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福建省閩清縣的嚴清芳(化名),今年52歲。這天在家中突然感覺左眼一陣疼痛,睜眼就已看不清事物。隨後,被送往我院眼科,確診為「左眼多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檢查發現,嚴阿姨左眼視網膜脫離,並有裂洞,且右眼存有類似的潛在病變,一旦任其發展,後果難以想像。眼球與其他部位不同,它比較複雜,患處普通人是無法直接看出來。視網膜復位手術也僅僅將保住眼球作為首要目的,視功能則不可能完全恢復。
就患者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如果選擇「內路」視網膜復位術,她還需要二次手術,不僅風險高創傷也高;如果選擇「外路」視網膜復位術,因為左眼有多處裂孔,且非常接近黃斑區,很容易損傷到黃斑,導致中央視力喪失,手術難度相當考驗醫生的技術水平。經過認真研究,我院為其緊急手術,術中精準定位,歷經4個多小時,一併幫患者解決了危險隱患。
注意早期症狀
眼前黑影在飄、「飛蚊」環繞、視力突然下降、眼睛不時閃光……當眼睛出現這些不適時,你有引起重視嗎?
這或許就是視網膜脫離的預兆。視網膜脫離早期,會感覺眼前有黑影飄動或者眼睛出現閃光,如果眼前的黑影一下子多起來,或者哪個地方看不見了,就要高度警惕。「飛蚊」也是視網膜脫離症狀之一,有的患者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飛蚊症,而且眼中出現的黑影是不透明的,並且進行性增多,就要及時檢查。
視網膜脫離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視力的眼科常見病。視網膜貼附在眼球壁的內側,是一層透明的薄膜,可想像類似雞蛋殼內的那層薄膜,即眼球壁內一層布滿視覺細胞的薄膜,可能因器官退化或者高度近視等原因,開裂形成裂孔。視網膜裂孔一旦形成,視網膜就很容易因眼球內部拉力,與眼球壁脫離,之後出現視野缺損、閃光感、視力障礙、視野改變、變視症等症狀。視網膜破了之後,眼睛裡的液體就會從「洞」口灌進去;年輕人的情況是孔洞的位置靠眼睛下面的比較多,水一點點漫上來,等到水漫「黃斑」才會意識到。
眼疲勞易誘發
近年來視網膜脫離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這是因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熬夜看手機等不良生活習慣,對年輕人的視力影響非常大。特別是原本就近視的人,眼軸比正常人長,血液供應不好,一旦眼睛過於疲勞,更容易發生視網膜脫離。高度近視是引起視網膜脫離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視網膜脫離多見於40~70歲的中老年人,多數有高度近視,隨著年齡增長,眼睛玻璃體逐漸液化、變性,並伴有各種視網膜變性,視網膜脫離的風險增加。
糖尿病後期,患者並發的視網膜病變或外傷都可能造成玻璃體的牽拉,導致牽引性視網膜脫離。
另外,高度近視的人,在進行劇烈運動(如跑跳、打球)或玩遊樂項目(比如坐過山車、跳水、蹦極)時,急速轉彎、向下俯衝等動作都可能使眼球瞬時壓力劇增,相當於眼睛挨了一記重拳,視網膜極易脫離。
治療要爭分奪秒
一旦發生視網膜脫離,視功能的損傷將是永久性的。視網膜脫離的治療一定要爭分奪秒。如果治療及時,視網膜脫離的範圍就不會太大,預後效果也比較好;但若延誤時間,視網膜脫離範圍超過眼睛中間的黃斑區,就會有失明的危險,預後效果也比較差。凡有視網膜脫離早期症狀的患者或高度近視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做好防控,以免造成視力的再次缺損和下降。平時需注意防止眼外傷,禁做劇烈運動,避免提重物或乾重體力活。儘量保持眼睛的舒緩狀態,忌過於疲勞用眼,不要長時間看書看電視和電腦。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