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首次全面概述哺乳動物皮膚細胞在準備癒合傷口時發生的...

2021-01-13 生物谷

2020年3月28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全面概述了哺乳動物皮膚細胞在準備癒合傷口時發生的主要變化。這些研究結果為將來研究與傷口癒合不良相關的病理狀況(就像

糖尿病

患者中的那樣)提供了藍圖。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 Report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efining Epidermal Basal Cell States during Skin Homeostasis and Wound Healing Using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圖片來自Cell Reports, 2020, doi:10.1016/j.celrep.2020.02.091。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院生物化學教授Xing Dai博士說,「這項研究是首次全面剖析了皮膚細胞異質性從正常狀態到傷口癒合的主要變化。」

Dai說,「我們的研究在作為表皮穩態(即皮膚的穩定狀態)的『層次-譜系(hierarchical-lineage)』模型的一部分的表皮基底層中發現了至少四種不同的轉錄狀態,這澄清了皮膚

幹細胞

領域存在的長期爭論。」

通過使用單細胞RNA測序、RNAScope和螢光壽命成像,Dai及其團隊在穩態皮膚中鑑定了三種非增殖性基底細胞狀態和一種增殖性基底細胞狀態,這些不同狀態的基底細胞在代謝選擇上不同,而且在傷口上皮形成(wound re-epithelialization)過程中在空間上被分隔開。傷口上皮形成指的是皮膚和黏膜替換在傷口中受損或丟失的淺表上皮細胞。

上皮組織的維持是由常駐的

幹細胞

驅動的,這些

幹細胞

的增殖和分化動力學需要適應上皮組織的穩態和再生需求。但是,我們在單細胞和組織水平上對體內組織特異性細胞動力學的了解通常非常有限。

Dai說,「我們的研究為未來研究成體表皮奠定了基礎,特別是皮膚如何受到維持以及它如何在遭受損傷時讓皮膚強有力地自我再生。」(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Daniel Haensel et al. Defining Epidermal Basal Cell States during Skin Homeostasis and Wound Healing Using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Cell Reports, 2020, doi:10.1016/j.celrep.2020.02.091.

2.New study reveals how skin cells prepare to heal wound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3-reveals-skin-cells-wounds.html

