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閃」可產生鋰元素

2020-12-04 瀟湘晨報

郭守敬望遠鏡是全球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安放於中國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 (資料圖片)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對鋰元素的應用幾乎隨處可見。它通常被用於現代通信設備與運輸行業。手機、平板電腦、電動汽車等均使用鋰電池供電。此外,鋰元素還被大量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但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鋰元素從何而來。

其實,絕大多數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同一個事件——那就是約138億年前發生的宇宙大爆炸,即宇宙起源。鋰是目前已知在宇宙早期大爆炸中最早產生的3種元素之一,另外兩種是氫和氦。一直以來,鋰元素是連接宇宙大爆炸、星際物質與恆星的關鍵元素。所以,對鋰元素的研究是宇宙與恆星演化的重要課題。

根據研究,宇宙大爆炸時期鋰含量小幅增長,這主要是由於高能宇宙射線轟擊星際介質中較重的原子核,如碳和氧,將它們分裂成較小原子,如鋰。與其他元素不同,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鋰元素將會在恆星中逐漸消失。這是因其在恆星內部相對較低溫度下(250萬攝氏度)參與核反應,再經過與外部大氣混合,最初的鋰就會在恆星生命周期中消失。比如,太陽與地球的組成元素高度相似,且被認為幾乎同時形成,但太陽卻比地球中的鋰含量低了100倍。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人們陸續發現,部分類太陽恆星大氣中的鋰含量非常高,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比理論模型預測高10萬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過去40年裡,該問題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

近日,科學家解開了上述謎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趙剛與國際團隊合作,利用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數據及國際GALAH望遠鏡巡天數據,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天文期刊《自然·天文》。

藉助GALAH、LAMOST與GAIA(蓋亞衛星)巡天數據,研究團隊發現了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從而解開了上述謎團。論文第一作者表示:我們系統研究了晚期類太陽恆星中鋰豐度異常升高的現象。令人驚訝的是,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鋰豐度異常升高的現象極為普遍。

氦閃是類太陽恆星中必然經歷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在恆星演化晚期,其核心不斷積累氦元素,並導致溫度與壓力持續上升。這個巨大的氦核最終被點燃,發生劇烈失控的核燃燒,在幾分鐘內釋放出相當於整個銀河系的能量。理論模型預測,經歷此階段的恆星鋰含量應該非常低;但實際上,這些恆星的鋰含量平均高出理論預測值200多倍,這表明類太陽恆星通過氦閃產生了新的鋰元素。

此外,該研究還提出了一個新標準來鑑別被稱為富鋰巨星的天體。照此標準,人們在過去40年間所發現的富鋰巨星可能僅是宇宙中的冰山一角。

研究團隊負責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趙剛研究員表示:「對我們而言,下一步研究的關鍵是了解鋰在氦閃和混合機制之間的核聚變,這裡依然包含著很多未解之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 慧)

