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學院測試分析所光催化生物質制氫取得新進展

2021-01-19 瀟湘晨報

氫具有燃燒熱值高、無汙染的特點,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但傳統制氫技術能耗大,且伴隨著大量二氧化碳釋放,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一直是國內外的研究重點。

生物質是一種來源廣泛、儲量大、廉價且可持續利用的能源載體。農業生產中的稻稈、麥稈、稻草,生活中以木質纖維為原料的紙杯、紙盤以及紙漿造紙排放的汙泥等都含有大量的生物質,然而這些生物質常被作為廢棄物拋棄。光催化生物質制氫技術可利用太陽能,將生物質轉化為氫氣,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新能源生產方式,為生物質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氫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種新的解決途徑。

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設計開發了一種邊緣氨基功能化的新型聚合型氮化碳基光催化劑,並結合光譜儀、電化學工作站、氣相色譜等手段和理論計算對其進行性能表徵和優化。研究發現改性後的光催化劑具有可見光寬光譜吸收(見下圖),其光譜響應活性範圍可拓展至600nm,相比於現有的生物質制氫光催化劑(一般僅能吸收475 nm以下的光),顯著拓寬了可見光吸收;同時分析了其能帶結構,發現催化劑的氧化能力得到提升,且能促進生物質在催化劑表面的吸附活化,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光催化生物質產氫效率。

相關成果以「 Edge functionalization of terminal amino group in carbon nitride by in-situ C–N coupling for photoreforming of biomass into H2 」為題發表於《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區, IF:10.652),省科學院測試分析所為唯一單位,上述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904167)、廣東省科學院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機構行動專項資金項目(2020GDASYL-20200102006)的支持。

圖1 材料的能帶結構及生物質產氫性能

近日,該工作被全球工程領域著名機構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選為關鍵科學文章進行專題報導(註:AIE每周會在全球範圍內由國際專家顧問組選出不到20篇的優秀論文進行特別報導,方向包括材料、化學、電子、機械、土木、生物醫學工程等。AIE遴選論文條件苛刻,中選率為相關領域發表論文總數的1‰)。

該團隊基於省科學院測試分析所國家級分析測試平臺,搭建了光/電催化分析測試平臺,具備了光/電催化產物在線定性定量檢測能力,並成功將同位素示蹤法用於催化反應機理分析,已為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國內外科研機構提供分析檢測技術服務。

AIE報導連結:https://advanceseng.com/edge-functionalization-terminal-amino-group-carbon-nitride-situ-c-n-coupling/

(省科學院測試分析所 汪福憲/供稿)

【來源:廣東省科學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研究組利用雙共催化劑發展了Pt-PdS/CdS三元光催化劑,在可見光照射下,利用Na2S作為犧牲試劑,產氫量子效率達到93%,這是迄今為止報導的光催化產氫最高的量子效率。其中,日本東京大學光催化研究專家K. Domen 教授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工作提供了一種人工設計高效光催化劑的方法。這是李燦研究組繼在光催化劑表面異相結(Angew. Chem. Int. Ed., 120: 1766-1769 2008)和異質結及其光催化制氫性能(J. Am. Chem.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樸玲鈺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於Nano Energy (2020, 67, 104287)、Nano Today樸玲鈺課題組分別通過光催化水分解和甲酸分解兩個過程,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產氫,並為該過程的合理評價提出了系統分析與建議。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樸玲鈺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於Nano Energy (2020, 67, 104287)、Nano Today(DOI: 10.1016/ j.nantod. 2020. 100968)及Angew. Chem.
  • 西安交大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有望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因此具有重要意義。寬範圍的光吸收和快速的電子空穴分離是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的關鍵。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心設計了一種新型光催化材料
  • 太陽能光伏分解水制氫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這一研究成果拓展了空穴儲存層的應用,形成理性設計高效光電極的新策略和新思路,為實現高效太陽燃料製備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礎。
  • 寧夏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產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MBA中國網訊】近日,寧夏大學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馬保軍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14.229)上。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我國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王蕾研究員介紹,新型潔淨能源氫能素來是新能源的研究熱點,光解水制氫是獲得氫能的主要技術之一,而太陽能制氫轉換效率是光解水主要性能指標。
  • 我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我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胡紅波)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光催化測試技術的主要性能介紹
    光催化生物質制氫技術可利用太陽能,將生物質轉化為氫氣,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新能源生產方式,為生物質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氫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種新的解決途徑。在產業興旺發展的同時,如何評價光催化性能稱為擺在各國光催化工作者面前的難題。
  • 碳點用於光催化分解水制氫!中國石油大學最新研究進展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獲取氫能的理想方式,開發高效的光催化劑成為氫能領域研究的熱點。
  • 中國學者半導體抗光腐蝕獲進展,提高太陽能制氫光電轉換效率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省科學院測試分析所聯合主辦期刊《分析測試學報》入選中國學術...
    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的期刊《分析測試學報》入選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Q1區。近年來,《分析測試學報》狠抓刊物學術質量,堅持嚴格把關審稿制度;關注最新專業研究動態,有針對性約稿組稿;適應新時代期刊發展形勢,開闊思路,利用網絡新媒體多渠道策劃宣傳;努力提升提高編輯人員專業素養和信息儲備;在提升文章質量、擴大學術影響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我國分析化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核心期刊之一。
  • 太陽能生物質制氫
    自有記錄以來,生物質一直是熱和能源的來源:地球的石油儲量來自古老的生物質,經歷數百萬年的高溫高壓最後成型;木質纖維素是植物生物質的主要組分。但迄今為止,生物質轉化氫氣還主要通過高溫分解的氣化過程實現。劍橋大學化學系Moritz Kuehnel博士與其他研究者在Nature Energy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生物質制氫的論文。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Ryuhei Nakamura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 基礎研究 | 我區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802320, 21965024),自治區引進高層次人才計劃 (12000-15041904)及內蒙古大學人才啟動基金(21300-5195102)等項目的支持
  • 光催化分解硫化氫制氫研究獲進展
    由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完成的 「太陽能光解硫化氫制氫催化劑設計與工藝研究」項目,近日通過了由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 新技術之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
    在新能源領域中,氫能已普遍被認為是一種最理想的新世紀無汙染的綠色能源,這是因為氫燃燒,水是它的唯一產物。氫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元素,它廣泛地存在於水、礦物燃料和各類碳水化合物中。   然而,傳統的制氫方法,需要消耗巨大的常規能源,使氫能身價太高,大大限制了氫能的推廣應用。
  • 大連理工大學在高效光/電催化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為探索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基於光催化與電催化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孫立成院士團隊的侯軍剛教授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領域,如何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定向移動,避免載流子複合,成為光催化體系中的關鍵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