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綜研開發出金納米材料的簡易合成法

2021-02-15 客觀日本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以下簡稱 「產綜研」)電子光技術研究部門的研究員樂優鳳和研究組長則包恭央,開發出了單晶金納米材料的簡易合成法。該方法採用有機化合物琥珀酸衍生物通過自組織形成的雙分子膜作為模板。

只需在適當的溫度下混合金離子溶液和琥珀酸衍生物溶液即可形成金納米片(圖1)。例如,混合金離子水溶液(四氯金(III)酸,2mmol/L)和琥珀酸衍生物十二烯基琥珀酸(DSA)的水溶液(約0.3 mol/L)並保持53℃溫度,溶液顏色便開始發生變化,約15分鐘後會出現金納米材料的特徵性酒紅色。約1.5小時後即可獲得圖2a所示的金納米片。以往的金微粒合成法一般需要5~12小時左右,新方法可以縮短合成時間。該方法除金離子外只使用了一種試劑,且無需在水中攪拌,因此與以往方法相比,環境負荷也比較低。

圖1:以十二烯基琥珀酸形成的雙分子膜為模板的金納米片生長模式圖

圖2a是獲得的金納米片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該金納米片厚約10nm,寬約6μm。X射線衍射測量時主要觀測了金(111)面的衍射峰,確認金納米材料是取向為(111)面的單晶聚集體(圖2b)。另外,研究團隊利用能量色散X射線分析法對該顆粒進行元素分析發現,除金外,還檢測出了碳和氧(圖2c)。源自琥珀酸衍生物的有機分子附著在金納米片表面,發揮了分散劑的作用。

圖2:獲得的金納米片,利用(a)掃描型電子顯微鏡、(b)X射線衍射、(c)能量色散型X射線分析法進行的觀察。Au:金、C:碳、O:氧

獲得的金納米片的聚集體非常柔軟,在室溫下用手指按壓就會變形。可以使用模具壓製成型,能製作微米級的凹凸圖案(圖3a)。另外,將成型體加熱到250℃以上後,可以去除金納米片表面附著的有機物,獲得純度更高的金成型體。如此一來,金納米片聚集體可以像粘土一樣成型,可作為金粘土使用。

金納米片聚集體本身就具有導電性,而壓縮後導電性會大幅提高(圖3c)。因此可以考慮利用這個特點,將其應用於導電膏和墨水。例如,電阻率在初期約為5x10-5Ωm,而壓縮後降至3x10-7Ωm。這個值接近於金塊兒的電阻率2.4x10-8Ωm,因為顆粒之間的縫隙隨著壓縮消失(圖3b)。

圖3:(a)金納米片聚集體及在室溫下壓模成型,(b)壓模前後的金納米片聚集體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c)壓縮金納米片時的電阻率變化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20年1月29日公開在英國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編譯



