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研究發現 飛機上接觸冠狀病毒的風險非常低

2020-10-16 看航空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路透社10月16日報導,美國國防部10月15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飛機上接觸冠狀病毒的風險非常低,這對航空業是個積極跡象,目前航空業正試圖從疫情對其的影響中復甦。

研究發現,當一位坐著的乘客戴著口罩時,即使在客艙坐滿的情況下,其頭部周圍的呼吸區域內平均僅有0.003%的空氣顆粒具有傳染性。

這項研究是在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波音777和767飛機上進行的,研究顯示,當有人咳嗽時,戴口罩有助於減少感染風險,即使是在鄰座。

由於快速的空氣循環、向下的空氣流通和飛機上的過濾系統,大約99.99%的顆粒在6分鐘內就被過濾出去。

據估計,一名乘客需要在飛機上與一名感染者一起飛行54個小時,才可能有被感染的風險。

聯合航空公司首席客戶官Toby Enqvist說:「這些結果意味著你乘坐聯合航空公司的飛機時,即使航班已經滿員,也幾乎不存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險。」

相關焦點

  • 在飛機上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有多大?
    ,但專家表示,感染的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航空公司在乘客座位、掩蔽和登機時間方面可能採取的政策。如果航空公司遵循公共衛生專家制定的程序:強制執行口罩合規性、分配可用座位和對患病乘客進行篩查,那麼在飛機上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相對較低。飛機配備了高效空氣過濾器,類似醫院隔離室使用的空氣過濾器。HEPA過濾器可捕捉99.97%的空氣顆粒,大大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飛機機艙內的空氣每小時換氣10至12次,使空氣品質高於正常的室內環境。
  • 國際航協:機上感染新冠的風險很低
    中國民航網訊: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對美國運輸部(US Transcom)確認新冠肺炎疫情在飛機上傳播風險很低的報告表示歡迎。美國運輸部表示,8月份進行的檢測發現,在日常承運國防部(DOD)人員及其家屬的航空公司飛機上,「像冠狀病毒這樣的氣溶膠病原體的總體感染風險非常低」。
  • 美國防部研究:戴口罩搭機,染疫機率極低
    ,乘客在客機機艙內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非常低。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國防部的研究顯示,乘客在客機機艙內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非常低,至少要坐在一名具傳染力的乘客旁邊54小時,通過空氣接收的病毒數量才會達到危險程度。如果乘客持續佩戴醫用口罩,由於機艙內有空氣循環過濾系統,能傳播的病毒非常少。
  • 世衛組織:機艙傳染新冠風險雖然低,但並非不可能
    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稱佩戴口罩乘坐客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提醒,乘飛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雖然非常低,但並非不可能。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乘飛機時發生的新冠病毒傳染「是可能的,但風險似乎非常低」。
  • 乘飛機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有多高,麻省理工教授算給你看
    先看一個案例,3月31日從美國飛往臺灣的航班,當知道飛機上有12名乘客出現症狀後,對約328名乘客和機組人員進行了冠狀病毒檢測,結果所有其他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檢查均為陰性。在最近幾個月, 肯定有被生病的乘客將病毒傳播給飛機機組人員或其他旅客的案例,但傳染率很低,也就是傳染的人很少。最近發表在醫學雜誌《 JAMA網絡公開》上的一項研究發現, 3月從特拉維夫飛往法蘭克福的四個小時的一次飛行,是首次發現冠狀病毒在飛機乘客中傳播。
  • 美軍宣布研究成果:民航乘客如果戴上口罩,病毒傳染可能性很低
    16日,美國國防部研究發現,在民航客機上如果人人佩戴口罩,新冠傳染的可能性很低。這一研究顯示,可能傳染病毒的漂浮顆粒物,在民航飛機上甚至可能比在家裡還更快消散。,在擁擠的商用飛機座艙試驗環境裡,戴口罩的乘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其實非常低。
  • 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那麼,旅客在機艙內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究竟如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初至今搭乘飛機出行的約12億人次旅客中,共計報告44人可能在飛行途中感染了病毒(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國際航協據此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極低,與被閃電擊中的概率相當。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
  • 韓國研究顯示:廁所是飛機上最容易被感染的地方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在飛機上使用衛生間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最大。他們說,在狹小空間內,不同乘客接觸的受汙染的表面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最可能途徑。裴博士的研究小組研究了COVID-19在乘客之間可能的無症狀傳播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最近公布了他的發現
