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閃是什麼?氦閃是一種強烈的天體活動,主要發生在恆星的主序星階段末期。
那麼恆星為什麼會發生氦閃呢?恆星是宇宙中可以發光發熱的天體,而恆星的光和熱全部來自於恆星之上的聚變反應,在恆星的主序星階段之中,參與聚變反應的元素是氫,所以又稱為氫核聚變。氫作為恆星的主要燃料並不是無窮無盡的,既然不是無窮無盡的,那就必然會有耗盡的那一天,當恆星上的氫元素耗盡之後,恆星會怎樣呢?
當恆星上的氫元素燃燒殆盡之後,恆星並不會因此而熄滅,恆星上的聚變反應會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在恆星高溫高壓的環境之下,氦元素會在氫元素耗盡之後被點燃,於是氦核聚變取代了原來的氫核聚變,繼續維持著恆星的光和熱。
在氦元素被點燃的一瞬間,氦閃便會發生了。
氦閃是一種極為強烈的天體活動,所釋放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要想對氦閃釋放的能量有一個具體的認知,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來進行說明。以太陽為例,太陽是我們最熟悉的恆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氫核聚變。
以人類現在的能源消耗水平來計算,太陽氫核聚變一秒鐘所釋放的能量可以供全人類使用25萬年。而我們在地球上能夠收集到的太陽能量可以說是無限趨近於零。太陽氫核聚變一秒鐘就能夠釋放如此之多的能量,但是與氦閃發生時所釋放的能量相比就不值一提了。在氦閃發生的一瞬間,恆星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這顆恆星在過去數百萬年之間氫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總和。
在氦閃發生之後,恆星上的聚變反應會向更深層次邁進。
通過氦核聚變,恆星上的氦元素被聚變成為鋰元素以及更高級別的元素,之後,碳、氮、氧會依次發生聚變,直至鐵元素終止,這是因為鐵元素在聚變的過程中不僅不會釋放能量,反而還會吸收能量,所以比鐵更重的元素是無法在恆星聚變過程中產生的。
在這個過程中,恆星會不斷膨脹,體積會增大數千萬倍。不過這個過程的時間相對於恆星的整個生命周期而言是非常短暫的。假設一顆恆星的主序星階段能夠持續100億年,那麼最後的膨脹過程可能只有一億年左右。那麼,太陽會發生氦閃嗎?只要是恆星,就有燃料耗盡的日子,所以太陽同樣也會發生氦閃。太陽的氦閃會在何時發生呢?
恆星的壽命與恆星的質量成反比。
這是因為質量越大的恆星,其氫核聚變就越劇烈,所以燃料消耗的速度也就越快,壽命也就越短。太陽是一顆中等質量的恆星,在恆星分類中屬於黃矮星,其壽命約為100億年左右,目前太陽已經50億歲了。
所以太陽氦閃將會在30至50億年之後發生。當太陽氦閃發生之時,地球會怎麼樣呢?我們知道,太陽氦閃發生的瞬間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在過去百萬年之間所釋放的能量總和,如此巨大的能量會瞬間摧毀地球的生態系統。當這股能量輻射到地球之上,海水會瞬間蒸發,大地會變成一片火海,熔巖物質將在地表流淌,地球氣溫急速升高,總之地表一切生命都沒有存活的可能。不過這並沒有什麼好遺憾的,即使地球生態不被氦閃所摧毀,地球也會被之後膨脹的太陽所吞沒。
太陽雖然有壽命的限制,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文明就會因此而終止。
太陽氦閃的發生是數十億年以後的事情,也就是說人類文明具有充足的發展空間。科學的誕生只有短短的300年左右,世界就因此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人都可以預見未來會越來越好,科學的進步會帶給我們難以想像的變化。
只要人類文明能夠一直平穩發展下去,一定能夠在氦閃發生之前完成星際遷徙,找到新的居住地,也許還能夠像科幻作品中描述的那樣帶著地球一起走。應對太陽氦閃,遷徙是人類文明唯一的出路,想要延長太陽的壽命或者阻止氦閃的發生都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太陽佔據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所以就算是把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投進太陽,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百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