【來源:中國經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研究團隊 供圖)恆星中鋰元素從主序經過紅巨星、氦閃(紅巨星上端)到紅團簇的氦核燃燒階段的演化。虛線為模型預測;紅色符號帶代表紅團簇星的氦核燃燒階段。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作為目前所知宇宙最早產生的三種元素之一,鋰在天文學研究中長期以來頗受關注。
  • 天文學家研究揭秘:類太陽恆星氦閃後可普遍產生鋰元素
    恆星中鋰元素從主序經過紅巨星、氦閃(紅巨星上端)到紅團簇的氦核燃燒階段的演化。虛線為模型預測;紅色符號帶代表紅團簇星的氦核燃燒階段。(研究團隊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孫自法)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作為目前所知宇宙最早產生的三種元素之一,鋰在天文學研究中長期以來頗受關注。
  • 毀滅中的新生 類太陽恆星普遍可產生鋰元素
    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數據及國際GALAH巡天數據首次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相關研究成果7月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天文》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產生鋰元素
    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和Kumar博士領導的國際團隊,利用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數據及國際GALAH巡天數據發現類太陽恆星經過氦閃後普遍可以產生鋰元素,該發現解開了上述謎題。2020年7月6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天文期刊《自然·天文》。鋰通常用於現代通訊設備和運輸行業。手機、平板電腦、電動汽車等都使用鋰電池供電。
  • 太陽若是發生氦閃,地球將是何下場?
    氦元素在被點燃的瞬間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如此短短過程便被稱之為"氦閃"!了解氦閃之後,我們再來談談氦閃的威力到底有多恐怖。以我們熟悉的太陽為例,如今的太陽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氫核聚變反應。科學家曾進行過一個有趣的計算,假如以人類目前的消耗水平來對比太陽的氫核聚變,太陽每秒鐘所釋放的能量可供整個人類社會消耗25萬年。僅僅1秒鐘的氫核聚變就能產生如此恐怖的能量,那麼氦核聚變呢?
  • 太陽會發生氦閃嗎?太陽發生了氦閃地球會怎樣?
    氦閃是什麼?氦閃是一種強烈的天體活動,主要發生在恆星的主序星階段末期。那麼恆星為什麼會發生氦閃呢?在氦元素被點燃的一瞬間,氦閃便會發生了。氦閃是一種極為強烈的天體活動,所釋放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要想對氦閃釋放的能量有一個具體的認知,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來進行說明。以太陽為例,太陽是我們最熟悉的恆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氫核聚變。
  • 困擾天體物理學60年的問題,鋰元素如何產生?
    可以這麼說,Ⅱ型超新星的爆發基本上已經把元素周期表中的重元素包圓了。剩下的一些缺失的部分或者缺失的比例,我們還可以從中子星的碰撞中找到。重元素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是我們常常卻忽略了一些較輕元素的產生,如鋰、鈹、硼。相信你沒有聽說過,至少很少會看到有文章介紹這三種元素在恆星聚變中是怎樣形成的?
  • 類太陽恆星中鋰的秘密:毀滅亦有新生
    來源:新浪科技氦核燃燒示意圖來源:中國國家天文臺  新浪科技訊 7月7日消息:在類太陽恆星中,高含量的鋰元素罕見嗎? 類太陽恆星會產生鋰元素嗎?它發生在恆星演化的哪個階段?此外,鋰元素還被大量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但你是否想過,鋰元素從何而來?絕大多數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同一個事件,那就是大約138億年前發生的宇宙大爆炸,也就是宇宙的起源。鋰是目前已知的在宇宙早期大爆炸中最早產生的三種元素之一(另外兩種是氫和氦)。一直以來,鋰元素是連接宇宙大爆炸、星際物質和恆星的關鍵元素,對鋰元素的研究是宇宙和恆星演化的重要課題。
  • 為了回答宇宙學鋰問題:科學家測量了白矮星系裡的鋰元素
    北卡羅來納大學UNC教堂山分校領導的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在線版上,科學家首次在白矮星遺骸中發現並測量了難以找到的鋰元素。儘管鋰在地球上有許多用途,既能製造電池,又能調節神經中樞、穩定情緒,但科學家對「大爆炸」後鋰元素豐度的理論預言和實際不符,這種差異被稱為「宇宙學鋰問題」。UNC、蒙特婁大學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發現可為鋰元素的測量提供了新手段。
  • 地球要在氦閃前去「流浪」,太陽什麼時候氦閃?科學家給出答案
