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應用的鋰是從哪裡來的?太陽正在變成一個鋰元素製造廠

2021-01-13 騰訊網

(Li)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元素,從製藥到電池製造,都有鋰的身影。鋰是從哪裡來的呢?或許你會對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嗤之以鼻——當然從地球上開採的啊。但這裡想要追問的是鋰的宇宙起源。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其實直至今日,科學家都無法為這個問題提供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

由SOHO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太陽。| 圖片來源:SOHO/NASA

最近,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在研究了成千上萬顆類太陽恆星(質量和金屬豐度與太陽相似)之後,意外地發現在這些恆星的生命末期,會產生大量的鋰。而這一結果之所以讓天文學家倍感意外,是因為現有的恆星模型並沒有預測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表明現有的恆星理論中一定缺失了某些重要的物理過程。

鋰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元素,它是138億年前當宇宙大爆炸發生時就產生了的唯一金屬。自那之後,隨著恆星的演化,大量的其他元素開始產生。然而作為從一開始就已存在的金屬,鋰的增長量卻並不顯著。宇宙中只含有為數不多的鋰。與此同時,科學家無法確認這些鋰的來源。

鋰(Li)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號元素,原子核中有3個質子。| 圖片來源:geralt / Pixabay

今天,鋰的來源仍是一個讓科學家們爭論的問題。有人人氣,鋰是由高能宇宙射線與星際空間中的較重的碳和氧等元素發生撞擊,將它們分裂成較輕的原子所產生的。

在天文學家看來,鋰是一種很脆弱的元素,因為它們很容易毀於恆星內部的高溫之中。通過分析星光光譜,天文學家能確定一顆恆星所包含的各種元素的含量。從過去的對恆星表面的鋰的觀測中,天文學家已經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隨著恆星的變老,恆星中的鋰會逐漸被摧毀

那麼,這一結論適用於所有恆星嗎?答案是否定的,一組被稱為「富鋰巨星」的恆星就是例外。這些恆星於40年前首次被發現,它們的含鋰量是其他巨星的1000倍。富鋰巨星並不常見,約只有1%的巨星是富鋰巨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富鋰巨星的確切進化階段都是未知的,它們是如何、在何時產生鋰的一直是一個謎。

所有類太陽恆星在燃燒完它們核心的所有氫之後,最終都會變成紅巨星,它們會變得更亮,顏色更紅,體積會擴大數百倍——甚至吞沒掉原本環繞它們運行的行星。

這是一張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顯示了恆星生命的不同階段的圖片,圖中包含年輕的藍熱恆星和年長的紅巨星。新的研究集中關注紅巨星中的鋰含量。| 圖片來源:NASA & ESA & T. Brown

當恆星變成巨星時,它們會先後經歷三個不同的巨星階段:紅巨星支(RGB)、紅團簇星(RC)、漸進巨星支(AGB)。處於這三個不同的階段中的恆星在顏色和亮度上都很相似,所以了解富鋰的恆星在產生鋰時正處於哪一個階段至關重要。而在研究富鋰巨星如何產生鋰這個問題時,天文學家所面臨的一個主要難題就在於,他們難以確切地得知這些富鋰巨星究竟紅巨星的哪個階段。

在眾多理論中,有一種已被廣泛接受的主流說法。2011年,有天文學家提出,富鋰巨星很可能處於第二巨星階段,即紅團簇星(RC),後來的一些實驗觀測也讓這種說法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證實。天文學家基本確定,絕大多數的富鋰巨星都是紅團簇星

在最近發表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分析100多萬顆恆星的數據,對富鋰巨星進行了進一步研究。其中有20萬顆類太陽恆星樣本證實了富鋰恆星的確處於紅團簇星階段的說法而在早於紅團簇星階段的紅巨星支階段,研究人員檢測到了鋰被摧毀的跡象這一結果是符合理論預期的。

然而就在此時,天文學家注意到了一些奇怪的現象。他們發現雖然其他一些處於紅團簇星階段的恆星的鋰含量不是非常高,但它們鋰含量比處於紅巨星支末期的恆星要多得多。這似乎表明,這些恆星在從紅巨星支過渡到紅團簇星的過程中產生了鋰

而且,所有處於紅團簇星階段的恆星似乎都比處於紅巨星支階段的恆星含有更多的鋰。這意味著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太陽也會像這些類太陽恆星一樣產生大量的鋰

