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颱風"摩羯"今天深入河南,將掀起大暴雨。
所謂"颱風",更準確的說法是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熱帶氣旋,颱風所經過的地區都會隨著大風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據統計每年大概有6至7個颱風光顧我國沿海地區。
每來一次颱風,就有一個新名字,有的名字很拗口,有的名字自帶亮點,不小心還會成為"網紅",也有的颱風太不安分,還會有除名的危險。那麼這些颱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今天"摩羯",下次會不會有"天蠍"?
【颱風從啥時候開始有名字?】
1944年美國海軍受颱風重創後 開始使用名字列表
美國海軍在二戰後期的1944年12月遭受了名叫"眼鏡蛇"(Cobra)的颱風的重創。為了應付颱風對船隻和飛行器的威脅,這次災難之後,美國海軍建立了颱風警報機構,開始為颱風編號、命名。1959年這些颱風警報機構整合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英文縮寫為JTWC),繼續為颱風編號命名。
早期的JTWC命名有兩大特點:
第一,制訂了4個名字列表,每個列表中有21個名字,分別以A–W(Q,U除外)這21個字母開頭,並按字母順序排列;這些名字都是英語人名,早期全是女性名字,後來在女權組織的抗議下加入了男性名字。
第二,所有編號颱風按這4個列表順次命名,後一年接續前一年,第4個列表中的名字用完了就再從第1個列表開始,如此周而復始。這個命名方法,為後來其他颱風命名系統奠定了基礎。
【颱風有了國際標準】
14個國家和地區共提供140個名字 輪著使用
事情在2000年有了轉折。
從這一年起,世界氣象組織授權日本氣象廳作為區域專業氣象中心發布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預報信息,作為國際標準。與此同時,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又決定借鑑美國為颱風命名的經驗,制定新的颱風名字系統。
【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颱風委員會確定的首個颱風名字表(標為紅色的是已除名)】
這個新系統中的名字是由西北太平洋地區及周邊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的,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一共是140個名字,編成5個列表,每個列表28個。在名稱使用上,同樣是所有編號颱風按這5個列表順次命名,後一年接續前一年,第5個列表中的名字用完了就再從第1個列表開始,如此周而復始。
中國提供的名字是:"龍王"、"玉兔"、"風神"、"杜鵑"、"海馬"、"悟空"、"海燕"、"海神"、"電母"和"海棠"。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但也有特殊情況:如果一個颱風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或有其他特殊原因),比如當某個颱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颱風後,為了防止它與其它的颱風同名,就可以把它從這個名單中踢出去,比如"海燕",之後再由提出這個名字的國家或地區再提供一個替代名。
就這樣,從2000年起,在中國大陸的天氣預報裡,颱風也都有名字了。
【相關連結】
"摩羯"之後看看還有啥新鮮名字
由以上信息可知,颱風的名字並不是臨時取的,而是"未見其風,先聞其名",它們名字早就被安排好了。據2018年颱風的最新消息,颱風名字已經排到2018第30號颱風,那麼我們來看看14號"摩羯"之後的颱風都叫什麼名字,都有哪些含義。
【2018颱風命名表(部分名單)】
第14號颱風摩羯,來源於日本,含義:摩羯座(星座)。
第15號颱風麗琵,來源於寮國,含義:寮國南部最美麗的瀑布。
第16號颱風貝碧嘉,來源於中國澳門,含義:一種牛奶布丁,澳門人喜愛的食物,可於澳門的葡國餐廳找到。
第17號颱風溫比亞,來源於馬來西亞,含義:一種盛產西米的溫比亞樹,通常生長於河岸、沼澤或近水的地方。
第18號颱風蘇力,來源於密克羅尼西亞,含義:波納佩島傳統將領的銜頭。
第19號颱風西馬侖,來源於菲律賓,含義:菲律賓的一種野牛。
第20號颱風飛燕,來源於韓國,含義:一種體積細小、翼長和尾部呈叉形的飛燕。
第21號颱風山竹,來源於泰國,含義:泰國人喜愛的水果。
第22號颱風百裡嘉,來源於美國,含義:風浪拍打下的海岸(馬紹爾語言)。
第23號颱風潭美,來源於越南,含義:一種花。
第24號颱風康妮,來源於柬埔寨,含義:高棉傳說中的可愛女孩兒及山名。
第25號颱風玉兔,來源於中國大陸,含義:神話傳說中的兔子。
第26號颱風桃芝,來源於朝鮮,含義:朝鮮深山中的一種花。
第27號颱風萬宜,來源於中國香港,含義:海峽名,現為水庫。
第28號颱風天兔,來源於日本,含義:天兔座(星座)。
第29號颱風帕布,來源於寮國,含義:大淡水魚。
第30號颱風蝴蝶,來源於中國澳門,含義:一種昆蟲。
一個互動:颱風起名都有這麼多講究,那你的名字呢?
(文本綜合自果殼網、東方天氣網等)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戴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