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早出現的元素是什麼?來聽科學家怎麼說…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宇宙混沌時 氦原子這樣遇上氫離子

  實習記者 於紫月

  近日,宇宙中最早的化學鍵刷屏了。《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天文學成果指出,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檢測到了氦合氫離子(HeH+)。這個由宇宙中最簡單的兩種元素構成的分子離子讓人們關注化學過程是如何發源的,也引發了人們關於元素起源的好奇心。

  「我們都是星塵。」科普作家卡爾·薩根曾說。我們本身和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都是由各種各樣的元素構成,那麼這些元素從哪裡來?宇宙最早期的元素們經歷了什麼?它們的「成長曆程」又帶來怎樣的神奇反應?

  宇宙漸冷 輕核誕生於碰撞

  「元素並非與宇宙同時誕生,而是在宇宙形成之後才出現的。」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宇宙是怎樣形成的?古往今來,科學家曾運用想像、假設、計算、觀測等無數手段去探尋這個終極奧秘。

  廣為接受的大爆炸宇宙學認為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最初很可能起源於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這就像一次大爆炸。近140億年來,宇宙中的物質密度從密變稀,溫度由熱變冷。

  通常認為,宇宙從爆炸之後的10-43秒開始膨脹;直到10-4秒前,宇宙氣體還只是由夸克、輕子、規範粒子等這些基本粒子組成;約在10-4秒時,宇宙介質中完成了從夸克到強子的相變,此後的宇宙氣體才有了質子和中子;3—30分鐘時,原始的核合成發生,氫原子、氦原子相繼出現,宇宙中才開始有了化學元素。

  「宇宙中最早出現的元素為氫元素。氣體中的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可通過熱碰撞發生核反應,結合成氫的同位素氘核,並釋放出2.2MeV的能量,該能量也稱氘核的結合能。」陳學雷指出,這一反應是可逆的,即宇宙中大於2.2MeV能量的光子可使氘核分解。因此宇宙大爆炸伊始、溫度很高時,光子的能量也很高,核化學平衡下的氘核就會「散掉」,其豐度非常低,人們理解為那時氘核合成尚未開始。

  當宇宙溫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下降時,氘核的豐度逐漸增加,氘核與其他質子或中子碰撞,緊接著便形成了原子量為3的同位素核氚和3He,後續再由它們進一步產生了原子量為4的氦核。

  氦原子核的積累較多時還會再合成原子序數更大的核,如鋰、鈹、硼,而後粒子的熱運動已經不足以再引起熱核反應,核合成過程至此告一段落。

  「宇宙早期主要形成了氫和氦,分別佔比約76%和24%,鋰、鈹、硼的含量極少。」陳學雷說。

  眾所周知,原子通常為電中性,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上述過程雖然形成了較多的氫核和氦核,但此時宇宙的溫度仍然較高,因此原子核和電子還沒有「配對」,雙方都處於電離狀態。待溫度進一步降低後,才「終成眷屬」,真正組合成氫原子或氦原子。

  原子複合 分子離子只是「少數派」

  這次,原子的形成順序與原子核的合成順序不同了。「氦原子會先於氫原子誕生。」陳學雷說。

  原子核與電子複合成原子後,若電子想要逃離原子核的「魔爪」,就要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該能量值被稱為電離能。

  氦原子的電離能大約為氫原子的2倍。電離能越高,意味著原子核對電子的「抓取」和「束縛」能力越強,因此氦核更早與自由電子複合成原子。大爆炸後十幾萬年時,氦原子開始出現了。

  前文所述的研究發現即為一個氦原子和一個帶正電荷的氫核複合成氦合氫離子HeH+,而這種分子離子的形成時間就在這一階段——氦原子已經複合,氫核還未「捕獲」電子,以正離子形式存在。

  「實際上,該分子離子的形成量應該很少。」在陳學雷看來,此時宇宙中粒子的密度有所下降,氦原子和氫離子的碰撞頻率很低,該反應並不頻繁,只是偶爾生成HeH+;此外,HeH+並不穩定,且當時宇宙中的光子數量遠遠高於原子或離子的數量,1個原子可能被十幾億個光子包圍,本就不多的反應產物HeH+也會因為光子的「摻和」而被分解掉大半。

