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最常見的電力烹調工具有兩種——電磁爐和電陶爐。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兩種爐子差別還是不小的。
到底選擇哪一個更適合你的日常使用?今天我們來個電磁爐和電陶爐的PK。
單看外觀,我們其實能很容易地分辨出電磁爐和電陶爐。電磁爐一般是一體化的設計,操作按鍵直接在面板上。而電陶爐一般帶有把手,並且側面會有調節溫度的旋鈕。
二者外觀的不同是各自加熱方式不同造成的。
電磁爐是通過電磁波使鐵鍋產生磁力振動,直接使鍋體變熱,達到烹飪食物的目的。
工作時,電磁爐表面並不產生熱量,所以在加熱過程中只有和鍋具接觸的面板部分會有鍋傳導的熱量,其他部分爐體比較低溫和安全,操作面板也能設計在爐體表面。
電陶爐則通過鎳鉻電阻絲通電後發熱,先加熱爐體表面,進而將熱量傳導到鍋具上來烹飪食物。
這使得你用手可以在電陶爐表面直接感受到高溫。為了避免燙傷,控制溫度的旋鈕設計在側面,還有兩個「耳朵」狀的把手,這樣也方便提握。
電磁爐對鍋具有要求,但電陶爐沒有。
因為電磁爐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加熱,所以要求鍋具是不鏽鋼或鐵製的,並且得是平底的,能大面積接觸爐面才行。
而電陶爐則能適用各種耐高溫材質的廚具,不管是鐵的、鋁的、陶瓷的、玻璃的都行。
想像中電磁爐似乎什麼都能做,但實際上電陶爐能做的更多。
電磁爐一般能達到的最高溫度在 200 ~ 300 ℃之間,能滿足基本的炒菜、燒水、火鍋、煎炸、文武火等功能。
但電磁加熱缺點是火力相對較小,而且溫度檔位固定,調控溫度不夠靈活,而且炒出來的菜不如用火炒的香。
由於鍋具的限制,電磁爐也不能煮中藥,因為藥物有可能和鐵容器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物效果甚至可能會危害人體健康。
電陶爐電阻加熱的模式使它能達到近 800℃ 的高溫,且可以更精確地調節火力,使用起來和燃氣灶體驗差不多,所以能滿足爆炒、慢燉、燒烤等更多用法,熬中藥也不在話下。
❶
電磁爐的輻射無法證實會致癌
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電磁爐工作時會產生輻射,所以會有致癌的危險。那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首先,電磁爐確實會產生低頻輻射。因為電磁爐產生的磁場不可能 100% 被鍋具吸收,部分磁場從鍋具周圍向外洩漏,就形成了電磁輻射。
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以及國際非電力輻射防護協會 (ICNIRP)的研究表明,低頻輻射在一定強度之下時,並不會使人體致病。
我國根據上面兩家機構的研究數據,制定了電磁灶的行業標準,規定了電磁爐工作時,人體暴露於電磁場的限值。
所以在選購電磁爐時,選擇從正規渠道(如電商自營平臺、各大商超)購買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就不會有致癌的危險。
❷
電陶爐確實存在燙傷的風險
電陶爐的加熱方式使它能產生近 800℃ 的溫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體能承受的範圍,所以家裡有小孩子或者老年人還是應該慎重使用。◣
本文部分資料引自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電磁爐輻射真的會致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