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為什麼要用針戳自己的眼睛?

2020-11-23 騰訊網

本文轉載自「狂丸科學」公眾號

雖然牛頓是誰這個問題已經完全不需要介紹,但除了教科書上的公式,我們卻不常關注這位巨人的生平。

牛頓所處的時代還處於科學發展的早期,在這樣的過渡時期,他是如何作出了這樣驚人的科學貢獻?在今天推薦的這本《牛津通識讀本:牛頓新傳》中,收集了牛頓大量鮮為人知的新材料,可以讓人們了解,科學是怎樣艱難地一步一步地在非常複雜的社會背景中誕生出來的。

▼▼▼

狂丸註:如果用標題黨的方式,接下來的節選可以命名為《震驚!沒想到牛頓竟然對自己的眼睛做了這種事》

牛頓曾對自己的視力做過一系列危險的實驗。

(文中均為危險動作嚴禁模仿!)

這其中有長時間直視太陽的行為:牛頓寫道,用一隻眼睛直視太陽一段時間後,所有淺色的東西看起來都成了紅色,深色的東西都變成了藍色。

用這隻受損的眼睛來看,白紙乍看起來是紅色的,但是「如果通過一個很小的孔來看,只讓很少的光線進入眼睛」,同樣的白紙看起來就成綠色了。

牛頓的視覺實驗並未就此打住。

即使他閉上眼睛,卻還可以再現出太陽的映像。他的眼中先會出現一個藍點,藍點中央漸漸變淡,周圍逐漸出現一個個紅色、黃色、綠色、藍色和紫色的同心環。

牛頓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這個實驗,發現那個藍點有時候會成為紅色。他將眼睛睜開之後,看不同顏色的感覺與剛開始直視太陽之後的感覺一模一樣。牛頓還到外面凝望白雲,結果看到了紅色,這跟注視白紙後得到的效果相同。

他看上一會兒雲,就能讓一個點「在朦朧的紅色中閃亮」。

牛頓讓眼睛休息了一會兒,然後在黃昏前一小時又重複了上述整個實驗。

這之後,當他用沒直視太陽的那隻眼睛看白紙或白雲等白色物體時,照樣能在紙或雲的背景下看到太陽的形象,周圍簇擁著「朦朧的紅色或黑色」。

這時牛頓發現,除非他把心思花到別的工作上,否則他的眼睛幾乎不可能看不到太陽的形象。

這些艱苦實驗的後遺症非常持久,牛頓在60年後又向自己的助手詳細描述過這些實驗,說如果他有心思的話,仍然可以在眼中喚起一個太陽的映像。

牛頓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光與色的研究的,其確切日期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牛頓後來說他之所以開始研究顏色,最初是為了重複笛卡兒用稜鏡進行的顏色實驗。

笛卡兒稱,光經過稜鏡的傳播,會在距稜鏡約五十釐米之外的牆上產生各種顏色,並說這一現象能夠解釋彩虹的形成過程。

而牛頓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錄了一系列用稜鏡進行的實驗,通過這些實驗,牛頓對笛卡兒、波義耳和胡克關於顏色的論述提出了挑戰。

牛頓通過稜鏡觀察一根一半染成藍色、一半染成紅色的線。他注意到,線的一半顯得比另一半高,且兩個半截並未出現在同一條直線上,其原因是這兩種不同顏色的折射度不同。

牛頓認為,移動較慢的光束和移動較快的光束的折射幅度不同,而藍色和紫色應該屬於速度較慢的光束。

他推斷,每當較慢的光束為物體吸收時,物體就呈現出紅色或黃色,而每當較快的光束不被物體反射時,物體就會呈現出藍色、綠色和紫色:普通光是有色光的混合物,單束色光不是由稜鏡產生的,而是由稜鏡折射出的。而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通過稜鏡產生的顏色是由折射造成的「改變」引起的,牛頓的觀點與此截然不同。

