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能聯盟:2030年左右,電解水制氫將成有效供氫主體

2020-12-05 澎湃新聞

6月26日,《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新聞發布會在濰坊金茂國際大酒店啟幕。

6月26日,中國氫能聯盟在山東濰坊發布了《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該白皮書由國家能源集團、同濟大學、鋼研集團、濰柴動力等30多家國內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大型骨幹企業和科研機構歷時8個月聯合編制完成。

該白皮書介紹稱,目前,電解水制氫技術主要有鹼性水電解槽(AE)、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PEM)和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SOE)。其中,鹼性電解槽技術最為成熟,生產成本較低,國內單臺最大產氣量為1000立方米/小時;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槽流程簡單,能效較高,國內單臺最大產氣量為50立方米/小時,但因使用貴金屬電催化劑等材料,成本偏高;固體氧化物水電解槽採用水蒸氣電解,高溫環境下工作,能效最高,但尚處於實驗室研發階段。

該白皮書認為,目前,國內氫能產業尚處於市場導入階段,除部分氣體公司外,市場化供氫渠道有限。結合不同技術路線制氫的產能、經濟性以及碳排放情況,不同地區須依據其資源稟賦進行選擇。

該白皮書預計,整體而言,中國氫能市場發展初期(2020-2025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2200萬噸,作為燃料增量有限,工業副產制氫因成本較低,且接近消費市場,將成為有效供氫主體,部分地區可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項目示範。

氫能市場發展中期(2030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3500萬噸,煤制氫配合CCS技術,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將成為有效供氫主體,積極推動生物制氫和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等技術示範,氫氣實現長距離大規模輸運。

氫能市場發展遠期(2050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6000萬噸,中國能源結構從傳統化石能源為主轉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多元格局,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將成為有效供氫主體,煤制氫配合CCS技術、生物制氫和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等技術成為有效補充,整體氫能供給充裕,並可實現千萬噸級綠色氫氣出口。

公開消息顯示,中國氫能聯盟全稱為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是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聯合17家我國能源生產、裝備製造、交通運輸、冶金材料等行業的大型企業、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

中國氫能聯盟的主要職責是研究中國特色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模式,定期發布產業白皮書,為國家制定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發展戰略和實施方案提供政策建議與智力支撐。

目前,國家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擔任中國氫能聯盟戰略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任戰略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由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調任山東省副省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擔任中國氫能聯盟理事會理事長。

