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之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

2020-11-22 OFweek維科網

   在新能源領域中,氫能已普遍被認為是一種最理想的新世紀無汙染的綠色能源,這是因為氫燃燒,水是它的唯一產物。氫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元素,它廣泛地存在於水、礦物燃料和各類碳水化合物中。


   然而,傳統的制氫方法,需要消耗巨大的常規能源,使氫能身價太高,大大限制了氫能的推廣應用。於是科學家們很快想到利用取之不盡、廉價的太陽能作為氫能形成過程中的一次能源,使氫能開發展現出更加廣闊的前景。科學家們發現了以光催化材料為「媒介」,能利用太陽能把水裂解為燃料電池所必需的氧和氫,科學家稱這種僅用陽光和水生產出氫和氧的技術為「人類的理想技術之一」。


   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的原理


   我們知道,在標準狀態下把1mol水(18克)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需要約285kJ的能量,太陽能輻射的波長範圍是200~2600nm,對應的光子能量範圍是400~45kJ/mol。但是水對於可見光至紫外線是透明的,並不能直接吸收太陽光能。因此,想用光裂解水就必須使用光催化材料,科學家們往水中加入一些半導體光催化材料,通過這些物質吸收太陽光能並有效地傳給水分子,使水發生光解。以二氧化碳鈦半導體光催化材料為例,當太陽光照射二氧化化鈦時,其價帶上的電子(e-)就會受激發躍遷至導帶,同時在價帶上產生相應的空穴(h+),形成了電子空穴對。產生的電子(e-)、空穴(h+)在內部電場作用下分離並遷移到粒子表面。水在這種電子-空穴對的作用下發生電離生成氫氣和氧氣。


   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的研究現狀


   技術研究的關鍵主要集成電路中在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方面,光催化材料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光催化材料裂解水效率較高;(3)光催化材料最好要可能利用太陽所有波段中的能量。光裂解水制氫以半導體為催化材料,一般為金屬氧化物和金屬硫化物,然而,目前研究者一般均選用二氧化鈦作為光催化氧化的穩定性好,但是由於二氧化鈦無臭、無毒,化學穩定性好,但是由於二氧化鈦的禁帶寬度較寬,只能利用太陽光中的紫外光部分,而紫外光只佔太陽光總能量的4%,如何減低光催化材料的禁帶寬度,使之能利用太陽光中可見光部分(佔太陽能總能量的43%),是太陽能裂解水制氫技術的關鍵。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太陽能裂解水不是很多,但是近幾年來有明顯增加趨勢。最近,這項研究又有了新的大突破。


   大連物理化學研究所李燦研究組在2003年7月《化學通訊》上報導,發現了一種新的光催化材料,它由銦鋅的硫化物組成,能在太陽可見光照射下裂解水,連續產生氫氣和氧氣,並且效率保持穩定。


   2003年9月南京大學環境材料與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鄒志剛通過與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向社會公布了"可見光響應型水全分解光催化劑"這一重大科研成果,研製出一種新型的光催化材料,它由銦鉭氧化物組成,表面有一層鎳氧化物。這種催化材料在可見光波段起作用,它的催化效率和使用壽命都高於現有的同類催化劑。在實驗中,該所科學家採用陽光中波長為402nm的可見光對水進行分解,結果氧和氫的生成率為0.66%。據介紹,如果應用納米技術改進催化材料的結構特別是表面結構,可把水的分解率提高百倍。並首次完成了在戶外太陽光下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的實驗,這是國內開展新型環境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


   通過近幾年來押內外的研究,開發出的光催化材料已接近實用化了。


   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的發展應用前景


   水和陽光可稱是取之不盡的物質。從水中獲得的氫作為能源使用後又回到了水的形態,是一種完全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


   考慮到近幾年太陽能光解水制氫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巨大突破,有可能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就走向實用化,使太陽能光解水制氫產業化成為現實。該技術的應用將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並帶給人類使用能源的革命性變革。


