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期間,小九就經常看到有獻血車開進校園,平時逛街也時常看到路邊停著獻血車,引來不少愛心人士紛紛前往獻血,但也不少人認為,平時流一滴血吃一隻雞都補不回來,這一下還是獻血幾百毫升,不是在傷害身體嗎?
不僅如此,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獻血後出現怕冷、容易感冒、免疫力變差等症狀,事實上,獻血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害呢?
醫生從不獻血?獻血對身體是好還是壞?
很多人說醫生從來不獻血,因為對身體有害,其實是假的,醫生也會積極的獻血,有時醫院還會組織醫生們獻血。
謠言的來源是大眾受到了傳統健康觀念的影響,擔心獻血會使得身體虛弱,傷元氣,從科學的角度而言,適度獻血是對身體有利的。人體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就算不獻血,血細胞也會走向衰老和死亡,最終變成血液垃圾。
而定期獻血,可以刺激人的骨髓造血器官,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還可以使血液的粘滯性下降,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意義。
芬蘭有一項研究,對2萬名成年人做了調查實驗,發現從來不獻血的人群和經常獻血的人比較,其心臟病發病率高出了2倍。
另一項研究對322名獻血者和同條件的399名從未獻血者存活率做了比較,結果發現獻血者存活率顯著高於從未獻血者,而且獻血總量較多的存活年齡還較長。
所以,適當獻血,有一定的預防心臟病的效果,對健康也有益。
很多人在獻血之後感覺自己有不舒服的情況,因此得出了獻血有害健康的結論,其實,原因可能更加複雜一點。
很多人在獻血後感覺頭暈,大部分是因為他們看到血產生了緊張、害怕的情緒,也就是輕度的暈血,這對身體是無害的。
其實很多人都會有輕度的暈針、暈血等現象,並因此引發頭暈等症狀,有人是比較嚴重的暈血,幾乎是看到了自己被抽出來的血後就會立馬暈倒。還有人是空腹就去獻血,獻完血後可能因為血糖過低發生頭暈甚至暈厥。
獻血之後一段時間,有人會感覺一定的疲倦和頭暈,這是因為人體的血液因為被抽出去一部分,供應有點不太及時,是正常的反應,等到血液再生的時候自然就恢復了,這時可以補充一點糖分,休息一會。
只要符合獻血的條件和標準一般不會有問題,但有的人有隱性疾病,在此之前並不知曉自己的條件不適合獻血,在獻血之後就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獻血之前,注意這幾個問題
一般情況下,獻血者需要身體健康,年齡在18歲到55歲之間,男性體重應當在50公斤以上,包括50公斤,女性在45公斤以上,包括45公斤,血壓應該在90-140mmHg或60—90mmHg,脈壓差
獻血前一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不要進食油膩的食物,應當進食清淡的食物,要注意不能空腹抽血,也不能喝酒吃藥,在獻血的時候要保持心情的放鬆。
在獻完血後,前臂要伸直稍往上抬,用力的按壓針眼10分鐘,不要揉搓,24小時內保持針眼處乾燥和清潔,不要進行清洗,獻血之後要等10分鐘後無不適再離開獻血的地方。
在獻完血後不要暴飲暴食,可以適當的補充蛋白質和水果,在1到2天內避免劇烈運動,注意多休息。
並不是人人都能獻血的,有些人不適合獻血,比如年齡過大或過小,體重過輕等,處於月經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也不適合獻血。
還有在24小時內喝過酒,前一周有感冒和腸胃炎和服藥史,或者是與上次獻血時間間隔太短的人,都不適合獻血。
還有特定一些疾病的人也不適合獻血,比如肝炎、B肝、結核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麻風病、愛滋病等患者,都不適合獻血。
獻血之後真的可以免費用血嗎?
很多人疑惑,為什麼獻血是無償的,而輸血的時候卻需要花錢呢?這是由於血液的儲存、運輸等過程中產生的成本。
國家的無償獻血制度,本意是鼓勵大眾積極獻血,但是,這個制度被很多人詬病,其實血站和醫院是兩個單位,為了避免有些人虛構獻血,一般走的是先交錢後報銷。
而報銷的程序非常繁瑣,讓人望而卻步,我國的獻血制度早就遭遇巨大的信任危機,需求量遠遠大於獻血量,很多人因為血液不足,無法正常進行手術,這時就會有人利用病人的需求和獻血系統的漏洞進行牟利。
與過去非法獻血不同,現在很多以兩三百塊錢去招募獻血人員,然後讓這些人員去正規的獻血中心和獻血車進行獻血,然後拿這些人的無償獻血證去賣給那些需要輸血的人。
而各大參與者就能從中牟取暴利,並且早已形成了產業鏈,甚至是護工、掃地阿姨都可能會在病人急需輸血的時候,把介紹給他們,抽取介紹費。
護士們也是見怪不怪,各個參與人員獲得了利益,急需用血的人花錢買到了正規來源的血液。
就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血液是無法被代替的,只能鼓勵人們去獻血,如果你符合獻血的條件,不妨去獻血,或許你的血液可以拯救一條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