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行星龍宮超大顆巖屑被開箱 像燒黑木炭
(圖/路透社) 羅翊宬/綜合報導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將小行星「龍宮」(Ryugu)上採集到的巖屑裝上密封艙後送回地球,發現在某個艙室內採集到的石頭長達5毫米至1公分,且質地比預期堅硬,當地媒體形容這些樣本宛如黑色木炭。
-
日本「隼鳥 2 號」採集的小行星巖石樣本亮相
IT之家12月27日消息 今年除了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表面樣本之外,另一重要成就便是日本 「隼鳥 2 號」採集樣本的成功返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 近日公布了一組照片,展現了 「隼鳥 2 號」從小行星 「龍宮」收集的兩份樣品。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將小行星「龍宮」上採集到的巖屑送回地球 樣本宛如黑色木炭
「隼鳥2號」將小行星「龍宮」上採集到的巖屑送回地球 樣本宛如黑色木炭(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Ttoday(羅翊宬):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Hayabusa2)將小行星「龍宮」(Ryugu)上採集到的巖屑裝上密封艙後送回地球,發現在某個艙室內採集到的石頭長達5毫米至1公分,且質地比預期堅硬,當地媒體形容這些樣本宛如黑色木炭。
-
小行星龍宮巖石即將抵達地球
來自一個小行星的首個大型巖石和土壤樣品正在返回地球的路上。周六上午(2020/12/5),當日本隼鳥二號(Hayabusa-2)太空飛行器接近地球時,它釋放了一個裝有這個小行星樣品的膠囊。周六下午,樣品膠囊應該會啟用降落傘並在澳大利亞腹地著陸。隼鳥二號是從小行星龍宮(Ryugu)上抓取的這些宇宙寶藏,龍宮是我們太陽系原始構成要素的小行星之一。小行星是幾十億年前的遺物,那時候地球正在成形。
-
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發現較新巖石 命名其為「龍女」
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發現較新巖石 命名其為「龍女」據日本共同社10月28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等的團隊通過探測器「隼鳥2號」的觀測發現,位於小行星「龍宮」南極的巨大巖石表面與其他部分相比,暴露在太空的時間較短,可能比較新。
-
小行星紅色物質之謎——日本探測器著陸「龍宮」的瞬間
為了更好的了解這些飛行在地球周圍神秘的巖石天體,來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天文學家向「龍宮」發射了一個小行星探測器。在2019年著陸到「龍宮」上之前,日本的小行星取樣探測器已經在太空中度過了長達5年的漫長旅程。視頻顯示了「隼鳥2號」探測器著陸到小行星上的瞬間,它將收集小部分巖石體樣本帶回地球。
-
日本「隼鳥」大鬧「龍宮」!Nature、Science 連發:890 萬年歷史的...
此外,研究人員認為,像地球這樣的巖石天體於太陽系初期由軟綿綿的塵埃聚集生長形成。基於此,「龍宮」也可能正處於由軟綿綿的塵埃形成稠密天體的過程中——「龍宮」是由其母體的衝擊碎片形成的碎石堆,其微孔率約為 30%-50%,固結程度很低。
-
日本「隼鳥 2 號」飛船採集巖石發現:龍宮小行星聚集形成之前失去...
北京時間 1 月 11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研究表明,日本 「隼鳥 2 號」飛船最近勘測 「龍宮(Ryugu)」小行星上的巖石時,發現其表面的巖石在聚集形成小行星之前,似乎已失去大部分水分。
-
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彩色「龍宮」是什麼鬼?
一點簡單的前情提要:2014年12月3日,日本JAXA隼鳥2號探測器發射,2018年6月27日抵達小行星「龍宮」,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伴飛探測,其間順利完成了兩次著陸採樣[1]。兩次著陸採樣點TD1和TD2的位置。
-
日本「粉碎小行星」探測器發現了相當年輕的太空巖石!