  再後來,大爆炸後約40萬年時,氫原子開始出現了。

  當宇宙中瀰漫著氫核、氦核等輕核素以及光子、自由電子的氣體時,宇宙是不透明的。陳學雷指出,光子很容易被自由電子散射掉。而當原子複合越來越普遍時,宇宙中「無主」的自由電子數目急劇下降,光子被散射的概率也降低了,宇宙中的氣體就像如今的空氣一樣變得透明了。「光子能順利向外傳播開來,形成現在我們能夠接收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當宇宙中的氫、氦原子已經初具規模,如何產生更多、更重的原子?陳學雷指出,宇宙中的氫、氦原子、自由電子、光子等物質並不是完全均勻分布的。

  有些密度較大的「氣體雲」引力更大一些,便會吸引周圍的其他物質,從而密度越來越高,形成團塊。其內部的原子之間更易發生反應。有學者認為,氫分子在這一階段誕生了。

  氣體團塊形成之後,引力的作用會讓它有向內收縮的趨勢,但由於其本身的壓強和溫度可與之抗衡,因此團塊能夠暫時保持平衡的狀態。

  恆星演化 重元素「百花齊放」

  什麼情況下氣體團塊能夠進一步演化,最終形成恆星?

  「團塊如果能夠通過熱輻射損失能量,就能使其內部壓力降低,從而打破這種微妙的平衡,不斷向內收縮,最後形成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陳學雷說。

  恆星內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為核反應提供了絕佳的場所。以氫、氦核為「原料」,更重的元素繼而合成,如碳、氮、氧、鐵等。而這些元素會在恆星末期的超新星爆發或出現星風現象時被拋射出來。混雜著重元素的氣體將成為下一批恆星形成的「火種」。

  「第一批恆星的形成最不容易。」陳學雷告訴記者,氫、氦這兩種元素的電子躍遷所需的能量都比較高,電子難躍遷意味著能量無法輻射出去,團塊「冷」得慢,進一步向內收縮就會變得無比困難。而在第二批、第三批恆星形成時,電子躍遷能量較小的重元素「居功至偉」,它們的核外電子相對較活躍,易躍遷,能量輻射大、冷得快,有助於氣體密度較高的區域更加迅速地形成恆星。

  「以上只是學界的觀點之一。」陳學雷說,「還有學者提出,早期氫分子都很難形成,只能等到宇宙中慢慢聚合成類似星系質量的超大質量團塊時,才能引起輻射散熱,形成第一代恆星,這樣的『第一代』形成過程就更難了。」

  總之,隨著時間的流逝,宇宙中的恆星越來越多,元素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可以想像,地球上逐漸有了水,水集聚成了海洋。海洋裡慢慢形成了最簡單的生命,進而為魚,部分魚類上岸,進化成人類與其他各種陸生動植物。

