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騰致雨,露結為霜(千字文5)——你踩到霜,就快到了冰凍的時節

2021-01-07 城市船夫起

在講解《千字文》一書,首先我們就提到了每句遞進的連貫性,上一次說到「閏餘成歲,律呂調陽」所包含的意思時,就已經引出了「地氣」的概念。即12根空竹管裡灌滿蘆葦膜燒成的灰,按長短排列,插在地上成為「測時節」和「定子時」的工具律呂時,關鍵的就是地氣,因為「冬至一陽生」,使得最長的空竹管裡灰飛起來,這個時候就是冬至時節,灰飛的這一剎那就是「子時」;而在沒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況下,竹管裡的灰飛起,靠的就是地氣的作用。巡著這個地氣作用,我們接著講的《千字文》的就是「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首先說說「雲」,在漢字中,雲的解釋為「山川氣也」。山川是什麼?山川就是高山和河流,而高山河流就是代指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地,這樣說來,那麼「雲」就是地氣了嗎?我們可以試想,在地氣作用下,隨著地下陽氣的升高,這種地氣就會在慢慢離開地面,不斷升騰並聚集;到了一定程度高度,收到空氣中上升的氣流,被託在空中,是不是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雲」。

而雨呢?這個又要說到與地之陽氣相對應的「天之陰氣」,所謂「高處不勝寒」,通過科學探索,越往上是越冷的。雲的形成是地氣升騰遇氣流託著;雨的形成是「天之陰氣下降」,這時候地氣上升為雲並與空氣中的水蒸氣融合形成小水滴,再加上受到天之陰氣下降的施壓,託著雲的氣流就不堪其重,因此從天空落下,就是我們看到的雨了。所以總結「雲騰致雨」四字,簡單的解釋就是「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

說完了雲和雨,我們再來說說「露結為霜」。這句話出於《易經·坤卦》「履霜堅冰至,陰始凝也」,解釋過來就是「當你踩到霜的時候,就說明快要到了冰凍的時節,霜是因為環境陰冷,由露凝結成的」。說到這裡,我們還需要把「地氣」的問題再深講一下,上面說到了最先認定的時節是「冬至」,時刻是「子時」;雖然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但這裡的「陽氣」是指地殼內的陽氣開始產生,對於外部人類的生存環境來說,冬至是進入「數九寒天」的第一天,就是最冷的時節了。

關於露和霜,最主要的是構成停留在空氣中的水蒸氣,露為液態,霜為固態。當白天太陽照射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吸熱;到了夜晚太陽西落,又會散熱。而散發的熱氣。這樣的話,由於受溫度的影響,凝結在大地的表面,到了夜晚,氣溫再進一步降低,就會「由氣到液」形成露水。而霜呢,也就是在空氣氣溫不斷再降低的情況下凝結成。就因為這樣就有了「寒露」和「霜降」的節氣,也是氣溫一步步降低的表現。地生萬物,其實關於「地氣」相關的傳統文化和科學認識是很多的,留待以後再講解吧!

