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瞳 發表於 2019-11-11 14:55:51
人工智慧的英文縮寫為AI。雖然人工智慧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懂得計算機知識,心理學和哲學。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成熟,它的應用也給人類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AI的影響註定翻天覆地。AI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巨大,但也可能帶來災禍。麻煩的是,人們無法預測前景。因此在AI的發展中,人們必須小心行事。
物理學上有「奇點」理論,黑洞就是一個奇點,在這個奇點上,一切物理規律都已失效。而另外一個奇點是「技術奇點」,意味著過了這個奇點,則超級智慧誕生並主導技術發展,其速度之快,將把人類遠遠甩在後面。
還有一個是「經濟奇點」,在這個點之後,幾乎大部分的工作都會被AI承擔,那個時候我們需要一套新的經濟理論。
AI的發展有那麼幾個歷史階段,我們在下面對這些階段做個回顧。
1)希臘神話
關於人工智慧的傳說,可以回溯到古希臘時代。赫菲斯託斯是奧林匹斯眾神中的火神和鐵匠。就是他,創造了第一個女人,名字叫做潘多拉。除了女人,他還製造了金屬機器人。
赫菲斯託斯製造了各種各樣的機器。最知名的當屬Kaukasian鷹,這隻鷹的工作就是去琢普羅米修斯,將他的肝臟叼出來,以作盜火的懲罰。
赫菲斯託斯還做過一個自動飲料小推車,有20個輪子,在奧林匹斯眾神宴飲的時候,可以自行出入餐廳。
2)最早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和「羅薩姆的萬能機器人」
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是科幻小說最早的起點,是從這本小說的主人公開始,科幻作品中開始使用科學的方法和設備。在這本小說中,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對科學的熱情,驅使他製造出了怪物,由此引發了各種激烈的衝突。瑪麗在人類第一本科幻小說中就要喚起人們對科技濫用的警醒。
捷克劇作家卡雷爾•卡佩克在他的名劇「羅薩姆的萬能機器人」中,讓機器人消滅了所有人類,卻發現機器人無法自行繁殖。卡雷爾•卡佩克給了一個還算光明的結尾,兩個機器人發展了類人的情感,如同亞當和夏娃,開啟了新一輪的生命歷程。
3)查爾斯•巴貝奇和阿達•金
最早的計算機,是由查爾斯•巴貝奇設計的,但他沒能製造出來。他也是歷史上,最敗家的創業者,英國政府作為VC對他失去了信心。但根據他的設計圖,英國人在1991年製造出了差分機II型。即便是這一次的製造,也耗費了17年。這也說明了兩個道理:一個是硬體跟不上,一切都白搭。另一個是創業不可以做太超前的玩意兒。
巴貝奇的差分機可以進行基礎的數學運算,而分析機(設計未完成)則能夠做任何計算。分析機能夠通過打孔卡從上一步驟獲得計算結果作為輸入。
巴貝奇的女學生,也是他的繼承者,則更為傳奇,她成為了史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她的名字是阿達,她是拜倫的女兒,也和拜倫一樣早逝於36歲。不論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太優秀總是容易短命。阿達對巴貝奇的差分機進行研究,並設計了許多運算方式,這些運算方式則成為最早的電腦程式,雖然阿達從未運行過這些程序。
4)阿蘭圖靈(布萊切利公園)
英國最偉大的數學家和密碼學家,是阿蘭圖靈,他也是當之無愧的計算機之父,還是人工智慧之父。他最大的成就之一乃是在二戰時期破譯了德國的海軍密碼。他設計了複雜的機器,名字叫做「炸彈」,可以進行自動運算來破譯密碼。
在二戰前的1936年,圖靈就從理論上設計了機器,叫做圖靈機。理論上,圖靈機可以進行任何邏輯運算。
圖靈還提出了圖靈測試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只要人類通過提問不能識別出一臺機器,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該機器具備自我意識了。
5)達特茅斯會議
人工智慧成為一門真正科學的起點,是1956年在新罕布夏州的達特茅斯學院舉行的達特茅斯會議。在那次會議上提出了著名的假想「任何學習行為和智慧行為,理論上都可以被精確的描述,從而製造機器對這些行為進行模仿。」這次會議上,大牛雲集,他們包括麥卡錫,明斯基,香農等人,這些人都在人工智慧領域影響巨大。
人工智慧最初時期的樂觀,很快便走向了無知的狂妄。赫伯特•西蒙在「The Shape of Automation for Men and Management(1965)」中聲稱在20年內機器將能夠替代所有人類的工作。明斯基也在「Computation:Finite and Infinite Machines(1967)」一書中猜測在一代人的時間內,製造人工智慧的問題將得以解決。這些先驅者在理解複製人類大腦的難度上,確實過於樂觀了。不過,我們不能苛責他們。
6)AI的季節輪迴(1973和1980的AI寒冬)
當人們意識到人工智慧的發展,需要更漫長的時間後,來自投資者的熱情就大大減少了。
第一次的人工智慧寒冬開始於1974年。1980年代人工智慧再次得到關注,是得益於專家系統,以及日本第五代計算機的發展。專家系統限制了人工智慧處理問題的範圍,聚焦於單個專業領域,並使用龐大的數據資料庫。由於任務的困難程度再次超過預算,也由於桌面計算機替代主機的潮流,這一波人工智慧浪潮再次結束於1980年代晚期。
至90年代早期,人工智慧再次興起。這一次不同以往,人工智慧已經邁過了一道門檻,進入了實用階段。而且,人工智慧也確實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7)好萊塢的人工智慧
通常大家認為好萊塢是仇視人工智慧的,好萊塢傾向於將人工智慧描繪成人類的威脅。在這種觀點下,電影中的「AI」是冷酷無情的敵人,以消滅人類為己任。奇怪的是,人類總能戰勝AI,憑藉的武器總是我們的感情,還有對家庭的愛。這樣莫名其妙的理論,令人們產生優越感,總覺得人類的內在有一些神奇的玩意,那玩意是人類所獨有的。
但實際上,好萊塢對AI的描寫,並非如此。你可以仔細回憶下所看的10部AI電影,或者20部,你總會發現,大部分的AI對人類並無敵意。它們只在出了故障,或者萬不得已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即便是在「黑客帝國」中,也有明確的線索,說明戰爭是人類挑起的。在最後的結尾,尼奧也很容易的就說服了機器世界的首領,要他們獨自運行。在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中,Hal是個流氓AI,也僅僅是因為收到了矛盾的指令,才會對太空人進行攻擊。在「瓦力」、「銀翼殺手」和「復仇者聯盟」中,都同時存在著善良的AI和邪惡的AI。在「機器人」和「機械姬」中,AI攻擊人類只為了自我防衛,而且是在受到了人類的虐待之後。
對AI最有意思的描寫,是好萊塢在1970年拍攝的電影「巨人:福賓計劃」,在該劇中,一個超級智慧認為人類無法統治自己,所以它就準備為了人類的幸福而接管人類。
我們老是視AI為壞傢伙的原因,很可能因為「終結者」這部電影。「天網」在獲得自我意識後,以消滅人類為目的。「終結者」這部電影在思想上的新穎,和設計上的創新,影響了太多人,以致於任何時候報紙提及AI,都要用上阿諾德的機器人形象。
但另一方面,我們還是很容易看到很多善良的AI,比如在星際迷航系列中,還有「霹靂五號」,「人工智慧」,「星際穿越」,以及被高估的「星戰系列」,當然最最有趣的,乃是2013年拍攝的浪漫喜劇電影「她」。
責任編輯:zl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