牛頓相信,眼睛在光的體驗中以特定的方式發揮著作用,他後面又進行了一系列與眼睛相關的實驗,這些實驗對眼睛的損害程度絲毫不亞於直視太陽。

他從側面用力壓迫一隻眼球,使之變形,讓眼中浮現出一些「幻影」。

牛頓還寫道,他「將一個黃銅板置於眼睛與接近視網膜中央的骨頭中間——因為我的指頭放不進那裡」,由此看到了一個「非常鮮明的印象」。

在黑暗中和不同的壓力下,牛頓將這個實驗重複了好幾次。在那個時代,沒有第二個人做過這類事情。

通過牛頓的筆記本,我們能發現他繼續記錄著自己的視力實驗。

在一間黑屋子裡,牛頓讓陽光從窗簾上的一個小洞中射進來。他發現經過一個三稜鏡的折射後,光束會在對面牆上形成一個長方形的形狀,藍色光束折射得比紅色光束厲害。牛頓很謹慎地指出,紅色和藍色並不是光的固有屬性,而只是眼睛對具體光束的體驗。牛頓還以非同尋常的精確程度測出,通過稜鏡折射出的不同顏色的光束有著各自不同的折射率。

在那之前,還沒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點。

牛頓還將三個稜鏡平行放置,讓透過三個稜鏡的光束互相重合,並發現:「在幾個稜鏡折射出的紅色、黃色、綠色、藍色和紫色混合的地方,出現了白色。」

做過這些實驗之後,牛頓已經掌握了他後來關於光與色的成熟理論的基本要素。他拋開自己此前的粒子說,認為白光並不是一種經過變更能夠產生顏色的基本實體。相反,他認為白光是由多種不同的原色光合成的,而每一種原色光都有自己不變的折射指數。

在牛頓的記錄中可以看到,眼睛實驗仍然是牛頓顏色研究的一個主要部分。

他發覺用銅板來做實驗工具不是很好,於是就找來一根「粗針」——一種用來在織物上鑽洞的縫紉工具,將粗針戳進眼後的隱窩,「而且儘可能接近我眼球的後面」。這時他眼前像以前一樣又浮現出了幾個圓圈。

(文中均為危險動作嚴禁模仿!)

牛頓寫道,「當我持續用針頭摩擦眼球時」,這些圓圈「最為明顯」;「但當我將眼球和針頭都停止不動,就算我持續用針壓迫眼球」,圓圈還是會「漸漸變暗,經常消失,直到我再次轉動眼球或者移動粗針時才會再現」。下面是牛頓所畫的實驗示意圖:用一根粗針壓迫自己的眼球並使眼球變形

自從發現了色差現象之後,牛頓就停止了改進折射望遠鏡鏡片研磨技術。

笛卡兒曾提出,一個磨成任一圓錐截面的透鏡會形成球面透鏡所無法形成的清晰圖像。牛頓曾花了好多個鐘頭,親自實驗這一點,然而,色差使得所有的嘗試都無果而終,由於不同的顏色折射幅度不同,透鏡無法將它們聚攏在一起形成清晰的圖像。

如果製造清晰的折射望遠鏡是不可能的,那麼是否可以利用平面鏡來製造一架望遠鏡呢?同代人最多只在理論上探討過建造這樣一種望遠鏡的可行性,而牛頓卻領先時代,實實在在製造了一架很成功的平面鏡望遠鏡。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牛頓因此名滿劍橋。

