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哪裡來,宇宙重元素

2021-01-17 新華網客戶端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矽磷……」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化學「元素周期表」肯定不陌生。然而,宇宙中除了氫和氦之外,其他重元素是如何形成的卻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一些重元素由氫與氦通過恆星內部核聚變反應產生。而恆星爆發成為超新星之後,又形成了另外一些重元素。然而,最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一項新理論模型表明,微型黑洞從其內部毀滅中子星,可能也會製造出重元素,其中包括貴重的黃金。除此之外,對於重元素的來源還有一些其他推測。

  重元素誕生於超新星爆發

  大質量恆星核心核聚變產生了鐵及其之前的重元素之後,恆星會劇烈坍縮形成超新星爆發,恆星中的鐵元素在高溫高壓下,與自由中子、電子、質子等發生反應,產生鈾之前的所有重元素。

  目前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一段時期內,空間中充滿了氫和氦這樣最常見的輕元素,而宇宙中的一部分重元素來自於恆星內部的核聚變。

  科學家指出,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原子核外的電子可以擺脫原子核的束縛,使得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這就是所謂的核聚變。而鐵以前的重元素就都是在恆星的核心,靠核聚變產生的。

  恆星誕生初期能量全部來源於氫聚變成氦。恆星對抗自身引力坍縮的能量來源就是聚變。當大質量的恆星上的氫燃燒完之後,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發生坍縮,這一過程會使得核心溫度和壓力大幅升高,然後達到發生氦聚變的條件,生成碳和氧。當氦逐漸消耗,恆星又開始坍縮,溫度和壓力進一步升高,碳、氧就聚變生成矽。然後同理,矽聚變生成鐵,由於鐵聚變產生的能量得不償失,於是聚變的鏈條到鐵就停止了。此時恆星最外到最裡層依次是氫、氦、碳、矽、鐵。

  但恆星的演化到了這步並沒有完全停止。由於恆星的高溫不足以「烹調」出鐵以後的元素,如銅、鎳、鋅、鈾等。要想促使這些重元素的誕生,就需要一個更大的熔爐,即超新星爆發。

  科學家指出,大質量恆星在產生鐵核心之後,由於聚變反應的停止,核心會發生劇烈的引力坍縮,形成超新星爆發,鐵元素會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與自由中子、自由電子、質子及其他原子核發生反應,產生出92號元素鈾之前的所有重元素,並隨著超新星爆發將它們擴散到宇宙空間中去。

  中子星碰撞造就重元素

  兩顆中子星發生碰撞,一部分物質會被拋入太空,這些物質中富含中子,很多中子射向「種子核子」,這樣便會形成原子量越來越大的元素。

  雖然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從鐵到鈾,自然界穩定存在的重元素中有約半數是大質量恆星在生命終結階段發生超新星爆發時生成的。但也有科學家給出了不同的可能性,他們指出,這些重元素的起源可能是一種更加狂暴而罕見的機制——密度超高的中子星之間發生的相撞。

  中子星是恆星衰亡並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殘留的遺骸,其密度極高。直徑數百公裡的一顆中子星,質量可以和太陽一樣甚至更高。在地球上,如果你拿著一勺中子星物質,那麼這一勺子物質的重量將達到50億噸。

  儘管絕大部分中子星都孑然一身,但也會有兩顆中子星組成雙星系統,它們可以在一起相互繞轉數十億年,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會逐漸相互靠近,直到有一天,這兩顆中子星終於陷入毀滅性的相撞。

  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艾多·貝格說,這時候兩顆中子星的絕大部分物質會發生進一步坍縮,形成黑洞,而另外一部分物質會被拋入太空。這些物質中富含中子,這樣便

  會形成原子量越來越大的元素。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丹尼爾·卡森解釋說,你需要很多中子並將它們射向那些「種子核子」,才能合成那麼重的元素,比如金、鉛,或者鉑。這就像是汽車擋泥板上不斷累積的泥漿一樣。

  科學家得出這一結論,緣於一次伽馬射線暴。這次伽馬射線暴距離地球約39億光年,雖然持續時間不到0.2秒,但其紅外線餘暉卻持續數天時間。科學家將觀測的結果與理論模型進行對比之後,得出結論認為這是大量重金屬元素形成之後產生的放射性輝光,而這些重元素是在一次中子星的撞擊事件中產生的。

