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解決了!困擾天體物理學60年的問題,鋰元素如何產生?

2020-08-20 歆琳科普

在我們得印象中,宇宙中所有的元素,從最輕到最重,它們的來源問題貌似都已經解決了。

我們現在知道宇宙的基本元素(氫和氦)來自於大爆炸階段的核合成,然後這些元素在恆星中被聚變為重元素,大質量恆星死亡時所經歷的Ⅱ型超新星爆發會將這些重元素返回到宇宙空間中;

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會通過中子捕獲過程大量產生核聚變中無法生成的重元素。可以這麼說,Ⅱ型超新星的爆發基本上已經把元素周期表中的重元素包圓了。

剩下的一些缺失的部分或者缺失的比例,我們還可以從中子星的碰撞中找到。

重元素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是我們常常卻忽略了一些較輕元素的產生,如鋰、鈹、硼。相信你沒有聽說過,至少很少會看到有文章介紹這三種元素在恆星聚變中是怎樣形成的?

其實恆星在將氫元素聚變為氦以後,如果它的質量足夠大的話,直接會進入碳、氮、氧的聚變,然後是硫、矽,直到鐵、鈷、鎳這些元素。

恆星聚變的中間過程很少會經歷鋰、鈹、硼這三種元素,就算是它們被有幸生成,也會因為高溫立刻被電離成為氫、氦和中子,也很難保存在恆星中。

簡單點說,恆星聚變不能產生這三種元素。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三種元素不能在恆星中產生,但在宇宙中確實存在,那它們是怎麼來的呢?

尤其是我們對鋰元素在大自然、太陽系、甚至是在銀河系中相對比較高的含量更是無法解釋。這個問題困擾了天體物理學將近60年的時間。

不過在最近,由天體物理學家薩姆納·斯塔爾菲爾德領導的新研究解決了鋰元素來源這個難題。找到了缺失的那一部分,這篇論文發表在《美國天文學會天體物理雜誌》上。

今天我們就著重說下鋰元素是怎麼來的?

上文說了鋰元素很難保存在高溫的恆星中,但可以存在與行星、小行星或者隕石中,通過測量太陽系隕石中鋰元素的含量,我們就能知道在太陽系形成的時候星雲中鋰元素的含量。

然後通過對銀河系大量的恆星進行觀測,測量它們的質量、大小、顏色、重元素豐度,然後跟我們的太陽進行比較,並且太陽系測量出來的鋰元素豐度,推廣至整個銀河系。

最後的出來的結果是,在銀河系中鋰元素的量相當於1000個太陽質量。

以前我們認為鋰元素的來源有三種:

138億年前的大爆炸核合成。早期大爆炸的過程中,宇宙空間雖然在膨脹,但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溫度和密度非常高,足以引起類似於恆星中發生的核聚變。

這個發生在整個宇宙中氫元素到重元素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爆炸核合成,其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宇宙中所有的質子和中子轉化為了大約75%的氫,也就是單個質子;25%的氦;0.00000007%的鈹-7。

由於鈹-7非常不穩定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捕獲一個電子會將質子轉化為中子,變為穩定的鋰-7。大爆炸合成的鋰-7,按比例來說在銀河系中只相當於80個太陽質量。

宇宙射線(高能粒子)撞擊重元素使其重核分裂為輕核。宇宙射線大家非常熟悉,它常常來自於大質量恆星、中子星、黑洞這類高能量天體。

它撞擊重元素以後會產生鋰、鈹、硼這三種元素,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地球上這三種元素的主要來源。但它所生成的絕大部分是鋰-6,只能產生微不足道的鋰-7。

以及非常特殊的恆星聚變過程。在一些質量較小的恆星中,類似於太陽,或者比太陽質量更小,它們在末期會經歷紅巨星階段,恆星外層溫度會大幅降低。

但是這樣的溫度依然是無法直接製造鋰-7,因為它十分脆弱,但可以像大爆炸的時候製造出鈹-7,然後將這些元素對流到外層溫度更低的地方,直到它衰變為鋰-7。

所以說在低溫、低質量恆星的末期中我們會發現鋰-7的含量會大幅增加,並在死亡以後將這些鋰-7返回到宇宙中。

但是通過將以上三種來源所產生的鋰元素加起來,卻低於我們星系鋰元素總量的20%。也就是說有大約800個太陽質量的鋰-7無法解釋。所以說一定有鋰元素其他未知的來源。

這次的研究結果發現了以前被我們忽視的新星,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Ⅱ型超新星、也不是1a型超新星。

它爆發的過程就產生了我們苦苦尋找的鋰-7。那麼這種新星是什麼?