總的來說,雖然研究人員還沒有徹底解開鋰的富集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但根據已有數據,天文學家已經能對其發生頻率進行判斷。新的研究表明,所有的類太陽恆星可能都會出現鋰的富集現象,而且它們就發生在紅巨星支階段結束和紅團簇星階段開始之間的某個時間

實際上,通過研究只佔巨星總量的約1%的富鋰星,天文學家或許只窺探到鋰元素問題的冰山一角。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天文學家將嘗試更精確地確認鋰生產的時間點。這樣的研究將有助於恆星理論學家確認目前恆星理論中所缺失的關於鋰生產的物理過程。

此外,有一部分新產生的鋰會以恆星風的形式從恆星中被帶走。天文學家可以通過研究這一現象來了解恆星為星系提供了多少鋰,從而最終分析出它們是如何將鋰帶到了像地球這樣的行星之上的。

參考連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revealed-the-suns-secret-plan-to-become-a-lithium-factory-141976

封面圖來源:NuSTAR

相關焦點

  • 「氦閃」可產生鋰元素
    (資料圖片)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對鋰元素的應用幾乎隨處可見。它通常被用於現代通信設備與運輸行業。手機、平板電腦、電動汽車等均使用鋰電池供電。此外,鋰元素還被大量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但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鋰元素從何而來。
  • 被廣泛看好的正極材料尖晶石錳酸鋰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應用?
    1984年Goodenough小組發現了尖晶石錳酸鋰(以下簡稱錳酸鋰)正極材料,因其具有生產工藝簡單、儲量巨大、大電流充放電能力和耐過充性能好、成本低廉以及無毒無汙染等優點,是被廣泛看好與研究的鋰電正極材料之一。
  • 毀滅中的新生 類太陽恆星普遍可產生鋰元素
    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數據及國際GALAH巡天數據首次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相關研究成果7月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天文》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產生鋰元素
    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比如,太陽和地球的組成元素高度相似,且被認為幾乎同時形成,但太陽中的鋰含量卻比地球中的鋰含量低了100倍。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人們陸續發現,部分類太陽恆星(在銀河系中大約佔1/100)大氣中的鋰含量非常高,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比理論模型預測高出10萬倍。到底什麼原因導致了類太陽恆星中鋰含量異常升高?這個問題在過去四十年裡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作為目前所知宇宙最早產生的三種元素之一,鋰在天文學研究中長期以來頗受關注。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研究團隊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孫自法)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作為目前所知宇宙最早產生的三種元素之一,鋰在天文學研究中長期以來頗受關注。
  • 宇宙大爆炸生成的鋰元素現在何處?白矮星成解謎關鍵
    那次爆炸產生了三種元素:氫、氦和鋰。其中,鋰元素無疑是最神秘的。在地球上,鋰元素被廣泛用於為電子設備提供能量以及研製穩定情緒的藥物,但是科學家們一直沒弄清宇宙大爆炸時生成的鋰後來去向了何方,因為類太陽恆星中鋰元素的測量值從未與科學家的預測結果相吻合。
  • 類太陽恆星中鋰的秘密:毀滅亦有新生
    來源:新浪科技氦核燃燒示意圖來源:中國國家天文臺  新浪科技訊 7月7日消息: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 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這是由於鋰在恆星內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250萬度,即一百萬度的幾倍)參與核反應,再經過與外部大氣的混合,最初的鋰就會在恆星生命周期中消失。比如太陽和地球的組成元素高度相似,且被認為幾乎同時形成,但太陽中的鋰含量卻比地球中的鋰含量低了100倍。
  • 宇宙神秘難解之題:中國科學家搞定了-宇宙,鋰,元素,中國 ——快...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宇宙大爆炸理論中的鋰問題是一大難解之謎,因為科學家發現鋰含量只有理論預言的三分之一。為什麼最終鋰含量與預測結果差了3倍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宇宙大爆炸理論。大爆炸理論是迄今在科學界被廣泛接受的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宇宙大爆炸論有三大觀測支持,分別是哈勃定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原初元素豐度。
  • 最新發現:手機鋰電池、銀河系和太陽系的鋰元素,來自新星爆炸!
