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歌者——蟬

2020-11-26 中國經濟網

劉青海

在落葉飄零的秋天,突然懷念起,在喧囂的夏天,用生命來歌唱的蟬。

對於蟬,古往今來,人們就有許多種說法:「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在白居易的筆下,蟬是化不去的鄉愁。「寒蟬悽切,對長亭晚。」在柳永的筆下,蟬成了傷感的化身。「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在王籍的筆下,蟬成了寂靜的象徵。在我看來,蟬是視音樂如生命的歌唱家,不分早晚,不知疲倦地振鈸而歌,盡情地展示著生命的存在,訴說著生命的快樂。

四年地下漫長的等待,期盼一場傍晚的夏雨,待地皮鬆軟,它用前腿刨開泥土,露出一個小洞洞,探頭觀察外面的世界是否安全,確認沒有危險後,趁著夜色,爬出洞穴,尋找高大的樹幹,爬到高處,緊緊抓牢樹皮或樹葉,使出全身氣力,背部首先裂開小縫,慢慢裂縫變大,它先抽出前腿,再抽出中間的兩條腿,再抽出自己的翅膀,翅膀慢慢舒展開來,最後抽出後面的兩條腿,來一個倒掛金鉤。最後一步,把腹部從蟬殼裡完全脫出,完成金蟬脫殼。稍微休息幾個小時,它就可以展翅高飛,迎來一個夏天枝頭的歌唱。

記得雨後的黃昏,我和哥哥一起帶上手電筒和大茶壺,去村旁的楊樹林裡捉爬叉,爬叉就是還沒有蛻殼的蟬,當然要小心腳下的草叢,那裡可能藏著一條蛇。我們把手電的光打到粗大的樹幹上,正在往上爬的爬叉一下子停了下來,我們趁機把爬叉裝到茶壺裡。差不多兩個小時的光景,我們就捉了半茶壺。回到家,先用水把爬叉衝洗乾淨,然後拌上麵粉、蔥花、食鹽,放到油鍋裡炸。雖然十分殘忍,但在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算是全家難得的美味。

在童年的時光裡,整個炎熱的夏天都可以捉到蟬。把椿樹黏黏的汁液抹到長長的竹竿頂端,悄悄伸向枝頭高歌的蟬,輕輕一按,就沾到了蟬的翅膀。接下來蟬就變成童年的玩具。雖然被囚禁起來,但當旁邊沒人的時候,蟬仍然放聲歌唱。

外出讀書,遠離村子,熟悉的鄉味沒了,從此聽蟬鳴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回想一下,高中以後好像就很少與蟬接觸了,一方面覺得捕蟬是小孩子的遊戲,另一方面到了外面的世界,只能聽見蟬聲,見到蟬的機會少了。而如今,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蟬變得越來越少,蟬聲似乎也越來越小,沒了高亢的蟬聲,炎熱的夏天也少了一份聽蟬的情趣。

在我看來,蟬是夏天的一部分,更是生命世界的一部分。

法布爾說:「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厭它歌聲中的煩吵浮誇,因為它掘土四年,現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與飛鳥可以匹敵的翅膀,在溫暖的日光中沐浴著。那種鈸的聲音能高到足以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而又如此短暫。」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的生命只為夏天引吭高歌,它用獨特風格演繹出自己特有的風採。蟬,這個人間的小精靈,在酷熱的夏季,把生命的讚歌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們用心聆聽,讀懂生命的意義,它用生命成就了夏日的輝煌,也帶給我們人生無限的啟迪和遐想……

