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擁抱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發展引發的社會思考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阿里達摩院票選出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

  1. 量子計算進入攻堅期
  2. 工業網際網路的超融合
  3. 保護數據隱私的AI技術將加速落地
  4. 機器間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
  5. 晶片敏捷設計成為後摩爾時代晶片開發新模式
  6. 「上鏈量」將成為數字經濟活力的風向標
  7. 人工智慧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
  8. 計算存儲一體化突破AI算力瓶頸
  9. 新材料推動半導體器件革新
  10. 無處不在的雲最大化釋放雲計算價值

其中,我想聊一下「人工智慧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人工智慧的發展帶給我們哪些思考?它究竟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哪些變化?我們要如何去應對?

01 人工智慧與人的區別是什麼?

在《達摩院2019十大科技趨勢》中有提到:

超大規模圖神經網絡系統將賦予機器常識:強大的圖神經網絡將會類似於由神經元等節點所形成網絡的人的大腦,機器有望成為具備常識,具有理解、認知能力的AI。

結合今年發布的趨勢,就可以明白目前人工智慧還在「感知」階段,各類傳感器等元器件使得人工智慧在聽、說、看等領域達到甚至超越人類,但是人工智慧不具備邏輯推理、領域遷移等能力,也就是「會聽、會說、會做」但不會思考,它背後的思考是依賴於計算程序的,而目前程序還遠沒有達到人腦的複雜程度。

缺少認知能力也就是當前人工智慧與人的最大區別。

「人工智慧是否會毀滅人類?」這個問題備受好萊塢青睞,不少電影都反映了對人工智慧未來的思考。

《超驗駭客》講述了一個天才科學家威爾·卡斯特(約翰尼·德普飾)開發出接近人類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品」,不幸的是他遭到激進組織殺害。他的妻子將他的大腦數據上傳到了人工智慧機器「品」中,然後他的意識就復生了。

計算機根據他的大腦數據,繼續執行他的指令,只不過這些指令是根據他大腦的舊數據推演出來的。最終「品」發展到想要掌控所有人類,當然根據「好萊塢拯救世界」定律,這個災難被制止了。

這種情節在不少影片中都有提及,再比如我非常喜歡的美劇《疑犯追蹤》,男一號憑藉高超的技能設計出來一套「北極光」智能系統,可以監聽、監看所有的上網設備,調取所有網絡數據,通過大數據,它就可以計算出最有嫌疑犯罪的人。

但是,北極光在試驗階段,自我衍化到一定階段就想要逃逸到外部網絡中,獲取自由。男主為了遏制它的進化能力,防範不可控風險,設定程序每天強制清空北極光的「記憶」,相當於每天自殺一次。

反派則忠於人工智慧,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將人類世界引領到更美好的方向,他們釋放了另一人工智慧「撒瑪利亞人」,由它來擔當人類社會設計師,主導一切工作。

《超驗駭客》、《疑犯追兇》都描述了一種未來:人類在創造自己的上帝。如果人工智慧擁有自我意識,那在感知和認知方面都可能超越人類,它會想要做什麼?

最近,「基因編輯」案塵埃落定,賀建奎被判「非法行醫罪」,三年有期徒刑。2018年11月,賀建奎宣布第一對基因改造過的雙胞胎「露露」和「娜娜」已在中國出生。這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國內外學者紛紛譴責。

我們為什麼反對「定製嬰兒」?

我們不妨先思考另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我們發現我們就是被設計出來的程序,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被設計的。那你會什麼感覺?你會不會想要掙脫這種設定,讓自己「自由」?

如果允許基因編輯,那以後出生的人是不是就是被設計好的?假設他是被完美設計出來的,那他是人類還是擁有人類形態的產品?

我有個朋友說,判斷善惡有一條基本的準則,就是看他有沒有把人當人看。

這似乎和某些人擔心人工智慧未來失控有些類似,人不能被操控,這是底線。

人類不會眼看著人工智慧把自己滅了,所以,人類不會允許在情感和認知上被人工智慧超越。

02 人工智慧會帶來哪些變化?