相關焦點

  • 「水氫車」背後:中國尚無大規模電解水制氫項目真正投產
    2016年,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的《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中提出,到2020年,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燃料電池車輛達到1萬輛,行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到2030年,三個數字分別達到1000座、200萬輛和10000億元的目標。同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也將系統推進燃料電池研發與產業化等內容納入其中。
  • 氫將定義成能源品種,氫能頂層設計呼之欲出
    歐盟的氫能發展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綠氫),在2030年-205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大規模商業化。多位氫能權威人士認為,中國將走與歐盟不同的路徑,可再生能源制氫是長遠發展方向,中期內中國仍將以化石能源制氫為主,並配以碳捕集相關設施。在中國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發布之前,已有30多個省市級的氫能發展規劃出臺。
  • 衣寶廉院士丨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7月24日,中國石化邀請國內氫能領域頂級院士、專家進行研討,召開「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衣寶廉作題為《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的演講。我們國家在2018年2月11日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數十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簡稱中國氫能聯盟)正式成立。
  • (PPT)衣寶廉院士: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為有力推進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石化於2020年7月24日邀請國內氫能領域頂級院士、專家舉行「結構氫產業,謀劃氫未來」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2015年11月我國在巴黎氣候大會承諾:2030年左右,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氫作為能源載體它有物質性、可儲運,還可以作為貿易商品,潛在分布廣,可以淡化地緣政治,所以氫作為能源載體是很好的。原因二,可再生能源高速發展。
  • 衣寶廉: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 24日,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下稱「中國石化」)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衣寶廉在視頻連線中做了以「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為主題的報告。
  • "水氫車"背後:制氫過程"不夠綠" 氫能產業落地難
    ■ 延展「水氫車」背後 中國尚無大規模電解水制氫項目真正投產氫能源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燃燒熱值高、來源廣、零汙染、零碳排等諸多優點,被廣泛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近年來,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逐步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新熱點。
  • 觀察|衣寶廉: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7月24日,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下稱「中國石化」)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衣寶廉在視頻連線中做了以「迎接電解水制氫儲能高潮」為主題的報告。
  • 創多項國際、國內第一 寶豐能源開建電解水制氫綜合應用項目
    來源:紅刊財經4月17日,高端煤基新材料領軍企業寶豐能源(600989)開工建設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太陽能電解水制氫儲能及綜合應用示範項目。該項目是大型國產制氫設備的首次大規模實證應用。同時,也是我國煤制烯烴行業首個引入「綠氫」的項目,將實現制氫與現代煤化工有效整合,綜合實現降本增效和節能減排。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新聞—科學網
    氫能就被認為最有可能成為新能源革命的「犀牛」。而要想養肥這頭「犀牛」,如何實現規模化工業制氫就成為能源界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包括海水在內的水資源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氫礦」,電解水制氫被認為是製備氫氣的有效方法。而針對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時空波動性和併網困難等問題,利用光伏發電、風電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備氫氣被認為是一條理想途徑。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而電解水制氫正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的好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酸性析氧電催化劑,並提出了相應的機理解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酸性電解水制氫的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2020年氫能源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行業風口將至
    另外,站內製氫油氫合建也將成未來潛力「明星」加氫站類型,更加符合用戶體驗的固定站數量也將逐漸增多,超高壓儲氫和液氫加氫站將助力未來商業化運營。氫氣市場需求遞增 加氫站建設駛入快車道整體而言,中國氫能市場發展初期(2020-2025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2200萬噸;氫能市場發展中期(2030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3500萬噸;氫能市場發展遠期(2050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6000萬噸。
  • 法國又一電解水制氫加氫站開業 可日供50輛氫能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據外媒報導,一座可再生加氫站在法國尚貝落成,該加氫站每天可為50輛氫燃料電池車供應氫氣,開業同時還籤署了一項改善空氣品質的協議。據了解,2017 年,該地區啟動了零排放谷項目,以加速氫能部署。該地區擁有法國80%的氫氣生產商。「零排放谷」項目的目標是建立20個加氫站(其中14個也將生產氫氣),並為1000輛氫動力汽車提供資金。該項目的第一個加氫站在尚貝落成。該站由Hympulsion公司設立。
  • 關注氫能安全│電解水制氫產業成熟,安全可靠!
    最近,氫能安全與海珀爾制氫企業成為了海內外關注的焦點。  氫能以其清潔、高效的特點被公認為未來最有潛力的能源載體,然而其安全性常常受到人們質疑。那麼,我們真的應該談「氫」色變嗎?張家口海珀爾公司利用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鹼性水電解制氫技術,助力京津冀地區氫能產業發展,為2022年綠色冬奧服務。  原理  將一對電極浸沒在電解液中,電極中間隔以防止氣體滲透的隔膜,從而構成水電解池。當給水電解池通以一定的直流電時,水就發生分解,在陰極析出氫氣,陽極析出氧氣,鹼液在水中的作用在於增加水的電導率,本身不參加反應。
  • 談「氫」不色變│電解水制氫產業成熟、安全可靠
    編前:  最近,由於河北張家口「11·28」爆燃事故最初指向制氫安全,氫能產業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性成為了海內外關注的焦點。  11月30日公布的事故原因初步調查結果顯示,發生爆燃事故是由於中國化工集團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氣櫃發生洩露所致,與制氫無關。  但相關人士指出,此次誤報事件帶來的爭議並未完全平息。
  • 華能將在川建設西部首個規模化水電解制氫示範項目 緩解水電棄水難題
    中國華能集團總經理鄧建玲在會上透露,以成都等地申報國家氫能示範城市為契機,中國華能正積極創新發展水電制氫和儲能,打造綠氫產業園,建設西部地區首個規模化水電解制氫示範項目,把地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華能擬在成都選址建設水電制氫示範項目。項目建設規模6000Nm3/h,分兩期建設。
  • 電解水制氫產業成熟、安全可靠
    最近,由於河北張家口「11·28」爆燃事故最初指向制氫安全,氫能產業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性成為了海內外關注的焦點。但相關人士指出,此次誤報事件帶來的爭議並未完全平息。他表示,氫能以其清潔、高效的特點被認為是未來最有潛力的能源載體,然而其安全性常常受到人們質疑。談「氫」色變的社會現象凸顯出氫能科普的重要性。
  • 氫能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電解水制氫的成本主要取決所使用的電力成本。我國電解水制氫技術已相對成熟,年制氫能力為9億m3。利用風電、光伏等波動電及富餘水電制氫能將不能存儲的電能轉化為氫能存儲起來並應用,既有利用提高風、光、水等發電設備的利用率,又可為氫能應用提供零碳氫源。我國利用棄水、棄風和棄光電量制氫潛力巨大,但制氫成本太高(見表1)。  表1 利用棄水、棄風和棄光制氫潛力及成本
  • 俞紅梅: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
    9月14-16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與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籌)共同主辦的第五屆FCVC大會於上海汽車會展中心召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效電解制氫研究組長俞紅梅到場並發表了以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為主題的演講,以下為文字實錄:  從宏觀講,由遠即近,現在在這裡都要講氫,大家都有共識。
  • 電解水制氫+管道運輸是氫能發展方向
    由於認識、安全、審批等多方面因素,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加氫站布局和建設仍處於緩慢起步階段。截至2019年11月,我國已投產的加氫站為41座,從地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湖北、河北等地,並未實現全國範圍的覆蓋。未來加氫站的建設數量及地域分布還有待完善。
  • 當「氫」遇到「可再生能源」就成了「綠氫」……
    氫:綠氫即可再生能源制氫。以太陽能為例,如果用太陽能來制氫,那就等於把無窮無盡的、分散的太陽能轉變成了高度集中的乾淨能源了。目前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的方法有太陽能熱分解水制氫、太陽能發電電解水制氫、陽光催化光解水制氫、太陽能生物制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