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貨幣發展史上的四個階段
馮京三
貨幣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市場上的一個等價物,而且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各個階段的一種裡程碑。
貨幣,通俗地名稱就是錢。老百姓有句話說:「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生動而簡練地說明了貨幣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重要地位。
關於貨幣的話題很多,我們在此僅簡述一下人類貨幣發展的四個階段。人類的貨幣發展,從開始到目前,已經有四個發展階段。這就是:實物貨幣階段,稱量貨幣階段,紙幣階段(價值符號階段),電子貨幣階段。
實物貨幣:通常指遠古時期,各地的人們相約在某地交換自己需要的物品。因為個人所需不同,而各人所有的可供交換的物品又不同。為了方便大家交換,而臨時約定一種物品為交換中的「等價物」。這種「等價物」就是實物貨幣。
從出土文物上研究,可以知道,從糧食、布匹、毛皮到工具、陶瓷器、家畜都曾經充當過貨幣。
處在原始公社時期的市場交換,是一種小集體形態的交易,交易雙方主要是交易生活日用品,相對地說,這些日用品都是拿回去就要用的,不會囤積,以圖「漲價掙錢」。
當人類社會進入奴隸制社會時,交換市場人群的變化了。這時的買賣雙方是奴隸主,奴隸是不能做生意的,奴隸本身就是一種「商品」。裝飾品也成為當時的一種貨幣,並由此向稱量貨幣發展。
實物貨幣的使用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雖然不能確定有多少年的歷史,但肯定比後來的幾種貨幣使用的時間要長。原因很簡單,人類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有約200萬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僅僅約1萬年。二者相比,相差的太多了。人類是在發明文字的前後,同時創造出稱量貨幣。並且,在短短不到1萬年的時間裡,先後創造出後三種貨幣形態。
稱量貨幣:這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實物的一種歷史貨幣,也是我們今天仍然在小部分延續的一種貨幣。金、銀、銅、鐵等等金屬貨幣,不論造成什麼形態,都是屬於稱量貨幣。
紙幣:這是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繼續使用的一種貨幣。紙幣是一種價值符號,是由國家、政權、單位發行的一種有時限,有地域限制的貨幣。任何一種紙幣都只能在某一時間,某一地區內流通。換句話說,任何一種可以在某一時間,某一地區內流通的價值符號,又都可以視為紙幣的一種。
電子貨幣:這是人類發明的最新的貨幣形式,比如,銀行卡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每一次人類貨幣形態的更新,無疑都表明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因此說貨幣是人類文明發展各個歷史階段的裡程碑。
人類貨幣發展的四個階段又不是完全斷代相續的,我們今天仍然在某些地方使用稱量貨幣;紙幣和電子貨幣如今也在混用。由此可見,二種貨幣的更新,有一個很長的「交接」過程。
所以寫這篇文字,談談人類貨幣發展的四個階段,四種形態,是從文化收藏的角度談貨幣問題的。
貨幣的收藏,是大眾文化收藏中首屈一指的項目。但目前中國的收藏市場上,把貨幣當成了「股票」。因此,了解一下人類貨幣發展的歷史階段和形態,可以解放思想,放開眼界,更好地提高貨幣文化收藏的情趣。
最後,要特別說一下的是,如今的「電子貨幣」,已經從購物卡、銀行卡進一步發展到「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經不用現金,也不用各種電子貨幣的實物形態來進行日常交易了。錢幣正在失去「實物形態」,錢幣的收藏,將來再收藏什麼?是個大大的問題了。故此,我們今天能收藏到的每一個時代的,每一種錢幣實物,在不久的將來,都是難得一見的歷史實物,都是可珍貴的古董。
2012、6、26第一稿
2020,、4、22 第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