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科普十一】關於颱風的命名

2021-01-09 中國氣象局
【颱風科普十一】關於颱風的命名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7日16:57

  人們談「風」而色變,但有個奇怪的現象是,每個颱風與熱帶風暴都有個好聽的名字,如「達維」、「悟空」、「蝴蝶」、「瑪莉亞」「寶霞」等……最開始,颱風多以女性名字命名,然而這一做法遭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後來颱風的命名一度被當作氣象員諷刺其不喜歡的政治人物的工具,直到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重新制定颱風命名辦法,才有了如今擁有140個有趣名字的「命名表」。

  

  1949年颶風哈裡就是因哈裡斯·杜魯門而得名,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在颶風登陸地佛羅裡達州視察。

  最早的命名:藉機諷刺政治人物

  最早,所有的颱風都是沒有名字的。是十八世紀的時候澳大利亞氣象學家突發奇想,用女性名字給颱風命名,其動機現在亦不得而知,或許是一種榮譽一種紀念,贈予自己的女友、愛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歐美國家紛紛效仿之,其中有一位美國的氣象員,將颱風名命名為他不喜歡的一個政治人物,藉此譏諷;而1949年大西洋第一個有名字的颶風「哈裡」則是因為當它襲擊佛羅裡達州時,美國總統哈裡斯·杜魯門正在此地視察;不久,有一次更狂的颶風,掃蕩了佛羅裡達州,這次人們將其戲稱為總統夫人「貝斯」。從此開始,很多國家似乎約定俗成地將颱風用女性的名字命名,這一做法遭到了女權主義者的反對,但是固執的氣象學家們堅持這一做法,很多國家堅持沿用女性命名法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原則,制定出一個命名表。

  命名的演變:140個名字輪換重複使用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香港地區、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中國大陸提供的10個名稱是:龍王、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

  命名規則:文雅,有和平之意

  目前所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很少有災難的意義,委員會規定選擇名稱的原則是:文雅,有和平之意,不能為各國帶來麻煩、不涉及商業命名,因此各國選擇的多以自然美景、動物植物來為颱風命名,因此有了中國傳說中的神奇形象孫悟空、美麗的玉兔,有了密克羅尼西亞傳說中的風神「艾雲尼」,柬埔寨的樹木「科羅旺」、馬來西亞的水果「浪卡」以及泰國的綠寶石「莫拉克」。同時,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臺和香港天文臺、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臺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2007年颱風桑美為中國福建、浙江、江西和湖南四省帶來沉重災難,經濟損失高達49.7億元。

  被「除名」的颱風

  一般情況下,颱風命名表是穩定不變的,除非當某個颱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颱風後,為了防止它與其它的颱風同名,颱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其使用的名稱從命名表中刪去,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當某個颱風的名稱被從命名表中刪除後,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2007年在亞太經社會及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40次會議上,成員國決定除名帶來重大災難的颱風「象神」、「珍珠」、「碧利斯」 、「桑美」和「杜立安」,其中2007年的首個颱風桑美,以其17級的威力橫掃福建、浙江、江西和湖南四省,帶來經濟損失高達49.7億元。

 

(責任編輯:王永慶)

  