新星的爆發需要一顆白矮星和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白矮星來自於類似太陽恆星死亡以後的殘骸,一般它的質量和太陽差不多,但體積只有地球的大小,所以說這種天體的引力非常強,且溫度還很高。

當它周圍有一顆處於主序星階段的恆星時,這顆白矮星就會緩慢的吸積這顆伴星未燃燒的氫氣。當質量達到一定程度,不過整體質量肯定會低於1.4倍的太陽質量,不然這顆白矮星會點燃內部的氦聚變,爆發1a型超新星。

也就是說,新星的產生吸積物質的速度要相對緩慢,不然就會失控摧毀整顆白矮星,當這個緩慢的過程使得白矮星周圍的氫元素變得足夠多,就會點燃邊緣氫元素的聚變。

這個過程中會發生爆炸,產生大量的能量,形成新星。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鈹-7,直接被拋灑到宇宙中。

產生新星爆發的白矮星並不會在爆炸中被摧毀,而是會消耗小它吸積的物質,使得質量回到剛開始的時候,然後它會繼續緩慢吸積伴星的物質,然後產生下一次表面核聚變,發生爆炸。

這次科學家團隊在新星的爆發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鈹-7,而且豐度遠高於紅巨星中的鈹-7。

所以所這次的觀測發現解釋了長期以來星系中,乃至宇宙中鋰-7來源確實的問題。它來自於頻繁爆發的新星之中。

相關焦點

  • 「氦閃」可產生鋰元素
    此外,鋰元素還被大量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但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鋰元素從何而來。其實,絕大多數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同一個事件——那就是約138億年前發生的宇宙大爆炸,即宇宙起源。鋰是目前已知在宇宙早期大爆炸中最早產生的3種元素之一,另外兩種是氫和氦。一直以來,鋰元素是連接宇宙大爆炸、星際物質與恆星的關鍵元素。
  • 大爆炸產生的鋰去哪了?新研究有望解決「宇宙鋰問題」
    2020年12月17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領導的研究,研究人員稱其首次在白矮星的大氣中發現了鋰。科學家普遍認為,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產生了3種元素:氫、氦和鋰。但是在類太陽恆星中對鋰的測量,並不符合科學家的預期,這一差異被稱為「宇宙鋰問題」。大爆炸產生的鋰究竟去哪了?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作為目前所知宇宙最早產生的三種元素之一,鋰在天文學研究中長期以來頗受關注。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研究團隊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孫自法)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作為目前所知宇宙最早產生的三種元素之一,鋰在天文學研究中長期以來頗受關注。
  • 科學家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產生鋰元素
    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和Kumar博士領導的國際團隊,利用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數據及國際GALAH巡天數據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該發現解開了上述謎題。2020年7月6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天文期刊《自然·天文》。鋰通常用於現代通訊設備和運輸行業。手機、平板電腦、電動汽車等都使用鋰電池供電。
  • 新研究有望解決「宇宙鋰問題」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2020年12月17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領導的研究,研究人員稱其首次在白矮星的大氣中發現了鋰。 科學家普遍認為,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產生了3種元素:氫、氦和鋰。
  • 為了回答宇宙學鋰問題:科學家測量了白矮星系裡的鋰元素
    儘管鋰在地球上有許多用途,既能製造電池,又能調節神經中樞、穩定情緒,但科學家對「大爆炸」後鋰元素豐度的理論預言和實際不符,這種差異被稱為「宇宙學鋰問題」。UNC、蒙特婁大學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發現可為鋰元素的測量提供了新手段。
  • 毀滅中的新生 類太陽恆星普遍可產生鋰元素
    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數據及國際GALAH巡天數據首次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相關研究成果7月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天文》雜誌上。
  • 新研究有望解決「宇宙鋰問題」|星空亮點追蹤
    據悉,最近一次觀測到超新星爆發還是在1604年。當時,沒有人知道這些「新恆星」為什麼在天空中突然出現,然後又消失。今天,我們知道了答案:它們要麼是大質量恆星死亡的結果,要麼是白矮星失控的結果。但在此之後,我們沒有觀測到新的超新星爆發。這並非表明銀河系沒有超新星爆發。例如,仙后座A星雲是325年前超新星爆發的遺蹟,但沒有人看到這一爆發現象。