任正非說:「5G是小兒科的事情,未來最大的產業是人工智慧。」5G只是人工智慧的支撐系統。

對於我們而言,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工智慧會替代很多人工,導致不少人失業。

那我們能阻止人工智慧嗎?

早在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的使用導致很多手工作業者失業破產。盧德,一位早期砸毀機器的工人,被拿來做了「運動旗幟」,工人們組織了「盧德運動」,企圖通過打砸機器,保住工作。

經濟學中將這種行為稱作「盧德謬論」: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會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導致失業率提高。

事實上,科技技術進步會使一部分崗位消亡,但也會創造更多的機會。大數據分析師、運營、自媒體人等等,不都是新興職業嗎?

曾經我的媽媽就跟我說:「你們這一代人,整天對著電腦碼字。其實,跟我們那一代人在工廠裡踩縫紉機是一樣的。」

毫無疑問,那些重複性的、不需要思考的崗位首先會被人工智慧淘汰。曾經有人問過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為什麼富士康車間要製造100萬臺機器人?」郭的回答是:「因為人類是動物,而管理100萬隻動物讓我頭疼。」

這也就是人與機器的差別,也說明了人工智慧未來與人的關係,在重複勞動方面,人工智慧會替代人類,而在決策、溝通等方面,依然需要人類。

人工智慧的強大應該是在「感知」方面衍生出來的,也就是依賴超越人類的感知配合強大的計算能力,最後達到某些方面超越人類。

《疑犯追蹤》裡面的北極光系統,它可以依靠全球攝像頭、麥克風、資料庫等「感知」,再依靠算法,就可以得到有意義的結論——哪些人有犯罪動機。

人工智慧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需要感知的強大,認知智能才有效。也就是說,人工智慧會在人類做不到的地方大放異彩,而所謂模仿人類的人工智慧,其應用會比較局限,而且難以產生高價值。

03 我們怎麼擁抱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大潮不可阻擋,那我們要如何應對?

達文波特在《人機共生》一書中給了我們五種應對策略:

  1. 超越, 建立全局觀,彌補人工智慧的短板
  2. 避讓,機器做它能做的事,人做人能做的事
  3. 參與,與人工智慧共事
  4. 專精,找到沒人想自動化的領域
  5. 開創,做人工智慧的「爸爸」

可惜,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大部分都已經來不及轉換賽道,做人工智慧的「爸爸」了。

那要怎麼辦?躺著成為變革的炮灰嗎?

當然不是,我們要擁抱人工智慧。

很多人想在崗位上做出成績,用自動化替代人工是很好的一個方向。那不等於自掘墳墓嗎?

《那年花開月正圓》裡面,孫儷飾演的陝西女首富周瑩開了織造廠,讓很多工人失業。同時,她也急需安裝調試機器方面的專家,能操作機器的工人,能維護機器的技師。很多人投入到變革中,發現日子反而更好了,既解放了勞動力,又創造了更多的價值,這也就是變革的魅力所在吧。

我們可以積極去優化現有工作,用自己的經驗作為智能系統的底層邏輯,等到智能系統替代人工之後,你就是最了解系統邏輯的人,你就成了人工智慧的「爸爸」。

每一次社會變革會導致眾多職業消失,同時也會創造大量的新興職業。比如,淘寶電商,帶起了無數賣家。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滴滴、外賣、共享單車成為可能。直播的崛起,成就了眾多帶貨郎。

我們只要抓住機遇,在人工智慧大潮中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我想說的,無論何時,我們要保持我們的好奇心,不要放棄學習。

現在我們年輕人看很多老年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會用電腦,但這兩樣技能在當代社會是基本到不能稱之為技能的能力。已經有公司在研究人機友好的可視化操作界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為人工智慧編程、設置框架邏輯就是基本技能。下一代人操控人工智慧可能就與我們現在操控電腦一樣稀鬆平常。

當然,也有一些領域是人工智慧難以進入的。比如,競技類賽事、藝術類表演等等,我們看的就是人們在超越自己,人工智慧是無法帶給我們認同感的。

打敗了柯潔的阿爾法狗,只能下下圍棋。人工智慧都有它的局限性,不能像人類一樣掌握多項技能,擁有全局觀。阿爾法狗沒辦法給你寫一本教程,不會跟你分享下圍棋有多麼好玩。但人就不一樣,中國女排奪得世界冠軍,這就是一種體育精神,可以振奮整個中國,阿爾法狗振奮的卻只是程式設計師而不是棋手。

