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19年颱風海貝思成日本「災星」,氣象廳43年來首次追封

2020-12-05 中國氣象愛好者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西太平洋度過了一個十分活躍而奇特的颱風季,在這一年裡共有29個命名颱風生成,為近年來颱風最多的年份,而直到12月下旬還有颱風給我國南部沿海帶來颱風雨,這就更加罕見了。而日本2019年也是禍不單行,特別是19號颱風海貝思,發展成為龐大的超強颱風並最終登陸日本,儘管颱風海貝思登陸日本的時候已經不是超強颱風,但它帶來的狂風暴雨還是給日本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破壞。

颱風海貝思在當地時間10月12日傍晚前後登陸日本南部沿海,並且很快掃過日本關東地區,颱風海貝思攜帶的巨量水汽最終化為大範圍暴雨傾瀉而下,甚至於日本自187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全國日降水紀錄被颱風海貝思帶來的暴雨大幅刷新。在瘋狂的大範圍暴雨襲擊下,多地河流水位暴漲乃至絕地,大量城遭遇水淹,交通和電力也受到嚴重影響。截至當地時間2019年11月14日下午4時17分,海貝思造成日本神奈川縣、栃木縣、福島縣、群馬縣、千葉縣、埼玉縣、宮城縣、巖手縣、靜岡縣、茨城縣、長野縣、東京市、兵庫縣共93人死亡,是近年來日本氣象史上最嚴重的颱風災害之一。

在海貝思如此驚人的破壞之下,近日日本氣象廳正式宣布,2019年第19號颱風「海貝思」為「令和元年東日本臺風」,以紀念它給日本東部地區帶來的嚴重破壞,為後世傳承經驗和教訓。以前,日本氣象廳也給颱風取過封號,但一般都以地點或者河流為主,比如伊勢灣颱風(1959年15號颱風)、狩野川颱風(1958年22號颱風),而海貝思直接以東日本命名,說明它帶來的影響範圍極其廣闊,側面反映了它的罕見程度。

除了颱風海貝思外, 2019年第15號颱風「法茜」為「令和元年房総(zong)半島臺風」,颱風海貝思和颱風法茜也成為1977年以來,日本首次被追加「封號」的颱風。

登陸日本前的15號颱風法茜

日本二戰後的氣象記錄裡有著名的「八大颱風」,分別是洞爺丸颱風(1954年15號颱風)、狩野川颱風(1958年22號颱風)、宮古島颱風(1959年14號颱風)、伊勢灣颱風(1959年15號颱風)、第二室戶颱風(1961年18號颱風)、第二宮古島颱風(1966年18號颱風)、第3宮古島颱風(1968年16號颱風)、衝永良部颱風(1977年09號颱風)。比如洞爺丸颱風,是因為此颱風讓一艘名叫「洞爺丸」的渡輪傾覆,上千人喪命,而伊勢灣颱風則是日本二戰後最嚴重的颱風災害,風災共造成4697人死亡、401人失蹤、32285人受傷。因此,2019年颱風海貝思和颱風法茜獲得「封號」,意味著這兩個颱風給日本帶來了非常極端的破壞,也說明了2019年的颱風活動的確是相當不尋常的。2019年,我國也遭遇了相當極端的颱風利奇馬,在全球變暖的未來,類似的極端天氣還可能頻繁上演,值得我們警惕。