  科技發展、文明對話,地球在人類的改造下變成了今天的模樣。但燃料電池中的氫、霓虹燈管中的氦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生命之泉」水中的氧、身體中的碳、血液中的鐵皆來自於宇宙早期的核合成。沒錯,「我們都是星塵」。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第一批原子是咋來的?科學家如何測量這些元素的豐度?
    宇宙中的第一批原子是怎樣形成的大爆炸模型不僅告訴了我們宇宙應該在什麼時候第一次形成中性原子,而且還告訴我們第一次形成原子的類型是什麼?現在的宇宙正在膨脹和冷卻,這意味著在遙遠的過去,宇宙溫度更高、密度更大!
  • 宇宙中的物質從何而來?為何大爆炸之後,宇宙中會形成各類元素?
    我們生存在地球之上,地球與無數的星球一起,生活在宇宙之中。宇宙是怎麼來的呢?科學家經過研究後告訴我們,宇宙中的一切都來自於一場大爆炸,雖然這也只是諸多猜想中的一個,但是卻深入人心。大約150億年之前,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的點出現了,這個點就是科學家們口中的「奇點」,然後在137億年之前,奇點爆炸宇宙誕生,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也隨之出現。伴隨著宇宙大爆炸,宇宙開始迅速的膨脹,最先出現的是光子、電子、中微子、質子和中子。
  • 宇宙中的元素都是怎麼來的?或不止是星球爆炸那般簡單
    化學元素周期表,相信大家上學的時候都背過,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元素都來自於哪裡呢?答案就是浩瀚縹緲的宇宙中之中,但是宇宙中的元素又是如何而來的呢?對此,科學們專門進行了分析和推測,讓我們看看他們都怎麼說。
  • 宇宙中充滿了氫元素和氧元素,為什麼人類不用它們來製造液態水?
    引言:人類探索宇宙長達六十多年,迄今為止仍然未發現存在液態水的星球。再看看我們的地球,有超過70%的表面積都是海洋,因此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是否可以直接利用宇宙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來製造液態水呢?其中排在元素周期表首位的元素是氫元素,它是所有元素中質量最輕的一種。而人類生命必需的氧元素則排在第八位,這兩種元素的結合構成了地球上最普遍的物質,那就是水。水被認為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是在海洋裡誕生的。所以如果其他星球上有液態水出現的話,那麼該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 宇宙裡的碳元素從哪來?科學家這樣說
    碳元素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必備的基礎元素。近期,一項新的針對白矮星的研究,揭示了白矮星在星系裡面碳元素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性作用。宇宙中的每一個碳原子都是由恆星產生的。然而,在它們最終坍縮之前,這些星體會在宇宙中留下自己寶貴的遺產。它們會把自己形成的星際塵埃散布在宇宙中,這些塵埃中包括了豐富的元素,尤其是在坍縮前,在星體內部深處合成的碳元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並分析了銀河系中的開放星團。他們的成果對研究碳元素在宇宙中的起源非常有幫助。開放星團是宇宙中成百上千個星體的集合。
  • 宇宙94種自然元素中,有三種元素非常罕見,生命離不開它們
    在元素周期表上,排名越靠後的元素越重,自然界的含量應該越少,越靠前的含量應該越多,是宇宙中比較常見的元素。可為什麼這三個元素卻成為了例外,非常罕見呢?要揭開這個謎團,我們還需要從宇宙大爆炸到元素的形成來分析。我們都知道,宇宙是起源於138億年前的時空奇點大爆炸。這個時空奇點就相當於是一個聚集了巨大能量的超級壓縮點。
  • 宇宙中最讓科學家不解的天體,看看霍金怎麼說,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文/瑤堇雲詩宇宙中最讓科學家不解的天體,看看霍金怎麼說,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宇宙對於人類的吸引力,光是看著拍攝回來的照片都會有想要了解了衝動,這還只是對天文幾乎一無所知的人,就像小編一樣,也只是因為有了對此很感興趣了,才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更不用說那些每天都在研究的天文學家了
  • 地球上的元素就是全部?科學家:宇宙某個角落,存在未知元素!
    這個問題問不同的人,將會得到不同的答案,但科學家大都會給出這樣的答案,地球上就包含了宇宙中所有元素!似乎沒有商量餘地,連可能都不加,為什麼科學家會給出如此明確的答案?元素是怎麼來的?相對論基本假設中的最高序號元素相對論中的光速不可超越是宇宙中速度的天花板,因此從理論上來看電子以不可超過光速為極限去推算元素界可能存在的最高元素序號,它的質子數是172,也就是理論最大值是172號元素!
  • 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的第一個化學產物是什麼?科學家給出了解釋
    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的第一個化學產物是什麼?科學家給出了解釋我們現在知道宇宙浩瀚無窮,宇宙中有無數奧秘等著我們,比如說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了什麼,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這些物質形成離不開化學反應,那麼宇宙最初的化學反應是什麼呢?
  • 宇宙中的元素是從哪兒來的,我們和超新星有什麼關係
    其中碳氫氧氮是構成人體的最主要元素,鈣、鈉、鉀、鎂、硫、磷、氯等7種是必需的定量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前20位,另有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餘種是必需的微量元素;這麼多種元素,都是從哪兒來的?