富含碳的小行星「龍宮」可能在大約1000萬年前就形成了。2019年4月,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撞向了小行星「龍宮」,撞擊產生的衝擊波向四周蔓延。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日本宇宙飛船向小行星發射的炮彈正在「照亮」太陽系中最常見的小行星。
-
日本深空探測發現「龍宮」小行星存在含水礦物質
(觀察者網訊)日本深空探測器「隼鳥2號」自2月起一直在小行星「龍宮」上開展探測活動,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目前公布的探測結果顯示,「龍宮」內部存在含水礦物質。 據日本放鬆協會(NHK)3月20日消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東京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從「隼鳥2號」向「龍宮」表面照射紅外線,對「龍宮」上巖石的成分進行了調查。調查後發現巖石出現了內部有水成分存在時特有的反應。
-
日本探測器在小行星「龍宮」上製造撞擊坑
新華社東京4月5日電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
日本航天有多厲害?首次攜帶小行星巖石返回地球,NASA高度評價!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2014年,由日本航天航空研發機構(JAXA)獨立研發的「隼鳥2號」(Hayabusa-2)小行星探測器升空,奔向距地3.2億公裡的「龍宮」(Ryugu)小行星。
-
小小的一隻「隼鳥」也想「大鬧」龍宮?| 邁向太空
隼鳥2號(日文:はやぶさ2)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小行星探測計劃,原隼鳥號的後續計劃。
-
「龍宮」小行星為何缺水?
兩年前,日本隼鳥2號宇宙飛船在小行星「龍宮」附近飛行時拍下了這張照片。後來,飛船將小行星的巖石樣本帶回了地球。 上個月,日本的「隼鳥二號」飛船帶回了在近地小行星「龍宮」(Ryugu)上收集的巖石樣本。論文作者、美國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Ralph Milliken說:「我們想弄清楚太陽系早期的水分分布情況以及水分轉移到地球的方式,而含水小行星可能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一定作用。」Milliken表示,選擇「龍宮」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在於:它屬於深色小行星。這類小行星被認為富含含水礦物質和有機化合物。有觀點認為,深色小行星可能是地球上發現的碳質球粒隕石的母體。
-
在進行了人工射擊之後,日本在龍宮小行星發現了什麼?
在進行了人工射擊之後,日本在龍宮小行星發現了什麼?早在2014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就發射了太空探測器「隼鳥二號」(Hayabusa2),目的是前往Ryugu小行星並了解更多有關它的情況。該探測器於兩年前抵達Ryugu小行星,並開始了它的探測任務。隼鳥二號的其中一個任務是以7200公裡/小時的速度向小行星發射一個2公斤重的銅球,任務目標是為了更多地了解隕石坑的形成過程以及Ryugu小行星的結構。
-
日本宇宙飛船的禮物:像木炭一樣的小行星碎片
它們類似於木炭的小碎片,但是從一顆小行星上收集並由日本宇宙飛船送回地球的土壤樣本並不令人失望1釐米(0.4英寸),堅硬如巖石,撿起或倒入另一個容器時不會破碎。它將它們從太空中投放到澳大利亞內陸的一個目標上,樣本於12月初被帶到日本。
-
日本探測器發現小行星「龍宮」身上有個非常奇怪的特點
「龍宮」。JAXA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2018年向鑽石形的小行星「龍宮」丟下了三枚著陸器,並帶走了一小撮物質樣本。科學家通過其中一枚著陸器拍攝的照片發現,「龍宮」的特點和預期不太一樣。其表面竟然十分「乾淨」,幾乎「一塵不染」(當然也不是一點塵埃也沒有,而是不像月球表面那樣有厚厚的一層)。
-
龍宮小行星探測:尋找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密碼
「龍宮」赤道附近由於自轉離心力而膨脹,形成類似算盤珠或陀螺的形狀,表面可見隕石坑一樣的凹陷地形。龍宮小行星直徑約1千米,被認為含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小行星龍宮幾乎是太陽系反照率最低的天體之一,幾乎是一團漆黑。
-
小行星龍宮極度缺水,隼鳥2將炮轟龍宮
中國嫦娥5號,成功從月球表面挖回2000克月球土壤,再次展示了人類徵服月球的決心。而日本的科學家,卻避開了登月這個熱門路線,選擇比較冷門的小行星帶的探測,隼鳥2探測器成功捕捉到了小行星龍宮,這則消息引起了國際天文界的高度關注。地球的水源到底從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