  卡森對這次碰撞做了粗略的估算,認為這次事件中約產生了相當於20倍地球質量的黃金。這一數量的黃金足以裝滿100萬億個油桶。而且這次撞擊事件中所產生的鉑金數量甚至比產生的黃金還多7倍。

  此外,科學家還在一個矮星系——網罟座二號9個最亮的恆星中發現了7個包含許多重元素的恆星,這比任何矮星系上發現的都要多。科學家表示,這些恆星上的重元素比其他相似星系上觀察到的多了近100倍。而在一個矮星系上發現這麼多重元素證明了網罟座一定發生過比超新星爆發還要罕見的事件,比如中子星撞擊,因為大多數超新星爆發產生的重元素也遠遠達不到網罟座上那些重元素的驚人數量。

  黑洞毀滅中子星成為重元素來源

  原生黑洞從內部消耗中子星,使中子星收縮自轉變快,最終導致一些部分甩離本體,這些富含中子的分離部分,很可能就是重元素的來源。

  還有研究人員猜測,宇宙中的重元素(如金、銀、鉑和鈾)可能是早期宇宙誕生時在黑洞的幫助下形成的。

  在宇宙大爆炸時,其異乎尋常的力量會把一些物質擠壓得非常緊密,形成了「原生黑洞」。這種黑洞並不是由恆星坍縮而形成的。理論上,原生黑洞比普通黑洞更小,甚至小到肉眼無法看到。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認為原生黑洞會與中子星發生碰撞,中子星幾乎完全是由中子構成,並且非常密集,原生黑洞將沉入中子星中心區域,從其內部吞噬它們。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理論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庫先科認為,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黑洞會從內部不斷消耗掉中子星,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1萬年左右。之後,中子星隨著自身的收縮,自轉會變得越來越快,最終導致一些小的部分被甩離本體。而這些富含中子的分離部分,很可能就是重元素的來源。

  然而,庫先科同時表示,中子星捕獲黑洞的可能性非常低,這種低概率與只有少量星系富含重元素的觀察結果一致。形成於宇宙早期的黑洞與中子星相撞產生重元素的理論也解釋了銀河系中心區域中子星數量稀少的問題。

  據了解,今年晚些時候,庫先科和同事們將與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對「中子星—黑洞」相互作用產生重元素的過程進行計算機模擬,並希望能通過將模擬結果與臨近星系中重元素的觀測結果進行比較,來判斷地球上存在的金、鉑和鈾是否來源於早期宇宙中的黑洞。

  相關連結

  PANDA國際實驗欲了解重元素形成過程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核物理所所長帕維爾·洛加喬夫近日表示,俄科學家正與外國同事一起籌備PANDA國際實驗,旨在了解重元素的形成過程。

  實驗將在歐洲的反質子與離子研究裝置中進行,能讓人以新的方式一窺物質粒子和反物質粒子內部。包括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核物理所和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在內,將有來自17個國家的450位科學家參與試驗。

  洛加喬夫表示,宇宙、星辰中重元素的形成過程至今仍是待解之謎。他指出,PANDA國際實驗將是在歐洲反質子與離子研究裝置中進行的4項試驗中的一項。計劃於2023年進行首次試驗。目前正在進行該科研裝備的設備開發工作。(記者 姜 靖)