相關焦點

  • 超強颱風「海神」逼近 日本氣象廳籲民眾高度警惕
    新華社東京9月5日電(記者姜俏梅)日本氣象廳5日晚召開記者會宣布,超強颱風「海神」可能將在6日晚接近或登陸鹿兒島縣,呼籲當地民眾保持高度警惕。日本氣象廳說,當地時間5日晚9時,「海神」在南大東島西南海上40公裡處以每小時15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預計將於6日下午至7日接近九州地區,並有可能在九州鹿兒島縣登陸。九州南部地區將可能出現創紀錄的暴風、大浪和高潮等自然災害。該廳表示,可能在6日上午對鹿兒島縣發布颱風特別警報。
  • 南海突現「颱風胚胎」!是30號颱風還是2019年第一颱風?看日本了
    根據歐美氣象預報,位於南海區域的「颱風」胚胎出現了變動,很可能會在2019年形成一個正式的颱風,根據數據來看,初期的35W颱風胚胎已經降低了,穿越菲律賓之後已經不足發展實力。根據歐美氣象數據顯示,36W颱風胚胎位於8.5°N 112.6°E ,最大風量為25 kt ,最小中心壓力為1003 mb,氣壓值已經非常接近於颱風發布,按照GFS的模擬數據來看,該熱帶低壓31日能夠達到993mb氣壓值,所以日本氣象廳可能發布出颱風
  • 氣象科普:颱風命不命名日本說了算?
    2000年以前還沒有出臺統一的命名規則時,大家都是各叫各的,比如中國用編號來稱呼颱風,而歐美國家一般是用人名來稱呼它。這就混亂了不是?也不利於相互交流研判。因此1997年,在剛剛回歸祖國懷抱不久的香港,召開了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
  • 颱風「飛燕」今天登陸!日本遭遇25年來最強颱風,破壞力巨大!
    臺飛燕是25年來最強的風暴,預計將於今天中午登陸日本。以下是最新的警告。颱風「飛燕」上周獲得超級颱風稱號,成為2018年最強風暴。Jebi,在韓語中是「燕子」的意思,可能會在明天(9月4日,星期二)襲擊日本。
  • 「7月空臺」震動東亞氣象界,日本氣象廳:69年來首次
    對於西北太平洋的天氣形勢來說,剛剛過去的7月裡,西太平洋竟然一個命名颱風都未出現,是1949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這一空前紀錄震動東亞氣象界,日本氣象廳亦宣布這是自1951年開始颱風統計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 颱風天秤_颱風天秤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象百科
    颱風天秤(名字源於日本,星座名),由日本命名 。 2012年颱風天秤于于2012年8月17日成型,於2012年8月20日升級成為颱風。 發展過程 「天秤」加強為颱風 2012年8月17日,日本氣象廳把位於臺灣以東的熱帶擾動96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 日本氣象廳:飛燕或成1993年來登陸日本最強颱風,全國都有風雨!
    9月3日晚上,今年第21號颱風飛燕的中心在日本鹿兒島縣奄美地方東南方向海域,強度雖然稍有減弱,但仍是強颱風級別。飛燕將會在今夜加速轉向東北方向移動,以超過每小時50公裡的時速在9月4日白天撞向日本四國島和近畿地方。2018年9月3日下午飛燕雲圖,可見結構依舊非常完整,為強颱風級別。
  • 確定了!2020年厄爾尼諾形成,95W成臺概率提升,1號颱風或快了
    2020年以來,關於厄爾尼諾的發展可以說一直是爭議的點,因為從Nino3.4指數監測區域來看,一直處於偏暖的模式,但是世界氣象組織,NOAA,日本氣象廳都說出現的可能性較低,一直保持中性的模式概率基本在60%左右,從最新的Nino3.4指數區域之一來看,如今已經是在下降了。
  • 颱風海貝思重創日本,遇難人數激增至60人!它會被「除名」嗎?
    這兩天,東亞地區天氣最不平靜的當屬日本了,今年第19號颱風海貝思從海上誕生,發展成為龐大的超強颱風並最終登陸日本,儘管颱風海貝思登陸日本的時候已經不是超強颱風,但它帶來的狂風暴雨還是給日本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破壞。
  • 日本遭遇2018年迄今最強颱風威脅,兩天下完上海一年的雨!
