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起源及發展

2021-01-10 銘說大數據

簡介

1.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們一般稱為AI。並且它是一門用於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但從名字而言,顧名思義,也就是人通過工作而出現的一種高端智能科學。

2. 人工智慧被劃分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被以人類的行為標準猜想、假設、研究、實驗而造就出來的一種類人類智能。從提出至今,人工智慧越來越能「像一個人」,並且是一個理想中的人,趨近完美。

3. 對於人工智慧的研究者,需要的高端人才。因為假如你是人工智慧的研究者,它不但要求你在計算機科學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並且對於的心理學反面更是提出極高的要求,同時,你還得苦修哲學,對人生與世界有較為全面的認識。除此之外。人工智慧涉及的科目與科學種類繁多,就像你除了得是一個什麼都懂的人,還要能加以應用。

一、人工智慧的起源

由麥卡賽、明斯基、羅切斯特和申農等為首的一批具有長遠眼光的科學家與1956年的夏天提出。並首次提出「人工智慧」這一個在今天成為主流的詞彙。誰又能想到,曾經幾經被批判為「反人類」的這一門科學。在今天正磅礴發展呢?

當初人工智慧並不被許多人所認可,更是被所謂的「先知者」冷言冷語,也有人在一旁冷眼旁觀。當然,這種現象與無可厚非,畢竟新事物的誕生,往往會有一批舊事物的消逝,這就必然存在有一個爭鬥、優勝劣汰的過程。這也是人類一個特點:喜歡待在舒適區,害怕變動。要說人工智慧的拉票之舉,不得不說到戰勝人類的世界西洋棋冠軍這個事了;人工智慧在這一次的比拼中,完美地展現了他的優越性與未來的可發展性。

人工智慧的起源,才有了他的發展,以及在今天與我們的息息相關。這是一個偉大的誕生

二、人工智慧的發展

人工智慧自1956年誕生並得到一個完美的展現後,得到了一個長足的發展;發展成了一門交叉科學,並且融入了各個領域,涉及到了各行各業。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我們今天的生活便利,如果你深入了解過,你會發現。他們的改變,離不開人工智慧。

三、人工智慧與我們的生活

其實人工智慧並不神秘,我們沒必要把它束之高閣。我們人手一個的智慧型手機,其內的語音操作功能,其實就是人工智慧。再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天貓精靈,小米智能音箱等,再許多的尋常百姓家中,也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