相關焦點

  • 恆星核聚變產生鐵和更重的元素,太陽系絕大部分的氫從哪裡來?
    宇宙中豐度最高的元素就是氫元素,排在氫元素之後的就是氦元素。在太陽系也是如此,如果按照質量計算太陽系的氫含量大約佔了百分之70%,當然了太陽的質量是太陽系質量的99.8%,其他八大行星加上小行星、長周期彗星、柯伊伯帶內的天體、一些天體碎片等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
  • 我們從哪裡來 - 宇宙大爆炸、恆星的產生
    當然在這裡我不打算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從科普的角度聊聊我們從哪裡來?當我們問我從哪裡來的時候,就可以再往前追問,爸爸媽媽從哪裡來?再往前問就是爺爺奶奶從哪裡來?再繼續不斷的往前問呢?再繼續往下問呀就要回答人類是怎麼起源的了。那再繼續往下問是什麼呢?那我們就要探討生命的起源了。再繼續往下問就要回答地球是怎麼起源的、太陽系是怎麼起源的、宇宙是怎麼起源的。
  • 為什麼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是鈾?宇宙中沒有比鈾更重的元素嗎?
    事實上自然界中還有兩種比鈾重元素能長期存在分別是93號元素錼和94號元素鈽,但兩者都是微量存在,因此如果有人告訴你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是鈾,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只有鈾才是大量存在的!為什么元素會變來變去?聚變似乎比較容易理解,畢竟強作用力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因此只要靠得足夠近,就能讓原子核結合形成新的重元素!但重元素為什麼會裂變可能就想不通了,因為強作用力力量那麼強大,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越多,合力不是越大嗎?
  • 你知道你的黃金戒指從哪裡來的嗎?宇宙!
    他們推測,中子星碰撞可能產生地球上最重的元素的0.3%,包括金、鉑和鈾等有價值的金屬。「這意味著,在我們每個人中,我們都會發現這些元素的少量價值,主要是碘的形式,這對生命至關重要,」Bartos說道。「結婚戒指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深刻聯繫,也與我們在人類和地球本身形成之前的宇宙過程有關,其中約有10毫克可能已形成於46億年前。」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中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並表示這些研究結果有助於闡明我們太陽系的起源。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從哪來的?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從哪裡來的呢?它們是由地球創造的嗎?還是早於地球就存在了?宇宙中,別的星球裡,也具有這些元素嗎?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這些元素都是早於地球的存在就存在了。這些看似微小的元素與宇宙和恆星的演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都是在宇宙中就產生的,而非是人類創造或者是地球自主創造的。那它們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從哪來的?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從哪裡來的呢?它們是由地球創造的嗎?還是早於地球就存在了?宇宙中,別的星球裡,也具有這些元素嗎?大爆炸科學界普遍認為,現在宇宙的形成都是源於大爆炸,在宇宙的誕生之初,只有兩種元素,分別是氫和氦,這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1號和2號元素。
  • 宇宙中的元素都是怎麼來的?或不止是星球爆炸那般簡單
    化學元素周期表,相信大家上學的時候都背過,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元素都來自於哪裡呢?答案就是浩瀚縹緲的宇宙中之中,但是宇宙中的元素又是如何而來的呢?對此,科學們專門進行了分析和推測,讓我們看看他們都怎麼說。
  • 太陽一直依靠什么元素在燃燒,地球上的重元素又是怎麼來的?
    本文基於回答網友一個這樣的問題:太陽目前氫核聚變是氦碳氧穩定燃燒地球上的鐵鎳重元素哪裡來的?可以說,這是一個毫無邏輯亂七八糟的問題,但既然邀請回答,就從中挑出幾個稍顯合理的問題說明一下。太陽核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氫核聚變,但並非是「氦碳氧穩定燃燒」。太陽中心有1500萬℃高溫,僅憑這點溫度要維持穩定的氫核聚變是不可能的。
  • 組成我們身體的元素是從哪裡來的?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死了,你我才得以降生。然而,並不是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在恆星的中心產生的。一些是在恆星之外自然形成的,其餘的則是由我們創造的。那麼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一些基本的元素是如何在恆星核心中被創造出來的,這首先需要我們去認識恆星的生命歷程。自然元素最輕的元素氫和氦是大爆炸後塵埃沉降時產生的。
  • 宇宙中最重的元素會是多少號元素?元素周期表有盡頭嗎?
