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王林軍團隊:太陽能光電化學分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大實驗進展

2021-02-25 材料人

【成果簡介】 

近日,上海大學材料學院電子信息材料系王林軍教授團隊在太陽能光電化學分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大實驗進展,以鐵電極化理論為基礎設計併合成了具有高效光吸收和電荷分離能力的TiO2-SrTiO3核殼結構的納米線陣列。研究成果以「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Charge Separation and Hole Transportation in TiO2-SrTiO3 Core-Shell Nanowire Photoeletrochemical System」為題,於5月15日發表在國際材料頂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上海大學為第一單位。該論文第一作者為上海大學16級碩士研究生吳飛同學,通訊作者包括上海大學楊偉光副研究員、王林軍教授以及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王旭東教授。

【圖文導讀】

圖1 納米線陣列的形貌和成分分析

(a-d) TiO2 納米線和以TiO2為核-STO為殼的納米線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

(e) FTO基板,原始TiO2納米線陣列和具有四種不同厚度的STO外殼的TiO2-STO核殼結構納米線的XRD圖樣。

圖2 TiO 2 納米線的結構和元素特徵

【研究內容】

目前,太陽能光電化學分解水制氫是太陽能轉化技術的研究熱點,在太陽能開發與利用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光電化學電池(Photoeletrochemical cell,PEC)電極材料須具有以下特徵:合適的禁帶寬度、高效的載流子分離效率以及穩定的化學性質。電極材料在一定的光照條件下進行有效光吸收產生電子-空穴對,然後分別藉助光生空穴的強氧化性和光生電子的強還原性發生析氧和析氫反應,從而實現水的分解。該研究領域的核心目標是提高體系的光吸收效率和電荷分離效率,從而提高其光-氫(Solar-to-Hydrogen)轉化效率。

針對以上兩個技術關鍵點,該課題組分別從微觀形貌控制和晶體生長兩方面設計併合成了TiO2-SrTiO3核殼結構的納米線陣列光陽極。首先採用一維TiO2納米線陣列降低晶體尺寸,極大地增大了光陽極材料的比表面積,提高體系的光吸收效率,縮短了空穴的擴散距離,促進光生載流子的運輸,從而減少載流子的複合。其次,在TiO2納米線表面原位生長一層SrTiO3形成核殼異質結構,利用納米殼層SrTiO3的自發極化電場促進核層TiO2中電子-空穴對的分離和傳輸,並揭示其工作機理。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同行評審者的充分肯定,對於鐵電半導體材料在促進載流子輸運機制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原文連結:http://news.shu.edu.cn/Default.aspx?tabid=454&ctl=Details&mid=1072&ItemID=38972&SkinSrc=[L]Skins/SHUnews_o/SHUnews_1.

文獻連結: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Charge Separation and Hole Transportation in a TiO2–SrTiO3 Core–Shell Nanowire Photoelectrochemical System(Adv. Mater., 2017, 10.1002/adma.201701432)(見下方「閱讀原文」)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洪揚編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材料牛報名加入編輯部。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xiaofire-18,吳玫,我們會拉各邀請老師加入專家群。


測試谷合作入駐聯繫方式

電話:010-5742 9831,QQ: 3234370334,郵箱:kefu@ceshigu.com

 



長按二維碼訂閱材料人了解更多科技服務

測試谷:材料人旗下一站式材料分析測試解決平臺改版上線了!材料測試 數據分析 上測試谷(http://www.ceshigu.com/)

