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第18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向冬季的過渡。霜降的節氣特點是「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霜」也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來命名。
此時的北方,深秋現象明顯、開始出現白霜;南方則三秋大忙,「霜降見霜,穀米滿倉」,如果霜降有霜,來年定有好收成。
以前聽老人家說「天落霜了。」其實霜不是天上降下來的,而是地面的水氣由於溫差變化遇到冷空氣凝結而成,「霜」通常出現在秋、冬、春三個季節。
吃柿子:霜降時節柿子完全成熟,皮薄肉鮮味美,有諺語說:「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吃柿子清熱潤肺、補筋骨,防秋燥,很多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習俗。泉州老人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河南有俗話「霜降吃丁柿,冬天不裂唇」。柿子雖好吃,但也有注意事項哦:儘量不要空腹吃、不要和高蛋白的食物同時吃、數量也要控制好。
賞菊:「霜打菊花開」,在古人眼裡,菊花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被認為「延壽客」、不老草。登高賞菊成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很多地方有菊花會、賞菊飲酒等活動,以示對菊花的喜愛。
登高:「霜降殺百草」大部分草木凋零的肅秋時節,但是登上山頂,如杭州市區的北高峰,涼風陣陣、整個人神清氣爽;放眼望去:杭城風貌、西湖山色,五彩繽紛的秋色盡收眼底,這是深秋獨有的美景。
拔蘿蔔:「秋後蘿蔔寒人參」,山東有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吃白蘿蔔可以清熱潤肺、防秋燥。
霜降進補:「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冬補不如補霜降」等等諺語都在說霜降時節,天氣越來越冷,此時人們要外禦寒、內清熱,進行平補、不是大補。民間有吃鴨子、吃牛肉、煲羊肉、迎霜兔肉等食俗,也適合吃玉米、白蘿蔔、秋梨、百合、奶白菜、淮山、蜂蜜等清熱潤肺等食物。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獸: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開始捕獲獵物,先陳列祭天再食用,以示回報。
二候草木黃落:樹上的樹葉枯黃掉落,深秋凋零的樣子。
三候蜇蟲鹹俯:「鹹」是皆的意思,「俯」低頭,蜇蟲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古詩裡的霜降
白露時節,美了秋天,還迷了詩人的眼。讀詩人們的秋日心語、品白露最美古詩。
說起和深秋時節有關的古詩詞,少不了這一首耳熟能祥的: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繪本閱讀
霜降到柿子熟,柿子高高的掛在樹上,像一盞盞紅燈籠一樣,非常的可愛。聽說霜降吃柿子還有傳說故事,來看看吧~
聽了霜降的故事,想畫一畫柿子嗎?來畫一幅《柿柿如意》吧。
葉落了,並非生命的終結;
秋盡了,也不是生機的結束。
將希望埋進土裡,
等待下一輪的新生。
來源:運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