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農場」策略下,太陽能水分解制氫效率創新高

2021-01-12 電氣新科技

隨著傳統石油和化石能源的消耗,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因此發展新的清潔可再生綠色替代能源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氫氣,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燃燒產物為水,熱值高,無汙染,且地球表面70%都是水源。其中,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技術可把無限的、分散的太陽能轉化為高度集中的氫能,因此被認為是實現清潔可持續氫氣綠色高效生產的重要途徑。

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們長期探索研究的領域。但是,光催化過程是一個跨越多個時間尺度的複雜反應過程,涉及化學、物理、生物等一系列多學科的前沿科研問題。多項研究證明,使用顆粒狀光催化劑進行光催化水分解是大規模製氫的一種更為經濟有效的方法。

但是,由於電荷分離效率低以及氫和氧之間可能發生的逆反應,光催化水分解制氫仍然受制於極低的太陽能轉化效率。此外,大多數研究所報告的可見光響應性顆粒光催化劑必須要在犧牲劑存在下才對析氫或析氧半反應具有活性。因此,迄今為止對於光催化水分解制氫的研究中,最高的太陽能轉化效率為1.1%。儘管如此,分離氫/氧仍需要額外的氣體分離技術。基於此,我們迫切需要開發新的策略和光催化劑以有效且可擴展地生產太陽能氫。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李仁貴等研究人員,創新性地提出並驗證了一種通過氧化還原穿梭離子環實現太陽能存儲可行的策略。據稱,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其轉化效率超過1.8%,是目前國際上已知報導的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分解水體系太陽能制氫效率的最高值,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期刊。

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植物生長的糖分子,這為大規模有效地捕獲太陽能提供了研究方向。據了解,在光系統中進行水氧化反應,在此過程中分子氧得以釋放,同時通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為隨後的能量存儲步驟提供質子。

受自然界植物光合作用的啟發,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研究團隊借鑑自然光合作用Z-機制將光系統II和光系統I在空間上分離以及光反應和暗反應在空間上分離的原理,將分解水反應中的水氧化反應與質子還原反應在空間上分離開來,避免了氫氣和氧氣的逆反應、規避了產物氫氣和氧氣分離等問題,水氧化反應器開放,原理上解決了大規模應用的技術「瓶頸」。

由於該方法類似於農業的種植、成熟與收穫過程,因此被命名為「氫農場」策略。據介紹,「氫農場」策略包括兩個子系統,即用於太陽能存儲和質子生產的高效光催化水氧化,利用質子產生氫。

該研究團隊指出,若想順利實現「氫農場」策略,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設計在存在穿梭離子的情況下可有效進行光催化水氧化所需的高活性光催化劑,其效率取決於光催化劑的集光、電荷分離以及表面反應;抑制還原穿梭離子的氧化過程,即抑制穿梭離子之間的逆反應。

基於此,研究團隊採用釩酸鉍晶體充當水氧化光催化劑用以實現用於太陽能存儲和制氫。實驗表明,釩酸鉍晶體表現出極高的水氧化效率,光催化水氧化的表觀量子效率可以優化到71%以上,更重要的是可以完全阻止穿梭離子的逆反應。

該研究團隊表示,在戶外日光照射下,通過「氫農場」策略儲存太陽能的可伸縮光催化劑面板也得到了充分展示。使用這種理想的光催化劑,可以實現超過1.97%的總體太陽能轉化率和超過1.85%的太陽能轉化率。該項研究工作,為通過使用顆粒光催化劑大規模收集太陽能和生產太陽能氫提供了一種更實用的策略,為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應用示範提供了科學基礎。

