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如今的時代慢生活已經成為了大家的生活常規太,而伴隨著慢生活隨之而來的就是「懶」。我們一定都說過「我很忙」「沒時間」「太累了」之類的話去搪塞朋友、親人。其實真的可以給自己總結一下就是「懶」。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如何分配時間的問題。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很悲觀地做決定,就好像我們是被逼著去做那些事而不是心甘情願。補充說明一下,如果你有小孩,或者一個滅絕人性的老闆,又或者有好幾項工作要完成,那你就不屬於這類人的範疇。因為你確實很忙很忙。
事實上,我所認識的都市人當中,絕大部分都並不是忙得一點時間都抽不出來——除了當他們要趕DDL的時候。
如今,「我很忙」成為了一種限制,一種不讀書的藉口,一種可以被接受甚至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想起了那句話:「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我們太熱衷於用各種瑣事填滿一天的生活,以此博得心理上的慰藉感。
別再為你的忙碌而矜矜自滿了
忙碌是一種生活狀態。我們接收著現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輸入,以此獲得被別人需要的滿足感。正如科學研究發現,電子郵件和簡訊等即時通信會刺激身體產生多巴胺,使人獲得快感,同時卻會不斷地掏空我們的身體,最終使我們筋疲力竭。
忙碌是一種癮。如果已經習慣了忙碌,那你就不太容易能夠坐下來安安靜靜地思考問題,感受自己的內心。
如果依靠意志力做不到,那麼就建議運用思維導圖規劃目標,然後合理的做出模塊化的時間管理。機械性的適應21天。
人們常常將忙碌和高效畫上等號。但事實上,就像奧瑞·布萊福曼在《混亂是必要的》一書中提到的:許多偉大的發現,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是那些懂得為每天忙碌的生活插入一段空白的人所創造出來的。
想像一下,如果你有機會親自問埃隆·馬斯克(特斯拉創始人)、雪莉·桑德伯格(Facebook營運長)和沃倫·巴菲特等成功人士「最近過得怎麼樣?」。我所遇到的這類人的回答,從來都不會是「我很忙」。實際上,他們每天所做的最重要工作,是不斷地做出將會帶來巨大影響的高水平的策略抉擇。
具體來講,他們所做的跟我們還有什麼不同呢?
有兩方面。其一,他們的目標是使得項目都在良好的掌控下;其二,他們也能夠做到讓事情都處於自己的掌控當中。這類人擁有著優秀的員工,為他們制訂周全的工作計劃,並只會在需要他們的地方花時間。難道這些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嗎?
終日忙碌的人應該自省,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吹噓的資本。
忙碌,其實更像是一種變相的偷懶。持續的忙碌意味著沒有用心思考如何分配時間。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其實已經有著足夠能力來預見你在工作當中能夠達成的成就。如果你能夠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加有效率地投入心血,更加敢於對不必要的活動說「不」,更加自信地制訂合理的目標並且完成它們,一切將會變得很不一樣。你將會感受到久違的閒適,你的工作節奏會保持得很良好,周圍的一切都在掌控當中,仿佛在圍繞著你的小宇宙旋轉。
對於一個掌管公司或分配資源的人來說,不去思考如何使得手下的工作變得輕鬆一些,是最大的不作為。你能做的事情有很多,譬如讓溝通流水線化,或者限制每個人查看電子郵件的時間等等。
把時間用在制訂合理的工作流程上,而不是埋頭在工作當中。
說了那麼多,到底怎樣避免不必要的忙碌?
一開始可以遵循一些小步驟——仔細留心每一天的日常活動,把每件事當成一個選擇,由自己來主動決定這件事是否是必須要做的。如果不是,它就是一個你應該剔除的習慣,或者應該用比原來更少的時間完成它。
下一步,別再炫耀你的忙碌了。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幹什麼,然後就去做吧。要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想要完成的事情,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
每個人都說自己沒時間做冥想,那是因為他們每天需要刷微博和朋友圈,評評論點點讚。這就是他們「沒時間」的真正原因。如果你愛讀書,那麼從現在開始,每天抽出5分鐘讀吧。到了下周,每天10分鐘。再下周,15分鐘,以此類推。注意根據自己的節奏來,不要想著一口吃個胖子。進步可以慢一點,但是要堅持每天進步。你會慢慢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好。
這樣,當別人問你最近過得如何時,你完全不必說「我好忙」。你可以停頓一下,給他一個微笑,然後不急不慢地說,「棒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