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理8月10日報導:風王「利奇馬」於今天凌晨已強勢登陸浙江,成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強度最強的颱風。儘管它威力超強,這幾日讓「包郵區」的人們叫苦連天。但事實上,「利奇馬」卻是一種外表軟萌的亞帶熱帶水果。
相信不少人都會好奇為什麼這次的颱風叫利奇馬?颱風命名有講究嗎?東方網記者了解到,颱風命名其實都是「有跡可尋」。
「利奇馬」原是一種熱帶水果
據相關資料顯示,用水果為颱風取名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一個類似的颱風,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颱風「山竹」了。
此次超強颱風「利奇馬」,國際編號:1909,為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風暴。
事實上,「利奇馬」也是一種熱帶水果,即山欖科桃欖屬植物利馬果(Pouteria lucuma),原產南美洲的秘魯和厄瓜多。
其果實球形,果肉黃色,像煮熟的雞蛋黃,因為直接吃偏幹,通常添加在風味飲料、奶昔和冰激凌中食用,與我國華南、西南地區栽培的蛋黃果特別像。
吃貨們腦補完畫面後,是不是覺很「利奇馬」颱風也變得軟萌可愛起來了?
颱風如何命名?各國提供「創意」
早在一百多年前,人們已經開始給產生巨大影響的颱風命名了。
1887年,澳大利亞氣象學家克萊門特·拉格(Clement Wragge)最早為西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提出了正式的命名系統。1907年,拉格退休後,這套命名系統也隨之棄用。
在颱風命名的國際規則出臺之前,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同一颱風的命名各不相同。為了避免名稱混亂,造成稱謂混亂,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決定統一颱風命名規則,2000年起投入使用。
名風名稱表(來源於多識百科)
該新系統中的名稱由西北太平洋地區及周邊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總共有140個名稱,編成5個列表,每個列表28個。在名稱使用上,同樣是所有編號颱風按這5個列表順次命名,後一年接續前一年,第5個列表中的名稱用完了再從第1個列表開始,如此周而復始。
命名規則:溫柔名命 意寓和平
從這些颱風的名字,也看出了各個國家的「小心思」,比如中國大多以神話命名,日本大多以星座命名,美國大多以人名來命名,東南亞國家則多以水果、自然植物命名。
此次「利奇馬」就是越南取的名字,而「山竹」就是泰國取的名字。
從字面上看,不少颱風用了偏女性化、溫和的名字,以期待它帶來的傷害能夠小一些。截至2018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已經發布了178個颱風名稱,其中有34個退役名稱。
一般情況下,颱風命名表是穩定不變的,而被除名的颱風名字一般由於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颱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其使用的名稱從命名表中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