相關焦點

  • 歌者文明
    在《三體3死神永生》中,歌者文明隨手投擲了一片二向箔就將三維空間中的整個太陽系一併毀滅。降維打擊對於歌者文明來說只不過是一次普通的清掃工作,卻輕而易舉的把人類數百年來為了生存所做的努力無情、徹底的摧毀。大劉的原著寫到此處,也真正讓讀者感受到無邊宇宙的黑暗可怕之處,降維打擊也再一次的印證了那句名言:「毀滅你,與你何幹!」
  • 蟬聲撩鄉愁
    盛夏,如急雨驟落的蟬鳴,難道是蟬對孤獨的一種釋放?蟲兒們的事情,我不懂。  年少時,捕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老家的村頭、河套、山野捕蟬,在長長的秸稈的頂端圈一個蛛網,到處尋覓蟬的藏身之所;聽到蟬鳴便會躡手躡腳地靠近,伸長脖子,仰著頭,盯著樹梢;粘住的蟬會帶回家中,放進玻璃瓶中圈養。
  • 三體:歌者武器庫設想
    導語:三體:歌者武器庫設想原創聲明:此文來源於粉絲投稿,【@奇怪的維德又前進了】編寫,感謝支持在三體中,我們驚嘆於水滴的美麗,感嘆光粒的破壞力以及二向箔不可逆轉的降維打擊;前者是三體研發的,後面兩個則是歌者們的武器。
  •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詩詞中的蟬鳴,原來這麼美
    無蟬鳴,不夏天蟬,夏天最熱烈的歌者。伴隨著炎熱,它把盛夏頌唱得沸騰而歡樂。天氣越熱,蟬鳴越響。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唐 · 李賀《南園十三首》蟬活一夏,人活一生生而為蟬,所要經歷的生命成長到蛻變的過程也是不易。一隻蟬從幼蟲羽化而來,通常需要在地下蟄伏几年甚至十幾年,穿越過如此綿長而又痛苦的等待,才能破土而出飛上高枝,壽命也只有一個夏天。唯夫蟬之清素兮,潛厥類乎太陰。在盛陽之仲夏兮,始遊豫乎芳林。
  • 十七年蟬,竟然用自己的生命周期,控制著天敵鳥類的數量
    十七年蟬也叫周期蟬,是目前已知的生命期最長的昆蟲。在北美洲的東部,看起來很平靜的一天,在地下潛伏了17年的周期蟬,將在今天晚上破土而出,周期蟬是北美洲特有的品種,它們出生後幼蟲會在地下生存17年,然後在夏季大量出現。它們會爬上距離最近的樹木,褪去它們的外皮。
  • 三體的歌者讓人神往,宇宙中也確實存在「歌者」--伽馬射線暴
    宇宙中存在著很多y射線,其中有一些就像《三體》中的「歌者」一樣,不止擁有著足以毀滅一個星球上所有生命的能力,而且它還會對宇宙中的各個星系進行不定期的「大掃除」,它就是「伽馬射線暴」,簡稱「伽馬暴」。值得慶幸的是大部分伽馬暴能量釋放的路徑並沒有指向地球,否則地球上的生命將徹底來一次大清洗。歷史上就曾經發生過伽馬暴擊中地球的事件,直接造成了4.8億年前奧陶紀的物種大滅絕,當時有60%的物種滅絕了。
  • 歌者文明:悲催的黑域
    1)這完全是一股極其均勻的基本粒子果凍,接近-絕對零度這是黑域封閉16.5億年後的場景,(當他們選擇黑域封閉的時候,歌者文明誕生的空間區域,還只是原始恆星外加幾十個軌道混亂的行星。)黑域裡面連殘存的量子信息都沒有留下。
  • 上遊•文薈丨夏蟬的一生 · 生存策略丨為什麼蟬的生命周期全是...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生命存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可以說,生命最高程度的智慧便在於——活下去。為此,動物們進化出了各種神奇的求生技巧。蟬的一生幾年到十幾年不等,而出現在陽光下的日子卻僅僅只有一個夏天,其他的時間都潛伏在黑黢黢的土壤中,在暗無天日中養精蓄銳。它們在漫長的歲月中苦熬到性成熟,參與交配,延續生命,然後很快便死去。為什麼蟬選擇這麼一種生活方式呢?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動物都可以捕食蟬,這其中就包含我們人類,所以,躲進土壤中,能讓蟬獲得更多的生機。
  • 蟬的生死輪迴
    蟬褪是最痛苦的,等待羽化的的那一刻、意味重生,是蟄伏了十七年、蟬褪是從背部開始裂開、成蟬用盡最後的殘餘力量爬出那蟬殼、成功爬出蟬數量有限、許多蟬卻不能爬出那蟬殼、掉落在地上、水中而成為其他天敵口中美食佳餚、剩下的蟬終於羽化、蟬羽化成畸形卻有許多、不能飛翔意味死亡、成功羽化、隨之引來鳥類…下鑽九泉之下、上飛翔於九天之外、牠們最後數周的生命於於展開,牠們同聲合唱是大自然最美和弦。
  • 致幻真菌控制「殭屍」蟬:讓蟬瘋狂繁殖,根本停不下來
    許多人誤以為,蟬的壽命只有一個月,它們會在幾十天裡從幼蟲羽化成成蟲,產卵、交配,然後死亡。實際上,蟬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以幼蟲形態穴居在地下。例如,中國蟬的穴居時間為3至7年,法國蟬的生命周期大多是4年。
  • 歌者文明是什麼?它真的能摧毀人類文明嗎?
    有一部科幻小說裡面就提到了這三種文明的等級,將宇宙文明劃分為了:三體文明、歌者文明以及歸零者文明。儘管說這三種文明會對地球上的文明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其實真正毀滅人類文明的是歌者文明,而且這種文明還能消滅另外兩種文明,那麼為什麼歌者文明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威力,為什麼要消滅別的文明呢?
  • 蟬噪林逾靜,我們看一下古代「蟬」的文化寓意