  • 人體由碳氧等十幾種元素構成,那這些元素又是怎麼來的?
    不過由於當時人類的認知水平落後,總結出來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但這確實是最早的元素論。除了古代元素論,還出現了古代原子論,在歷史記載中最早提出該觀點的人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莫克利特。德莫克利特猜想世間萬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構成的,整個世界就是由原子和虛空組成的。這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天才般的想法。
  • 你從哪裡來,宇宙重元素
    目前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一段時期內,空間中充滿了氫和氦這樣最常見的輕元素,而宇宙中的一部分重元素來自於恆星內部的核聚變。  科學家指出,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原子核外的電子可以擺脫原子核的束縛,使得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這就是所謂的核聚變。而鐵以前的重元素就都是在恆星的核心,靠核聚變產生的。
  • 遠古星系中的塵埃,和現有宇宙理論相悖,它不該存在卻還是出現了
    我們都知道,現代研究認為,宇宙來自於一場奇點大爆炸,這場爆炸大約發生在138億年之前,當大爆炸發生後,雖然時間和空間都出現了,但是宇宙中的物質元素卻是非常稀缺的,一直到第一代恆星出現後,才不斷通過化學反應拋射出多種物質元素,讓宇宙漸漸被「填滿」。
  • 地球文明有可能是宇宙中最早出現的文明嗎?
    在找到比地球文明更先進的外星文明之前,我們無法排除地球是宇宙中第一個孕育出文明的星球。如果人類是宇宙中最早出現的文明,這就能夠解釋一直懸而未解的費米悖論。根據費米悖論,假若在銀河系中有比人類早發展數百萬年的外星文明,那麼,他們早就掌握星際旅行技術,這些外星文明早應該來到地球上與人類有過接觸。然而,事實上,人類至今還是孤零零的存在。
  • 從物理角度談人類的起源:構成人體的元素是怎麼來的?
    經過古人類學家的長時間研究發現,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十幾種人,但只有智人還繁衍至今,其它的都在進化的過程中滅絕了。     除了古代元素論,還出現了古代原子論,在歷史記載中最早提出該觀點的人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莫克利特。
  • 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
    宇宙大爆炸理論,大家聽的比較多,應該比較熟悉了。在宇宙的初期,它是一個無窮緻密的,小球狀的物質。然後,它發生了爆炸,生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原子,分子,星球和星系。這個理論,至少是過去幾十年來物理學家給我們講的最初宇宙的模樣。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到底是咋來的?
    但是問題來了,你有沒有想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到底是咋來的?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嘮一嘮這個話題。 宇宙大爆炸 我們都知道,元素周期表中,氫元素和氦元素是排名最靠前的兩個元素,它們也是宇宙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所有的氫元素和一部分的氦元素幾乎和宇宙同齡。
  • 夢境中所出現的場景,真的有「特殊含義」嗎?科學家怎麼說?
    夢境中所出現的場景,真的有「特殊含義」嗎?科學家怎麼說?夢境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東西,在晚上臨睡覺之前,會和自己最心愛的人各自道一句晚安好夢,希望在你的夢裡有我的出現。夢見被人追逐在一個黑洞洞的樓梯當中,夢見自己不斷被追逐,這種夢境會讓人非常的沒有安全感,內心感到非常的恐懼,做出這種夢就意味著你是一個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人,在白天經歷了一些事情,讓你感覺自己非常的無助,在夜晚的時候就會出現之類的夢境,如果你是學生,可能在學習中遇到了不順利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可能在工作中有不順心的地方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從哪來的?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從哪裡來的呢?它們是由地球創造的嗎?還是早於地球就存在了?宇宙中,別的星球裡,也具有這些元素嗎?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這些元素都是早於地球的存在就存在了。這些看似微小的元素與宇宙和恆星的演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都是在宇宙中就產生的,而非是人類創造或者是地球自主創造的。那它們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從哪來的?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從哪裡來的呢?它們是由地球創造的嗎?還是早於地球就存在了?宇宙中,別的星球裡,也具有這些元素嗎?這些看似微小的元素與宇宙和恆星的演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都是在宇宙中就產生的,而非是人類創造或者是地球自主創造的。那它們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