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帶工程助力低起始電位的光電化學制氫

2021-01-21 初中化學大師

光電化學(PEC)制氫提供了一種利用太陽能直接生產清潔能源的方法。但是,陽極光電流過高的起始電位不利於太陽能的有效利用。光電極的高起始電位主要受半導體的低光電壓和電極表面上氧化還原反應緩慢的動力學影響;這兩個因素的存在導致在實驗中觀察到的平帶電位和起始電位之間存在很大差值,而此差值與光陽極反應的過電位有關。因此,開發一種具有低起始電位的光陽極有利於太陽能的高效利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結合其前期工作基礎,提出了一種利用能帶工程調控光電極起始電位的新思路。如圖1所示,他們通過水熱法在CdSeTe納米線表面包覆一層CdS納米顆粒,進一步通過高溫退火過程實現合金化, 從而得到CdSSeTe納米線(CSST NWs)。通過調整CdSeTe和CdS的物質的量比,可以實現對CSST NWs能帶結構的調控。

圖1. 光電極的合成示意圖及形貌和組分表徵。

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具有不同元素比例的CSST NWs的能帶結構變化,他們採用紫外光電子能譜(UPS)以及吸收光譜對不同的材料進行了表徵(圖2)。隨著引入的CdS增多,CSST NWs的光學帶隙逐漸擴大,且費米能級、導帶低和價帶頂的位置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圖2. 光電極的光譜表徵及能帶示意圖。

光電化學制氫實驗表明,通過合理地調控CSST NWs的能帶結構,可以實現對光陽極的平帶電位和光電壓的精確控制,從而使陽極光電流的起始電位負移,且提高了光電極的能量轉換效率(圖3)。

圖3. 光電極的PEC制氫性能。

光催化制氫和光催化分解水實驗表明,通過精確地調控半導體材料的帶隙以及能帶結構,能夠有效地提高其光捕獲能力和氧化還原能力,進而提高能量轉換效率(圖4)。

圖4. 光催化制氫和光催化分解水性能

相關焦點

  • 太陽能光伏分解水制氫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這一研究成果拓展了空穴儲存層的應用,形成理性設計高效光電極的新策略和新思路,為實現高效太陽燃料製備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礎。
  • 中國學者半導體抗光腐蝕獲進展,提高太陽能制氫光電轉換效率
    「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王蕾研究員介紹,新型潔淨能源氫能素來是新能源的研究熱點,光解水制氫是獲得氫能的主要技術之一,而太陽能制氫轉換效率是光解水主要性能指標。
  • AFM:光電化學制氫新進展
    儘管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OHP)具有理想的光伏性能,但其光電化學(PEC)分解水在制氫中的應用受到其固有的離子缺陷和吸溼性的不穩定所限制。有鑑於此,光州科學技術院Kwanghee Lee和Sanghan Lee等人,介紹了一種通過新型的兩性離子(L-脯氨酸)鈍化和共晶鎵銦合金(EGaIn)封裝方法實現的高效且穩定的OHP基光電陰極。
  • 美國深入了解電化學催化工藝 有助於實現水分解高效大規模製氫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學院(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gineering)的研究人員與康納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以及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合作,將讓利用水高效大規模製氫即將成為現實
  • 微生物陽極氧化廢水助力光電催化還原CO2自發產生合成氣
    我們的前期工作(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9, 12: 3412-3414)表明,微生物陽極將回收的能量和電子用於助力光電催化反應,可實現自發析氫反應(HER)。然而,CO2RR比HER更具挑戰性,迄今為止尚未有微生物陽極助力光電催化自發CO2RR的報導。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而電解水制氫正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的好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酸性析氧電催化劑,並提出了相應的機理解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酸性電解水制氫的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省科學院測試分析所光催化生物質制氫取得新進展
    但傳統制氫技術能耗大,且伴隨著大量二氧化碳釋放,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一直是國內外的研究重點。 生物質是一種來源廣泛、儲量大、廉價且可持續利用的能源載體。農業生產中的稻稈、麥稈、稻草,生活中以木質纖維為原料的紙杯、紙盤以及紙漿造紙排放的汙泥等都含有大量的生物質,然而這些生物質常被作為廢棄物拋棄。
  • 西工大張健教授團隊:水分解制氫領域重要進展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應用化學系張健教授團隊先後在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分別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通訊單位發表於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德國應用化學》(Angew.利用光伏發電驅動電解水(PV-E)制氫,是目前最為可行的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之一。在眾多電解水技術中,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技術受到廣泛關注。但是迄今為止,只有貴金屬IrOx能在PEM酸性環境和陽極極化條件下穩定分解水,這極大限制了PEM電解水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因此,開發能夠取代貴重金屬Ir的廉價、高效、酸性穩定的析氧(OER)催化劑,對發展PV-PEM大規模製氫技術尤為重要。
  • 我院張輝教授團隊:一維WO3/BiVO4異質結光陽極用於高效的光電化學水分裂
    半導體光電化學(PEC)直接利用太陽能水解制氫是解決全球能源挑戰和環境修復問題的一種理想的可再生方法。
  •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在電催化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5日電 近日,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在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美國利用水高效大規模製氫即將成為現實
    了解銥酸鍶催化劑活性高的原因(圖片來源:俄勒岡州立大學)科學家們利用先進的實驗工具,對電化學催化工藝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而該工藝比利用天然氣制氫更清潔、更具有可持續性。氫存在於各種各樣的化合物中,最常見的就是其與氧氣結合製成水,而且其在科學、工業和能源相關的領域也發揮作用。此外,氫也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就由氫和碳構成。
  • 上海大學王林軍團隊:太陽能光電化學分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大實驗進展
    【成果簡介】 近日,上海大學材料學院電子信息材料系王林軍教授團隊在太陽能光電化學分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大實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