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一起看看電池的發明與發展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在生活中,電池無處不在。常見的例子是手機和電腦,現在每個人都離不開智慧型手機,但經常會對智慧型手機電池的續航能力發出抱怨。除了手機和電腦,很多常用的電動工具,年輕人和孩子們的玩具或者機器人,乃至重要的電動汽車,核心都需要用到電池。

除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物品,其實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電池。比如,有一些病人如果在心臟裡面安裝心臟起搏器,心臟起搏器的電池壽命就和病人的生活質量很有關係,因為電池用完了,就需要再動一次手術專門來替換電池。還有可再生能源,如果想用風能、太陽能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就需要電網有很好的儲能能力。還有太空衛星,這些都需要電池技術。

電池的發明

電池技術這麼重要,它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呢?

第一個跟電池有關的科學發現很早。1786年,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有一個解剖學家叫伽伐尼,他在做青蛙解剖實驗的時候發現,金屬的解剖刀觸碰到青蛙肌肉的時候,青蛙會跳,它的腿會有痙攣的現象。這個發現讓人非常驚訝,他認為這裡有生物電。在公元十八世紀時,人們對電的認識主要來自摩擦起電和自然界的雷電,所以之前跟電有關的現象,皮毛摩擦、萊頓瓶等都是靜電。在青蛙腿上發現跟摩擦生電一樣的現象,在當時的確是令人驚奇的。這個發現在1791年發表以後,引起很大的重視。

比如,它引起了義大利另外一位大學教授伏打的注意。伏打重複並且檢驗伽伐尼的實驗,在重複很多次之後,他想:青蛙腿痙攣的現象,會不會跟生物沒有關係?蛙腿或許只是一個導體?為了證明這個觀點,他把跟生物有關的因素都除去,用兩種不同的金屬來產生電流。的確,最終他用像活潑的鋅和不活潑的銀或銅這樣不同的金屬,浸在有鹽水的紙板裡,產生了持續的電流。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電池——伏打電堆。

1800年伏打的這個研究使人們對電的認識從靜電進入到動電。當時徵服了義大利的拿破崙認識到這個研究工作很重要,授予了伏打爵士身份。直至現在我們物理學中電壓的單位「伏特」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當然,這個工作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得了獎,它為電磁學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實驗是在1831年做的,也就是30年以後,如果當初沒有伏打電堆,法拉第就沒有辦法做電磁感應實驗,人類就沒有辦法建立電磁學知識體系。

那麼伽伐尼是不是錯了?實際上伽伐尼相當堅持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自己的實驗是沒有問題的,並且做了很長時間實驗來驗證。伏打說電流來自兩種不同的金屬,伽伐尼乾脆去做一個實驗,不用任何金屬,他用青蛙的神經去碰青蛙腿的肌肉,發現青蛙腿還是會痙攣,這說明即使沒有金屬,沒有外界的伏打電堆,生物也會對電信號有反應,還是存在生物電。

所以伽伐尼也是對的。這個現象在經過多年深入研究後,最終產生了現代的電生理學。我們到醫院去做心電圖、腦電圖,都跟電生理學有關,無論美國還是中國,都在研究神經科學、腦科學,這些信號傳輸都是基於人體裡離子產生的電流。可以想像,在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轉折的階段,伽伐尼和伏打的學術爭論,對於人類知識體系的構建非常有意義,有很大的貢獻。

根據伏打的結論,只要有兩種不同的金屬,有傳導離子的媒介,很多東西都可以做電池,浸了鹽水的紙也可以用來做電池。水果也可以做電池:水果電池。如下圖。

電池的發展

十九世紀以來,很重要的一件事是鉛酸電池的發展,鉛酸電池是1859年發明的,電動自行車等很多場景用的就是鉛酸電池。1990年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也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現在已經有一個龐大的電池家族,除了剛才展示的化學電池,還有太陽能電池、溫差電池、核電池、燃料電池、生物電池,其中像太陽能電池、溫差電池屬於能量轉換裝置,剛才講的化學電池如果是可充電電池,都是儲存式電池。

這樣一個來回移動的過程,為什麼可以儲存能量,這個能量怎麼來的?

