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媽媽

2020-10-03 BioArtReports

作者 | Miriam Merad(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

編譯 | XZ

責編 | 十一月


編者按

在學術界,尤其是已婚的女性科學家被研究生問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你作為女性科學家如何平衡學術與家庭?作為一名科學家也作為一位媽媽似乎是很多女性學生遇到的困境,以至於很多優秀的女性科學家最終選擇退出科研領域回歸家庭。為此,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Miriam Meradnature Medicine發表觀點文章,為科研領域的女性科學家遇到的困境提供一些幫助和可能的指導。BioArt Reports編輯部將全文編譯如下,以饗讀者!



作為一名母親同時也是一名科學家,在面對科研工作和家庭陪伴時通常都會感覺進退兩難,以至於在這兩者之間產生了一種沒辦法兩者兼顧的愧疚感。


在組建實驗室一年後,我有了第一個孩子並且在17個月之後又有了第二個孩子。那個時候,我既沒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資助,也沒有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並且我的領導因為我過早的懷孕而對我的早期職業生涯感到焦慮。


Miriam Merad


在做科研的同時我還要承擔著照顧孩子的重任,因此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時間管理,我需要擠出更多的時間花在實驗室和孩子身上。我不喜歡去參加會議,也開始害怕接收到一些演講的邀請。在平常的時候,我喜歡和同事們聊天以及進行一些社交,但我不喜歡旅行除非能夠帶著孩子,因為有孩子的陪伴旅行才會變得更有樂趣。直到今天,當會議時間與周末閒暇時間重疊時,我會很反感,因為幾乎沒有人能提供託兒服務。


在孩子童年的時候,我的愧疚感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因休產假長時間離開實驗室而感到內疚,二是因為沒有辦法同時成為一名合格的PI和母親而感到內疚;但我也很快就意識到一名已為人父母的科學家,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好自己的時間。因此我拒絕了對實驗室來說不重要的活動,儘可能的把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當我獲得第一筆資助以及發表第一篇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後,我更加相信科研和家庭兩者都能兼顧好。在我孩子3、4歲的時候,儘管我仍然需要長時間應對這種愧疚感,但我已經接受了作為母親兼科學家的角色。


我的實驗室成長了很多並且在不久後我的同事們也開始面臨我以前經歷過的事情。我經常注意到,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有了孩子之後他們做事情會更加有條理也更加務實。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同的父母必須克服不同的挑戰,但最常見的往往是經濟問題。我很幸運,我和我丈夫在城裡過著相對體面的生活。但是對我的一些學生和同事來說,兒童保育費是一筆相當大的費用。我看到我的夥伴們不僅僅是因為作為科學家和父母的雙重身份感到精疲力竭,也因為他們無法負擔維持生計所需的開銷。


在育兒這件事上,母親往往比父親付出的更多,她們因懷孕和母乳餵養而疲憊不堪。而且女性也被期望承擔比男性伴侶更多的撫養孩子的責任。但是目前對新手父母的技術幫助很少。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啟動了一個由Laurie Glimcher倡導的計劃,該計劃在女性博士後科學家產後的第一年為其提供技術幫助。我的一名博士後研究員成功申請了該計劃,並從一名全職技術人員的幫助中大受裨益。


在COVID-19大流行的背景下,這些挑戰已經成為焦點。學校和日託中心的關閉將小孩的父母排除在科研工作之外,這導致兩類科學家科學家的產生:有能力支付私人託兒費用的和沒有能力負擔費用的。學生一直是父母科學家中受影響最大的群體,由於無法在工作崗位上工作,他們已經放棄了數月的研究,這導致他們的研究生涯出現重大延誤並影響了他們的工作前景。


我經常給已為人母的科學家們提供建議,鼓勵她們在產假問題上不要妥協,因為這是一個永遠不會回來的寶貴時間。我也建議他們不要因為沒有花時間在孩子或實驗室上面而感到內疚。我告訴學員們要相信孩子們非常寬容,尤其是孩子們可能也會對她們的工作充滿熱情和興趣。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鼓勵父母繼續為負擔得起的兒童保育費用而努力奮鬥,這是我們大家都應該為之努力的。但是如果沒有系統性地解決如果兒童的保育問題,那麼想要吸引一些有才華的人進入科學領域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1052-8

