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那點事群雄逐鹿之四沉默寡言的狄拉克

2020-12-06 科學背後的故事

和閱盡人間春色的薛丁格還有能言善辯的泡利比起來,狄拉克就差遠了,其實不用和這兩位大神比,就是和海森堡比起來,狄拉克也有點太靦腆了,那簡直就是惜字如金,甚至他的同事們定義了「一個小時說一個字」為一個「狄拉克」單位,這水準估計也只有一代奇人卡文迪許可以相比了。

狄拉克

就因為這慢性子,狄拉克做什麼事情都慢半拍。

當初看到海森堡論文的時候,狄拉克就感覺還有一種東西不滿足乘法交換律,就是說不用矩陣也可以表達海森堡的思想,可等狄拉克想起了這就是泊松括號時,波恩和約爾當已經整理完了矩陣力學,這是第一次錯失。

薛丁格發表波動力學時,狄拉克隱隱感覺到這和矩陣力學有點關聯,等他證明了兩者等價的時候,薛丁格和泡利已經證明完了,這是第二次錯失。

不過好飯不怕晚,現在他們的理論都沒有考慮相對論。考慮了相對論效應的方程也有,就是克萊因-戈爾登方程,但是克萊因-戈爾登方程會得到負數解,這有點難以解釋,狄拉克作為數學家的嚴謹不能忍受這種不完美,於是狄拉克寫出了自己的方程。

狄拉克方程甫一出世,就震驚了泡利,因為方程可以導出電子自旋,而自旋那是泡利的傷心淚,不過和克萊因-戈爾登方程一樣,狄拉克方程也存在負數解,難道是狄拉克錯了?不是就因為討厭負數解才寫的狄拉克方程嗎?可是,狄拉克怎麼會錯呢?

既然狄拉克不會錯,那就是世界錯了。

狄拉克指出,因為電子帶負電,那麼解就是正的,既然出現了負數解,那一定存在一種正電子。同理,這麼推下去,不但有正電子,還得有負質子,再往下推呢,對於我們的物質世界,一定還存在一個反物質世界。而且正物質和反物質相遇,會湮滅成一片光芒。

正負電子

這個結論太震撼了,簡直就是石破天驚,其重要程度不亞於相對論和量子論,又撕下了一片上帝遮擋在人類面前的真實世界的幕布。

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在研究宇宙射線時發現了正電子,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不過這個事情值得商榷一下。

第一個探測到正電子的應該是小居裡夫婦,可是小兩口沒有注意,所以錯失了這一重大發現,這是他們自己不縝密,怪不了別人,可是對於趙忠堯來說就有些委屈了。

趙忠堯第一個觀測到了正反物質湮滅,當然也是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本來諾貝爾獎委員會打算授予趙先生諾貝爾獎了,可是一個德國物理學家對此提出了疑問,讓諾貝爾獎委員會有了一絲遲疑,可是後來證明是那位物理學家錯了,趙先生是正確的,趙先生就這麼錯失了諾貝爾獎,而且是中國人的第一個諾貝爾獎。

最委屈的是當時安德森就在趙忠堯的隔壁,他是受到了趙先生的啟發採取尋找正電子的,結果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不過,趙先生的學生為他爭了一口氣,得了一個諾貝爾獎,而且也是中國人的第一個諾貝爾獎,這個學生就是楊振寧。

趙忠堯

狄拉克的狂想還不止於此,在他看來,真空並非空無一物,而是無邊無際的狄拉克之海,我們的宇宙就漂浮在狄拉克之海上,而他所謂的狄拉克之海就是負能級電子,依照能量最低原理,物質世界的電子都應躍遷到負能級上,狄拉克對此做出的解釋是這些負能級已被電子佔據,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每個能級只能容納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因此我們觀察到的電子不能向下躍遷到負能級去。這些負能級的電子就構成了狄拉克之海。

無論是牛頓麥克斯韋,還是愛因斯坦玻爾,他們都猶如奧林匹亞眾神一般創造了天空與大地,而狄拉克之海的狂想,則使狄拉克一躍成為海王波塞冬,取得了眾神同等的地位。

狄拉克不僅創造了狄拉克之海,還預言了磁單極子,對於電和磁,都是成對出現的,這個人類早就發現了,可是電和磁還是有一點不同,對於電來說,正電荷和負電荷可以分開,電子就帶負電荷,質子就帶正電荷,可是磁卻無法分開,把一塊磁鐵打碎,每一個碎片都還是擁有N極和S極,繼續再分,還是不變,無論分到多麼小,都不會出現單獨的N極或者S極。