相關焦點

  • 徐說《千字文》〡從「天時」到「地利」
    我們在前面已經對「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崑岡」這16個字進行了單個字的講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小節的內容。「雲騰致雨」說的是降水的形成。地面的水汽上升到空中變成雲朵,雲朵中的水汽遇到冷空氣凝結成水滴,當水滴的重量大到不能再懸浮在空中的時候,就會降落下來,形成雨水。我國古老的經書《周易》寫道:「雲行雨施,天下太平。」
  • 蔡國慶父子《千字文》
    蔡國慶父子《千字文》 蔡國慶父子《千字文》 詞:(南北朝)周興嗣 曲:劉卓 編曲:柒玖 演唱:蔡國慶 蔡軒正
  • 中考物理天天練試題及解析: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和特點(5月22日)
    難度:★★    考點: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和特點   (1)我國古代啟蒙讀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說「雲騰致雨,露結為霜」,你贊成「露結為霜」的說法嗎?說說你的看法(註:「露結為霜」中的「結」表示凝結,在這裡是凝固的意思).
  • 雲騰致雨,古人教你看雲識天氣
    北宋蘇軾形容:滿座頑雲撥不開……浙東飛雨過江來。這裡的「頑雲」,就是現在說的聚集濃密、含雨量豐富的積雨雲。唐代李肇《國史補》中,則有「暴風之候,有炮車雲」的話。這種雲底部平坦、雲頂隆起,群峰爭奇,漸漸頂部伸展,呈砧狀,很像炮車。當這種結構最終形成時,那就絕對是對流強烈的積雨雲了。古人還根據云層的形狀、薄厚、顏色及其變化,總結出一系列「看雲識天氣」的諺語。
  • 今日霜降|秋暮露成霜
    是日詩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既而樂之,行歌相答。【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越來越冷,早晨的露水因為寒氣凝結為霜。霜 降 來 源霜降的「霜」有初霜的意思,是指秋季出現的第一次早霜,而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則是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早霜又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 你知道霜降,那你知道「霜」為什麼是「霜」嗎?
    你看看你都學成啥樣了!既然今天是霜降,那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霜」這個東西。漢字SHUANG JIANG作為漢字來說,霜,露所凝也。士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下面是「相」,表讀音ang;上面是「雨」,表象形,為雨的產物。霜的形成SHUANG JIANG首先你要知道,霜和露,都不是從天上飄下來的,而是在地面形成的。
  • 暮秋已至,草木搖落露為霜 10首醉美霜降詩詞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天氣漸冷,露水凝結成霜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霜降時節,百蟲蟄伏百草枯,百卉凋零霜自舞。《商山早行》描寫旅途中寒冷悽清的早行景色,整首詩雖然沒有出現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緻地描繪出來。全詩語言明淨,結構縝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流露出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情,是文學史上寫羈旅之情的名篇,尤其頷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膾炙人口,備受推崇。
  • 雨雪來自空中的雲 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
    成雲致雨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物理過程:空氣在上升時膨脹冷卻,其中的水汽(也就是氣態的水)達到飽和後,會在凝結核上凝結成大量的微細小滴,即雲滴。雲滴很小,在雲中形成之後,下降的速度通常比雲中上升的氣流速度小得多,所以只能積聚在雲的中部和上部,不能下落。即使離開雲底而下降,也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而消失。只有當雲滴通過各種物理過程集聚和轉化為降水粒子(雨滴、雪花、霰粒、雹塊等)後,才能降落到地面。
  • 雨雪來自空中的雲 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 」
    成雲致雨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物理過程:空氣在上升時膨脹冷卻,其中的水汽(也就是氣態的水)達到飽和後,會在凝結核上凝結成大量的微細小滴,即雲滴。雲滴很小,在雲中形成之後,下降的速度通常比雲中上升的氣流速度小得多,所以只能積聚在雲的中部和上部,不能下落。即使離開雲底而下降,也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而消失。
  • 霜降節氣將至,霜降是什麼意思,要「降霜」了嗎?霜是從哪來的?
    其在公曆的時間為每年的10月23-24日。而今年的霜降是10月24日,農曆九月二十六日。關於霜降,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釋是: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意思是說霜降節氣到了,天氣也就開始逐漸變得寒冷了。霜降和寒露節氣一樣,都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從霜降節氣開始天氣就開始寒冷了,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
  • 霜降| 時逢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
    秋風颯颯 吹雲掃葉晚秋暮雲 時光輪迴霜降已臨 寒冬將至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壹猜謎相逢在雨下。(打一節氣)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謎底▼謎底:霜降解析:「相」與「雨」相逢,為「霜」字;「降」別解為「下」。貳霜降常識霜降為二十四節氣之一,霜降為天氣漸涼、初霜出現之意,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三候豺不祭獸,爪牙不良。
  • 詩歌徵文主題:星霜月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春風微語,ID:chunfengweiyug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詩歌徵文主題:星霜月露早起的清晨,少年請抬頭,天上有星月。,固執地在結著冰花的窗上寫下:不負韶華!
  • 一朝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
    一夜寒秋,大地披霜萬物蒼茫一如鬢顏白髮的老人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因為霜降,植被草木的顏色也變得豐富起來每一片飽經風霜的葉子:「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就趁著霜降之際,抓緊惡補一下吧進入此節氣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 《千字文》開篇說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什麼意思?
    《千字文》的開篇十六字,為我們勾勒了一副宇宙荒涼而孤寂的場景。《千字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雖然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但卻富於深意,是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兒童啟蒙讀物之一。回到書中,天地玄黃,出自易經「天玄而地黃」。而宇宙洪荒,出自《淮南子》「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來叫做宙」,以及《太玄經》「洪荒之世」。
  • 立冬來臨,「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啥意思?暖冬咋就不好呢?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2020年秋季剩無幾日,馬上就要「立冬」了。立冬是24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每年11月7日或8日就會如期而來,而今年是11月7日,農曆9月22。立冬是緊隨霜降之後的節氣,立,即為開始,而冬則是終了、結束,自此,萬物收藏,秋幹少雨的氣候漸以結束,而寒冷冬季開始了。此時,我國大部秋熟作物已收割完成,越冬作物也陸續播種完畢,秋忙時節算是基本結束了。
  • 12首關於霜的詩詞佳句,只為等候霜降到來
    霜降節氣將至,也意味著很快就要入冬,人們在此之前已經穿上了外套,不再身著輕衫,只因為霜還未至,寒氣早已襲來。古來便有不少關於它的詩詞詠唱,但詩人們對於秋霜的感受比較複雜,雖然絕大多數懷著傷感的情緒,但也有各種不同的心境,今日奉上12首關於霜的詩詞中的佳句。
  • 諺語:「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為什麼會這樣呢
    還有「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一說;霜降諺語雖然很短小但是很多其中都蘊含著生活的小智慧。一、俗語: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這條諺語反映了這樣一個氣象小知識,一天早晨有霜,天氣晴的時間不長,三個早晨有霜,晴天時間維持得會比較長。為什麼會這樣呢?
  • 雲南的霜與霜凍 你了解多少
    當地面上各種物體表面的溫度降到0℃以下時,空氣中的水汽接觸到這些溫度很低的物體,貼近這些物體表面的空氣層因降溫而出現水汽飽和,空氣中多餘的水汽就在物體表面冷凝結成了冰晶,這就是我們見到的白花花的霜。所以,霜是水汽(也就是氣態的水)在溫度很低時的一種凝華現象,跟雪很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