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閱盡人間春色的薛丁格還有能言善辯的泡利比起來,狄拉克就差遠了,其實不用和這兩位大神比,就是和海森堡比起來,狄拉克也有點太靦腆了,那簡直就是惜字如金,甚至他的同事們定義了「一個小時說一個字」為一個「狄拉克」單位,這水準估計也只有一代奇人卡文迪許可以相比了。
就因為這慢性子,狄拉克做什麼事情都慢半拍。
當初看到海森堡論文的時候,狄拉克就感覺還有一種東西不滿足乘法交換律,就是說不用矩陣也可以表達海森堡的思想,可等狄拉克想起了這就是泊松括號時,波恩和約爾當已經整理完了矩陣力學,這是第一次錯失。
薛丁格發表波動力學時,狄拉克隱隱感覺到這和矩陣力學有點關聯,等他證明了兩者等價的時候,薛丁格和泡利已經證明完了,這是第二次錯失。
不過好飯不怕晚,現在他們的理論都沒有考慮相對論。考慮了相對論效應的方程也有,就是克萊因-戈爾登方程,但是克萊因-戈爾登方程會得到負數解,這有點難以解釋,狄拉克作為數學家的嚴謹不能忍受這種不完美,於是狄拉克寫出了自己的方程。
狄拉克方程甫一出世,就震驚了泡利,因為方程可以導出電子自旋,而自旋那是泡利的傷心淚,不過和克萊因-戈爾登方程一樣,狄拉克方程也存在負數解,難道是狄拉克錯了?不是就因為討厭負數解才寫的狄拉克方程嗎?可是,狄拉克怎麼會錯呢?
既然狄拉克不會錯,那就是世界錯了。
狄拉克指出,因為電子帶負電,那麼解就是正的,既然出現了負數解,那一定存在一種正電子。同理,這麼推下去,不但有正電子,還得有負質子,再往下推呢,對於我們的物質世界,一定還存在一個反物質世界。而且正物質和反物質相遇,會湮滅成一片光芒。
這個結論太震撼了,簡直就是石破天驚,其重要程度不亞於相對論和量子論,又撕下了一片上帝遮擋在人類面前的真實世界的幕布。
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在研究宇宙射線時發現了正電子,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不過這個事情值得商榷一下。
第一個探測到正電子的應該是小居裡夫婦,可是小兩口沒有注意,所以錯失了這一重大發現,這是他們自己不縝密,怪不了別人,可是對於趙忠堯來說就有些委屈了。
趙忠堯第一個觀測到了正反物質湮滅,當然也是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本來諾貝爾獎委員會打算授予趙先生諾貝爾獎了,可是一個德國物理學家對此提出了疑問,讓諾貝爾獎委員會有了一絲遲疑,可是後來證明是那位物理學家錯了,趙先生是正確的,趙先生就這麼錯失了諾貝爾獎,而且是中國人的第一個諾貝爾獎。
最委屈的是當時安德森就在趙忠堯的隔壁,他是受到了趙先生的啟發採取尋找正電子的,結果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不過,趙先生的學生為他爭了一口氣,得了一個諾貝爾獎,而且也是中國人的第一個諾貝爾獎,這個學生就是楊振寧。
狄拉克的狂想還不止於此,在他看來,真空並非空無一物,而是無邊無際的狄拉克之海,我們的宇宙就漂浮在狄拉克之海上,而他所謂的狄拉克之海就是負能級電子,依照能量最低原理,物質世界的電子都應躍遷到負能級上,狄拉克對此做出的解釋是這些負能級已被電子佔據,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每個能級只能容納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因此我們觀察到的電子不能向下躍遷到負能級去。這些負能級的電子就構成了狄拉克之海。
無論是牛頓麥克斯韋,還是愛因斯坦玻爾,他們都猶如奧林匹亞眾神一般創造了天空與大地,而狄拉克之海的狂想,則使狄拉克一躍成為海王波塞冬,取得了眾神同等的地位。
狄拉克不僅創造了狄拉克之海,還預言了磁單極子,對於電和磁,都是成對出現的,這個人類早就發現了,可是電和磁還是有一點不同,對於電來說,正電荷和負電荷可以分開,電子就帶負電荷,質子就帶正電荷,可是磁卻無法分開,把一塊磁鐵打碎,每一個碎片都還是擁有N極和S極,繼續再分,還是不變,無論分到多麼小,都不會出現單獨的N極或者S極。
狄拉克深厚的數學功底有了用武之地,他把數學上的拓撲概念應用到物理學上,預言了磁單極的存在,不過現在還沒有在實驗中發現磁單極。
狄拉克還有一個更大的腦洞,他比較了引力和電磁力的比值,發現和宇宙的年齡在一個數量級上,他覺得這不是巧合,而是引力常數會隨著時間改變而改變,如果狄拉克這個腦洞成立的,最高興的應該是劉慈欣,按照劉慈欣在《三體》中的說法,現在的宇宙是被改造過的宇宙,只不過是宇宙戰爭後的斷壁殘垣,這有點太可怕了。
海森堡把狄拉克方程詮釋為所有基本粒子的狄拉克場方程,狄拉克場方程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麥克斯韋方程、愛因斯坦場方程還有楊.米爾斯規範場方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於狄拉克的巨大成就,1933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讓羞澀的狄拉克不知所措,因為害怕盛名所累,打算不去領獎,他的師爺盧瑟福告訴他,「如果你這樣做,你會更出名,人家更要來麻煩你。」,狄拉克才羞羞答答地走上了諾貝爾領獎臺。順便加一句,狄拉克的老師是福勒,就是提出熱力學第零定律的福勒,福勒是盧瑟福的女婿,玻爾是盧瑟福的學生,所以呢,狄拉克不算量子學派的正宗弟子,算是旁支。
現在算一算,咱們說了幾個唯一了。兩個吧,泡利不讀大學直接讀博士,算唯一一個,德布羅意博士論文獲得諾貝爾獎,算一個唯一,還有沒有唯一呢?有的,這個唯一就落在了狄拉克身上。
由於太靦腆了,狄拉克不會追姑娘,所以獲得諾貝爾獎時還是一條單身狗,這可是奇貨可居,自古以來,嫁給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多了,因為他們都結婚了,但是嫁給一個已經獲得諾貝爾獎的單身狗的機會可能就這麼一次吧。
這裡單說狄拉克,傳奇女性馬爾吉特就抓住了這次機會,而且是倒追狄拉克,對於狄拉克這種木頭,不倒追還真沒有辦法,不過倒追也很難,狄拉克那就是一塊不解風情的木頭,對於他來說,姑娘可遠比不上愛因斯坦有吸引力,姑娘追了半天,看沒有希望,這種枯木就是澆灌多少心血也不可能發芽,在狄拉克身上投入簡直就是糟蹋青春,一怒之下就不理狄拉克了。
可沒想到這一不理,狄拉克倒上勁了,天天給姑娘寫信,還坐飛機去看姑娘,畢竟人家愛因斯坦紅顏知己無數,也不能天天陪著他,看到狄拉克開竅了,姑娘就借坡下驢,和他結婚了,所以,馬爾吉特是唯一一個嫁給已經獲得諾貝爾獎的女士。
由於狄拉克是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了一起,所以他創造了一門新科學,就是量子電動力學,這其實算不上一個新概念,因為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論文就叫做《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所以電動力學也算相對論的別名,但是把量子和電動力學放到一起說,確實狄拉克是第一次。
要是對文章感興趣的話,麻煩關注一下公 眾 號 「科學史話」,有更多精彩等著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