  • 國際航協: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2020年10月9日,北京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低,並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數據。從2020年初開始至今,共計報告44例可能是在飛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
  • IATA、空客、波音、巴航工業:飛機上感染新冠風險為何這麼低
    安全在我們的行業中是不可妥協的、沒有競爭的重中之重,每家製造商都經過了不同的模擬,考慮到其飛機和客艙結構,並且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乘客在飛機上接觸病毒顆粒的風險非常低。同一時期,約有12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旅行。機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12億人次的旅客中僅發現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傳染病例,相當於每2700萬人次旅客中僅有1例。若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設有90%的傳染事件未記錄在案,那每270萬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這一數字也足以令人非常放心。此外,絕大多數已公布的病例都發生在客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尚未普遍實施之前。
  • 世衛組織:乘飛機感染新冠並非不可能
    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稱佩戴口罩乘坐客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低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提醒,乘飛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雖然非常低,但並非不可能。據路透社10月22日報導,世衛組織發表聲明稱,乘飛機時發生的新冠病毒傳染「是可能的,但風險似乎非常低」。世衛組織稱,目前已發表的研究文獻中沒有大量記錄此類傳染,但不代表這不會發生。
  • 吸引乘客上飛機?專家稱機艙內空氣比普通室內更潔淨,感染概率低
    美國的試驗表明飛機上的空氣比家裡的更潔淨美國國防部和航空專家最近做了一項測試,這個測試的結果發現,通過高空氣流交換,機艙內空氣過濾後再經過循環和目前大部分機型都擁有的向下通風系統,使氣溶膠擴散(通過空氣傳播病毒)的風險降低了99.7%。
  • 49人坐飛機全程無接觸 一落地13人確診
    一接受檢查,才發現這麼多人接觸到病毒。最新的案例,是在落地後17天才發現的。 美國研究指出,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相當低」,即使滿員的情況下,全部乘客都戴著口罩,周圍的呼吸區內1名乘客要在飛機上與感染者共同飛行長達54個小時,接觸到的病毒劑量才有可能達到傳染的水平。
  • 乘坐飛機,被感染新冠的概率極低
    你還在擔心乘坐飛機,會有被感染新冠肺炎的危險?美國國防部的一項調查試驗顯示,你的擔心,也許時杞人憂天了。美國國防部15日發表的調查報告書顯示,在飛機內被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非常低,危險度幾乎趨於0。這對於航空公司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 49人坐飛機全程無接觸,落地13人確診,再傳染46人
    一接受檢查,才發現這麼多人接觸到病毒。最新的案例,是在落地後17天才發現的。與這項報告幾乎是同時間出來的,還有美國國防部的一項研究。美國研究指出,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相當低」,即使滿員的情況下,全部乘客都戴著口罩,周圍的呼吸區內,平均也只有0.003%的空氣顆粒具有傳染性。
  • 美國國防部iNET項目促進飛機遙感技術變革(圖)
    美國國防部已經研發了一種網絡體系結構,可以為研究測試和評估領域提供一種新型的無線電頻譜增強功能。在系統全部建成的情況下,這種遙感網絡系統可以為安裝系統的計算機提供一種覆蓋範圍達幾百平方裡的寬帶無線通信功能。在這種情況下,飛行測試中心將可以動態調整測試車輛所需的頻譜範圍。另外,這種技術將可以讓項目經理和飛機製造方面的相關人員在現場之外對試驗進行監視。
  • 49人坐飛機全程無接觸,一落地13人確診,再傳染46人
    一接受檢查,才發現這麼多人接觸到病毒。最新的案例,是在落地後17天才發現的。 美國研究指出,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相當低」,即使滿員的情況下,全部乘客都戴著口罩,周圍的呼吸區內1名乘客要在飛機上與感染者共同飛行長達54個小時,接觸到的病毒劑量才有可能達到傳染的水平。
  • 美國國防部攜手飛利浦,開發預測新冠肺炎AI可穿戴裝置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美國國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宣布,將運用先前和皇家飛利浦(Royal Philips)共同合作開發穿戴式裝置,利用人工智慧(AI)分析生物特徵,檢測新冠肺炎(COVID-19),找出無症狀潛在感染者,目前正在進行近6000人的測試。
  • 美國國防部腦部神經研究 可以植入記憶、腦控開飛機
    據美國軍網3月19日報導,五角大樓的一個實驗項目已經發展出兩種高度先進的假體機械手臂,就像電影《終結者》裡面的T系列機器人那樣。 在國內媒體對這一新聞的報導大多集中在意念控制的手臂與腦控操作戰鬥機。但是觀察者網經過查閱發現,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局(DARPA)的研究計劃不止於此,他們已經開始研究能對大腦輸入和輸出數據的設備。
  • 研究發現,遠紫外線可滅活99.9%的冠狀病毒,對新冠毒病同樣有效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暴露於遠紫外線(波長為207-222納米)時,空氣中超過99.9%的冠狀病毒都會被殺死,且對人類健康無害。初步數據表明,該紫外線對新冠病毒同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