來看一下能量空間,用一個水池做類比。左邊是負極,右邊是正極,綠色的像水一樣的就是鋰離子或者電子,初始狀態是充滿能量的。剛開始是放電的過程,這些能量比較高的電子或鋰離子把它的能量放掉,兩個電極之間逐漸拉平,能量逐漸拉平,這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充電的時候,則通過外界的電把能量儲存進去,鋰離子和電子的勢能增加,就把能量充進去。這樣一個充放電的過程,電子和離子在不同的位置,但是它的能量有升高和降低,這就是整個鋰離子電池儲存能量的工作原理。

知道這個原理之後,再來看看這麼多鋰離子電池,它是怎麼被生產出來的?

這個視頻最初來自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鋰離子電池生產的第一道工序是混漿,把活性電極材料、導電添加劑、黏合劑都混在一起,這裡有一個攪拌機,把它攪拌成均勻分散的漿料。第二步是塗布,把黑乎乎的漿料塗到極片的集流體上。第三步是裁剪,把塗好的極片裁剪成所需要的形狀。

這個是極耳,極片的耳朵,是把電引出來的地方,極耳是很多時候電池出問題的原因,大家知道前些年三星手機電池爆炸,經過詳細的調查以後,發現問題就出在極耳有短路的可能性,最終導致電池爆炸。

下一步就是這些電池要疊片,剛才講到電壓不夠的時候我就把它疊的多一點,實際上在電池裡面也是一樣的,在內部也需要把更多的電能儲存進去,所以要疊很多的片。第五步就是把疊好的片子放到一個外包的殼裡面,裝成一個袋子。第六步注液就是把電解液裝到這個袋子裡面去,這個電解液是離子傳導的媒介,就像剛才水果電池裡的媒介檸檬一樣。最後把電池封裝起來,拿去做測試或者使用。

可以看到,在一個工廠裡面,電池的生產步驟牽涉到很多,從材料、設備、工藝到自動化控制。

前沿電池研究在做什麼

當前電池研究在做什麼?大家已經看到,可以通過自動化工廠生產很多電池,那麼現在的電池還有些什麼問題,為什麼還要做研究?

第一個研究方向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大家如果自己開電動汽車,經常碰到裡程焦慮,眼看電池顯示快沒電了,但是還沒有到下一個充電站,就會有裡程焦慮。看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個五座的小汽車,車重大約900公斤,如果續航裡程需要達到500公裡,估算需要400多公斤的電池,也就是說電池會佔車重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對整個交通工具來說,它的能量效率是不高的。所以希望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單位體積的材料能夠容納的鋰離子更多,正負極之間的電壓越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就越高。車身的重量越小,電動車的續航越長,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但是去做到更高的能量密度還要兼顧到安全性,鄭老師剛才提到TNT,能量密度最高的時候就是炸藥了。

第二個研究方向是提高電池的安全性。這張照片是特斯拉的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碰到了地上一個尖銳的突起,造成了嚴重的安全事故。

大家知道特斯拉的電池是做在底盤上的,雖然做了安全性能防護,但是在這個事故當中,它的電池被尖銳的突起扎穿,相當於造成了電池短路,最終使電池起火,所以電池的安全性很重要。這是實驗室做的一個安全性測試,用兩個相同能量密度(205Wh/kg)的電池進行針刺實驗,一個是沒有經過處理的電池,一個是經過材料改進以後的電池,沒有處理的電池發生了嚴重的燃爆,這個電池是10Ah,一輛普通的乘用車大概有400-500個這樣的電池。

