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丨墨西哥為何強震頻發?位於板塊交界處

2021-01-08 澎湃新聞

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19日發生7.1級地震,目前已造成200餘人死亡。此次地震距9月7日墨西哥南部海域8.2級強震後還不到兩周。巧合的是,32年前的9月19日,墨西哥也曾發生強震,造成上萬人罹難。

為什麼墨西哥地震頻發?最近兩場強震有無關聯?為什麼這次地震震級相對較低,造成的損失卻比上次更大?地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板塊交界導地震頻發

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墨西哥正好位於地球三個最大板塊即北美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太平洋東部的科科斯板塊交界處,每當板塊發生摩擦或者碰撞就會發生地震,墨西哥因此地震頻發。

過去一個世紀,本次地震震中附近250公裡範圍內已發生19次6.5級以上地震,而不久前發生地震的墨西哥南部海域震中周圍250公裡範圍內,則發生過8次7級以上地震。

美國《地震研究快報》主編、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彭志剛告訴新華社記者,墨西哥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兩周內發生兩場7級以上強震「並不特別令人驚訝」。

當天負責監測地震情況的美國地質勘探局地質學家拉斐爾·阿夫雷烏也持相同看法。他對新華社記者說:「這一地區位於地震多髮帶,我們對於此次地震的發生,以及造成的損失並不感到意外。」即便連續發生兩次地震「也並不表明這一地區地質活動增加」。

不過彭志剛同時指出,這兩場地震確有特殊之處。墨西哥的強震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交界附近,屬於板塊間逆衝地震;而最近兩場強震都發生在俯衝板塊內部,是板塊撕裂過程中發生的正斷層地震。

「餘震」性質尚待研究

彭志剛說,如果僅從傳統意義上看,19日發生的地震應該不是7日強震的餘震,這兩場地震震中相距600多公裡,而一般認為8級規模地震的餘震最多產生於兩三百公裡距離內。

不過他也指出,兩場強震或許存在關聯,新的地震可能是由7日的強震遠程觸發,「如果兩周前的地震沒有發生,那麼這次的地震也許不會這麼快發生。也就是說,那次地震可能將這次地震的發生時間提前了」。

彭志剛說,遠程觸發地震是地震學界的最新研究課題之一。他們已經在一些俯衝帶觀測到,一個地區發生大地震後,可能短期內會在幾百公裡外觸發另一場大地震。但他強調,相關研究還在進行之中。

阿夫雷烏也認為,雖然兩次地震震中相距較遠,但目前仍不能確認19日的地震是否為此前地震的餘震。而即使它是一次餘震,也有可能會觸發更多地震。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城曾發生8.1級地震,造成上萬人罹難。就在本次地震發生前兩個小時,為紀念32年前的地震,墨西哥城還組織了一次全民防震演練。彭志剛說,兩場大地震發生在不同年份的同一天,應該只是時間上的巧合。

破壞力並非只因震級

兩周前的8.2級強震造成近百人死亡,而這次7.1級地震已造成200多人死亡,其中首都墨西哥城就死亡數十人。

彭志剛說,這次地震並不是發生在墨西哥城之下,距離墨西哥城有上百公裡,但它比上次地震更靠近墨西哥城,這是此次地震傷亡慘重的原因之一。

他指出,墨西哥城所在地幾百年前曾是一個高山湖泊,實際上它坐落在乾涸的湖床上,現在還土質鬆軟。地震波傳到這裡有明顯的場地放大效應,好比一個「震動放大器」,再加上建築和人口密集,上百公裡以外的地震也可能對墨西哥城的建築造成明顯破壞並造成傷亡。

阿夫雷烏也說,發生在人口稠密地區及附近的地震最容易造成大量損失和傷亡,而這些地區的建築質量和抗震能力則是抗震、防震的關鍵因素之一。

美國知名地震學家露西·瓊斯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說:「墨西哥地震又一次告訴我們,科學可以判斷地震可能造成的影響,但社會需要行動起來。」