狄拉克深厚的數學功底有了用武之地,他把數學上的拓撲概念應用到物理學上,預言了磁單極的存在,不過現在還沒有在實驗中發現磁單極。

狄拉克還有一個更大的腦洞,他比較了引力和電磁力的比值,發現和宇宙的年齡在一個數量級上,他覺得這不是巧合,而是引力常數會隨著時間改變而改變,如果狄拉克這個腦洞成立的,最高興的應該是劉慈欣,按照劉慈欣在《三體》中的說法,現在的宇宙是被改造過的宇宙,只不過是宇宙戰爭後的斷壁殘垣,這有點太可怕了。

海森堡把狄拉克方程詮釋為所有基本粒子的狄拉克場方程,狄拉克場方程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麥克斯韋方程、愛因斯坦場方程還有楊.米爾斯規範場方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於狄拉克的巨大成就,1933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讓羞澀的狄拉克不知所措,因為害怕盛名所累,打算不去領獎,他的師爺盧瑟福告訴他,「如果你這樣做,你會更出名,人家更要來麻煩你。」,狄拉克才羞羞答答地走上了諾貝爾領獎臺。順便加一句,狄拉克的老師是福勒,就是提出熱力學第零定律的福勒,福勒是盧瑟福的女婿,玻爾是盧瑟福的學生,所以呢,狄拉克不算量子學派的正宗弟子,算是旁支。

現在算一算,咱們說了幾個唯一了。兩個吧,泡利不讀大學直接讀博士,算唯一一個,德布羅意博士論文獲得諾貝爾獎,算一個唯一,還有沒有唯一呢?有的,這個唯一就落在了狄拉克身上。

由於太靦腆了,狄拉克不會追姑娘,所以獲得諾貝爾獎時還是一條單身狗,這可是奇貨可居,自古以來,嫁給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多了,因為他們都結婚了,但是嫁給一個已經獲得諾貝爾獎的單身狗的機會可能就這麼一次吧。

這裡單說狄拉克,傳奇女性馬爾吉特就抓住了這次機會,而且是倒追狄拉克,對於狄拉克這種木頭,不倒追還真沒有辦法,不過倒追也很難,狄拉克那就是一塊不解風情的木頭,對於他來說,姑娘可遠比不上愛因斯坦有吸引力,姑娘追了半天,看沒有希望,這種枯木就是澆灌多少心血也不可能發芽,在狄拉克身上投入簡直就是糟蹋青春,一怒之下就不理狄拉克了。

可沒想到這一不理,狄拉克倒上勁了,天天給姑娘寫信,還坐飛機去看姑娘,畢竟人家愛因斯坦紅顏知己無數,也不能天天陪著他,看到狄拉克開竅了,姑娘就借坡下驢,和他結婚了,所以,馬爾吉特是唯一一個嫁給已經獲得諾貝爾獎的女士。

由於狄拉克是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了一起,所以他創造了一門新科學,就是量子電動力學,這其實算不上一個新概念,因為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論文就叫做《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所以電動力學也算相對論的別名,但是把量子和電動力學放到一起說,確實狄拉克是第一次。