所以大家可以想像,如果發生短路或者撞擊到尖銳物體等極端情況,安全性不好的電池實際上是很危險的,這也是為什麼要不斷提升它的能量密度,但同時也提升它的安全性的原因,這是電池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未來還需要研發什麼樣的電池?需要把電池工業做的更加綠色、更加環保、更加低成本。剛才演示的這些電池,都需要用到鋰元素、鈷元素、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可以看到金屬鋰分布不高,鈷和鎳都屬於比較稀有的元素,它們的儲量很有限。像金屬鈷,在整個地球上主要出產於剛果金,這是一個政治上不太穩定的國家,所以金屬的來源有問題。因此,電池領域都在開發含有其他元素,像鈉、鎂、鈣、鋁這些儲藏分布更豐富的材料所做的電池,甚至利用有機材料、綠色生物質材料來做電池。

電池研發其實有很多高大上的研究工具。中國的散裂中子源在廣東東莞,中國是繼美國、日本、英國以後第四個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有意思的是散裂中子源上的第一個實驗數據和第一篇發表的論文,都是跟鋰電池有關的。還有上海光源,包括同步輻射光源和自由電子雷射器,以及歐洲的同步輻射光源,蘇州的真空互聯大裝置上有一個鋰電的研究平臺,還有日本的超級光源spring-8。大家可以看到這些電池研究,未來也會用到有趣的、最先進的工具。

電池技術,可以使人類生活更加綠色

電能無論是使用還是傳輸,都需要一個比較穩定的負荷負載。但風能和太陽能是間歇性的,有時候有雲飄過來,發電的量就少,所以怎麼使這些電網更加穩定?就需要有強大的電池進行儲能的削峰填谷(註:削峰填谷是調整用電負荷的一種措施,使發電、用電趨於平衡)。所以未來需要運用儲能的裝置,電動汽車也可以作為分布式的儲能裝置,整合到整個智能電網裡面。