  相關新聞

  精彩熱圖

相關焦點

  •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颱風命名規則方法及命名一覽表(圖)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颱風命名規則方法及命名一覽表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人們對颱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
  •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
    颱風是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是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最重要氣象災害,關於颱風的命名,以前是沒有統一的,也就是各個國家自己命名,這樣會帶來很多的交流等麻煩。因此在第三十一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通過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
  • 超強颱風「巴威」登陸東北,你知道颱風是怎麼命名的嗎?
    今天,超強颱風「巴威」從遼寧登陸,據氣象臺估計,颱風「巴威」將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遼寧的最強颱風。我們都知道颱風有超強的破壞力,但是你知道颱風是怎麼命名的嗎?今天我們分享的文章,生動簡單的解釋了這個問題,一起來看看,颱風到底是怎麼起名的。
  • 颱風是怎麼被命名的?
    颱風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沿海地區頻發。我們在看天氣預報時候經常會聽到今年第幾號颱風某某。那麼這些颱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儘管颱風到歷史很長,但是最早記載給颱風起名字的卻是在19世紀初。加勒比海島居民根據聖歷時間命名颶風。
  • 氣象科普:颱風命不命名日本說了算?
    2000年以前還沒有出臺統一的命名規則時,大家都是各叫各的,比如中國用編號來稱呼颱風,而歐美國家一般是用人名來稱呼它。這就混亂了不是?也不利於相互交流研判。因此1997年,在剛剛回歸祖國懷抱不久的香港,召開了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
  • 颱風巴威來了!颱風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命名颱風?
    颱風在海洋上可以造成滔天巨浪,而一旦登陸,又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環太平洋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泰國等國家,每年都在為預報颱風和減少颱風損失做許多工作。 颱風為什麼都在海洋上生成?颱風為什麼是渦旋形狀的?颱風是如何命名的?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 颱風命名的原則 颱風名字是怎麼確定的?
    根據定義,熱帶氣旋是生成於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具有有組織的對流和確定的氣旋性環流的非鋒面性的天氣尺度的渦旋統稱,它包括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並不是所有的氣旋都叫「颱風」。  「熱帶氣旋,民間約定俗成叫颱風,大家也都習慣了。但要注意的是,等級意味著不同程度的防禦標準,所以大家還是要留意氣象部門嚴謹的說法。」一位資深天氣預報員對記者說。
  • 實力科普:颱風名字都是咋起的?
    IT之家8月19日消息 颱風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資料顯示,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科學家曾估算,一個中等強度的颱風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上百個氫彈、或10億噸黃色炸藥所釋放能量的總和。
  • 颱風竟用星座命名?這個科普貼告訴你,下次颱風可能叫「麗琵」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颱風"摩羯"今天深入河南,將掀起大暴雨。所謂"颱風",更準確的說法是西北太平洋上空的熱帶氣旋,颱風所經過的地區都會隨著大風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強對流天氣,據統計每年大概有6至7個颱風光顧我國沿海地區。
  • 【颱風科普第一彈】
    #科學科普#【颱風科普第一彈】颱風(Typhoon),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
  • 颱風是怎麼命名的?颱風命名法使用原則(圖解)
    颱風命名法  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 這次颱風為啥叫"摩羯"? 來看千奇百怪的颱風名字如何命名
    據2018年颱風的最新消息,其實,颱風名字是早就有的,而且有很多,整整一個命名表你說多不多?2018颱風命名表一覽,我們看看今年的颱風都叫什麼。另外,濟南市防辦工作人員給大家來科普一下颱風的命名規則: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
  •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還有颱風曾被「除名」?
    其中,颱風「鸚鵡」、颱風「黑格比」、颱風「米克拉」和颱風「海高斯」等4個颱風在我國沿海地區登陸,較同期平均(5.8個)偏少1.8個。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介紹,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颱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臺」現象,創造新的歷史。
  • 颱風以不喜歡的人名命名?颱風還有命名表?颱風還有多個名字?
    20世紀初,人們就開始了對颱風的命名,而且各種命名方式令人匪夷所思。    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
  • 關於颱風的命名你知道多少
    它們分別是「小四」艾雲尼:身世曲折,幾經周轉才獲得命名;路徑離奇,百轉千回分別先後在廣東徐聞、海南海口以及廣東陽江三次登陸。8號颱風「瑪莉亞」:來勢洶洶,觸發今年首個颱風紅色預警;虎頭蛇尾,登陸後迅速減弱消退。9號颱風「山神」:一路平穩,直來直去登陸海南;迴光返照,停編後企圖東山再起。10號颱風「安比」:生命頑強,最遠走到內蒙古大草原;一路向北,影響華東華北東北共12省(區市)。
  • 漲知識|颱風是如何命名的?曾經哪些颱風被「除名」?
    9月21日,為做好颱風命名工作,積極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升公眾對颱風的認知和預防能力,中央氣象臺開展「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邀請公眾來給颱風取名字。最終選定的颱風名將於2021年2月召開的會議上公布。中央氣象臺將給最終選定名字的公眾頒發颱風命名專屬證書。
  • 解讀:颱風如何命名除名?
    原標題:解讀:颱風如何命名除名? 7月11日,超強颱風燦鴻今天下午在浙江登陸。燦鴻在颱風中屬於「大個子」,其東西和南北方向的螺旋雲帶覆蓋範圍直徑1500公裡-2000公裡左右,相當於北京到廣州的距離。
  • 颱風共有多少個名字——颱風命名一覽表
    颱風的名字不是有了颱風才取的,是事先確定了的。颱風委員會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提供。命名表按順序命名,循環使用。
  • 颱風的命名規範
    8月28日,雙颱風為什麼今年第14號颱風要叫「天秤」,「布拉萬」又有什麼含義?事實上,颱風叫什麼名字,都是早已確定的。2000年起,颱風的命名由國際氣象組織中的颱風委員會負責。現在西北太平洋以及南中國海颱風的名字,由颱風委員會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分5組列表,共140個名字。
  • 颱風如何命名,2017年會出現哪些名字的颱風?
    颱風和颶風都是對於熱帶氣旋的不同說法,一般把出現在太平洋海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出現在印度洋或者大西洋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全球熱帶氣旋分布圖西北太平洋海域是受到颱風影響最大的地區,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每年都會有不少颱風登陸,有的甚至帶來巨大的危害,比如2006年的「桑美」颱風,嚴重影響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共造成了25億美元的巨大損失。因此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三十九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桑美」這個名字退役,由「山神」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