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以「走進灣區 創新·創業·創未來」為主題的澳門創業青年交流會在珠海舉行。該活動由珠海海外婦女委員會主辦,主席邱美寧表示,希望通過是次組織澳門青年分享創業經歷的所思所感,立足珠澳兩地,放眼灣區,多視角探討未來灣區發展方向,促進澳門青年融入大灣區新一輪發展浪潮當中。
交流會參與人士合影
邱美寧:在珠創業參與灣區建設
珠海海外婦女委員會主席邱美寧
慶典出席嘉賓合影
除作為珠海海外婦女委員會主席,邱美寧同時也是一位在珠海創業的澳門人,味蕾品牌即是由她創辦,而當日亦是味蕾創店10周年暨首家烘焙生活藝術館香山湖店開業典禮。「作為澳門人,卻沒有選擇在澳門創業,而是在珠海開創了一個以民生服務為創業內容的品牌,至今在珠海地區所經營和管理的餐飲連鎖品牌旗下門店已經超過100家。不僅是因為喜歡烘焙,更希望積極融入珠海以及大灣區的發展建設。」
邱美寧表示,這10年裡,身為澳門人的她,一手創辦的味蕾烘焙陪伴了珠澳兩地居民共同成長。她希望味蕾帶給人們不僅僅是味覺上的享受,更希望能夠陪伴珠海這座城市的人一起生活,創造和這座城市相關的溫暖記憶,傳遞美好的生活方式。
何敬麟:增經驗交流促共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工商聯會會長、
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何敬麟
「澳門要發展,需要搶抓的資源是人才,但留住一個人才,要比搶一個人才更容易。」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工商聯會會長、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何敬麟感嘆,因此他於2016年即已帶領澳門商協會組團參觀考察廣州大學城,隨即集合34位澳門商協會的年輕人,於2017年在廣州成立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何敬麟介紹,6000餘平方米的加速器在半年內即已達到100%入駐率,包括大大小小的內地與港澳臺企業,規模「從一張臺到一層樓」不等。
而於去年揭牌運營的廣州科學城(澳門)青年創新創業部落,亦由何敬麟參與創辦,他希望打造成為澳門青年赴穗發展的事業橋頭堡、澳門項目在穗落地的集聚區。「我們希望將這兩個項目打造成為粵澳合作示範點。吸引優質企業入駐,不僅是扶持企業,更希望助力弱勢企業吸取經驗,達至並駕齊驅的目標。」何敬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趨勢就是一體化,澳門人不走進內地,內地人也會來澳門,不如澳門青年合力『攻』出去」。
黎鳴山:需裝備自己估創業風險
廣東省政協委員、
澳門大灣區青年發展協會會長黎鳴山
廣東省政協委員、澳門大灣區青年發展協會會長黎鳴山則表示,「早兩年,澳門經濟局推出青年創業基金,有很多澳門創業青年申請,但經營時間超過兩年的沒有很多。而且還有一些願意走進灣區創業的年輕人發現,在經營過程中,有認知的差異、專業資格互認的阻礙,生活環境的不適應等情況」。在他創業過程中,亦有在澳門經營十年的餐飲品牌,在珠海營業一年多卻並無盈利。因此,黎鳴山也寄言有意創業及進入灣區創業的澳門青年,在創業之前需要考慮清楚創業的目標,如何裝備好自己,以及「不要低估風險」。
傅騰龍:冀用好澳門與灣區平臺
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創新創業委員會委員長傅騰龍
在內地創業七年的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創新創業委員會委員長、澳門大學及澳門科技大學客席講師傅騰龍認為,「創業並非只是創辦公司,探索未知世界也屬於創業」。他介紹,2014年在福建泉州創業時,曾半年虧損110萬,在谷底之時遇到「雙十一」努力復甦。他還發掘到可以通過在銀行積分電商做服裝兌換的商機,兩至三個月即覆蓋整個公司的盈利。「虧損未必是壞事,就當是交學費,重要的是以一種什麼心態去面對,促進自己發展。」傅騰龍稱。
另外,傅騰龍也表示,「澳門人」是個很好用的身份優勢,可以通過在內地發掘有意拓展國際市場的企業、行業、品牌,以澳門為平臺帶去其他國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同時,澳門也可以藉助灣區平臺,對於開拓內地市場也是很好的機會。
葉偉軒:藉投資擴大資源觸及面
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葉偉軒
粵港澳大灣區傑出青年企業家葉偉軒則在珠海創立了金嘉創意谷,發展到今天已拓展到七個園區。他認為,企業發展需要和城市發展息息相關,需要結合城市、區域定位,考慮如何組團去發展。同時需要加強學習,通過交流和學習人家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澳門缺的不是思維、能力和資金,缺的是人才和合伙人。」葉偉軒表示,一家企業是無法走到灣區的每個角落,但可以通過投資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從而觸及更廣闊的範圍。「灣區的市場很大,通過吸收好的經驗,可以一起把蛋糕越做越大」。
但他也提出,未必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和開公司,注重自己的優勢,在工作崗位好好奮鬥與創新,也是一種創新創業的方式。
編輯:陳穎琦
澳商記者吳爾珊報導
轉載請標註來源:《澳門商報》微信號 澳商圈(Macau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