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一
霜
SHUANG JIANG
降
2019.10.24
禾黍入寒雲,茫茫半山郭
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
今天是2019年10月24日,霜降,距離2019年結束還有69天。
希望大家緊迫一點!馬上就2020了!你看看你都學成啥樣了!
既然今天是霜降,那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霜」這個東西。
漢字
SHUANG JIANG
作為漢字來說,霜,露所凝也。士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下面是「相」,表讀音ang;上面是「雨」,表象形,為雨的產物。
霜的形成
SHUANG JIANG
首先你要知道,霜和露,都不是從天上飄下來的,而是在地面形成的。
霜和露都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稍微冷一些,凝結成露水,再冷一些,露水就凝結成了霜,再再冷一些,就開始下雪了。所以如果草地上開始起霜了,意味著秋天即將結束,冬天就要來啦。
形成「露」和「霜」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冷空氣的溫度,0℃以上一般遇冷成露,如果是0℃以下的話,水汽會直接在地面或者地物上凝結成小冰晶,也就是霜。
但是也不是什麼天氣都能形成露和霜的,只有在晴朗微風的夜晚,才會有機會形成霜。
夜間的晴朗有利於地面或地物迅速輻射冷卻;微風可使輻射冷卻在較厚的氣層中充分進行,貼地的空氣也可以得到更換,保證有足夠多的水汽可以凝結。無風時可供凝結的水汽不多,風速過大時由於湍流太強,使貼地空氣與上層較暖的空氣發生強烈混合,導致貼地空氣降溫緩慢,這樣都沒有辦法形成霜的形成。
對於霜,除輻射冷卻形成外,在冷平流以後或窪地上聚集冷空氣時,也都是有利於其形成的。這種霜一般被稱為平流霜或窪地霜,它們常因輻射冷卻而加強,因此在窪地與山谷中,產生霜的機率較大。而在水邊平地和森林地帶,產生霜的機率就較小。
除了對天氣有要求,霜對於物體也有要求。物體表面越容易散熱冷卻,就越容易成霜。
比如質量相等的物體,表面積更大的一個因為其散熱冷卻速度更快,所以更容易成霜;草葉很輕,但表面積卻較大,所以草葉上就容易形成霜;而物體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容易散熱,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體上也更容易形成霜,比如泥土塊等等。
霜的消失
SHUANG JIANG
你以為融化就是霜最終的歸宿?
那你太天真了,霜的消失其實有兩種方式,雖然最常見的確實是融化為水,但還有一種消失方式是升華為水蒸氣。
升華就是固態不經過液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反之,氣態不經過液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升華是一個吸熱的過程,物體在升華時溫度需要達到其升華點——即固體物質的蒸氣壓與外壓相等時的溫度,就稱為該物質在這個壓強下的升華點。
現實生活中關於升華的現象有很多,比如↓
·固態的碘受熱直接變成碘蒸氣的過程是升華。
·樟腦丸逐漸變小是升華。
·冰受熱直接變成水蒸氣是升華。
·乾冰受熱變為氣態二氧化碳是升華。
·燈泡用久了會變黑,是因為燈絲(鎢)受熱而升華,而裡面黑黑的顆粒是因為氣體碰到玻璃,遇冷凝華凝結而成的。
不懂這部分內容的小逗芽可以康康逗你學的初中物理課程-物態變化的部分~
最後
SHUANG JIANG
雖然霜對植物的危害很大,比如霜凍嚴重的話,農作物的產量會大大減少。但如果能看見霜的話,說明當地夜間天氣晴朗並寒冷,大氣穩定,地面輻射降溫強烈。這種情況一般出現於有冷氣團控制的時候,所以往往又會維持幾天的好天氣(適合粗去丸)。
Ps:今天其實還是程式設計師節,因為1024是2的十次方,二進位計數的基本計量單位之一。(祝所有的程式設計師不寫bug,程序不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