    由此可見,我們只需要不斷地增加原子核內的質子數量,就可以得到越來越重的元素,科學家正是根據這個原理人工合成了地球上並不存在的元素,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元素周期表上填上了118種元素,其中前92種是在地球上自然存在的,而另外的則是通過人工合成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元素周期表有盡頭嗎?
  • 宇宙起源於奇點爆炸,奇點又起源於哪裡?一個點如何炸出宇宙?
    138億年前奇點爆炸,炸出了宇宙所有物質,那原材料來自哪裡?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天文學家艾德文·鮑威爾·哈勃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宇宙星系之間的距離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變得越來越遠,也就說整個宇宙都在膨脹,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
  • 讀懂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今天,她希望用通俗有趣又嚴謹的科普讓更多人領略這份科學之美,了解我們的宇宙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又到了每年10月儘可能通俗地給大家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間。我希望儘量用貼近中學物理的語言,講清楚這些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工作做了什麼,為什麼要做,怎麼做的,有什麼結果和展望。
  • 宇宙中最早出現的元素是什麼?來聽科學家怎麼說…
    這個由宇宙中最簡單的兩種元素構成的分子離子讓人們關注化學過程是如何發源的,也引發了人們關於元素起源的好奇心。  「我們都是星塵。」科普作家卡爾·薩根曾說。我們本身和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都是由各種各樣的元素構成,那麼這些元素從哪裡來?宇宙最早期的元素們經歷了什麼?它們的「成長曆程」又帶來怎樣的神奇反應?
  • 物理學家提出新理論:黑洞形成於宇宙早期,同時還帶來了重元素
    有天文學家曾提出,這些早期黑洞或可解釋宇宙中全部或部分暗物質的形成原因,還有可能是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的前身。而在這次 Alexander 和 Eric 的新理論中,形成於宇宙早期的黑洞或許在自然界重元素的形成過程中起了作用。
  • 核聚變到鐵就停止了,那宇宙裡比鐵要重的元素都是怎麼來的?
    元素周期表上面的元素,看上去好像都是一個微觀問題。實際上,它們的形成和宇宙的演化,恆星的演化等是分不開的。元素其實有多種來源,接下來,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是咋來的,尤其是鐵元素之後的元素是咋來的。
  • 重元素如何產生?坍陷吸積盤或是最重元素的主要來源!
    哥倫比亞大學三位研究人員提出,坍陷吸積盤可能是最重元素的主要來源。Daniel Siegel, Jennifer Barnes和Brian Metzger於2019年5月8日他們發表在《自然》上的論文中描述了他們對中子星坍縮成黑洞時形成的吸積盤研究,以及他們的發現。太空科學家認為最輕的元素氦、氫和鋰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的,還認為鐵等較重的元素是在恆星的中心形成。
  • 驚喜:宇宙中第三常見的元素與你所認識的不一樣!
    沒有元素、沒有原子、沒有原子核,這個初生的宇宙溫度太高了以致於這些都無法出現。只有後來這個宇宙發生了擴展和冷卻,才能夠形成穩定的物質。 隨著時間流逝,第一個原子核熔凝在一起沒有馬上炸開,產生了氫及其同位素、氦及其同位素,還有極少量的鋰和鈹,而後者會放射性衰變成鋰。這個宇宙開始時,按原子核數量來算,有92%的氫,8%的氦以及大概0.00000001%的鋰。
  • 廣泛應用的鋰是從哪裡來的?太陽正在變成一個鋰元素製造廠
    鋰(Li)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元素,從製藥到電池製造,都有鋰的身影。鋰是從哪裡來的呢?或許你會對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嗤之以鼻——當然從地球上開採的啊。但這裡想要追問的是鋰的宇宙起源。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其實直至今日,科學家都無法為這個問題提供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
  • 那宇宙裡比鐵要重的元素是怎麼形成的?
    核聚變到鐵並未停止,只是能核聚變到鐵的恆星,離死就不遠了,隨著臨死前的一場爆炸,是可以聚變出所有自然元素的,這場爆炸稱為「超新星爆發」。自然界元素的由來首先大家要知道整個宇宙中幾乎99%的元素都是氫和氦。這兩種最簡單的元素充斥了整個宇宙空間。
  • 為什麼26號元素鐵,可能是宇宙最後一種元素?
    目前,人類已知的元素共有118種。從第1號元素氫(H)到第98號元素鉲(Cf)都可以在地球上找到,更重的元素則是通過人工合成出來的。理論上,人類還可以合成出更重的元素,最重的元素有可能是第184號元素。在地球上,氧、矽、氮、鋁、鐵等都是十分常見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