除了可再生能源,未來的人類社會也會更加智能,現在大家都講5G物聯網的應用,講人工智慧和超級計算等。實際上很多移動的裝置,家庭智能家居,在路上車子互相之間會有信息的溝通和交流,未來整個地球都會互聯在一起。不僅是能源的互聯,也是信息的互聯,所有在互聯的物體、器件,都需要電池,沒有電池就不能工作, 電池可以使未來更加綠色、更加智能、更加移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生活中離不開電池,它是誰發明的呢?看看它的研製過程!
    伏打在科學上的主要獻是1799年發明了「伏打電池」。這種電池有用鹽水浸泡的銅片和鋅片相間堆集組成,用導線把兩端連接起來,導線中就形成穩定的電流。伏打電池的發明改變了電學的面貌,它是科學家有了強大的電流源。以前摩擦起電的機構和頓電電容器雖可產生電位差,但電流很小。伏打在發明電池後又發明了驗電器、儲電器和起電盤,這些發明在電學上起了很大作用。
  • 電池發展歷史(二)
    >發電器,也就是電池組,伏打電堆開創了電學發展的新時代。1836年丹尼爾發明了第一個實際應用的電池,即著名的丹尼爾電池,丹尼爾電池將Zn(鋅)置於ZnSO4(硫酸鋅)溶液中,將Cu(銅)置於Cuso4(硫酸銅)溶液中,並用鹽橋或離子膜等方法將兩電解質溶液連接的一種原電池。這個電池在鐵路上早期用於信號燈。
  • 美國科學家發明新型電池,性能遠甩普通電池
    不過事實上,人類發明電池的時間並不長,在18世紀中期,來自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馬森布洛克當時想要發明一種可以保存「電」的裝置,最終發明了「萊頓瓶」,這也是最早的電池。 如今,電池可以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除了過去我們最常用的各種分型號的電池之外,如今伴隨著科技的發展,電池也五花八門,比方說如今很普遍的鋰電池,它們的特點就是體積更小,就好像是一個小紐扣一般,但是電量卻是非常驚人的。
  • 日本發明新型電池,比鋰離子電池量產成本便宜90%
    如今,作為電子工業中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以及最主要的可攜式能量源,鋰離子電池在智慧型手機、可攜式穿戴設備和智能汽車等領域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如何降低鋰離子電池成本並提高其安全性,是科研人員一直以來的研究突破方向。近日,曾負責日產汽車電池研究的堀江英明(Hideaki Horie)提出了一種更加徹底的解決方案 —— 替代鋰離子電池。
  • 中國科學家發明出「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堆」
    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周順桂研究員經多年努力,研發出「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堆」。記者11日從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獲悉,該發明日前獲得中國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所透露,周順桂研究員的此項發明於2009年已獲美國專利局受理,本發明克服現有的微生物電池結構與運行方式不利於擴展和放大以及成本高的缺點,具有易擴展、統一進料和出料、結構緊湊、造價低廉、輸出功率密度高、COD去除效果好等優點。
  • 鋰離子電池發明歷史與未來發展(圖)
    手機電池一般分為鎳電池和鋰電池,其中,鎳電池容量低,有記憶效應,並存在自放電現象,且製造材料還有環境汙染的問題,所以在手機行業沒有延續下來。雖然「鋰電池」的誕生彌補了鎳電池的不足,並且其高能、環保的特性,使它成為時下手機行業唯一的源動力,但人們對手機上「鋰電池」的理解還存在一定誤區,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鋰電池不可充電,既然不可充電,那手機上用的是什麼?或者說是什麼樣的鋰電池?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 電池上的聚能環是什麼東西?
    現在的科學技術發展那是日新月異,這其中人們能直接感受到的那就是電子產品。但除了電池,近幾十年的電池的發展可以用不爭氣來形容,也有人說電池的發展嚴重拖了現代科技的後退。說起電池相信都不會陌生,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遙控器,玩具,鬧鐘等等都離不開電池,尤其是乾電池。那麼這種乾電池如何存儲能量的,還有電池上的聚能環到底是什麼呢?
  • 能續航百萬英裡的電動汽車電池,可能被特斯拉發明了
    四年前,Jeff Dahn(他自己是電池領域的那幾十個或十幾個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決定要加入馬斯克的公司,一起做特斯拉的項目。他放棄了與3M長期獨家的商業合作關係,和特斯拉籤了一份五年的工作協議。在一封電子郵件中,Dahn將問題轉給了特斯拉,特斯拉沒有回覆。
  • 亞裔女生意外發明不老電池 可使用400年
    2016年,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可重複充電數十萬次的電池,使我們距離「永遠不需換電池」的境界更近了一步。這項突破性的研究有望使將來的汽車、電腦、手機或其它電器的電池壽命大大延長。「不老」電池的關鍵技術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試圖在電池中使用納米線,此線材比人類頭髮細數千倍、具有高導電性。然而,這些納米線非常脆弱,且不太能反覆放電、充電。在一般的鋰電池中,這些納米線容易膨脹、碎裂。賽伊等研究人員用金質納米線材包覆電池的二氧化錳外殼,並將之放入由樹脂玻璃狀凝膠製成的電解質中,以此解決納米線材易壞的問題。
  • 為什麼手機可以無限次充電,但有的電池不行,電池不都是一樣的嗎
    一次電池和其他電池的區別一般手機電池都是二次電池,其中的原因是因為二次電池和一次電池的構造工藝不一樣,也就是說放電之後的電池可以再次通過相反的電流進行補給,這個時候手機電池就可以恢復成原來的樣子。為什麼有些電池是不可以呢?因為一次電池一般都屬於原電池,這些電池使用次數只能是一次,使用完之後定都無法恢復原來的狀態。