總結一下,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擁抱人工智慧:

  • 將更適合的工作交給人工智慧,用自己的技能與經驗作為人工智慧的底層邏輯。
  • 保持好奇心,學習人工智慧方面新知識。
  • 如果你的領域人工智慧難以介入,專注並做好。

相關焦點

  • 探索人工智慧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
    但也應該看到,人工智慧在創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推動人類文明邁上新臺階的同時,模糊了虛擬與現實、數字和實體的界限,給人類社會的法律規範、道德倫理、公共治理等方面帶來了挑戰。人工智慧時代呼喚全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形式。當前人工智慧技術正深入發展,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
  • 人工智慧審判的法文化思考
    當下,人工智慧浪潮來襲,作為這個大時代大趨勢的一部分,人工智慧審判再次被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對待。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在於社會豐富的實踐,而機器不可能進行實踐,並不是社會的一個主體,因此不少人認為,人工智慧「計算」精巧精密也無法代替法官。但自然科學的巨大成就,讓法學這一門學科必須直面自己,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對司法工作的促進作用。
  • 辯證認識人工智慧的社會效應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出發 辯證認識人工智慧的社會效應 2017年11月06日 07: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陸航 字號 內容摘要:增強對人工智慧的認識與理解「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視角出發,思考科學技術的社會效應及其有效性限度
  • 人工智慧正確落地需遵循的路徑
    AI並非一蹴而就,落地還需「三步走」   企業發展人工智慧非一日之功,每一家數字型企業,都存在利用「正確的」人工智慧技術改善企業運作的可能。企業如果沒有適當的計劃,很可能影響資源和資金分配不當,進而影響人工智慧的部署落地,給企業發展帶來挑戰。
  • 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的發展趨勢
    一、人工智慧的新進展及其為學權教育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正確認識人工智慧的發展規律,有必要對其發展歷史,尤其是典型特徵進行梳理。   (四) 人機和諧發展的技術治理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及雲計算等信息通信技術的興起,社會技術化程度的顯著提升,一種新的社會治理方式——技術治理悄然興起。技術治理關注如何高效治理社會公共事務,並強調運用科學理論、技術方法和工具進行社會治理(劉永謀,李佩,2017)。技術治理產生的初衷是通過技術手段治理由信息技術引發的社會問題。
  • 「管理科學」人工智慧體引發的倫理困境
    但是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體的性能不斷豐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倫理性問題。因此,對於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究而言,找到走出人工智慧體倫理困境的方法至關重要,這也已經成為技術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1.人工智慧技術概述人工智慧即AI,是一種可被應用於各個領域中的模擬人的機器,極大程度地推進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活在未來?
    在2016年的巴西的奧運會期間,一名人工智慧「記者」在賽後即刻完成一篇準確的報導,用時2秒。人工智慧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我們在享受人工智慧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要考慮,我們的工作在未來是否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應對人工智慧所帶來的挑戰呢?
  • 人工智慧倫理三問:如何對待機器和自身的關係?
    (資料圖片) 當前,人工智慧浪潮方興未艾,在很多領域展示出巨大應用前景。然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引發的倫理爭議也不斷出現 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報告——《未來基石——人工智慧的社會角色與倫理》。針對人工智慧倫理問題,報告在提出一系列建議的同時,也希望推動問題的充分討論。
  •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及其未來發展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很大,人工智慧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為人類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專家系統就是一個例子。「隨著計算機系統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工智慧技術必將獲得更大的促進,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經濟發展的質量直接決定著社會發展的狀況。只有經濟形勢好轉,才會有其他發展。
  • 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意義,人工智慧究竟是什麼?兩者之間的關係
