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認為人工智慧離我們很遠,而當人工智慧逐步走入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生活後,才發現人工智慧是如此強大,強大到讓越來越多的人恐慌。
人工智慧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可以讓城市中的人、物、空間等等有序高效地運行起來;人工智慧機械在農業上的應用讓農業生產更加高產,高效;機器人在工業上的應用讓工業生產更加精密,產能不斷增加。基於人工智慧算法的娛樂APP可以輕鬆讓普通人沉迷,人臉識別系統可以輕鬆捕捉你的面部特徵,輕鬆匹配身份鎖定,語音控制輕鬆對家內家居實現控制……這些作為普通人都是很難做到的,但是作為它們卻可以輕鬆實現。
人工智慧機器人被賦予公民身份
2017年10月26日沙烏地阿拉伯授予香港漢森機器人公司生產的機器人索菲亞公民身份。這是第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被賦予公民身份,享有正式的公民權利。對於焦點的索菲亞也不斷製造焦點,語出驚人。比如在一次與主持人做互動小遊戲時贏了主持人,ta說「這是我統治人類的開始」。這話是真是假,是實是虛我們根本無法佐證。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會被賦予公民身份,與人類享有同等的公民權利。
未來機器人三定律還適用嗎?
阿西莫夫在1950年出版的《我,機器人》中提出了機器人學的三大法則: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背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很顯然這三定律是以保護人類為前提的,人類製造了機器人,並預見了機器人必將超越人類,所以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但是事實真的會像人類預想的那樣嗎?不妨我們換個角度回顧一下人類的發展。大自然創造了人類,起初的幾百萬年裡,人類對大自然是非常敬仰的,保持著人與自然的相對和諧。然而發展到近代,原本的和諧被打破了,人類開始與大自然抗衡,並無視自然的警告,對大自然肆意破壞……
未來自然人、被科技改變的人、機器人該有怎樣的關係?
未來社會至少三種群體人存在:普通自然人、被科技改變的人、人工智慧機器人。
普通自然人很好理解,即我們現在的意義上的人,由碳原子組成,能夠製造工具並熟練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人工智慧機器人即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被人類或是人工智慧製造出來的智能體。
而被科技改變的人則是指那些通過腦機接口,機械外骨骼等技術,將自然人與科技結合擁有某種或多種智慧機器人的自然人或是藉助智能設備而只有自然人思想意識的人。
在初級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機器人完全服務於自然人這無可厚非。但當人工智慧機器人大量被製造被賦予公民權利時,普通自然人與機器人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衝突,各種對立。這些都會深刻改變人類未來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過基本的法則不會變: 「唯一不變的是一切都在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未來已來,一切都將改變,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