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普:颱風命不命名日本說了算?

2020-11-24 中國天氣

這事要從上個世紀說起了。2000年以前還沒有出臺統一的命名規則時,大家都是各叫各的,比如中國用編號來稱呼颱風,而歐美國家一般是用人名來稱呼它。這就混亂了不是?也不利於相互交流研判。

因此1997年,在剛剛回歸祖國懷抱不久的香港,召開了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

大會決定中國、朝鮮、韓國、日本、密克羅尼西亞、美國以及東南亞各國等14個受颱風影響的亞太地區成員國(地區)各自想10個颱風名字,由此形成一張由140個名字組成的《颱風命名表》,2000年起按序循環使用。

名字有了,問題也來了——

誰來決定這個颱風有沒有冠名資格呢?

世界氣象組織決定挑選當時既地處熱帶氣旋影響區域,同時又是業務「尖子生」的6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來負責這個事情。

其中日本氣象廳就因為擁有豐富的颱風歷史資料,以及一流的颱風預測、觀測能力,成為了負責西北太平洋的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egionalSpecialisedMeteorologicalCentre,縮寫RSMC),負責給在國際換日線以西的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國海上生成的熱帶氣旋國際編號及命名。

要知道,影響我國的颱風絕大多數就是來自西北太平洋(南海也是包含其中的),所以決定一個熱帶擾動能不能算熱帶低壓、以及這個低壓算不算熱帶風暴,確實是由日本氣象廳說了算的。當日本氣象廳根據研判承認一個熱帶低壓升格成了熱帶風暴時,事實上就是承認了它的颱風資格,同時也會依照《颱風命名表》上的名字給它冠名。

同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負責北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的颶風(發生在大西洋、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認定與命名,影響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等國颶風的認定都是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來做的。

我們只能被動等待日本氣象廳的命名嗎?

也不是,作為受颱風災害影響最嚴重的我國,在考慮到某個熱帶低壓可能給我國帶來嚴重風雨影響時,即使日本氣象廳暫未認定它為颱風,我國的中央氣象臺也會將它升格為颱風,給它編號,但沒有名字,同時發布颱風預警,警示受影響地區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比如2018年的4號颱風「艾雲尼」,中央氣象臺就提前將它升格為了1804號颱風,一天之後日本氣象廳才給了它「艾雲尼」的名字。

大家也別灰心,隨著我國氣象業務水平飛速發展,2017年5月17日,在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中國氣象局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2018年1月16日,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將「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牌匾正式授予國家氣象中心。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開始體現我國在世界氣象業務組織、技術交流等方面的骨幹和牽頭作用,因此未來影響我國的颱風冠名權利回到我國手中也有說不定哦~  來源:中國天氣微博