要是對文章感興趣的話,麻煩關注一下公 眾 號 「科學史話」,有更多精彩等著你啊。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那點事之四
    量子力學那點事長路漫漫之四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的狂想說起愛因斯坦,首先想起的肯定是相對論,不過愛因斯坦並不只有相對論,他還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愛因斯坦這篇論文非常重要,要知道量子力學最基本的概念就是物質由原子構成,要是沒有原子論,那麼整個量子力學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篇論文還提出了一種計算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方法,還記得當年阿伏伽德羅受到的冷遇嗎?這也是愛因斯坦為他挽回了榮譽。
  • 量子力學那點事群雄逐鹿之二:不相容與不確定
    泡利覺得要是這麼按部就班的混下去,說不定新發現都被搶光了,那可是枉為馬赫的教子了,所以泡利決定不走尋常路。泡利中學畢業後,就拿著父親的介紹信找到了索末菲教授,要求不讀大學,直接讀博士。索末菲沉吟良久,決定騎牆走中庸之道,先學著吧,要是不行,就回去老老實實讀大學,要是行呢?不可能吧,這麼可能有人直接讀博士呢?還真可能,泡利還真順利畢業了,天才就是天才,誰也沒辦法。
  • 量子力學那點事群雄逐鹿之五:測不準的互補原理
    海森堡非常不爽,可也沒有辦法,誰叫自己數學不好,可是這麼屈居人下也彆扭啊,海森堡靜下心來,琢磨了琢磨,發現量子力學說了這麼多公式原理,卻沒有一個人說過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海森堡心中一亮,這是哲學啊,要知道論起哲學來,全世界哪個國家能超過德國呢,康德黑格爾馬克思不都是德國人嗎,恰恰海森堡也是
  • 量子力學大師狄拉克的卓越人生:物理追求美就足夠了
    理工專業兼治的成才之路與工作簡歷1902年8月8日, 狄拉克出生於英國布列斯託爾 (Bristol) 城的一個書香之家。他的父親是瑞士人, 就在該城的一所貿易高級職業學校教法語, 其母是英國人。在父親的影響下, 狄拉克從小就學法語, 酷愛數學, 並表現出非凡的數學才能。
  • 奇人狄拉克和他的怪數學
    狄拉克寡言少語,被譽為是最奇怪的人。狄拉克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為我們留下了狄拉克方程和狄拉克函數。狄拉克方程解釋了電子的自旋、預言了反物質的存在,而狄拉克函數則不僅可用於表示點源,它還讓傅立葉分析和格林函數方法迸發了新的活力。1955年,東西方冷戰正酣的時候,一位英國教授訪問了莫斯科大學。
  • 量子力學簡史
    1913年,玻爾在盧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礎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論。玻爾是個看上去沉默駑鈍的人,可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在他一生中幾乎沒有輸過哪一場認真的辯論。可見波爾是個十分厲害的人,他於1922年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小兒子在1975年在量子力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學生海森堡,泡利,狄拉克、朗道獲得諾貝爾獎。
  • 最純潔的科研工作者——狄拉克
    沉默寡言的狄拉克(圖源:wikipedia)狄拉克出生於英格蘭的布裡斯託,他的風格是以精確和沉默寡言而著稱。你聽過「狄拉克單位」嗎?它不是狄拉克在物理學中的創造,而是當年劍橋大學的同事們描述狄拉克時所開的善意的玩笑,因為他們將「1小時說一個字」定義為1個「狄拉克單位」,來描述狄拉克的少言寡語。
  • 量子力學英雄譜|玻爾茲曼|量子力學|費米-狄拉克|粒子|愛因斯坦
    存在分立能級的思想對建立量子力學具有啟發性的意義。玻爾茲曼被譽為「篤信原子存在的人」。巴爾莫Johann Balmer,1825–1898,瑞士人1885年,巴爾莫猜出氫原子在可見光部分的四條譜線的波長滿足公式, 這是量子力學發展的第一步。
  • 量子力學那點事群雄逐鹿之一:小王子的腦洞
    愛因斯坦雖然說終結了光學之爭,不過也留下了一個問題,那麼光是不是特殊呢?是不是只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呢?其他物質呢?這個問題就交給了小王子德布羅意。德布羅意和普朗克一樣都是世家貴公子,而且德布羅意的家世比普朗克還要顯赫。牛頓雖然也是王室冊封的爵士,不過他這個爵士更多的是一種榮譽稱號,既沒有封地也不能傳之於子孫。
  • 量子力學那點事之三
    基爾霍夫還提出了基爾霍夫輻射定律,就是在熱平衡狀態的物體所輻射的能量與吸收率之比與物體本身物性無關,只與波長和溫度有關。物理學家們都喜歡理想狀態,這是物理學的一個優良傳統,例如牛頓爵爺在理想狀態 下提出了牛頓力學,克拉伯龍提出了理想狀態下的氣體方程,那麼這個輻射也應該由一個理想狀態,這個理想狀態就是黑體。