相關焦點

  • 「寶貝,謝謝你讓我成為一位60分媽媽」
    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媽媽的每一根神經都被他的一舉一動牽動著。也曾快樂溫暖,也曾抱怨焦慮,而這一場為人父母的修行,終歸需要彼此陪伴成長。最近,樂媽收到了一位媽媽的自白,想把它分享給大家,也希望媽媽們遠離負能量,迎來與孩子世界裡的晨光與暖陽。
  • 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可愛的色盲患者道爾頓
    其實說起物理學家或者近代古代的文學家名人我們大都能從腦海中提取出來那麼一個兩個的著名的為世人所了解的歷史人物,比如達文西,不單單是個小時候我們知道的喜歡畫雞蛋的繪畫家,也是歐洲出了名的建築學家,物理學家等,或者愛因斯坦,妥妥的物理學家無疑了,在比如託馬斯 愛迪生,這位又是大名鼎鼎的發明家
  • 最後一位登月者剛過完85歲生日,他也是唯一一位科學家太空人
    他不僅是唯一一位以專業科學家角色登月的太空人,也是迄今為止最後一位登月者。哈裡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1935年7月3日出生於新墨西哥州聖麗塔,跟阿波羅16登月太空人查爾斯·杜克同歲。
  • 中國古代世界級科學家,他是一位僧人,也是一名天文學家
    文/濤聲依舊中國古代世界級科學家,他是一位僧人,也是一名天文學家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科學發展歷史其實不算太久遠,直到近幾十年來才得以飛速猛進的發展,這和其他國家有著很多的不同,因此中國的科學實力才會如此的薄弱
  • 一位有社恐的高富帥,一位天才科學家,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這個名字你可能並不熟悉,但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高富帥的名字,而事實上他也的確是一名高富帥,而且還是一名有社交恐懼症的高富帥,最重要的在於他還是一位天才科學家,在西方世界,他被譽為自牛頓以後最偉大的英國科學家。在卡文迪許的身上存在著很多「第一」的頭銜。
  • 大自然的樂趣—來自一位陪媽媽加班的小朋友的想像
    一位小學生朋友陪媽媽去年國慶期間加班時寫了一篇作文,她特地送給我,大概是覺得寫得不錯吧?也確實寫得好!我今天又把這篇文章翻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她媽媽加班是沒有加班費的,也不一定有補休,請讀者不要有歧義)。
  • 一位16歲青春期叛逆男孩的媽媽:家庭教育,讓我的心智更加成熟!
    經常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家庭教育?為孩子?為家人?還是為自己?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學習家庭教育,讓我的心智更加成熟! ,並讓孩子給我新建了一個文件夾,放我的文件,這在學習家庭教育以前我根本不會在意這些細節,現在我要讓孩子能夠充分的信任我,在媽媽面前安全的。
  • 李永憲:童正恩先生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
    在科幻迷眼裡,童恩正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在考古學界,他則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學家,甚至是一位對學科做出極大貢獻的科學家。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童恩正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還在大學念書時,他就已經開始發表文學著作和科普著作。1960年,童恩正的《古峽迷霧》出版。作品一發表,便受到了青少年讀者的歡迎。這讓他1961年大學畢業後,選擇分配到了峨影廠擔任編劇工作。他到峨影廠工作以後,開始改編《古峽迷霧》的電影劇本。
  • 來自一位小朋友的日文信
    我住幕後 / 今天為大家特別說說一封來信:來自南京的一位小朋友和小朋友的媽媽。 小朋友的媽媽,在今年下半年通過一個公眾號了解到了《我住》和 「和之夢」,在媽媽追片的同時,小朋友也成了節目的熱心觀眾。
  • 感謝小榮讓我們杭州多了一位「新生」她既是一位新學生 也是一條新...
    小璇媽媽心疼地說:「孩子昨晚剛做了噩夢,現在還沒緩過神來。不過馬上開學了,給她買了喜羊羊圖案的小書包。我們一說要讀書了,孩子就會笑。」黃書記感慨地說:「感謝小榮讓我們杭州多了一位新生。這既是一位新學生,也是一條新生命。」  黃書記對黃小榮說:「向你致敬。我們代表市委市政府來看看你。感謝你在緊急時刻,奮不顧身,英勇救人,救了小孩一條性命。這種精神非常高尚。
  • 褚健:一位科學家的創業史
    言下之意,既是形容科學家創業之艱難,亦是形容科學家角色轉換之艱難。他的解釋是,「人不可能一邊做大學教授,一邊做公司的管理人員,一邊還要管金融。」褚健從一開始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清晰的。早在20多年前,他就認為,自己應該是科技和經濟這兩張皮之間的架橋工人,他的使命是彌合兩者之間的鴻溝。「把高科技的成果產業化,這是中國所缺的東西。而我很清楚,為什麼科技成果轉化那麼難?