狂丸提醒:危險動作嚴禁模仿!畢竟我們不是牛頓。

相關焦點

  • 牛頓晚年研究神學,為什麼他要證明上帝的存在?
    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就產生了地球有強大引力的想法,之後便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產生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並且影響了整個物理界,直到現在也是物理學的基礎性理論。如果要問人類至今以來最偉大的十個人,牛頓上榜是當之無愧的!
  • 牛頓晚年研究神學,為什麼他要證明上帝的存在?
    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就產生了地球有強大引力的想法,之後便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產生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並且影響了整個物理界,直到現在也是物理學的基礎性理論。 如果要問人類至今以來最偉大的十個人,牛頓上榜是當之無愧的!
  • 這位科學家做了個實驗,用命得到了答案
    比如大名鼎鼎的牛頓,當初他為了研究「大腦如何感知顏色、眼睛如何影響感知」而拿一根針戳自己的眼睛,然後擠壓眼球,看看是否會有顏色出現,最後他得出結論——扎針力度和房間光線會影響斑點顏色的變化。但是這個實驗導致牛頓眼部嚴重感染,差點瞎了。筆者相信,沒幾個人敢學他,而且牛頓的行為確實會被認為是「瘋子」。
  • 牛頓為什麼要研究「第一推動力」?這個問題至今還困擾著科學界
    實際上,如果你有機會穿越到牛頓的時代,你就會發現:「科學」這個詞都是不存在的。如果你要問牛頓,他是什麼職業,他可能會回答自己是一個自然哲學家。當然,這只會是牛頓對外的說法,按照如今他留下的筆記來看,牛頓對自己的職業認同應該是神學家、鍊金術士,然後才是自然哲學家和數學家。
  • 家裡有這個的要注意了……
    一想到這裡,嚴先生就渾身起雞皮疙瘩……嚴先生今年54歲,最近這段時間,左眼一直不舒服,不僅發紅、流淚,還時不時有刺痛感,仿佛被針戳了一下,本想自己滴眼藥水熬熬看,實在受不了就來醫院了。患者左眼找出3條蟲以及蟲卵「門診時我用裂隙燈一檢查,有小蟲子在遊,跟患者一說,他自己都嚇了一跳。」浙江大學明州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周谷平說。
  • 為什麼可以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
    有人想,既然地球自轉速度這麼快,人跳起來後,再落回地面時,地面已經轉過了很大一段距離,只要自己不停地跳躍,就能毫不費力地週遊世界了。 想一想,他的想法能實現嗎? 他的想法自然是不能實現的。因為人隨地球一起運動,人跳起來後,由於慣性,人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速度(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所以人只會落回原地。
  • 《天官賜福》漫畫,風師娘娘眼睛的顏色變了,為什麼要用美瞳?
    ,風師娘娘的眼睛其實和眾人一樣,都是黑色的,但是在正式連載的漫畫中,風師娘娘的眼睛卻變成了藍灰色,像極了美妝博主用的美瞳。 為什麼修改了眼睛顏色?
  • 為什麼高校必須要學高等數學?這可能是牛頓的一個陰謀
    中國學習的數學知識可能是世界最難的,中國的小學生從二年級就會背誦乘除法表,但是外國的小朋友可能到初中也只能用加法的方法去算乘法。的確,九九乘法表提高了中國人學習數學的效率。中國學生憑藉出色的數學能力,頻繁在世界上斬獲大獎。
  • 為什麼只有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那隻蘋果如何引發牛頓探索科學?
    還有一個就是今天所要說的掉在牛頓頭上的蘋果,牛頓因這個蘋果產生靈感,領悟出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人類經典力學的基礎,也成為了膾炙人口的故事。那麼世界自有人類以來這麼長的歷史,為何這個蘋果唯獨掉在了牛頓頭上?
  • 愛因斯坦一思考,牛頓就哭了!這是為什麼?
    但是,有一種運動很特殊,似乎它有一種內在的性質,就是你可以在沒有任何參照物下,甚至閉上眼睛的情況下,也能感覺到你是在運動的。這就是加速運動,一種你的運動速度或運動方向發生改變的運動。如你坐的車拐彎時,你會感到好像要被甩出去一樣,你的車突然加速或減速,或是你坐在旋轉的摩天轉盤中,你都會有一種推背感,明顯的知道你是在運動的。可是,這個運動的大小或方向的改變,到底是相對於誰的呢?運動不是只有在相對的條件下才意義嗎?為什麼加速運動就不需要任何參照物就能知道運動改變了呢?當時人們沒法解釋。
  • 愛因斯坦一思考,牛頓就哭了!這是為什麼?
    但是,有一種運動很特殊,似乎它有一種內在的性質,就是你可以在沒有任何參照物下,甚至閉上眼睛的情況下,也能感覺到你是在運動的。這就是加速運動,一種你的運動速度或運動方向發生改變的運動。如你坐的車拐彎時,你會感到好像要被甩出去一樣,你的車突然加速或減速,或是你坐在旋轉的摩天轉盤中,你都會有一種推背感,明顯的知道你是在運動的。