相關焦點

  • 【颱風科普十一】關於颱風的命名
    【颱風科普十一】關於颱風的命名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7日16:57   人們談「風」而色變,但有個奇怪的現象是,每個颱風與熱帶風暴都有個好聽的名字
  •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1 形成機制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
  • 今年第16號颱風為何還沒「冠名」?科普來了!
    預警原文也好,路徑預報圖也好,出現的都是「今年第16號颱風」字樣,而不是「今年第16號颱風浪卡」。每個颱風都有名字,為何「浪卡」一名還不冠上? 2000年以前還沒有出臺統一的命名規則時,大家都是各叫各的,但1997年,在剛剛回歸祖國懷抱不久的香港,召開了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 大會決定中國、朝鮮、韓國、日本、密克羅尼西亞、美國以及東南亞各國等14個受颱風影響的亞太地區成員國(地區)各自想10個颱風名字,由此形成一張由140個名字組成的《颱風命名表》,2000年起按序循環使用。
  •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颱風命名規則方法及命名一覽表(圖)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颱風命名規則方法及命名一覽表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人們對颱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
  • 颱風是怎麼命名的 為什麼這次強颱風叫「玉兔」不叫「小白兔」
    如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國家稱為颱風,在大西洋、東太平洋、加勒比海地區叫做颶風,在印度洋、孟加拉灣叫做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叫做熱帶氣旋。因為叫法較為混亂,因此,應有個同一的標準。於是,1988年國際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對熱帶氣旋命名和等級制定了統一標準,規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風力達到12級及以上的,稱為颱風;10~11級的,稱為強熱帶風暴;8~9級的,稱為熱帶風暴;小於8級的,稱為熱帶低壓。
  • 只有日本才有颱風命名權?中國氣象廳與日本氣象廳差距在哪?
    這次的颱風可以說有點調皮,這兩天一直在瓊州海峽附近打轉,並 已經先後在廣東徐聞和海南海口登陸過了,現在又轉回了廣東,真是令人頭大~關於颱風「艾雲尼」,有網友@中國氣象愛好者 做了一個解讀,他稱這個颱風在6月5日時各項指標都達到了命名的條件,但日本氣象廳直到6月6日早晨才給出了名字「艾雲尼」。該網友表示,颱風若是不命名升格,勢必會對海南廣東廣西的災害防禦帶來負面影響。
  • 颱風竟用星座命名?這個科普貼告訴你,下次颱風可能叫「麗琵」
    每來一次颱風,就有一個新名字,有的名字很拗口,有的名字自帶亮點,不小心還會成為"網紅",也有的颱風太不安分,還會有除名的危險。那麼這些颱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今天"摩羯",下次會不會有"天蠍"?【颱風從啥時候開始有名字?】
  • 颱風是怎麼被命名的?
    颱風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沿海地區頻發。我們在看天氣預報時候經常會聽到今年第幾號颱風某某。那麼這些颱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儘管颱風到歷史很長,但是最早記載給颱風起名字的卻是在19世紀初。加勒比海島居民根據聖歷時間命名颶風。
  • 颱風命名有什麼講究?
    颱風命名有什麼講究?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聯合國亞太經設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以下簡稱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之所以用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也是考慮防災減災的需要,便於人們的記憶。
  •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
    颱風是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是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最重要氣象災害,關於颱風的命名,以前是沒有統一的,也就是各個國家自己命名,這樣會帶來很多的交流等麻煩。因此在第三十一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通過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
  • 颱風「利奇馬」命名背後:由越南取名,原是一款熱帶水果
    相信不少人都會好奇為什麼這次的颱風叫利奇馬?颱風命名有講究嗎?東方網記者了解到,颱風命名其實都是「有跡可尋」。  「利奇馬」原是一種熱帶水果  據相關資料顯示,用水果為颱風取名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一個類似的颱風,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颱風「山竹」了。
  • 中國颱風博物館入選首批國家氣象科普基地
    日前,中國氣象局和國家科技部公布了關於首批國家氣象科普基地評審結果,中國颱風博物館成為全國首批16個國家氣象科普基地之一,這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個國家氣象科普基地。
  • 16號颱風生成,暫時沒有名字!分析:因為命名權在日本氣象廳
    事實上,西太平洋負責颱風命名的是日本氣象廳,目前日本氣象廳認定其為熱帶低壓,也就暫時還沒有獲得浪卡的名字,中國氣象局的官宣其實真是搞錯了,說明氣象局小編不專業,現在的南海熱帶風暴暫時還是無名。
  • ...強風雨天氣將持續到6日,這一個接一個的颱風都是如何命名的……
    西沙永興島,陰天間多雲有雷陣雨,西到西南風7級,28-32度中沙黃巖島,陰天間多雲有雷陣雨,南到西南風6級,27-32度南沙永暑礁,多雲有雷陣雨,西南風5級,28-32度新聞多一點:【科普一下】為何每個颱風到來之前,似乎都已經提前知道颱風的名字,這是怎麼回事?颱風命名由來颱風的名字誰說了算?
  • 19年颱風海貝思成日本「災星」,氣象廳43年來首次追封
    颱風海貝思在當地時間10月12日傍晚前後登陸日本南部沿海,並且很快掃過日本關東地區,颱風海貝思攜帶的巨量水汽最終化為大範圍暴雨傾瀉而下,甚至於日本自187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全國日降水紀錄被颱風海貝思帶來的暴雨大幅刷新。在瘋狂的大範圍暴雨襲擊下,多地河流水位暴漲乃至絕地,大量城遭遇水淹,交通和電力也受到嚴重影響。
  • 「海馬」被除名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政解
    颱風委員會(TC)是亞太經社會(ESCAP)和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主持的一個政府間組織,其宗旨是改善和協調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防災規劃和措施,減輕自然災害特別是颱風造成的人員及財產損失。颱風是如何命名的?
  • 漲知識|颱風是如何命名的?曾經哪些颱風被「除名」?
    9月21日,為做好颱風命名工作,積極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升公眾對颱風的認知和預防能力,中央氣象臺開展「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邀請公眾來給颱風取名字。最終選定的颱風名將於2021年2月召開的會議上公布。中央氣象臺將給最終選定名字的公眾頒發颱風命名專屬證書。
  • 颱風的命名和除名,原來是有規定的...
    再給大家科普颱風命名的由來前,先祝各方平安!
  • 解讀:颱風如何命名除名?
    原標題:解讀:颱風如何命名除名? 7月11日,超強颱風燦鴻今天下午在浙江登陸。燦鴻在颱風中屬於「大個子」,其東西和南北方向的螺旋雲帶覆蓋範圍直徑1500公裡-2000公裡左右,相當於北京到廣州的距離。
  • 颱風如何命名,2017年會出現哪些名字的颱風?
    全球熱帶氣旋分布圖西北太平洋海域是受到颱風影響最大的地區,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每年都會有不少颱風登陸,有的甚至帶來巨大的危害,比如2006年的「桑美」颱風,嚴重影響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共造成了25億美元的巨大損失。因此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三十九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決定把「桑美」這個名字退役,由「山神」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