  • 宇宙大爆炸生成的鋰元素現在何處?白矮星成解謎關鍵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關於138億年前宇宙起源的主要學說那次爆炸產生了三種元素:氫、氦和鋰。其中,鋰元素無疑是最神秘的。在地球上,鋰元素被廣泛用於為電子設備提供能量以及研製穩定情緒的藥物,但是科學家們一直沒弄清宇宙大爆炸時生成的鋰後來去向了何方,因為類太陽恆星中鋰元素的測量值從未與科學家的預測結果相吻合。
  • 輕元素和重元素是如何形成的?從元素起源看我們的來處
    答:最輕的元素(氫,氦,氘,鋰)是在大爆炸核合成中產生的。根據大爆炸理論,早期宇宙的溫度非常高,使得聚變反應能夠發生,輕元素得以形成:氫,氘,氦(兩種同位素),鋰和微量的鈹。發生在恆星中的核聚變將氫轉化為所有恆星中的氦。在比太陽質量小的恆星中,這是唯一發生的反應。在比太陽質量大(但小於大約8個太陽的質量)的恆星中,在恆星演化的連續階段發生將氦轉化為碳和氧的進一步反應。
  • 最新發現:手機鋰電池、銀河系和太陽系的鋰元素,來自新星爆炸!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由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天體物理學家Sumner Starrfield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將理論與觀測和實驗室研究相結合,確定一類被稱為經典新星的恆星爆炸是我們銀河系和太陽系中大部分鋰的來源,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富鋰巨星高壽幾何?恆星「心電圖」揭曉答案
    天聞頻道鋰元素在恆星中的起源與演化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鋰元素含量困擾天文學家事實上,鋰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元素之一。伴隨著137億年前的大爆炸,鋰元素在宇宙誕生後的20分鐘內就出現了,作為構成當今物質宇宙的基本元素之一,說它連接了宇宙的過去與現在一點也不為過。
  • 為什麼這個世紀將屬於天體物理學?
    希格斯玻色子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苦苦追尋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塊拼圖——希格斯玻色子,終於在幾年前被發現。對於天體物理學它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要遠遠小於普朗克質量?把這個問題重新表述就是:為什麼引力跟其它的基本力相比要弱那麼多?這個問題有許多可能的答案:超對稱理論、額外維度、希格斯玻色子是個複合粒子(擬色)等等。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些理論。
  • 「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真實年齡
    鋰元素是宇宙中最早產生的元素之一,宇宙中有一種被稱為富鋰巨星的天體,它們鋰元素的含量超過恆星演化理論值的上千倍。針對這些天體中的鋰是如何產生的,天文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但是,鋰元素在宇宙中很多天體內的含量卻與理論表現出較大差異,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富鋰巨星就是這種矛盾的一個典型例子。
  • 中子星碰撞產生元素的天文謎團,科研人員有眉目了
    宇宙中所有的氫——包括地球上的每個分子——都是在大爆炸中產生的,大爆炸還產生了很多氦和鋰,但沒有其他東西。其餘自然發生的元素是由恆星內部發生的核過程產生的。「我們可以把恆星想像成創造新元素的巨型壓力鍋,」合著者,來自澳大利亞ARC三維空間全天體物理學
  • 原來它一直在「裝嫩」|「心電圖」揭秘富鋰巨星真實年齡
    作者 |丁佳說到鋰元素,現代人並不陌生,無論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還是無人機、電動汽車,都在使用鋰電池供電。但這個現代感十足的元素其實幾乎和宇宙一樣古老。鋰元素是宇宙中最早產生的元素之一,宇宙中有一種被稱為富鋰巨星的天體,其鋰元素含量超過恆星演化理論值的上千倍。
  • 書評:《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自從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收割歐巴馬、柳傳志、馬雲、馬化騰、雷軍、扎克伯格等一票粉絲,國內掀起了一股科幻熱,讀者對於天體物理學和探索太空,生出前所未有的欲望。 幾年前熱映的《人民的名義》, 「宇宙區長孫連城」夜觀星象還被觀眾調侃,如今讀者對於宙題材文學如饑似渴,市面上有很多質量很高的作品,今天要介紹的《給忙碌著的天體物理學》就是其中之一。
  • 遠離太陽表面的日冕,反而更熱,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
    博科園:本文為太陽物理學類終於破解太陽磁波60年之謎!因此,了解磁波是如何產生並在整個太陽中傳播的,對研究人員來說非常重要。該小組包括來自五個國家的13名科學家和11個研究所,其中包括埃克塞特大學、諾森比亞大學、歐洲航天局、西班牙天體物理學研究所,挪威奧斯陸大學、義大利航天局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等。
  • 廣泛應用的鋰是從哪裡來的?太陽正在變成一個鋰元素製造廠
    鋰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元素,它是138億年前當宇宙大爆炸發生時就產生了的唯一金屬。自那之後,隨著恆星的演化,大量的其他元素開始產生。然而作為從一開始就已存在的金屬,鋰的增長量卻並不顯著。宇宙中只含有為數不多的鋰。與此同時,科學家無法確認這些鋰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