    蟬,就是我們俗稱的「知了」,炎炎夏日,不停地鳴叫,影響了人們的睡眠,讓人特別心煩。可蟬在古代實際上有著特殊的含義,與現代人感知到心煩的鳴叫大相逕庭,請你們跟隨著我一起來看看蟬的古代意義吧。
  • 蟬說,樹木的破壞者
    蟬類動物雖種類繁多(世上已知的約有2000種),但形狀基本相同;兩對膜翅,頭部寬而短,具有明顯的額唇基就是其典型的「家族特色」。同時,蟬的複眼不大,位於頭部的兩側,但是視力卻相當好。正在羽化的蟬古人對蟬的居高飲露高度讚揚,關於蟬的詩句更是繁多,詠蟬三絕之一的唐代詩人虞世南就用「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 三體中,能輕易毀滅太陽系的歌者文明,為什麼會害怕人類?
    在科幻作品三體中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正式提出了三種比人類高級的宇宙文明,分別是三體文明、歌者文明和歸零者文明,作品中三體文明對地球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威脅,但是最後消滅人類文明的不是三體文明,螳螂撲產黃雀在後,三體文明和太陽系文明都毀滅在了歌者文明手中。歌者文明為什麼要毀滅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這一文明在宇宙中到底是一個怎樣角色的存在?
  • 葉山林:十七年蟬
    我十分不解,說"難道不是每年夏天都有出來歡歌的蟬嗎?"他們連連擺手,"不,不,那些是普通的,我說的是那種在地下要蟄伏十七年才會出來一次的特別的傢伙,它們出來的時候可是一大盛況哦!"我的畫室坐落在聖路易斯郊區住所的地下室一隅,平時畫畫聽到的是鳥語蟬鳴,看到的是鬱郁山林,想到的是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中國古代蟬文化歷史悠久,古人把蟬蛻看作羽化成仙,寓有輪迴之意的蟬紋最早出現在商周的青銅器上,漢代侍中以蟬為冠飾,取其居高食露,精潔可貴之意。可這個十七年蟬究竟是個什麼東東?
  • 歌者文明與二向箔(下)
    可以這樣說這個歌者文明擁有能夠把影子封存在這一個紙片裡的一個能力,用於這個立場還能把影子給釋放出來。那麼一個類似戰壕那麼一個情況,我不知道那叫什麼叫防火帶隊,那麼這一片它燃燒完了之後,它就不會說在蔓延到其他的地方了,那麼她就相當於用絲線把二向箔圈住,那麼二象波二維話就不會像宇宙的其他地方繼續展開了,那麼控制死線的擴散,對於這些低熵體,也就是對於這些怎麼說這些有秩序的文明,這些生命對於像什麼人類三體各種文明都是非常難的,但是對於神來說控制死線它不是一個問題,它就是一個最基本的
  • 蕎麥和十七年蟬
    它的生活習性很特別,在它生命的前十七年,都是埋在地底的幼蟲型態,十七年一到,就鑽出土壤,羽化成成蟲然後交配、產卵,接下來就死亡了。在自然界中有13年、17年蟬,卻從未發現過14、15、16年蟬,這個答案與「質數」有關。若蟬的天敵生命周期二年,也就是說每二年天敵會大量出現一次的話,那麼14和16年蟬鑽出土壤的時候,必然會碰到天敵。如果天敵的生命周期是三或五年的話,15年蟬就會碰到天敵。
  • 《三體》中歌者文明擁有毀滅太陽系的能力,為什麼卻害怕人類?
    引言:《三體》中講述了三種文明:三體文明、歌者文明和歸零者文明。故事的開端是講述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之間的不斷較量,但是結局卻出人意料,歌者文明通過降維的方法消滅了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歌者文明在宇宙中擔任著什麼角色?為什麼歌者文明要消滅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呢?
  • 蟬: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每到夏末秋初的時候,我們總能聽到蟬的「叫聲」。和我們所熟悉的鳥鳴不同,蟬的發音器在腹部,而且只有雄蟬可以「鳴叫」。「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是王籍在以蟬寫景,但還有人借蟬言志,比如唐朝文學家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以樹的汁液為生,但古人認為蟬棲高飲露,因而把蟬作為高潔的象徵。對蟬的主觀認知,引發了古人詩意的想像,從而使詠蟬佳句層出不窮,這大概就是詩歌獨有的魅力吧。蟬,雖然可以飛翔,但是飛得並不是很高很遠。
  • 螳螂與蟬 張紅靜
    螳螂與蟬張紅靜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說目光短淺,只顧暗算別人,最終會遭人算計。其實,螳螂與蟬這對捕獵者與被捕獵者,在生物的進化中都是優勝者。螳螂與恐龍生在同一時代,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恐龍忽然在地球上消失,清瘦的螳螂卻美美地活在了當下。當我們了解了螳螂延續後代的過程,便會找到其中的答案。雌螳螂在孕育下一代時,因為自然界的小蟲子不能供應足夠的蛋白質,所以要吃掉四五隻雄螳螂才能生出健碩的小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