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前言 自然生態破壞是我國當前環境質量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障礙。1997年1月27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聯合國就世界資源使用情況發出警告」的報導,指出世界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速度已超過自然資源再生產的速度,呼籲懸崖勒馬扭轉環境惡化。保護生態環境和維持可持續發展已成為21世紀全人類共同的中心問題。其中,植物在維護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已為人類所共識,並受到了廣泛的重視。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當前,我國生態保護和修復面臨的形勢如何?怎樣保護和修復母親河?6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
三部門介紹《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
關於《規劃》的期限,考慮到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持續努力才能見到明顯成效。因此,從遵循自然規律的角度出發,將《規劃》確定為中長期規劃,具體的實施期限是從2021到2035年,與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節點是一致的。關於下一步工作,主要有兩點考慮:一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抓好規劃的落實。
-
以生態系統理念創新引領實現城市治理目標
堅持把握並善於運用生態系統思想,來構建我國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就是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總方向,以「城市生態系統命運共同體」為指引,以「多元共治」為方法,貫穿「安全、健康、和諧、可持續」的城市生態系統治理目標理念,牢牢把握經濟與社會環境發展共贏的要求,注重發揮生態環境效益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抓手,實現讓人類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治理目標。
-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及...
醫療衛生機構3913家,其中醫院134家,開放病床4.15萬張,執業(助理)醫師3.15萬人。公共圖書館623座,公共圖書館總藏量3604.25萬冊,各類博物館、紀念館46座。 綠色低碳優勢顯著。深圳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最大限度地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出了一條經濟發達地區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
綠色發展要聞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印發
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近日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推進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制和實施有關重大工程建設規劃的主要依據。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的通知
《規劃》對國土綠化、森林城市建設、森林質量提升、森林及溼地資源保護、林業產業融合發展以及林業支撐保障體系建設等作出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是推進森林河南生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指導全省各地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依據。規劃基準年為2017年,規劃期為2018—2027年,前期為2018—2022年,後期為2023—2027年,展望到2030年。
-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持續改善...
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截至目前,「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
從自然中來,到自然中去——生態文明建設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2009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15屆締約方大會提交的工作報告中建議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應對氣候變化,並將其定義為「一種保護、可持續管理和修復生態系統的行動」。
-
完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打造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屏障,將為實現「美麗中國」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大意義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要求。
-
兩部門:年底前形成重要生態系統保護 修復重大工程「1+N」體系
來源:中證網兩部門:年底前形成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1+N」規劃體系中證網訊(記者 劉麗靚)國家發改委6月11日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
《全國生態保護「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國生態功能區劃》、《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綱要》和《全國生態脆弱區保護規劃綱要》先後頒布實施,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成為我國生態保護的戰略任務,甘南黃河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開展了綜合治理。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力度不斷加大,各類生態系統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和反饋研究工作全面鋪開。 資源開發的生態監管不斷加強。
-
雲南:重塑生態體系 呵護高原湖泊
2020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指出,雲南生態地位重要,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要履行好保護的職責。 作為雲嶺高原生態環境質量的晴雨表,九大湖泊的保護治理成為雲南生態環境建設的重中之重。據了解,目前九大湖泊「十三五」規劃項目開工率達77%,累計完成投資285億元,佔總投資的49%。
-
商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25年...
全國和陝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都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明確規定。2008年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17年1月,根據新理念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省人大常委會又進行了修訂。商洛市「十三五」規劃綱要及生態環境保護各專項規劃等都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明確部署,為秦嶺保護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還包括更多優質的能滿足人民迫切生活需求的生態產品。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第四,自然生態安全是事關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責任擔當。
-
成都都江堰:提振能級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0年是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收官之年,是成都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的決勝之年。對都江堰市來說,同樣也是堅定不移落實「兩個率先」的關鍵之年,是為「十四五」發展打好基礎的攻堅期。站在新起點,都江堰市怎麼謀劃未來藍圖?
-
報告提出「數據大治理生態體系」概念 包含三大類指標
來源:證券時報畢馬威與阿里研究院於近日聯合發布《數據大治理》報告,對數據治理這一重要話題進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報告首次提出了「數據大治理生態體系」這一全新概念,將傳統意義上企業端的數據治理上升到了社會層面,強調從頂層設計上明確各相關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
溼地: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世界永恆的主題。珍貴的自然資源,對人類具有多種功能和價值。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溼地是介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是滋養世間萬物重要的生態系統和生態空間,是人類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小」家,更是全球多樣性物種的「大」家。據記載,全球超過40%的物種都依賴溼地繁衍生息,是當之無愧的「生命搖籃」。
-
打造生態之洲綻放自然之美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東營市推進生態...
生態體系脆弱與人們生態保護意識淡薄並存,歷史欠帳太多與發展方式仍然粗放交織,地下輸油管線密布與地上排汙無序相互影響,情況異常複雜,治理極其困難。多少年來東營都在不斷探索,但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就推進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調研時強調,做好黃河三角洲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十分重要,要加強工作力度,用科學方法促進黃河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
...建設工作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紮實推進生態環境...
藍天立分別來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和交通運輸廳,觀看用地審批三級聯審系統演示和廣西生態文明建設暨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展示,詳細了解我區行政審批和不動產登記,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水旱災害防禦和農村飲水安全及水利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重大交通規劃等情況,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匯報,研究謀劃我區「十四五」基礎設施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