相關焦點

  • 陳根:研究首次揭示皮膚擴張機制,將有望應用傷口癒合
    文/陳根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保護內臟器官、組織免受外界機械、化學和物理等損傷的第一道防線。皮膚也和其它器官一樣,需要不斷進行新陳代謝、修復和再生,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而當皮膚受到嚴重損傷時,則可以使用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或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來促進細胞的遷移、增生,從而減少瘢痕的形成。
  • J Immunol:Treg細胞促進皮膚傷口癒合
    人與小鼠的皮膚組織中都存在著大量的Treg細胞,但這部分細胞的功能至今仍不清楚。皮膚對於外傷引發的感染十分敏感,因此,傷口癒合對於皮膚來講具有重要的意義。之前的研究發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信號通路對於傷口癒合以及表皮與真皮的再生具有促進作用,而且這一過程也參與了免疫細胞功能的實現。另外,EGFR也被發現表達於Treg細胞表面,這暗示了它參與了Treg的部分功能。
  • 一種新型細胞滲透性多肽嵌合物有望被開發 用於促進傷口癒合
    燒傷或疾病引起的皮膚損傷往往需要進行有效的傷口治療,而通過皮膚來運輸治療性和活性分子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關注,而皮膚細胞膜的不滲透性往往是難以克服的障礙,因此,在過去10年間,科學家們所發現的細胞滲透性多肽分子(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或許有望作為一種新方法來跨越生物膜運輸大型分子。
  • 老年成纖維細胞異質性影響重編程與傷口癒合
    老年成纖維細胞異質性影響重編程與傷口癒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4 16:24:33 美國史丹福大學Anne Brunet研究組發現,老年成纖維細胞的異質性與重編程和傷口癒合的變異性有關。
  • LED在傷口癒合與皮膚護理方面的應用
    LED在傷口癒合與皮膚護理方面的應用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2-06 11:04:00 用作雷射替代品的LED在傷口癒合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
  • Nat Physics:傷口癒合路徑幫助理解細胞運動機制
    2014年8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滑鐵盧大學的土木工程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傷口癒合的新路徑文章中,研究者Wayne Brodland表示,我們開發了一種計算機模型,其可以分析研究細胞間的機械作用方式;而傷口癒合看似簡單,實際上其中涉及的過程遠比我們想像中複雜。當提高土木工程學時,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房子和橋梁,而並不會聯想到人類機體,而本文中這種新型計算機模型的建立可以幫助研究者們重現細胞的運動方式,並且揭示驅動細胞運動的分子機制。
  • 癒合傷口長疙瘩,這種皮膚腫瘤可能癌變
    癒合傷口長疙瘩,這種皮膚腫瘤可能癌變第二看臺  實習記者 於紫月 通訊員 劉曉坤  日常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皮膚創傷也是家常便飯。人們的皮外傷一般都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痊癒,但基本是以疤痕的形式癒合。
  • 手術後吃什麼傷口癒合快 傷口癒合禁忌食物
    在受感染、發熱時,此維生素之損失亦隨之增加,故其對刺激之反應扮演重要角色。同時手術後傷口癒合過程中需要靠膠原蛋白來填充,而膠原纖維的形成需要維生素C的幫助。維生素C存在於各種蔬菜、水果中,主要是青菜、菠菜、橙子、紅棗、獼猴桃、柑橘、柚子、花菜、葡萄汁、西紅柿。據研究,每人每天維生素C的最佳用量應為100―200毫克,最低不少於60微克。
  • 細胞重新編程 挖出皮膚癒合「超能力」
    細胞重新編程 挖出皮膚癒合「超能力」  本報記者 張佳星  《超人》裡有個經常被效仿的經典情節,超人偽裝成凡人克拉克·肯特,在被火燒到後,燒傷的傷口會瞬間癒合,險些讓他的朋友識破他就是超人。  劃了個小創口,皮膚癒合稀鬆平常,但如果創口過大,瞬間修復就成為超能力。
  • 血小板促進MSC傷口癒合能力的機制
    血小板促進MSC傷口癒合能力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17:54 法國巴黎埃斯特·克雷泰伊大學Anne-Marie Rodriguez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氧分子在傷口癒合中的作用
    充足的氧氣(O2)供應對於正常的傷口癒合是必需的,長期以來人們已經意識到當組織氧分壓(pO2)低於某一水平時,慢性不癒合傷口的發生風險會增加。當氧氣消耗超過供應時即會出現組織缺氧(Hypoxia)。血液灌注不良通常被認為與氧氣供應下降而導致傷口缺氧有關,最終導致傷口癒合障礙;但傷口中生物活動對氧氣的消耗也會顯著影響氧含量[1,14]。
