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手機看電腦,你的視力還好嗎?
已知線粒體的密度在感光器中最大,它有著高能量的需求並介導色覺的視錐細胞。因此,雖然看似我們是在慢慢變老,但實際上視網膜的衰老速度比其他器官要快得多。
有沒有什麼辦法減緩這一過程呢?可能真的有!
北京時間6月30日,發表在《Geront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每天盯著深紅色的光線三分鐘,可以顯著改善日漸衰退的視力,這一研究在人類中尚屬首次。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可以幫助全球成百上千萬視力自然下降的人,並為可負擔得起的家庭眼科治療帶來曙光,
目前,全球老齡化速度正在加快。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到2050年,60歲以上老人將佔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都將因視網膜老化而出現某種程度的視力下降。
該研究通訊作者、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的Glen Jeffery教授說:「隨著年齡增長,你的視覺系統會顯著衰退,尤其是到了40歲以後。你的視網膜細胞敏感度和色覺都在逐漸減弱。隨著人口老齡化,這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為了阻止或逆轉這種下降,我們試圖用短時長波光重新啟動視網膜老化細胞。」
對40歲左右的人來說,視網膜細胞開始老化,這種衰老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產生能量和增強細胞功能的線粒體開始衰退造成的。
視網膜感光細胞的線粒體密度最大,對能量的需求很高。因此,視網膜的衰老速度比其他器官快,當ATP減少70%,導致感光器功能顯著下降,因為它們缺乏發揮正常作用的能量。
研究人員在之前對小鼠、大黃蜂和果蠅的研究基礎上,發現當眼睛暴露在670納米(長波長)的深紅光線下時,視網膜光感光細胞的功能都得到了顯著改善。
Jeffery說:「線粒體具有影響其吸收特定光的特性:吸收波長在650納米到1000納米之間的較長波長,可以提高線粒體的性能,增加能量生產。」
視網膜的感光細胞是由調節色覺的視錐細胞和提供周邊視覺並適應昏暗光線的視杆細胞組成。
視杆細胞主要在暗光情況下發揮作用,沒有色彩識別功能,所以我們在光線昏暗的條件下,分辨不出顏色。
視錐細胞是感受強光和顏色的細胞,對弱光和明暗的感知不如視杆細胞敏感;而對強光和顏色,具有高度的分辨能力。在視網膜的黃斑中央凹處,只有視錐細胞,光線可直接到達視錐細胞,故此處感光和辨色最敏銳。
這項研究招募了24名參與者(12男,12女),年齡在28歲到72歲之間,沒有眼部疾病。
在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的眼睛都被測試了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的敏感度。在適應昏暗光線(瞳孔放大)中,通過讓參與者在昏暗光線下檢測微弱的光信號來測量視杆細胞的敏感度,並讓他們識別對比度非常低且越來越模糊的彩色字母來測試其視錐細胞功能。這個過程稱為顏色對比。
所有的參與者都得到一個小的LED手電筒帶回家(見下圖),並被要求觀察它的深紅色670nm光束,每天觀察3分鐘,持續兩周。然後他們被重新測量了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的敏感度。
圖片來源:UCL
研究人員發現,670納米的光對年輕人沒有影響,但在40歲左右和40歲以上的人群中,效果顯著。
圖片來源:Gerontology
視錐細胞顏色對比敏感度(檢測顏色的能力)在一些40歲及以上的人中提高了20%。在更易老化的藍色色譜部分,改善更為顯著。
在40歲左右和40歲以上的人群中,視杆細胞敏感度(在昏暗光線下的視覺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改善,儘管低於顏色對比度。
Jeffery說:「我們的研究表明,通過簡單地短暫暴露於能使視網膜細胞衰弱的能量系統充電的光波長,就像給電池充電一樣,可以顯著改善中老年人視力下降的情況。」
他說:「這項技術簡單且非常安全,使用特定波長的深紅色光,讓視網膜中為細胞功能提供能量的線粒體吸收。我們的設備製造成本約為12英鎊(折合人民幣104元),因此公眾可以很容易地獲得這項技術。」
論文連結:
https://academic.oup.com/biomedgerontology/article-abstract/doi/10.1093/gerona/glaa155/5863431?redirectedFrom=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