    8月23日上午,西太平洋的「雙颱風共舞」景象繼續,只不過,19號颱風蘇力已經進入黃海,而20號颱風西馬侖也已經接近日本南部沿海,隨著緯度逐漸變高,兩個颱風強度都進一步下降,此前清晰的颱風眼結構也已經看不見了。颱風蘇力已經減弱為了颱風級別,而強颱風西馬侖的強度也在進一步下降。
  • 颱風是怎麼命名的 為什麼這次強颱風叫「玉兔」不叫「小白兔」
    據統計,全球每年平均出現颱風與強熱帶風暴約43個,西北太平洋為最多。北半球檯風約佔全球總數的76%,而南半球僅佔全球的24%,且都集中在低緯地區。全球檯風與強熱帶風暴多出現在7~10月份,其中,8月為最甚。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2020-08-02 08:19:26 來源:瀟湘晨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中央氣象臺消息,7月31日下午14時,南海熱帶低壓生成,並逐漸向海南島南部沿海靠近,並將於8月1日中午前後登陸或擦過海南島南部一帶沿海(15至17米/秒,熱帶低壓級)
  • 可能登陸日本的19號颱風「海貝思」 是史上最大的颱風嗎?
    這幾天有旅遊計劃的注意了  颱風「海貝思」即將登陸日本  還有個颱風的消息了解一下。今年第19號颱風「海貝思」從10月6日凌晨3時生成,一路升級,已經成為今年的「風王」。10月8日凌晨開始,超強颱風「海貝思」就進行了一次「換眼手術」,將細小的「針孔風眼」換成直徑50公裡以上的大型颱風眼,用氣象術語說,這叫「眼壁置換」。  關於颱風「海貝思」,國外媒體,特別是日本媒體說法非常「恐怖」。比如「海貝思」是「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颱風」「日本最兇颱風」「整個颱風竟然大到幾乎能覆蓋整個日本」「將造成不可預估的災害」等。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2020怎麼還沒有颱風來原因
    劃重點,晴熱高溫、雷陣雨、颱風,是主角。總結上個月的天氣,今年7月,相比往年來說,有點特殊——差了颱風。據省氣象部門消息,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已有不少颱風登陸我省。1949年至2019年,七月份登陸浙江省的颱風數總共有13個。而今年7月,颱風首次「缺席」,是1949年以來71年來首個沒有編號颱風生成的七月份。伴隨而來的高溫,並不奇怪。
  • 「史詩級」颱風6日登陸日本,破壞力超強
    日本氣象廳5日晚8點召開臨時記者招待會,認為大型且非常強的10號颱風(同比1959年9月伊勢灣颱風級別)從6日晚開始,接近並登陸九州地區鹿兒島縣(除奄美地區外),日本氣象廳6日上午有可能向鹿兒島縣發出颱風特別警報。
  • 「利奇馬」逼近 大數據解讀69年來登陸浙江的43個颱風
    但在浙江登陸的颱風愛在哪扎堆,哪些地方易損程度較高,數量上有什麼變化,這些你都了解嗎?之江匯梳理了1949年以來登陸浙江的颱風大數據,為你一一解讀。 1949-2018年,共有43個颱風登陸浙江。梳理歷史數據發現,颱風在浙江的登陸地點非常集中,最常撲向台州、溫州、寧波等中南部沿海城市。
  • 16號颱風生成,暫時沒有名字!分析:因為命名權在日本氣象廳
    事實上,西太平洋負責颱風命名的是日本氣象廳,目前日本氣象廳認定其為熱帶低壓,也就暫時還沒有獲得浪卡的名字,中國氣象局的官宣其實真是搞錯了,說明氣象局小編不專業,現在的南海熱帶風暴暫時還是無名。
  • 今年7月福建颱風零考勤 為71年來首次
    央廣網福州7月30日消息(記者張子亞 通訊員廖玥)記者從福建省氣象臺了解到,從常年來看,每年5-6月的雨季結束之後,7月福建就進入到了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已成定局。
  • 颱風「飛燕」在日本登陸 為25年來最強
    颱風「飛燕」在日本登陸 為25年來最強 2018-09-04 17:5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楊彥宇
  • 颱風排隊來!15號颱風法茜生成,權威預測:將直搗日本東京
    儘管14號颱風劍魚已經停編,但對於西太平洋來說,似乎颱風活躍季還遠未到停止的時候。9月5日中午前後,從衛星雲圖上看,從我國南海一直到菲律賓以東乃至西太平洋換日線附近,有著大堆的熱帶雲團正在活動,似乎還有颱風要扎堆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