星的黃道平面夾角有些大。
  • 夢比優斯奧特曼無限形態的技能,這些你都知道嗎?
    夢比優斯奧特曼無限形態很弱嗎?他的技能很少人知道說到夢比優斯奧特曼,雖然平成時代的奧特曼基本都會改變自身的形態,而且夢比優斯奧特曼算是比較多形態的奧特曼了。目前夢比優斯奧特曼的最高形態,就是融合了奧特六兄弟力量的無限形態。
  • 優化「上海都市圈」的空間形態:做「八爪魚」而非「太陽系」
    又如何優化都市圈的空間形態?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關係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開篇就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
  • 虛實的力量:醫學裡的VR世界正在改變著什麼?
    (原標題:虛實的力量:醫學裡的VR世界正在改變著什麼?)> (圖片來源:guardianlv.com)英國紐卡斯特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也在PLOS ONE上發布研究,稱他們正在
  • 地表形態的塑造——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1、內力作用(1)內力作用級能量來源1)概念:能量來自與地球內部,能夠引起地表形態、地殼的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果發生改變的地質作用,稱為內力作用。(2)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們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如下表所示:內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 研究指出外來種蚯蚓正在讓北極土壤過度肥沃
    最新研究指出,外來種蚯蚓正在讓北極土壤過度肥沃。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有研究指出外來種蚯蚓正在讓北極土壤過度肥沃。蚯蚓對北極植物生產力的影響相當於升溫3°C蚯蚓通常不被視為入侵種。 研究主持人、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生態學家歌思奇.
  • 科學家發現,似乎有神秘力量正在推動它前進!
    科學家發現,似乎有神秘力量正在推動它前進!每年進入太陽系的星體數量是非常多的,還有一些會受到外力的影響,衝撞到地球上。比如本月在我國青海玉樹就墜落了一顆隕石。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它不受人力因素所控制。2017年一顆星際物體的出現引發了科學家的關注,它是歷史上人類已知第1顆經過太陽系並且被人類觀察到的星際物質,將其命名為奧陌陌。
  •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說課稿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說課稿一、說教材《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是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4章《地表形態的塑造》的開篇內容,教材第一節先從宏觀和中觀的尺度闡述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當今全球海陸分布和地球的基本面貌,側重分析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形式以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重點放在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的過程。
  • 改變世界的力量往往很「簡單」
    有時候,改變世界的力量往往是簡單而且「便宜」的。比如電力,之所以能夠改變世界,是因為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照明成本下降了約400倍。比如紙張的發明,儘管古騰堡印刷機從根本上降低了寫作的成本,但如果一種書寫表面的價格沒有隨之下降,那麼改變的力量就很有限。如今,到了萬物智能互聯時代,相對應的簡單技術和力量是什麼?——感知、數據、互聯。
  • 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
    (抗擊新型肺炎)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中新社北京2月3日電 題:記者手記:「一隻蝙蝠」,改變中國人的生活形態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一種名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似乎正在改變所有中國人的生活形態。而科學家們對這種病毒研究的結論將矛頭越來越指向蝙蝠。資料圖:檢測組工作人員進行病毒檢測。
  • 阻止新視野號離開太陽系的力量,是否是包裹太陽系的奧特星雲?
    我們知道目前所觀察到的太陽系邊緣就到冥王星和柯伊伯帶,柯伊伯帶算是目前可觀測到太陽系的邊緣,那柯伊伯帶以外是什麼呢?為什麼美國的新視野號飛了那麼久依舊還是沒有飛出太陽系?而至今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探測器新視野號自2006年發射以後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0多年的時間,才飛到了冥王星軌道附近,還並未飛出太陽系。這之間視乎總存在著一種力量阻止著它飛出太陽系。
  • 銀河系,正在被這鄰居拉動改變著,科學家建議:或該考慮建新模型
    自然雜誌的最新論文表明:銀河系正在被臨近我們的另一星系——大麥哲倫星系拉動且改變。這改變了科學家們對銀河系一貫的看法。一隻隱形的手,在改變我們的銀河系?這篇最新發布的論文,如此寫道:銀河系實際上一直被環繞著大麥哲倫星系的暗物質拉動,並且正在以每小時7萬英裡的速度移動。而這一事實說明,我們的銀河系——一個擁有超過500個恆星系的家園,也包括著我們太陽系,這個龐然大傢伙,正在改變自己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