測試業務:XRD/TEM/SEM/DSC/AFM/力學測試/熱分析/PPMS/紅外/粒度分析

技術服務:論文潤色/論文繪圖/理論計算/EBSD數據分析/MS使用指導/TEM操作指導……

招聘服務:發布/推送/宣傳企業招聘需求、按崗位要求匹配/定製/推薦人才,請聯繫QQ:3271467181

商務合作:15120014412  

材料測試:kefu@ceshigu.com 

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相關焦點

  • 太陽能光伏分解水制氫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這一研究成果拓展了空穴儲存層的應用,形成理性設計高效光電極的新策略和新思路,為實現高效太陽燃料製備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礎。
  • 青島大學趙海光教授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韓光亭教授與加拿大國立科學研究院Federico,Rosei教授合作在太陽能光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Hydrogen Evolution Based
  • 西工大張健教授團隊:水分解制氫領域重要進展
    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分別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通訊單位發表於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影響因子: 21.95)和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Int. Edit.,影響因子:12.102)。
  • [趣味化學]太陽能分解水研究的回顧
    只從能源考慮,光解水制氫是太陽能光化學轉化與儲存的最好途徑。因為氫燃燒後只生成水,不但不會汙染環境,而且是便於儲存和運輸的可再生能源。如果在光解水制氫的過程中,只消耗太陽能而不消耗其他物質,那麼太陽能光解水制氫將是從根本上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的最理想的途徑。然而,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自五十年代初以來,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還找不到一個反應體系能在可見光照射下把水同時分解為氫和氧。
  • 太陽能分解水 構建一片「氫農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團隊在《德國應用化學》發表的一項成果,引起了業界的關注。他們提出並驗證了一種新的太陽能分解水規模化制氫策略——「氫農場」策略,並使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效率創世界紀錄。
  • 水分解制氫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據新華社電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
  • 碳點用於光催化分解水制氫!中國石油大學最新研究進展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獲取氫能的理想方式,開發高效的光催化劑成為氫能領域研究的熱點。
  • 能帶工程助力低起始電位的光電化學制氫
    光電化學(PEC)制氫提供了一種利用太陽能直接生產清潔能源的方法。但是,陽極光電流過高的起始電位不利於太陽能的有效利用。光電極的高起始電位主要受半導體的低光電壓和電極表面上氧化還原反應緩慢的動力學影響;這兩個因素的存在導致在實驗中觀察到的平帶電位和起始電位之間存在很大差值,而此差值與光陽極反應的過電位有關。因此,開發一種具有低起始電位的光陽極有利於太陽能的高效利用。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結合其前期工作基礎,提出了一種利用能帶工程調控光電極起始電位的新思路。
  • 中科院重大成果: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實現
    中國網訊近日,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將大自然植物葉片上含量豐富的「光系統酶II」和人工半導體納米光催化劑耦合構建出雜化光合系統,實現了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反應,該反應是實現太陽能轉化利用生產潔淨燃料氫氣的理想途徑。
  • 深圳先進院等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terface modulation of BiVO4based photoanode with Bi(III)Bi(V)O4for enhanced solar water splitting(《利用Bi(III)Bi(V)O4界面調控的BiVO4光陽極進行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為題,發表於催化領域重要期刊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太陽能作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約4×1020 J / h),通過光催化過程,將其轉化為清潔高效的氫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途徑,近幾十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有兩種類型,全分解水制氫(2H2O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目前,工業制氫主要依靠煤、天然氣重整,這個過程加劇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與環境汙染。太陽能作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約4×1020 J / h),通過光催化過程,將其轉化為清潔高效的氫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途徑,近幾十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
  •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在電催化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新網上海新聞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Ryuhei Nakamura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 我國科學家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中獲得新進展。光電催化分解水系統作為優良的太陽能轉化體系受到關注,然而,其轉化效率受到光陽極上氧化反應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光電協同分解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十三五」重大項目之一
    2020年8月1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規劃》優先發展領域和新時代科學基金深化改革戰略部署,在深入研討和廣泛徵求科學家意見的基礎上,發布了「十三五」第五批8個科學部64個重大項目指南,其中,在《化學科學部重大項目指南》中的「電解水制氫與綠色化工耦合的科學基礎
  • 科研人員構築分子系統實現高效太陽光水解制氫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在太陽光水解制氫領域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A molecular tandem cell for efficient solar water splitting為題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氫能是未來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
  • 中國學者半導體抗光腐蝕獲進展,提高太陽能制氫光電轉換效率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寧波材料所構築分子系統實現高效太陽光水解制氫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在太陽光水解制氫領域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A molecular tandem cell for efficient solar water splitting 為題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氫能是未來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受自然界光合作用啟發,人工光合作用制氫相比其它高溫制氫等手段更具有綠色、經濟等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