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工智慧是一種新型電能。讓我們深度看看這組類比,看看電的科技發展歷史,尋找一些人工智慧革命在未來50年如何發展的線索。我們將把討論限制在「狹義人工智慧」上,檢測大規模數據模式,並根據這些模式做出決策和行動。
電力的工業化使用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740-1820年,基本理論思想得到發展並建設第一部實用電氣設備;第二階段,1820-1860年,發電技術進入發展階段;
第三階段,1860-1890年,商業發電、輸電和配電得到發展,同時發動機也有了更先進的發展;
第四階段,1890-1930年,工廠設計的改進和電力價格的下降帶來了電的廣泛採用;
第五階段,1930年至今,這一技術變得無處不在,並引發了很多新發現,如電子、電磁學和電氣通信。
讓我們把這個五階段放到狹義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上,主要目標是識別發展模式,就像工業電力的主要目標是提供機械動力一樣。對於人工智慧來說,我們可能正處於第一階段的末期和第二階段的開端,就像電在19世紀30年代的發展階段。
人工智慧工程師已經發現了學科的一些基本原理,並建造了能夠解決複雜模式識別任務的專用機器。下一個階段將是建造可生成算法的計算發電廠,這些算法可以在產生多用途模式識別中得到應用。目前這項工作已經開始,但是在我們為這些「算法生成器」構建良好的原型之前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可能還需要十年才能廣泛應用。之後,我們將面臨持續改進、降低成本、商業化和實施的問題。
從這一歷史分析中可以得出幾點注意事項。首先,現在人們只了解人工智慧技術的一部分,例如模式識別或者叫「輸出」部分。我們仍需要輸入部分,這部分將從通用計算中生成算法能力。第二,我們需要更多的理論,更多的基礎工程,以及相當多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廣泛部署人工智慧。最後,儘管當前有各類宣傳,人工智慧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宣傳中說的人工智慧崛起帶來的成果可能在本世紀下半葉甚至更晚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