再高端一點的話,那就是網際網路智能家電了,再許多的電器公司中,都在致力於他們的研究與生產,比如小米旗下的雲米,就是一個從事全屋網際網路家電的公司。

有很大的可能性,再未來。人工智慧將高速發展,代替許多人力的工作。也許它會「搶走」許多人的工作;但是他的發展與存在是大勢所趨,我們能做的是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做到不被時代所「拋棄」。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是怎麼起源的?
    人工智慧的起源應該從幾個階段來來說明。而人工智慧的出現應該是人類在追求自己智慧能力中的一種反思。職場問題原創內容源自我的公眾號:網際網路吧  (ID:hulianwanba)和每日心選一起看看人工智慧的起源:1、萌芽期
  • 【一周薦書】人工智慧的起源、發展與未來,全在這部生動簡史中
    《人工智慧簡史》尼克 著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年11月版人工智慧很熱,但是對於它的來龍去脈、歷史源流,能搞得比較清楚的可謂鳳毛麟角。本書初看各章節標題,非專業人士大概率會覺得暈,什麼「羅賓遜和歸結原理」、「項重寫」、「費根鮑姆和DENDRAL」、「BSS實數模型」……其實真正的內容並不像這些專有名詞看上去那麼嚇人,作者將翔實的考證和有趣的軼事融為一體,全面講述人工智慧的發展史,包括人工智慧的起源、發展、哲學問題和未來趨勢等。
  • 人工智慧想要窮舉化學反應 探索地球生命如何起源
    克羅寧的機器人是一個非常不同的原始項目的間接結果:對生命起源的調查。換句話說,第一個可以組裝,複製和進化的分子是如何從無機物質中自發產生的。「我問過這樣的問題:第一種可自我複製的有機分子是什麼,第一種蛋白質是什麼?現在回答這些問題非常困難,所以我需要開發一個化學搜尋引擎。」在獲得第一批結果後,他意識到機器人可以用於更實際的用途,比如說發現新的藥物和化學物質。
  • 「人工智慧」從何處來?|追問人工智慧
    本文通過對人工智慧起源的梳理,將人類各大文明從人-物關係、人-神關係、人-人關係和人-環境關係等多種可能視角進行特色解讀。並指出在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很可能是「人機融合智能」,人的智慧與機器的智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更有力的、更具支撐性的「人—機—環境交互系統」。人工智慧創立至今,已經度過了60餘載。
  • 人工智慧五大發展趨勢
    2018年4月,全國政協舉行以「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對策」為主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會上,委員們呼籲進一步完善我國人工智慧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體系。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築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人工智慧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
  • 人工智慧或超越人類,代替人類生存發展,2050年人類或「消失」!
    人類已經存在了有幾百年的時間安排,這短短的幾百年之內,人類的科技不斷飛速發展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那麼有人會問我們人類究竟是怎樣誕生的,在生命的盡頭又是什麼呢?對於這些還沒有任何科學家能給出我們答案,我們人類好像是突然之間出現的個體,但是我們卻無法追尋它究竟是怎樣出現的,目前唯一能夠解釋人類的起源只有達爾文的進化論。最初是通過爬行動物,通過慢慢的演變進化才出現了我們人類,但是有人不禁問道,如果最初只有爬行動物進化成了直立動物,那麼一開始他們是怎樣使用學會工具的呢?
  • 人工智慧的發展及未來暢想
    如果將現有的計算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及自然科學的某些相關領域結合,並有一定的理論實踐依據,計算機將擁有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當前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受控於人類的智能機器或智能程序,人類輸入指令後讓其達到預期的目的;另一類,能自主推理、邏輯、判斷、學習、進步的智能, 而後一種而有吸引力,更增加了人工智慧無窮的魅力。
  • 人工智慧與設計(1):人工智慧的發展和定義
    前四章主要講了現在人工智慧的基礎知識、底層設計、網際網路產品設計以及人工智慧與設計的關係,後面會通過3~4章詳細分析人工智慧對不同行業設計的影響,目前考慮的領域是室內設計、公共設計和服務設計。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說起人工智慧這詞,不得不提及人工智慧的歷史。人工智慧的概念主要由Alan Turing提出:機器會思考嗎?
  • 談商學院人工智慧教育
    01人工智慧的興起講座開篇,汪院長介紹了人工智慧的起源及其經歷的三大浪潮,從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慧的誕生,到50-60年代邏輯推理及其翻譯時代,再到70-80年代依託知識積累構建模型的專家系統時代,最後到2006年開始的重視數據、自主學習的認知智能時代。
  • 什麼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系列講座 01
    人工智慧是什麼? 又是怎麼「超越」人類智能的? 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一步一步深入探討人工智慧的原理,來解開人工智慧的奧秘。作為系統講座的第一課,我們先來談談人工智慧的起源和發展。02 什麼是人工智慧?
  • 人工智慧的研究、應用與發展趨勢
    這種技術進步的基礎哲學是人類超越自身的另一種技術出口,即未來人工智慧AI的發展將是高度智能,因此「深度學習」機器將能夠獨立思考和分析,成為人工智慧AI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人工智慧AI將成為三個主要特徵:首先,人工智慧AI的未來發展將是一個指數爆炸,可以在短時間內吸收人類長期知識以提高自身水平;其次,人工智慧AI將在「深度學習」時代全面引入。
  • 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失控嗎?
    最近幾年,他頻頻提醒人們注意人工智慧的威脅,批評人工智慧的無節制發展。 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委員張妍也深以為然。「人工智慧發展的腳步無法阻擋,『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她說,「我們不是杞人憂天,要知道,防範的成本比補救的成本低很多。」
  • 形成人工智慧健康發展有效路徑
    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習近平同志專門主持召開以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為主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並就促進人工智慧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健康發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7年,國務院發布實施《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在各部門、各地方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規劃任務部署陸續落實。
  •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審美藝術的未來
    在當代,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藝術將發生怎樣的巨大變革?我們有必要在人工智慧的視野下探討審美藝術的未來發展。   一、人工智慧:人類智能發展和科學技術演變的必然結果   人工智慧是指使用機器代替人類實現認知、識別、分析、決策等功能,其本質是對人的意識與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
  •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發布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  據悉,《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共4個章節,分別介紹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概念、發展現狀、總體架構和關鍵技術以及加快發展我國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建議。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志耘表示:「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未來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
  • 勇立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潮頭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推動力,人工智慧正深刻地改變人類社會生活。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爭先恐後把發展人工智慧上升為國家戰略。大幕已經拉開,高校如何才能把握機遇,為我國人工智慧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與人才保障?近日,記者走進浙江高校,探訪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進展。
  • 如何正確擁抱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發展引發的社會思考
    計算存儲一體化突破AI算力瓶頸 新材料推動半導體器件革新 無處不在的雲最大化釋放雲計算價值 其中,我想聊一下「人工智慧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人工智慧的發展帶給我們哪些思考?
  • 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慧技術與學校教育融合成為一種未來趨勢,這為個性化學習和個別化學習的實現提供了技術保障,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智能教育」作為重點任務被寫入2017年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成為人工智慧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盤點2019人工智慧:發展與爭議並存
    1、我國政策密集出臺 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第三次將人工智慧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將其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向社會各界表明政府在接下來一年中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關切與重視;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文員會審議通了《關於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特點,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
  • 《人工智慧》雜誌:人工智慧+教育主題出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人工智慧》雜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主辦(CN10-1530/TP,ISSN2096-5036)。該雜誌為雙月刊,將精準聚焦人工智慧領域,每期重點圍繞「一個主題」,邀請業界專家發表見解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