相關焦點

  • 太陽能分解水 構建一片「氫農場」
    他們提出並驗證了一種新的太陽能分解水規模化制氫策略——「氫農場」策略,並使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效率創世界紀錄。「氫農場」策略類似於農場種莊稼,春天大面積播種後,利用光合作用過程把太陽能儲存在莊稼裡,等秋天莊稼成熟後再把糧食集中收割起來。「太陽能光催化來分解水制氫是被國際上認為非常理想的生產綠色氫能的過程。」
  • 有了「氫農場」 太陽能光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新高!
    記者今天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獲悉,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記錄。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大連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 紫外線下水分解制氫效率超96%:日本科學家改進光催化劑
    40年後,他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公布最新研究稱,經過一系列降低副反應的設計,摻雜鋁的鈦酸鍶在紫外線下催化光解水的量子效率已經達到了96%以上。當然,太陽光中強度最高的部分是可見光,並非紫外線。鈦酸鍶因此很難真正進入大規模應用。不過,作為一種模型,堂免一成團隊的結果令人鼓舞,提出的改進效率設計也可能適用於可見光光催化劑。
  • 新加坡研發低成本催化劑 可提升水分解制氫的效率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一組參數,可以決定低成本催化劑尖晶石氧化物效率,這一發現打破了利用電解(用電分解水)從水中提取氫所遇到的瓶頸。
  • 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原標題: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記者近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成功構建了一種新型的銳鈦礦二氧化鈦表面模型,可實現二氧化鈦可見光吸收及催化活性大幅提升,可為清潔能源開發提供新的路徑。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
  • 水分解制氫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據新華社電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
  • 以色列設計電池分離PEC水分解系統 太陽能轉化為氫氣的效率達30%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以色列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分離電池光電化學(PEC)的水分解系統,該系統分離氫電池和氧電池,用於集中制氫,而氫氣可用於氫燃料汽車等多個領域。經報導,該系統的太陽能轉化為氫氣(STH)效率最高,達30%,由聚合物電解質膜(PEM)電解槽構成,該電解槽由一個磷化銦鎵(InGaP)/砷化鎵(GaAs)/鎵砷長波長(GaInNAsSb)三聯太陽能電池提供動力,經過了48小時的測試。雖然效率高,但是設備複雜,成本高,使其無法應用於實際。而由傳統矽光伏模塊和鹼性電解槽製成的PV電解系統的STH效率通常低於10%。
  • 太陽能光伏分解水制氫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這一研究成果拓展了空穴儲存層的應用,形成理性設計高效光電極的新策略和新思路,為實現高效太陽燃料製備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礎。
  • 浙理工團隊用O2替代Pt,實現可見光高效催化分解水制氫
    為克服上述光催化制氫領域存在的技術瓶頸,我們有必要開發全新的可見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在能帶合適的光催化劑上,這種新的PPWS途徑可以在有氧條件下由可見光碟機動,從而快速制氫。我們發現,分子氧在光催化轉化為活性氧之後,作為一種關鍵的反應介質,可以同時作為氧化劑和均相催化劑參與光催化循環。傳統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系統需要在無氧的條件下進行,而我們的PWS系統的產氫活性卻非常依賴O2的含量,並且不需要任何金屬摻雜劑或輔助催化劑。
  • 核能制氫是怎麼回事
    而氫能以其熱值高、無汙染、不產生溫室氣體等獨特優勢,逐漸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氫能是絕對零汙染的二次能源。採用氫能發電,是通過氫和氧元素之間的電化學反應轉化成電能和水,在這個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和氮化合物,沒有任何汙染。
  • 廉價電催化水分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催化效率大幅提高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然而,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直被高價的貴金屬催化劑所制約,亟待尋找廉價的高性能電催化劑替代貴金屬催化劑。   劉小鶴團隊開發了一種負載氧化鎳納米晶粒的聚合物氮化碳二維納米材料,通過構建具有金屬性的鎳-氮鍵形成高導電界面,大幅提高其催化效率。
  • 西工大張健教授團隊:水分解制氫領域重要進展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應用化學系張健教授團隊先後在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能將光能或新能源產生的電能轉化成便於儲存、環境友好的氫能,是未來氫能時代的核心技術,理學院張健教授團隊在該領域研究成果如下:1)通過精確調控1,4-二乙炔苯與1,3,5-三乙炔苯的共聚作用,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具有連續彎曲能帶的梯度同質結材料(圖1),這種結構有效促進了光生電荷載流子的分離與轉移,從而2.5倍提高了光電催化水分解制氫效率,相關研究成果「Poly
  • 雙金屬分解水制氫催化劑:Ti3C2 MXene+1T-WS2
    而利用太陽能通過半導體光催化分解水產生氫氣(H2)被認為是解決上述問題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在各種半導體光催化劑中,TiO2因活性高、反應條件溫和、反應過程無毒無害、製備成本低、可循環使用、適用性廣泛等優點,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半導體光催化劑。然而,由於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快速複合使得TiO2的應用受到限制,因此大量的工作(如表面修飾、助催化劑負載和異質結構建)致力於促進光生電子和空穴的分離。
  • 美國深入了解電化學催化工藝 有助於實現水分解高效大規模製氫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學院(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gineering)的研究人員與康納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以及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合作,將讓利用水高效大規模製氫即將成為現實
  • 華東師範大學電催化制氫研究獲重要成果—新聞—科學網
    氫氣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潔高效等諸多優點而被譽為未來最有前景的能源載體。電解水制氫技術可以將難以併網利用的電能轉化為氫氣,具有能量轉化效率高、產氫速率快、氫氣純度高等優勢,是目前製備高純氫氣的最理想方案之一。 然而,電催化制氫面臨著陽極析氧反應(OER)動力學緩慢,產生的氧氣附加值較低等問題,且存在與陰極產生的氫氣混合而發生爆炸的危險。
  •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在電催化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氫氣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潔高效等諸多優點而被譽為未來最有前景的能源載體。電解水制氫技術可以將難以併網利用的電能轉化為氫氣,具有能量轉化效率高、產氫速率快、氫氣純度高等優勢,是目前製備高純氫氣的最理想方案之一。 然而,電催化制氫面臨著陽極析氧反應(OER)動力學緩慢,產生的氧氣附加值較低等問題,且存在與陰極產生的氫氣混合而發生爆炸的危險。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將太陽能轉化為俗稱「液態陽光」的「太陽能燃料」,是應對未來化石燃料枯竭和氣候變化的重要可再生能源策略。近年來,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逐步成為最為廉價的發電技術。利用光伏發電驅動電解水(PV-E)制氫,是目前最為可行的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之一。在眾多電解水技術中,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技術受到廣泛關注。
  • 科研人員構築分子系統實現高效太陽光水解制氫
    受自然界光合作用啟發,人工光合作用制氫相比其它高溫制氫等手段更具有綠色、經濟等特徵。在人工光合作用中,陽光氧化水,並將氧化還原等價物轉移至CO2,最終將CO2還原或者將質子還原為H2。該反應中,水氧化條件較為苛刻,因為水氧化會依次損失4個電子和產生4個質子,是一個動力學較為緩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