  • TGF-β促進樹突狀細胞分泌IL-31是傷口癒合過程產生瘙癢的主要原因
    皮膚傷口癒合是一個高度有序的過程,涉及局部炎症及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的釋放;同時,在癒合過程的後期常可出現瘙癢症狀。瘙癢一般是由其相關的感覺神經元興奮引起。當引起瘙癢的小分子與感覺神經元上的受體結合時,神經元上的癢覺相關離子通道如TRPV1會被打開,引起陽離子尤其是鈣離子內流,造成該神經元興奮,從而使其在背根神經節及三叉神經節等換元處分泌一種瘙癢特異的神經遞質NPPB,將瘙癢信號換元後傳至大腦。
  • 皮膚創傷癒合與瘢痕組織形成
    皮膚創傷癒合又稱皮膚創面或傷口癒合,其過程通常分為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三個獨特而又重疊的階段。 1.炎症期:局部急性炎症反應在損傷後立即發生,參與炎症反應的細胞主要有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皮膚的表淺損傷主要通過表皮基底細胞的增生、遷移並覆蓋創面而完成創傷癒合過程,通常無瘢痕形成或只有輕微瘢痕。確切地說,皮膚瘢痕是皮膚損傷達到一定程度後組織修復的必然結果,因此當皮膚損傷傷及真皮及皮下組織時,創傷癒合而不伴有瘢痕組織形成是不可能的。
  • 科普 | 皮膚上直接列印3D電子元件 或帶來癒合傷口新療法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在一項開創性的新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使用定製的低成本3D印表機,首次在手上列印出電子產品。藉助新技術,戰場上的士兵能在身體上列印出臨時傳感器以檢測化學或生物製劑,或列印太陽能電池以給電子設備充電,而且只需鑷子就可將其剝離,也可用水衝洗掉。研究報告發表於26日出版的《先進材料》雜誌。
  • Sci Rep: 研究揭示傷口癒合的生物學機制
    2020年9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我們的身體具備自行癒合傷口的能力,例如割傷或擦傷。但是,患有糖尿病,血管疾病和皮膚疾病的患者有時難以康復。這可能導致慢性傷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慢性傷口的管理是醫療保健系統的主要成本,僅在美國,每年就花費約10至200億美元。但是,我們對於為什麼某些傷口會變成慢性傷口知之甚少,因此很難開發出有效的療法來促進癒合。
  • Developmental Cell:想要傷口好得快,也許活性氧有幫助
    ,而實際上是有利於傷口癒合的。該結論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生物學家發現的,「活性氧」——包含氧氣的化學活性分子,如過氧化物,通常被稱為自由基——在實驗性動物秀麗隱杆線蟲體內自由基對皮膚傷口癒合是非常重要的。在一篇發表在10月13日出版的《細胞發育》雜誌中,研究人員發現,線粒體自由基生成不僅是皮膚傷口癒合的必要因素,也增加了活性氧(ROS)種類的水平,實際上也可以使傷口癒合得更快。
  • 傷口癒合吃什麼好的快 六種食物促進癒合速度
    那麼在發生意外的時候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我們癒合傷口?哪些食物是不能食用的?在傷口癒合好的時候難免會有疤痕這時候應該怎樣去除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傷口癒合吃什麼好的快1、含維生素C的食物富含維生素c較多的食物可以幫助傷口癒合,因為在在受感染、發熱時,此維生素之損失亦隨之增加,故其對刺激之反應扮演重要角色。
  • 科學家有望開發出一種新型的細胞滲透性多肽嵌合物來促進機體傷口...
    燒傷或疾病引起的皮膚損傷往往需要進行有效的傷口治療,而通過皮膚來運輸治療性和活性分子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關注,而皮膚細胞膜的不滲透性往往是難以克服的障礙,因此,在過去10年間,科學家們所發現的細胞滲透性多肽分子(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或許有望作為一種新方法來跨越生物膜運輸大型分子。
  • 晚上受傷癒合慢60% 細胞也有生物鐘
    發現晚上受傷癒合慢60%《科學轉化醫學》上發表的這項研究表明,皮膚損傷如果發生在夜間,那麼它的癒合速度要比白天受傷慢60%。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在於皮膚細胞的晝夜節律。大多數人都遵循著晝夜節律生活,而身體裡的細胞也有自己的生物鐘,它們同樣生活在24小時的周期內,在「辛苦」一天過後,夜晚也會進入休息狀態。
  • Cell:皮膚中的調節性T細胞促進毛髮再生
    2017年5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開展小鼠實驗發現作為一類通常與炎症控制相關聯的免疫細胞,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直接觸發皮膚中的毛囊幹細胞分化,從而促進健康的毛髮生長。他們發現,若缺乏這些免疫細胞,這些幹細胞就不能夠再生毛囊,從而導致脫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