(原題為《新聞分析:墨西哥為何強震頻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專家:墨西哥位於板塊交界處,容易發生地震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9日,墨西哥發生7.1級地震,包括首都墨西哥城在內的多個地區遭受重大損失。截至本報今日凌晨截稿,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已升至248人。墨西哥處於地震多發地帶,本月7日,該國近海剛發生8.4級強震,造成近百人死亡。
  • 分析:智利位於板塊交界處地質斷層上 地震頻發
    人民網4月2日訊 據專家分析,智利位於南美地質斷層上,被一座山脈擋在南美以西,其實這是明顯的地質斷層的特徵,地質的斷層也有大有小。  世界現在被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及南極洲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深約200~400千米的軟流層上,始終處於相互擠壓、拉張等運動之中,各種巖石在這些力的作用下,也相應地產生擠壓、拉張或扭曲。當巖石承受不了這些力時就產生錯動,由錯動產生的能量一經釋放,就造成地震。大地震是活動斷層貯存的巨大能量突然釋放而產生的。
  • 分析:智利位於板塊交界處地質斷層上 地質災害頻發
    人民網4月2日訊  據專家分析,智利位於南美地質斷層上,被一座山脈擋在南美以西,其實這是明顯的地質斷層的特徵,地質的斷層也有大有小。   世界現在被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及南極洲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深約200~400千米的軟流層上,始終處於相互擠壓、拉張等運動之中,各種巖石在這些力的作用下,也相應地產生擠壓、拉張或扭曲。當巖石承受不了這些力時就產生錯動,由錯動產生的能量一經釋放,就造成地震。大地震是活動斷層貯存的巨大能量突然釋放而產生的。
  • 板塊運動導致日本地震頻發
    核心提示:地球板塊邊界為不穩定地帶,地震幾乎全部分布在板塊的邊界上。日本恰好處於兩大板塊交界處,因此導致地震頻發。地球上各大板塊板塊交界處和地球地震帶相吻合
  • 背景:尼泊爾處板塊交界處 位於全球著名地震帶
    原標題:背景:尼泊爾處板塊交界處 位於全球著名地震帶   據路透社報導,尼泊爾25日發生8.1級地震,地震造成加德滿都的9層達拉哈拉塔倒塌,警方封鎖了這一地區。   尼泊爾境內25日發生8.1級地震。
  • 日本位於板塊交界處,不能安裝「地暖」,那當地人是怎麼過冬的?
    不過這些日本美女向來也充滿著一些謎團,就比如很多人疑惑,為何日本冬天那麼冷,日本美女還穿著「短裙」?日本人的冬天,氣溫將至零度以下,當地美女還穿短裙走在冬季的東京街頭,如果還沒有房價的話,你經常可以看到日本的初高中女學生穿著短裙遊蕩在街頭,但這時的氣溫可是達到了零下的地步。
  • 兩天兩次強震,美國加州為何地震頻發
    當地時間7月4日、5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地區相繼發生6.4級和7.1級強震,刷新當地近20年來最強烈地震紀錄。目前,加州裡奇克雷斯特縣和聖貝納迪諾縣都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但未有人員死亡報告。地震專家預計,未來一周不排除再次發生7級及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 墨西哥發生強震 盤點近年來全球重大地震災害
    中新網9月8日電綜合報導,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本月8日12時49分左右,墨西哥南部海域發生8.1級強震,此後1小時內又連發多次餘震。此次地震還引發了海嘯,目前已經造成人員死傷,約4700萬人有震感,部分地區停電。
  • 板塊運動活躍致使印尼強震多發
    板塊運動活躍致使印尼強震多發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 焦點科普:印尼為何強震多發?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巖石層稱為板塊,它們各自在上地幔內的軟流層上「漂浮」移動。  若把世界地震的分布情況與全球板塊的分布相比較,可以明顯看出兩者有明顯關聯。據統計,全球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這說明,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 位於三大板塊交界處的愛琴海地區發生地震,希臘和土耳其受災嚴重
    由於地下的板塊和巖層運動,使得巖層變形併集聚能量,隨著能量的累積,最終超過巖層的承受能力,從而發生巖層斷裂,並釋放能量引發地震。而地下巖層能量的積累,在何時到達臨界點,並發生斷裂,是難以估計的,所以地震的預報釋放困難。
  • 山東威海地震 威海位於斷裂帶上導致地震頻發