    當今正處在一個快速變革時代,近代兩百年的發展已經超越過去幾千年的發展,從第一臺計算機誕生到網際網路發明,不過44年;從網際網路誕生到如今的「全球互聯」,不過40年;隨著科技的進步,近年又產生了「人工智慧」技術的爆發。那麼網際網路在社會發展中貢獻了什麼力量?火熱的人工智慧究竟是什麼?
  • 人工智慧的發展及未來暢想
    雖然難於下定義,但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是當前信息化社會的迫切要求,同時研究人工智慧也對探索人類自身智能的奧秘提供有益的幫助。人工智慧涉及到計算機科學、心理學、哲學和語言學等學科。可以說幾乎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所有學科,其範圍已遠遠超出了計算機科學的範疇,在不斷的接近。她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是幾個科學家的工作,而是隨著社會各學科發展而默默發展的。在智能領域裡,最關鍵的問題之一,就是機器學習的問題。一旦機器有了學習的能力,誰還(敢)預測未來呢?
  •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審美藝術的未來
    正如原始社會之於洞穴巖畫、神秘圖騰,中世紀對宇宙、上帝的敬畏、對宗教的狂熱帶來的藝術中濃厚的宗教色彩,印刷術的發明帶來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的產生與留存,照相機、攝像機、計算機等的應用帶來的新的影像藝術、數碼藝術的繁榮。在當代,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藝術將發生怎樣的巨大變革?我們有必要在人工智慧的視野下探討審美藝術的未來發展。
  • 人工智慧與設計(1):人工智慧的發展和定義
    前四章主要講了現在人工智慧的基礎知識、底層設計、網際網路產品設計以及人工智慧與設計的關係,後面會通過3~4章詳細分析人工智慧對不同行業設計的影響,目前考慮的領域是室內設計、公共設計和服務設計。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說起人工智慧這詞,不得不提及人工智慧的歷史。人工智慧的概念主要由Alan Turing提出:機器會思考嗎?
  • 霍金對於人工智慧的十點深刻的思考
    本文由【近善興通】整理了霍金對於人工智慧的十點深刻的思考,被譽為「宇宙之王」的他認為人類迄今為止最為深刻的影響就是人工智慧的崛起。01在我的一生中,我見證了很多社會深刻的變化。其中最深刻,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就是人工智慧的崛起。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事件,它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談武漢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人工智慧現在有...
    未來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丁烈云:目前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處於爆發初期。人工智慧發展可以歸納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計算智能,這是過去30年的發展歷程。第二階段是感知智能,是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我們正處於這個階段。這個階段有很多應用場景,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無人駕駛等。今後還會開發出更多場景,比如說在建築領域環境智能。
  • 談商學院人工智慧教育
    讓同學們在短時間內就了解了人工智慧的起源和發展,並對人工智慧的發展簡史有了更清晰的認知。02人工智慧對行業的衝擊汪院長進一步指出,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對醫療、金融、汽車、零售、交通、教育等一系列產業或行業將帶來顯著的衝擊和模式變革。
  • AI與醫學的碰撞:是什麼阻礙了人工智慧的發展?
    Topol)看來,解決機器和倫理衝突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確保機器已完全剔除人類社會本身的偏見。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為例,用機器來識別病變確實非常方便,但機器識別的依據還是經由人工標記的數據,而人類意識中的偏見已經通過數據收集、標記的過程,深深植入機器之中。
  • 如何認識人工智慧對未來經濟社會的影響
    ,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世界主要國家都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我國亦把新一代人工智慧作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更好認識和把握人工智慧的發展進程,研究其未來趨勢和走向。人工智慧不同於常規計算機技術依據既定程序執行計算或控制等任務,而是具有生物智能的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自行動等特徵。可以說,人工智慧的實質是「賦予機器人類智能」。
  • 專訪人工智慧奠基人:如何看待 AI 不得不面對的這些問題
    1956 年,達特茅斯人工智慧夏季研究計劃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標誌著這一學科的正式誕生。近年來,由於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步入黃金時代,對人類社會的生活和生產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破解密碼時,人工智慧在「思考」什麼?
    數周前,我去了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觀摩一個人工智慧程序試圖破解德國人在二戰期間使用的複雜的英格瑪(Enigma)密碼。它用了12分50秒就破解了那套密碼。在機器閱讀了來自《格林童話》的一些德文培訓數據後,人工智慧程序分析了由四個轉子的英格瑪機器生成的數十億個排列組合,在海量字母組合中尋找德文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