  • 所有物理學家中,最欣賞狄拉克
    不過,即使不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我想狄拉克也同樣會這樣封閉,沉默寡言是他的標籤。老年狄拉克內向的性格並沒有束縛住這位偉人,狄拉克從小就展現出超強的數學天賦,21歲時考入劍橋大學,在別人都為量子力學而困惑
  • 量子力學那點事兒華山論劍之二:薛丁格的貓
    先是小王子德布羅意練成了九陽神功,這就是物質波內功心法,上帝之鞭泡利編寫了九陰真經,就是泡利不相容原理,簡直就是無所不包,自己親傳弟子海森堡琢磨出了矩陣力學,就好像獨孤九劍,號稱破盡天下招式,不過海森堡的內力不足(數學功底一般,居然不認識矩陣),被波恩帶領約爾當分享了發明權,不過也為量子學派招來了兩員大將,這事就不提了。
  • 量子力學那點事:長路漫漫之古老原子論
    希臘也好不了多少,他們認為是地火水風構成了世界,這就是四元素說。應該承認,這都是偉大先輩們對世界本質的思考,雖然現在看來有些粗糙,但在當時卻是偉大的進步。我們和他們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早早就放棄了這種粗淺的認識,而我們現在還有太多五行學說的支持者,說起來有點愧對祖宗。好了,不說煩心事了,還是看希臘吧。
  • 量子力學之華山論劍
    要知道在那之前還沒有矩陣,海森堡也不知道1858年劍橋數學家Cayley發明的行列式,他憑一己之力推算出矩陣的規則,並使用它成功計算量子化的原子能級和輻射頻率,最終使得一切都可以從方程計算得出,不再像玻爾的舊模型那樣需要強行附加不自然的量子條件。海森堡把他的論文交給自己的老師波恩過目,波恩意識到這是一次偉大的突破,認為「雖然看起來有點神秘莫測,不過無疑是很深刻的」。
  • 楊振寧對量子力學有什麼貢獻嗎?
    尤其是楊-米爾斯理論這一工作,鮑爾獎稱其「排在了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楊振寧也被譽為「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物理學界出類拔萃的設計師」。楊振寧的理論比較高深,在大學物理學的本科階段很少有涉及,並且他的理論也很難像相對論、宇宙學那樣用科普的方式形象地展示給公眾。故很多人對他的工作並不了解。
  • 楊振寧對量子力學有什麼貢獻嗎?
    尤其是楊-米爾斯理論這一工作,鮑爾獎稱其「排在了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楊振寧也被譽為「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物理學界出類拔萃的設計師」。近些年來「量子」這一概念逐步被人所知,量子力學給人一種新奇高深的感覺,有時候也能在楊振寧的工作中找到「量子」這樣的字眼,故有人以為楊振寧在量子力學領域有著傑出的貢獻。
  • 曹則賢跨年演講: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1900-1928年間一夥兒天才的頭腦風暴的產物,他們幾乎都出現在這張照片裡。這張1927年第五次索爾維會議的合影據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智商和最高的合影,沒有之一。這些天才們之所以能有這樣偉大的成就,只不過是因為確實是天才;確實早學了數學與物理;恰巧在那個時空點上。1927年的第五次索爾維會議,其主題是電子與光子。那一年,光子一詞剛在前一年被創造出來。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注意,放光過程,躍遷,和兩個軌道有關係,那譜線強度也應該和兩個軌道有關係吧?如果把一組軌道的能量先橫排,然後豎著排,考察它們之間的能量躍遷,這自然引入一個矩陣的形象。海森堡試著從軌道的傅立葉展開中引入譜線的頻率,將之表示為兩項之差的方式。如果認定譜線是來自振蕩的話, 其強度應該是和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海森堡將他的這一套思想試著在諧振子上尋找思路,得到了x(0)和p(0) 的表達式
  • 量子力學那點事長路漫漫之五原子模型——玻爾的宣言
    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說的時候,玻爾還沒有大學畢業呢,但是他們倆卻是同一年獲得了諾貝爾獎,怎麼回事呢?因為愛因斯坦獲獎那一年,諾貝爾獎沒有發,只好等到下一年一塊發,下一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就是玻爾,所以他倆同一年獲得了炸藥獎,算是一段佳話。說起玻爾的成就,還得從赫茲說起。
  • 粒子世界:第一個反物質,上帝預言家狄拉克預言正電子存在
    但是大家注意,這一般在科幻作品當中還會出現兩個詞兒,一個是反物質,另一個是負物質,這兩個還是不一樣的,反物質就比如說正電子,只是電荷和電子不一樣,這質量是相等的,就是帶正電的電子,那負物質就是負質量的東西,這就比較抽象,還在人類的研究探索當中,咱們要說的是第一個被發現的反物質就是正電子,關於正電子的故事,咱們要從上帝預言家說起,就是量子力學的領軍人之一保羅狄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