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Angew》:太陽能光催化水分解領域獲重要進展!

2021-01-12 騰訊網

眾所周知,將陽光轉化為化學能是一種重要且有前途的清潔能源技術。例如,由光催化劑引發的水分解會產生氫,氫已成為化石燃料的流行替代品。通過選擇性光催化有機氧化合成高附加值產品,特別是通過醇的選擇性氧化合成醛,也是一個有趣的研究方向。高效的太陽能光催化劑需要具有適當的帶隙,穩定的分子結構和快速的充電動力學。石墨質氮化碳(CN)作為有機半導體光催化劑,由於其吸引人的熱和化學穩定性、對環境無毒、易於合成以及合適的能帶結構,在光催化制氫和選擇性氧化方面顯示出巨大潛力。但是,體石墨氮化碳(BCN)仍然面臨著各種存在許多問題,包括比表面積低,可見光利用率低以及光致電子-空穴對的嚴重複合,從而阻礙了其廣泛應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並優化BCN的光催化性能,已經探索了許多策略,例如晶體結構工程、形態控制、摻雜和複合結構設計等方法。

來自黑龍江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在Angew Chem Int Ed.發表題為「UltrathinPorous Carbon Nitride Bundles with an Adjustable Energy Band Structure toward Simultaneous Solar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and Selective Phenylcarbinol Oxidation/具有可調節能帶結構的超薄多孔氮化碳束,可同時實現太陽能光催化水分解和選擇性苯甲醇氧化」文章。在本文中,他們基於由L-精氨酸(L-Arg)和三聚氰胺製備的不對稱超分子前體的熱解合成了獼猴桃狀的氮化碳(ACN)束。ACN是具有可調節的帶隙(2.25eV到2.75 eV)和帶有超薄孔壁的中空微管,可以豐富反應部位、改善可見光吸收並增強電荷分離。

論文連結:

主要結論:

l 在苯甲醇存在的情況下,ACN表現出優異的水分解能力(95.3μmol/ h),同時在陽光照射下苯甲醇被選擇性氧化為苯甲醛(轉化率為90.9%,選擇性為99.7%)。

l 對於同時發生的反應,進行了二維同位素標記,分離和檢測,以確認釋放的氫的質子來源是水。

l 此外,他們對水分解和苯甲醇的氧化機理進行了理論分析,並希望它為在一個系統中同時利用光生電子和空穴提供思路。

方案1.(a)在水熱過程中,L-Arg、三聚氰胺和氰尿酸之間的醯胺化反應和組裝過程。 L-Arg是一種路易斯鹼,其胍基使水溶液呈鹼性,因此三聚氰胺發生水解反應,生成氰酸。同時由於醯胺化反應,L-Arg可與三聚氰胺和氰尿酸鍵合形成獨特的不對稱超分子前體。 (b)超薄多孔ACN組件可以通過超分子前體的熱縮合獲得。(c)最終產品(ACN)的分子結構。

圖1.(a)L-ArgM14的SEM圖像。(b)a圖中選定區域的SEM圖像;(c)三聚氰胺,L-Arg和L-ArgM14的13C固態NMR圖像。(d)ACN14的SEM圖像(插圖是天然的海葵)。(e)ACN14的TEM圖像。(f)ACN14和BCN的13C固態NMR光譜圖。(g)和(h)ACN14的C 1s和O1s XPS光譜圖。(i)BCN和ACN14的碳K邊緣附近的EELS光譜圖

圖2.(a)和(c)BCN和ACN14的優化結構。(b)和(d)計算了BCN和ACN14的能帶結構和相應的態密度(DOS)。(e)DRS吸收光譜和(f)相應的帶隙值示意圖。(g)隨著C /N比的變化,ACN14和BCN的帶位置示意圖

圖3.(a)BCN和ACN的TR-PL曲線圖。(b)ACN14和BCN的穩態PL光譜圖。(c)ACN14和BCN的TS-SPV光譜圖。(d)BCN和ACN14的電子順磁共振(EPR)示意圖

圖4.(a)光催化純水分解對於BCN-1%和ACN14-0.1%,1.0%,2.0%的氫氣釋放效率示意圖。(b)ACN14-1%的H2產生的時程(左軸)和逸出效率(右軸)。(c)EPR檢測甲醇中ACN14的原位形成的EMPO-•O2-示意圖。(d)PhCHO和H2的放出效率。(e)太陽照射12 h後PhCHO的轉化轉化和選擇示意圖。(f)太陽光催化水分解和PhCH2OH氧化的BCN-1%,ACN14-0.1%,1.0%,2.0%的反應機理示意圖

結語:

由於醯胺化反應,L-Arg可以誘導三聚氰胺的水解和組裝,形成不對稱的超分子前體,在經歷熱誘導聚合反應後,會形成具有超薄多孔壁的分層的海葵狀氮化碳(ACN14)結構。ACN14的C / N比和帶隙結構在2.75eV至2.25 eV之間是可調的,並且具有豐富的醛基和孔。在ACN14-1%(20 mg)的水和PhCH2OH的乳液中進行水分解和PhCH2OH氧化的同時反應,導致高的析氫效率(95.3μmol/ h)、比較大的PhCH2OH轉化率(90.9%)以及高PhCHO選擇性(99.7%)。2D標記結果表明釋放的氫的質子主要來自於水。這項工作表明,在合成過程中引入胺基酸可以改變CN的元素組成,能帶結構和形態,從而可以增強其在光催化過程中的熱力學和動力學性質。(文:SSC)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黑龍江大學《Angew》:太陽能光催化水分解領域獲重要進展
    眾所周知,將陽光轉化為化學能是一種重要且有前途的清潔能源技術。例如,由光催化劑引發的水分解會產生氫,氫已成為化石燃料的流行替代品。通過選擇性光催化有機氧化合成高附加值產品,特別是通過醇的選擇性氧化合成醛,也是一個有趣的研究方向。
  •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3-21  瀏覽:
  • 寧波大學在太陽能光催化氫燃料合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宋少青博士、姜淑娟博士指導下,研究生二年級林哲荇同學在太陽能光催化水解離制氫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以寧波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在國際環境與能源催化一流學術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大連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紀錄。
  • 廉價電催化水分解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催化效率大幅提高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然而,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一直被高價的貴金屬催化劑所制約,亟待尋找廉價的高性能電催化劑替代貴金屬催化劑。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
  • 科學網—製備出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化桂課題組在太陽能光解水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製備出一種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
  • 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獲重要進展...
    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獲重要進展,成果發表於「Nature Catalysis」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 有了「氫農場」 太陽能光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新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以緩解人類能源的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並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華東理工大學製備出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化桂課題組在太陽能光解水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製備出一種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
  • 西工大張健教授團隊:水分解制氫領域重要進展
    光電/電催化水分解制氫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分別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通訊單位發表於材料科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影響因子: 21.95)和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Int. Edit.,影響因子:12.102)。
  • 河北科技大學首篇Angew.: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入駐化學加,推廣快人一步 導讀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在全解水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化學學科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德國應用化學,2018年影響因子
  • 新技術之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
    在新能源領域中,氫能已普遍被認為是一種最理想的新世紀無汙染的綠色能源,這是因為氫燃燒,水是它的唯一產物。氫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元素,它廣泛地存在於水、礦物燃料和各類碳水化合物中。   然而,傳統的制氫方法,需要消耗巨大的常規能源,使氫能身價太高,大大限制了氫能的推廣應用。
  • 大連化物所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研究組利用雙共催化劑發展了Pt-PdS/CdS三元光催化劑,在可見光照射下,利用Na2S作為犧牲試劑,產氫量子效率達到93%,這是迄今為止報導的光催化產氫最高的量子效率。其中,日本東京大學光催化研究專家K. Domen 教授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工作提供了一種人工設計高效光催化劑的方法。這是李燦研究組繼在光催化劑表面異相結(Angew. Chem. Int. Ed., 120: 1766-1769 2008)和異質結及其光催化制氫性能(J. Am. Chem.
  • 同濟大學費泓涵教授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獲重要進展
    利用太陽光一步法光催化全解水產氫(不添加任何犧牲劑條件下將水分解成2:1的H2和O2)是最簡單和經濟的綠色制氫方案之一。鑑於該過程是熱力學爬坡反應且涉及多電子轉移,被認為是化學領域一大「聖杯式」難題。迄今為止,僅極少數單組份半導體光催化劑可通過一步法初步實現該反應。
  • 水分解制氫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據新華社電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持續新能源技術,開發高效、廉價的水分解電催化劑受到廣泛關注。記者13日從中南大學獲悉,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有兩種類型,全分解水制氫(2H2O→ 2H2 + O2)和半反應分解水制氫(H2O + 犧牲劑→ H2 + 氧化產物)。Catal B: Environ 2018, 220, 471-476等),樸玲鈺課題組首次提出了高效、高值光催化分解水過程,即光催化分解純水獲得氫氣的同時,製備雙氧水(2H2O → H2 + H2O2)。該過程優勢顯著,形成H2O2是動力學更有利的2電子過程。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太陽能作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約4×1020 J / h),通過光催化過程,將其轉化為清潔高效的氫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途徑,近幾十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樸玲鈺課題組分別通過光催化水分解和甲酸分解兩個過程,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產氫,並為該過程的合理評價提出了系統分析與建議。
  • 哈工大《Angew》: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特種化學電源研究所團隊在單原子Pt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醯胺基團(N-C=O)的供電子效應來調節單個原子Pt的電子結構的策略,並表現出優越的電解水制氫性能。,近年來在多相催化領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尤其在貴金屬單原子催化劑領域,其突出的催化活性可以彌補它們在稀有量和高成本的短板,從而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 碳點用於光催化分解水制氫!中國石油大學最新研究進展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獲取氫能的理想方式,開發高效的光催化劑成為氫能領域研究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