  • 又一位日本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1901年至2018年,共有181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其中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唯一一位獲得過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人,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這也意味著,實際上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數是180人。
  • 風度翩翩的錢學森錢老,曾經也是一位「殺馬特」少年!
    風度翩翩的錢老,曾經也是一位「殺馬特」少年。師從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就這麼一位科學泰鬥,少年翩翩,天資聰穎,人不輕狂枉少年,歷史的影像,真實展現了錢老,曾經也是一位「殺馬特」少年!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僅代表平安讀書自媒體觀點。
  • 霍金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是一位科學家
    (3月14日中新網)霍金駕鶴西去令世人惋惜,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對這位大科學家的悼念。霍金,雖不能說是家喻戶曉,卻也是科學家中罕見的就連不少普通人都熟悉的名字。他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從1979至2009年,他任盧卡斯數學教授,這是英國最崇高的教授職位。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國寶級的偉大科學家!
    中國有很多偉大的人物,也被授予了各種的稱號,比如說先前我們都熟知的兩彈一星元勳,今天所要介紹的這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非常平易近人的一位人物,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被稱之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是一位非常幽默可愛的科學家,我們在一些新聞上和視頻上看到過關於他的訪問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至於顏寧為何出走,一直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但都被顏寧否認了。後來,僅僅兩年後,也就是2019年,顏寧在美國就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接著也是一路高歌,成就越來越突出。2020年5月,顏寧在《自然》雜誌發表了2篇論文。6月8日,顏寧在《PANS》發表一篇論文。
  • 看看一位唐氏兒媽媽的忠告
    文|媽咪育兒微課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很多準媽媽都說,懷孕後的每次產檢就像打遊戲一樣,順利闖關一次就輕鬆一次,可只要有一次通不過,就會各種擔心和害怕,那種心情簡直跟「坐過山車」一樣。很多人都反映「十個唐篩九個高危」,當準媽媽收到唐篩高危結果時,心情是七上八下,有的甚至嚇得天天哭。
  • 《湘西姑娘》:鳳凰似一位細眉低首的女子,在等我赴約
    我與燦錦在湖南金融系統的幾次活動和採風中見過面,她也曾應邀參與過中國金融工會和中國金融作協組織的徵文評選工作,彼此打交道多了,相互之間如老朋友般熟識。生於湘西,長於湘西,這位湘西姑娘自然而然對湘西有著割捨不斷的深情,湘西在她身上則留下了抹不去的烙印,連她主編的文學微信公眾號也叫「美麗湘西」。
  • 為什麼有些孩子身份證最後一位是X?代表什麼意思?家長該知道
    前言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身份證都是非常重要的證件之一,身份證的號碼有人最後一位是數字,但有也人最後一位是X。如果有一天,孩子突然好奇他的身份證最後一位數字是X,並且向父母提出疑問時,父母該作何回答?案例由於爸爸媽媽要帶著明明去旅行,因為孩子坐火車需要身份證,所以爸爸媽媽帶著明明去當地派出所辦理了兒童身份證。爸爸媽媽先帶明明去拍了照片,並且做了登記後,當地派出所通知明明的父母過幾天就可以去領取孩子的身份證。明明對他的身份證是充滿著好奇心的,所以他天天盼望著領身份證的日子。
  • 一位被低估的中國科學家:不輸愛因斯坦,為何晚年遭受非議
    一位被低估的中國科學家:不輸愛因斯坦,卻在晚年遭受非議如今中國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其中絕對離不開著無數位科學家的貢獻,但比較可惜的是,我國人對於科學家的關注度是非常低的,往往有一些科學家因為扯上了花邊新聞很可能才會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同時也會遭到非常大的非議,就比如說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楊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