    鑑於鋰對耐熱玻璃和陶瓷、鋰電池和鋰離子電池以及其它化學品等常見用途的重要性;很有必要這種元素來自哪裡。這些正在爆炸的恆星變得比星系還亮,可以在宇宙中很遠的地方被發現。因此,它們被用來研究宇宙的演化,並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被用來發現暗能量。經典新星新星爆炸還產生了銀河系和太陽系中的大量鐵,這是我們紅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氧氣帶到全身。
  • 困擾天體物理學60年的問題,鋰元素如何產生?
    恆星聚變的中間過程很少會經歷鋰、鈹、硼這三種元素,就算是它們被有幸生成,也會因為高溫立刻被電離成為氫、氦和中子,也很難保存在恆星中。簡單點說,恆星聚變不能產生這三種元素。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三種元素不能在恆星中產生,但在宇宙中確實存在,那它們是怎麼來的呢?
  • 各元素對鎂鋰合金的影響
    鎂鋰合金是迄今為止密度最小的合金材料。由金屬鎂和金屬鋰為主要元素而製得的鎂鋰合金密度很小,一般為1.35~1.65g/cm3,是所有金屬結構材料中最輕的,它比普通鎂合金輕1/4~1/3,比鋁合金輕1/3~1/2,所以鎂鋰合金也稱為超輕合金。
  • 鋰電池、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關係辨析
    鋰元素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日常都離不開的手機、電腦上所用的鋰電池。因此,我們耳邊經常會聽到「鋰電池」、「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等概念。它們是同樣的東西嗎,不是的話,它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
  • 為了回答宇宙學鋰問題:科學家測量了白矮星系裡的鋰元素
    北卡羅來納大學UNC教堂山分校領導的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在線版上,科學家首次在白矮星遺骸中發現並測量了難以找到的鋰元素。儘管鋰在地球上有許多用途,既能製造電池,又能調節神經中樞、穩定情緒,但科學家對「大爆炸」後鋰元素豐度的理論預言和實際不符,這種差異被稱為「宇宙學鋰問題」。UNC、蒙特婁大學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發現可為鋰元素的測量提供了新手段。
  • 科學家拍到恆星「心電圖」,發現富鋰巨星不是紅巨星,顛覆認知
    它的鋰元素含量是太陽的3000倍,這讓它成為了宇宙中已知的,鋰元素最高的一顆巨星,科研人員將它取名為「富鋰巨星」,近年來一直對這顆距離地球4500光年之外的巨星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揭開它身上的謎團。 在我們的生活中,鋰元素的應用非常廣泛,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我們手中小小的手機裡,就有鋰元素組成的鋰電池。同時,在太空探索領域,鋰元素因為和電池之間的「緣分」,也成為了現代科技革命的關鍵元素。 說起來,鋰元素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元素,研究發現,當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不久,宇宙中最早出現的元素之一,就是鋰元素。
  • 納米粘土鋰皂石的研究現狀與應用前景
    文題釋義:納米材料:是指其結構單元的尺寸介於1-100 nm範圍之間,具有納米級結構的材料,通常具有獨特的光學、電子和機械性能,在多個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背景:納米材料的發展是生物醫學技術的重要基礎,納米粘土鋰皂石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納米材料,性能優良,被廣泛應用於藥物輸送、組織再生、3D生物列印等領域。目的:對納米粘土鋰皂石最新的應用現狀及未來研究前景進行綜述。
  • 氧化石墨烯助力更高效的鋰金屬電池
    在電子產品與電動工具廣泛使用,統治手機,電腦,電動車等絕大部分需要充放電應用市場。除了其優異的性能外,鋰含量非常豐富,能以低成本獲得,這很明顯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設備(包括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車輛和無人駕駛飛機)的比例如此高由鋰電池供電。由於鋰電池無汙染,被稱為綠色電池,體積小重量輕,充放快能量密度高,在新能源出行獲得廣泛應用,在電動汽車電瓶車電動自行車使用,清潔無汙染,輕便快捷。
  • 科學家揭示鋰的生命秘密
    礦業網7月12日刊發露茲·列歐濤德Valentina Ruiz Leotaud的報導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未來太陽可能會產生鋰。研究人員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在恆星演化的後期,像太陽這樣的恆星膨脹成紅色巨星或發光的巨星後,在其生命的演化過程中會產生鋰。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太陽本身也會產生鋰。
  • 地球上的鋰大部分來自白矮星的爆炸!
    我們知道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宇宙中的氫、氦和一點鋰。從那以後,剩下的元素,包括每個生命比如你和我所構成的物質,大部分都是由恆星鍛造的。恆星是製造大部分元素的核熔巖。但說到鋰,就存在著不確定性。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太陽系和銀河系中的鋰似乎白矮星有所關聯,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鋰元素大部分來自一種叫白矮星的恆星爆炸。
  • 鋰聚合物電池
    鋰元素(Li)是一種非常活潑的金屬元素,會與很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