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鐵重的原子,可以經歷超新星等其他方式生成。原子平均核子質量中,鐵的平均核子質量是最低的。
意味著鐵-56是最穩定的原子:
(1)比鐵小的原子可以發生聚變,同時放出巨大的能量;
(2)比鐵大的原子,可以發生裂變,也會放出巨大的能量;
(3)但是鐵原子發生融合生成更重的原子時,就會吸收大量的能量;
恆星形成與演化理論指出,鐵原子的聚合反應需要60億度以上的高溫,而恆星內部最高也只有幾億度,所以恆星內部的溫度,不足以讓鐵原子發生聚合反應,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到鐵為止。
但是,大質量恆星在演化末期,有可能發生超新星爆炸,超新星爆炸的瞬間,在內部形成數十億度的高溫,就能達到鐵原子聚變的條件,從而生成更重的元素。
有個說法:我們每個人身體中儲存的重元素,都來源於地球形成前的某次超新星爆炸。
另外,除了超新星爆炸外,中子星合併等等劇烈的天文事件,也有可能達到鐵原子聚變的條件。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