  • 太陽能電池優化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隨著能源在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太陽能發電的技術也越用越廣泛,現在太陽能光伏系統已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就隨處可見了,比如太陽能熱水器等,但是太陽能光伏體系卻很容易被外部環境所影響,如果當天是陰天那麼太陽能電池的發電量就大幅下跌,據一組數據表示只要有10%的太陽能電池板面積被陰影覆蓋,那麼太陽能系統的總發電量就會下跌50%。另外太陽能電池隨著時間推移使用壽命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 200年的電池進化史-虎嗅網
    目前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種種電子產品都離不開他們的功勞,無論是手機、電腦、相機還是電動汽車,都是基於鋰電池技術的成熟才得到快速的發展。電池簡史要想了解他們的貢獻,得先了解一下電池發展裡程。Lewis Urry發明了現在非常常見的鹼性電池,就是平時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電池,絕大多數都是不可充電的,當然也有特殊設計的鹼性電池能夠充電,甚至還能夠通過按壓電池表面顯示當前電量。
  • 你真了解電池麼?
    目前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種種電子產品都離不開他們的功勞,無論是手機、電腦、相機還是電動汽車,都是基於鋰電池技術的成熟才得到快速的發展。電池簡史要想了解他們的貢獻,得先了解一下電池發展裡程。(鹼性電池,圖來自Visual Capitalist)1950之後,加拿大工程師Lewis Urry發明了現在非常常見的鹼性電池(鋅為陽極、鎂氧化物為陰極,氫氧化鉀為電解液,也就是鹼性電池名字來源),就是平時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電池,絕大多數都是不可充電的,當然也有特殊設計的鹼性電池能夠充電,甚至還能夠通過按壓電池表面顯示當前電量
  • 外媒:科學家發明「反太陽能電池板」 可在黑暗中發電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BGR報導稱,《ACS Photonic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顯示,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解釋了其如何構建所謂的「反太陽能電池板」。周所周知,太陽能技術目前已經用於各種各樣的應用,從為民用住宅供電到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等。然而太陽能電池板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它們無法在黑暗中發電。然而,近日科學家發明的「反太陽能電池板」則帶來了另一種可能性。
  • 美國科學家發明紙張電池 電池生產就像印刷報紙
    CNET科技資訊網8月14日國際報導 美國研究人員本周一表示,已經發明出形狀像紙張那樣的超輕、超靈活、生物可降解的電池,這一技術將引起消費電子產品廠商的興趣。  通過利用納米以及其它技術,研究人員找到了如何將普通鋰離子電池技術縮小、封閉到一張纖維素紙張上的辦法。
  • 鋰離子電池的特點_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前景
    鋰離子電池月放電率僅為6-8%,遠低於鎳鎘電池(25-30%)   和鎳氫電池(15-20%)。   5.無記憶性。可以根據要求隨時充電,不會降低電池性能。   6.對環境無汙染。鋰離子電池不存在有害物質,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電池」。   7.能夠製造任意形狀。
  • 先看看動力電池和電機你就知道了
    實拍 特斯拉 毛豆X外觀不輸其他車型,我們看看他的性能。新能源的核心就是動力電池和驅動電機。那今天我們來看看特斯拉的優勢在哪裡。(一)先看特斯拉的動力電池:特斯拉採用的是18650三元鋰電池。其中18指的是直徑18毫米,65指的是長度為65毫米,0表示採用的是圓柱形設計。(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分成三種:圓柱形,方格形和軟包形。)
  • 科學家發明超級電池,超強待機久到離譜
    簡單來說,就是手工勞動的工作效率太慢了,所以,當18世紀60年代,伴隨著蒸汽機的應用,人類出現了技術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這場革命也被稱作「第一次工業革命」,從這個時候開始,手工勞動開始被機器所取代,人類的生活也發生了巨變。
  • 電池工作原理
    電池工作原理1. 引言 2. 電池電源和使用方法 引言電池無處不在——在汽車、計算機、筆記本電腦、可攜式MP3播放器以及手機中都有它的身影。電池實際上是一個由大量可以生成電子的化學物質組成的裝置,生成電子的化學反應稱為「電化學反應」。
  • 誰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未來發展的趨勢?
    的確,鋰電池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被廣泛應用於手機、電腦,甚至成功掀起了汽車電動化的浪潮。截至今日,全球鋰離子電池的市場規模已達數百億人民幣。鋰電池的發展,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不斷前進,越來越來的汽車廠家紛紛投入到電動化的研發中,譬如寶馬集團目標到2021年在全球累計交付100萬輛電動車;沃爾沃預計到2025年,全球銷量中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將各佔50%;大眾計劃到2028年旗下各品牌基於其電動平臺共銷售2200萬輛電動車;……鋰電池的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