   (編輯:xiaoyao)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研究組利用雙共催化劑發展了Pt-PdS/CdS三元光催化劑,在可見光照射下,利用Na2S作為犧牲試劑,產氫量子效率達到93%,這是迄今為止報導的光催化產氫最高的量子效率。其中,日本東京大學光催化研究專家K. Domen 教授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工作提供了一種人工設計高效光催化劑的方法。這是李燦研究組繼在光催化劑表面異相結(Angew. Chem. Int. Ed., 120: 1766-1769 2008)和異質結及其光催化制氫性能(J. Am. Chem.
  • 大連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 有了「氫農場」 太陽能光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新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以緩解人類能源的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並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科學網—製備出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化桂課題組在太陽能光解水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製備出一種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
  • 華東理工大學製備出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化桂課題組在太陽能光解水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製備出一種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樸玲鈺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於Nano Energy (2020, 67, 104287)、Nano Today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有兩種類型,全分解水制氫(2H2O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樸玲鈺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於Nano Energy (2020, 67, 104287)、Nano Today(DOI: 10.1016/ j.nantod. 2020. 100968)及Angew. Chem.
  • 寧波大學在太陽能光催化氫燃料合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宋少青博士、姜淑娟博士指導下,研究生二年級林哲荇同學在太陽能光催化水解離制氫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以寧波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在國際環境與能源催化一流學術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氫農場」策略下,太陽能水分解制氫效率創新高
    隨著傳統石油和化石能源的消耗,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因此發展新的清潔可再生綠色替代能源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氫氣,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燃燒產物為水,熱值高,無汙染,且地球表面70%都是水源。
  • 黑龍江大學《Angew》:太陽能光催化水分解領域獲重要進展
    眾所周知,將陽光轉化為化學能是一種重要且有前途的清潔能源技術。例如,由光催化劑引發的水分解會產生氫,氫已成為化石燃料的流行替代品。通過選擇性光催化有機氧化合成高附加值產品,特別是通過醇的選擇性氧化合成醛,也是一個有趣的研究方向。
  • 黑龍江大學《Angew》:太陽能光催化水分解領域獲重要進展!
    眾所周知,將陽光轉化為化學能是一種重要且有前途的清潔能源技術。例如,由光催化劑引發的水分解會產生氫,氫已成為化石燃料的流行替代品。通過選擇性光催化有機氧化合成高附加值產品,特別是通過醇的選擇性氧化合成醛,也是一個有趣的研究方向。高效的太陽能光催化劑需要具有適當的帶隙,穩定的分子結構和快速的充電動力學。
  • 中國氫能聯盟:2030年左右,電解水制氫將成有效供氫主體
    該白皮書介紹稱,目前,電解水制氫技術主要有鹼性水電解槽(AE)、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PEM)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SOE)。其中,鹼性電解槽技術最為成熟,生產成本較低,國內單臺最大產氣量為1000立方米/小時;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流程簡單,能效較高,國內單臺最大產氣量為50立方米/小時,但因使用貴金屬電催化劑等材料,成本偏高;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採用水蒸氣電解,高溫環境下工作,能效最高,但尚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
  • 院士專家研討光催化技術產業化—新聞—科學網
    在為期三天的會議期間,包括上海萬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等一批來自我國太陽能光化學、光催化及太陽能電池科研領域領軍企業和前沿工作者齊聚上海,全面展示中國太陽能光化學、光催化和太陽能電池領域所取得的最新進展及成果, 深入探討機遇、挑戰及未來。
  • 西安交大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有望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因此具有重要意義。寬範圍的光吸收和快速的電子空穴分離是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的關鍵。最優催化劑在可見光下的光催化產氫速率達到39.2 mmol/h/g,分別是巰基UiO66、硫銦鋅和巰基UiO66@硫銦鋅的435.1、61.2和10.2倍。該研究表明,可以通過調整貴金屬的位置來實現光生載流子的轉移通道的調控,優化光催化制氫效率。
  • 寧夏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產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MBA中國網訊】近日,寧夏大學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馬保軍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14.229)上。
  • 省科學院測試分析所光催化生物質制氫取得新進展
    但傳統制氫技術能耗大,且伴隨著大量二氧化碳釋放,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一直是國內外的研究重點。 生物質是一種來源廣泛、儲量大、廉價且可持續利用的能源載體。農業生產中的稻稈、麥稈、稻草,生活中以木質纖維為原料的紙杯、紙盤以及紙漿造紙排放的汙泥等都含有大量的生物質,然而這些生物質常被作為廢棄物拋棄。
  • 水制氫:技術路線沒問題,降低成本是關鍵
    清華大學氫燃料電池實驗室主任王誠——水制氫:技術路線沒問題,降低成本是關鍵氫能技術論爭「水氫汽車」新聞事件後,科技日報記者聯繫到清華大學氫燃料電池實驗室主任王誠,他認為,水制氫從技術上講沒有問題,實用化的關鍵在於成本。
  • 【乾貨】水電解制氫技術發展現狀及瓶頸分析
    【乾貨】中/德/日/美氫價與油價對比 鹼性液體水電解技術已實現全球商業化,PEM和AEM水電解制氫技術或將成為未來主流。 水電解制氫技術的工業化應用可追溯20世紀20年代,當時鹼性液體電解槽水電解技術已經實現工業規模的產氫,應用於氨生產和石油精煉等工業領域。
  • 【催化】福州大學王緒緒教授等在PNAS 發表光催化研究成果
    近日,福州大學化學學院/能源與環境光催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緒緒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臺灣大學、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等大學學者的合作研究論文「Defect engineering of metal–oxide interface for
  • 華東師範大學電催化制氫研究獲重要成果—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在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