    山東威海地震 威海位於斷裂帶上導致地震頻發時間:2015-05-22 18:58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山東威海地震 威海位於斷裂帶上導致地震頻發 經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5月22日0時05分,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附近海域(北緯:36.9度、東經121.9度)發生4.6級地震
  • 墨西哥發生8.1級強震 盤點近年來全球重大地震災害
    中新網9月8日電 綜合報導,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本月8日12時49分左右,墨西哥南部海域發生8.1級強震,此後1小時內又連發多次餘震。此次地震還引發了海嘯,目前已經造成人員死傷,約4700萬人有震感,部分地區停電。據墨西哥民防機構消息稱,這是1985年導致數千人死亡的強震以來,墨西哥遭遇的最強烈地震。
  • 漲知識丨「北京時間」不來自北京,從陝西發播有何講究?
    漲知識丨「北京時間」不來自北京,從陝西發播有何講究?其實北京時間不來自北京,而是在陝西發播的!北京時間其實是一個定義是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而我國的標準時間都是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產生和發播的「北京時間」來源北京?答:不!
  • 今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中新社發 王科 攝今天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古冶區7千米、距唐山市城區28千米,距天津市區132公裡,距北京市區180公裡。北京、天津等部分地區震感明顯。截至12日10時,古冶共發生餘震33次,其中2級以上2次。唐山地震格外引人關注。
  • 2020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為何餘震持續這麼長時間?蔣海昆認為,類似唐山的板塊地質狀況,餘震持續活動時間可以持續上百年,反倒是板塊邊界地震,雖它加載速率很快,但衰減速度同樣很快。另據新京報報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也表示,這屬於唐山老震區一次正常的能量釋放,也是老震區比較正常的活動狀態。此次地震震級為5.1級,屬於中等地震。近期再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也不會很大,民眾無需對此太過擔心。
  • 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衝撞,日本會滑入馬裡亞納海溝嗎?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北美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並處於亞歐板塊的東部,馬裡亞納海溝距離日本本土最近處只有200公裡。目前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衝撞,其中亞歐板塊向上俯衝,太平洋板塊沉入海底,在交界處形成長長的海溝、山脈和島嶼,日本正是處於這樣的島嶼之上,板塊交界處的地質活動非常頻繁,所以日本是一個火山地震頻發的國家。
  • 美國加州連發強震為何損失不大——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
    新華社記者 檀易曉 攝  新華社洛杉磯7月7日電  專訪:美國加州連發強震為何損失不大——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震學專家  新華社記者譚晶晶 黃恆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4日、5日接連發生6.4級和7.1級地震,是加州20年來最強地震。此後還發生了數千次餘震。
  • 814年以來超過20次記錄,四川頻發地震,是否會上演 末日崩塌
    除了火山或者是塌方、爆炸引起的地震以外,由地質引起的地震叫地質地震,有兩種:一種是板塊內部地震,一種是板塊邊緣地震。大部分對人類造成嚴重損失的地震,都屬於地質地震。人類有史以來記錄到的最大的地質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大地震,達到了8.9級,後被修訂為9.5級。
  • 義大利地震為何傷亡如此慘重? 房屋舊 震源淺是主因
    此次地震也同樣發生在義大利中部,這裡以前就有發生強震的歷史。  事實上全球所有的地震多發地幾乎都集中在板塊交界地區,板塊的移動是造成地震的最主要原因,比如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日本及美洲西岸,而義大利同樣處於這樣的地震帶上。
  • 兩次強震僅間隔幾秒/每周一震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測得的數據,第一次強震發生後,緊隨而來的第二次7.0級地震發生在地下230千米處。 泰國北部某佛塔在地震中倒塌 該區是地震頻發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