  • 為什麼近代沒有出現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人?
    話說距離牛頓橫掃整個學術界已經過去了300多年,距離愛因斯坦叱吒物理學界已經過去100多年,這100多年來的科學家很少有進入到教材當中,很少有像前兩者的成就的,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知識存量。
  • 天空為什麼是藍的?陽光為什麼刺眼?牛頓幾百年前就給出答案
    我們可能經常會想一個問題: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有人說是因為映射了大海的顏色,其實恰恰相反,是大海映射了天空的顏色。先問個問題:太陽發出什麼顏色的光?太陽發出的顏色是白光,它是彩虹所有顏色的混合。 當太陽光到達地球大氣層時,它會被空氣中的氣體和微粒向各個方向散射。
  • 巴羅下決心把牛頓引向自然科學的高峰,決定讓牛頓成為自己的助手
    初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牛頓是一名減費生,因此,他為比他小一到兩歲的同學們準備過用餐,打掃過學院的庭院,清潔過廁所、教室,幹過所有減費生需要幹的活。和其他學生比較起來,牛頓雖然有些辛苦,但他完全沒放在心上,他更關心的是自己是否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時間來學習。
  • 冷知識:牛頓對鍊金術這事比研究數學更上心!
    牛頓絕世聰明,而同時又離群索居、神經兮兮、敏感多疑……牛頓在劍橋大學第一個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進行一些出人意料的實驗。有關於他流傳很廣的兩個軼事,有一次他找來縫製皮革的鋼針,他把一根長針插進眼窩,然後在「眼睛和儘可能接近眼睛後部的骨頭之間」揉來揉去,他想看看會不會出現七彩的光芒,以此來驗證他的猜想,會不會眼睛也和稜鏡一樣能夠使太陽光產生色散現象,結果除了眼部感染,什麼也沒有發生。
  • 牛頓紀念日|為什麼291年後,我們仍要向他致敬
    引言1727年3月31日,「經典物理學之父」牛頓病逝於英國。今天,是他逝世291周年。「得到」作者卓克的這篇清單,帶你重新認識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了解他,是向他致敬的最好方式。1. 使用硬幣時,我們要向牛頓致敬。牛頓晚年在英國皇家鑄幣廠工作時,發明了硬幣防偽技術——邊緣花紋,有效打擊了假幣。
  • 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為什麼晚年去研究了神學?
    有人說生活裡處處充滿了科學,只是我們缺少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事實上,世界上還有很多現象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就比如人為什麼會打哈欠,科學家到現在都沒有合理的解釋。然而一些在科學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神學看來卻不是什麼大事,很多科學不能解釋的問題用神學卻能輕易的解釋。
  • 青春勵志故事:牛頓
    除此之外,牛頓還自學了歐幾裡德、沃利斯、巴羅及韋達等許多數學家的著作。其中,對牛頓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要數笛卡爾的《幾何學》和沃利斯的《無窮算術》。他們使牛頓對數學產生無比的興趣,也將他迅速引導到當時數學最前沿——解析幾何與微積分的研究方向上來。1664年,牛頓被選為巴羅教授的助手。第二年,劍橋大學評議會通過了授予牛頓大學學士學位的決定。
  • 牛頓為什麼有兩個生日?
    生日快樂,伊薩克·牛頓,生於1642年12月25日。這個當然是在開聖誕節的玩笑。但是有人查了百度百科,說我搞錯了,牛頓的生日不在聖誕節這一天,而是1643年1月4日。那麼我和尼爾·泰森都搞錯了嗎?沒有,這兩個生日都對,這是因為它們用的是不同曆法,12月25日那個用的是儒略曆,1月4日那個用的是格里曆。儒略曆是古羅馬獨裁者儒略·凱撒在公元前46年發布的。
  • 牛頓:世界名人排行榜第二的人,為什麼這麼牛?
    近日,看到了一份世界名人榜,牛頓高居排行榜第二位,僅次於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比耶穌、愛因斯坦等人都要高。關於牛頓,我們都知道他發現了萬有引力,總結出了牛頓三定律,發明了微積分等等,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但這些物理上的成就似乎不足以讓他佔有如此高的排名,因為同樣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才僅僅排名第十位。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牛頓的知名度如此之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