相關焦點

  • 金鎳納米薄膜材料可優化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應用性能
    打開APP 金鎳納米薄膜材料可優化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應用性能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6 14:18:26 形成納米結構後,卻能在低溫環境中,促進各種氧化反應發生。由於鉑金不具備長期耐久性,所以,黃金有望取代鉑金,成為新一代催化劑。」參與此項研究的院校還有:與早稻田大學、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天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韓國慶熙大學。 納米結構金屬,特別是納米多孔金屬,可通過多種方法合成,只是相關合成過程大多步驟繁雜,而且需要滿足苛刻的條件。
  • 清華材料學院: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顆粒製備技術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伍暉副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顆粒製備技術,首次提出利用高速旋轉卷對卷裝置控制納米顆粒的生長過程,成功實現了金屬單質、合金和金屬氧化物等多種材質的納米顆粒製備,為金屬納米粉末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機遇。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納米反應器策略合成負載型雙金屬催化劑
    負載型雙金屬納米催化劑是多相催化領域中一類重要的催化劑,被廣泛應用於電化學、生物質轉化、精細化工等各種催化過程。浸漬法是製備負載型金屬催化劑最常用的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但可控性差,得到的雙金屬納米粒子尺寸較大、粒徑分布廣、合金程度低,從而導致催化性能差,金屬利用率低。
  • 清華材料學院《Matter》:開發出一種全新納米顆粒製備技術
    伍暉副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顆粒製備技術,首次提出利用高速旋轉卷對卷裝置控制納米顆粒的生長過程,成功實現了金屬單質、合金和金屬氧化物等多種材質的納米顆粒製備,為金屬納米粉末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機遇。
  • 納米材料合成方法之王:種晶生長法
    納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種。總的可以分為自上而下的合成方法和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自上而下的合成方法多為物理法,包括高能球磨法、雷射轟擊法、等離子體濺射法等。而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一般多為化學法,包括溶膠凝膠法、共沉澱法、氣相沉積法、水熱溶劑熱法和溶液合成法等。
  • 日本全球首次精確合成出石墨烯納米帶
    」 以平面狀鍵合物質,開發出了通過精確控制結構將其合成為帶狀的方法,並成功製作了較寬的 「石墨烯納米帶(GNR)」,GNR作為半導體具有非常優異的電氣特性。此次製作的GNR寬約2納米,相當於17個原子,與電流易流動性相關的 「帶隙」 僅0.6eV左右,作為既可以成為絕緣體也可以成為導體的半導體材料,表現出了最佳性質。石墨烯是碳原子以單層原子的厚度呈六角形晶格狀連接的二維材料。從理論上預測,石墨烯在正常情況下具有導體的性質,但製成細長生長的數納米寬帶狀GNR後會形成帶隙,成為半導體材料。
  • 科學家開發出含有十億個小磁鐵的合成材料
    近日,保羅謝勒研究所(PSI)的研究員開發出一種含有10億個小磁鐵的合成材料。
  • 日本開發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檢測新法
    日本開發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檢測新法 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體的機制為切入點,開發出一種能快速檢測甲型流感病毒的新方法。鹿兒島大學教授隅田泰生等人以此為突破口進行研究,人工合成了人體細胞表面的這種糖鏈,使其附著在極微小的金粒表面。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含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患者唾液與上述金微粒混合後放入離心裝置。被病毒附著的金微粒由於質量較大,能被分離出來,而且得到的病毒濃度較高。
  • 科學家開發出負載型雙金屬納米催化劑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健團隊與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王光輝、江河清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通用型的納米反應器新技術合成Pd基雙金屬催化劑。該技術將液相中的種晶生長法成功運用到固相中——通過化學配位作用將Pd納米簇種晶和第二元金屬前驅體均勻地引入到固相載體中,在還原過程中實現雙金屬的固相種晶生長,最終獲得雙金屬納米粒子尺寸及組成可控、負載均勻的雙金屬催化劑。研究成果發表於《今日材料》。
  • 水熱法神秘「黑匣子」被打開 納米材料迎市場新機遇
    在人們的開發下,納米材料的種類演變得十分豐富,自納米金屬材料研製成功後,納米半導體薄膜、納米陶瓷、納米瓷性材料和納米生物醫學材料等新型納米材料相繼問世。伴隨著納米材料發展的納米技術也逐漸成熟,大致可以分為納米材料技術及納米加工技術、納米測量技術、納米應用技術等方面。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的製備方法主要有傳統的高溫固相法(陶瓷工藝方法) 、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和沉澱法,此外還有氣相沉積法、超臨界乾燥法、微乳法及自蔓延高溫燃燒合成法等。水熱合成法水熱合成法(hydrothermal synthesis)是材料在高溫高壓封閉體系的水溶液(或蒸氣等流體)中合成,再經分離和後處理而得到所需材料。水熱反應的特點是影響因素較多,如溫度、壓力、時間、濃度、酸鹼度、物料種類、配比、填充度、填料順序以及反應釜的性能等均對水熱合成反應有影響。
  • 水熱法合成納米材料的「黑匣子」打開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3月2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及其合作者,首次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液晶行為和凝膠化能力,獲得具有環形極向結構的凝膠,根據凝膠的微觀結構來揭示水熱合成中的流體行為。
  • 【科研進展】化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材料,可變性具有生物醫學潛力
    【科研進展】化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材料,可變性具有生物醫學潛力 2021-01-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開發出納米纖維材料的iPS細胞培養布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京都大學的特定副教授龜井謙一郎(幹細胞工學)等2月8日宣布,使用納米纖維開發出一種特殊的布,用於大量培養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
  • 我國學者打開水熱法合成納米材料的「黑匣子」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首次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液晶行為和凝膠化能力,與合作者合作獲得了具有環狀極性結構的凝膠,並根據凝膠的微觀結構揭示了水熱合成中的流體行為。這個結果最近發表在著名的雜誌《物質》上。
  • 我國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原標題: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記者2月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合肥2月2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簡易合成用於電化學的Co3O4多通道碳納米纖維
    Interfaces:簡易合成用於電化學的Co3O4多通道碳納米纖維DOI: 10.1021/acsami.0c06254鑑於其優異的電化學性能,人們對基於多孔碳納米纖維的複合納米材料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然而,將無機組分引入多孔結構操作複雜且產率低。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等人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 構建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複合電極材料用於催化新型陽極增值反應
    //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339 全文速覽近日,深圳大學材料學院駱靜利院士、符顯珠教授課題組的鄧曉輝研究員等人通過對鎳鈷雙金屬MOF陣列進行簡易的電化學活化,成功實現了基於鎳鈷氫氧化物的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新型結構電極材料的製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