    地球要在氦閃前去「流浪」,太陽什麼時候氦閃?科學家給出答案在宇宙混沌之時,星雲裡面物質包含最多的就是氫,然後氫和其他物質再凝集成各種天體,年輕的恆星就是藉助氫的核聚變來發光發熱。那麼氦閃究竟是什麼呢?由於恆星裡面的氫數量也有限,如太陽經歷幾十億年的燃燒都是氫在進行核聚變,待到氫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接著就是氦,而氦元素在聚變成碳的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爆炸,釋放出強大的能量,這個過程便是氦閃。質量是太陽的0.8至2倍的恆星躲不過氦閃的命運,紅矮星燃燒完後則會悄悄熄滅,而8至30倍之間的恆星就會爆炸成中子星,再大於30倍的就會塌縮成黑洞。
  • 終於揭示「宇宙氦」的性質!氦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之一
    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阿爾貝託·奧利瓦(Alberto Oliva)解釋說:氦是宇宙射線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它由兩種同位素組成,即氦-4和氦-3。氦-4或氦-3,是一種氦同位素,主要在大爆炸後的前三分鐘和恆星核合成中產生。恆星核合成是由於恆星內部核聚變反應而產生的化學元素,天體物理加速器,如超新星爆炸衝擊波,將這種同位素加速到高能。
  • 網友問:如果太陽發生氦閃,那麼在太陽系內哪裡能躲?
    如果太陽發生氦閃,瞬間釋放的能量增加數億倍,太陽系內幾乎無處可逃,地球也將變成一片火海,人類最佳的選擇就是離開太陽系。我們的太陽,目前處於主序星時期,恆星內部溫度1500萬度,主要進行著氫核向氦核的融合的過程。
  • 大爆炸產生的鋰去哪了?新研究有望解決「宇宙鋰問題」
    2020年12月17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領導的研究,研究人員稱其首次在白矮星的大氣中發現了鋰。科學家普遍認為,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產生了3種元素:氫、氦和鋰。但是在類太陽恆星中對鋰的測量,並不符合科學家的預期,這一差異被稱為「宇宙鋰問題」。大爆炸產生的鋰究竟去哪了?
  • 太陽氦閃後會增大數百萬倍,為何會發生氦閃,氦閃後為何會膨脹?
    現在的太陽已經很大了,但未來的太陽還會更大,因為在太陽發生氦閃之後,體積還會增大數百萬倍。 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種事情在宇宙中卻是家常便飯,此時此刻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恆星正處於生命的末期,經歷著從氦閃到膨脹的過程。那麼太陽以及與太陽類似的其它恆星為什麼會發生氦閃呢?這還要從恆星的燃燒方式說起。
  • 太陽氦閃後會增大數百萬倍,為何會發生氦閃,氦閃後為何會膨脹?
    現在的太陽已經很大了,但未來的太陽還會更大,因為在太陽發生氦閃之後,體積還會增大數百萬倍。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種事情在宇宙中卻是家常便飯,此時此刻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恆星正處於生命的末期,經歷著從氦閃到膨脹的過程。那麼太陽以及與太陽類似的其它恆星為什麼會發生氦閃呢?這還要從恆星的燃燒方式說起。
  • 《流浪地球》中的太陽氦閃,行星發動機,引燃木星是硬傷嗎?
    其實大眾大可不必揪著科學嚴謹性不放。畢竟《流浪地球》是科幻片,不是紀錄片。硬傷的說法套用於此並不合理。何為硬傷?就是用科學的標準套用到科幻作品上,所有不符合現有科學理論的情節都算是硬傷。但是要注意,科幻作品不僅有科學的基礎打底,更有對未來的幻想。
  • 流浪地球中的氦閃還有太陽發展變化的原理有什麼奧秘?
    所以,核心的氫不斷被轉換為氦。目前,日核的元素構成為33%的氫,65%的氦,與太陽表面有著明顯的區別。核聚變太陽的能量來自核聚變。核聚變就是把輕的原子核合併在一起,讓它們變成更重的核。隨著輻射區開始燃燒,外層的對流區開始可以把核反應產生的重元素帶到恆星表面,稱為「上翻」現象。這是恆星生產重元素的一個重要的過程。
  • 《流浪地球》劇情起因於太陽將發生氦閃,這種事件的威力咋那麼大
    太陽和中等質量的恆星,屬於恆星赫羅圖中的黃矮星,這樣的恆星晚年時期體積就會變大,變成為紅超巨星,紅超巨星的演變時間通常不會超過1億年,但是太陽在向著紅超巨星的演變之前會經歷一次氦閃現象,這是一種劇烈的恆星能量爆發事件,其一瞬間就會釋放太陽幾百萬年核聚變中釋放的能量,所以在那一瞬間他就可以摧毀附近的很多星體,行星的生態環境當然也會被瞬間摧毀,地球距離太陽只有1.5億公裡,是根本無法抗拒太陽的氦閃爆發能量的
  • 讓地球「流浪」的太陽氦閃,到底是怎麼發生的?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什麼是氦閃?太陽什麼時候會發生氦閃?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壽命長達百億年,在《流浪地球》中,太陽進入末期時發生了氦閃,這種災難危及了地球。但是實際上的情況是,在氦閃發生前,地球就必須離開了,這是因為在太陽發生氦閃之前,太陽的體積會膨脹到很大,那個時候的水星和金星都已經被吞噬,地球受到的威脅首先是表面膨脹的太陽所帶來的溫度考驗,之後才是考慮氦閃的時候。
  • 在太陽的生命末期,會出現一種威力巨大的天體活動,氦閃
    這是因為在太陽開始急劇膨脹之前,會先發生一種威力巨大的天體活動,那就是氦閃。太陽作為一顆黃矮星,其生命周期大約為100億年左右,而現在太陽已經將近45億歲了,也就是說距離太陽最後時刻的到來還有50億年左右。太陽的最終時刻雖然還很遙遠,但發生氦閃的時間卻可能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