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阿廬古洞再現珍稀瀕危盲魚透明金線䰾

2021-01-08 科學網

 

本報訊 一群生活在人類幾乎觸及不到的黑暗幽深洞穴的特殊魚類,由於終生生活在無陽光的環境下,發生適應性變異,視覺感官等退化,俗稱「盲魚」。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魚類組專家和雲南大學雲南省地理研究所的專家一起再次深入瀘西縣阿廬古洞的地下暗河,考察珍稀盲魚透明金線䰾的資源狀況並找到它的蹤跡。

 

據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崔桂華介紹,盲魚是生活於洞穴或地下水環境中並表現出一系列適應性特徵的魚類,這些特徵包括眼睛退化、色素消失、鱗片數目減少或消失、感覺系統高度發達等,共有全盲、半盲、眼顯著變小等多種類型。根據其生存環境、離地表深淺及不同穴居類型,形成不同亞科的盲魚,歷來均引起中外魚類學專家的廣泛興趣和關注。至2006年,全世界已發現典型的洞穴魚類多達107種,而中國以31種名列首位,主要分布在廣西(15種)、雲南(9種)、貴州(6種)、湖南(1種)。生活於雲南阿廬古洞暗河中的透明魚,早在500多年前的《阿廬洞記》中就有記載,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洞穴魚類的確切文字記錄。但直到1991年6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得兩號寶貴的標本,才鑑定並確認為鯉科、䰾亞科、金線䰾屬一新種,並以最早記載的俗名命名為透明金線䰾。從此,掀開了透明魚神秘的面紗,確定了它的分類地位,有了科學的名字,真正進入了中國魚類名錄。

 

「雲南阿廬古洞是個非常發達的石灰巖溶洞系統,由『三洞一暗河』組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地下溶洞系統。三洞分別是瀘源洞、玉柱洞和碧玉洞,一暗河為玉筍河,河水最終流出洞外,注入南盤江,屬南盤江水系。」崔桂華說,「透明金線䰾生活於地下暗河,該魚是何時進入暗河,難以考證,從其適應性性狀變化序列來看,無疑是一種高度特化的典型洞穴魚類,伴隨洞穴演變的進化歷程十分漫長。」

 

專家們通過在暗河內苦苦尋覓,最終捕獲了5釐米左右的兩條透明金線䰾幼魚,其全身通體透明,身上血管清晰可見,鰓部鮮紅,一呼一吸,非常漂亮。其中,它最典型的特徵是背部具有一個發達、向前的錐狀突。這一適應黑暗環境的特殊感覺器,具有部分代替觸鬚、側線的感覺功能。遺憾的是,在採取供氧等多種措施後,依然不能讓透明魚適應新的環境,不能讓更多人看到它具有生命時的真面目,但昆明動物研究所魚類標本庫將永遠保存該珍稀魚類標本,發揮其科學研究的價值。

 

通過此次考察,專家們證明了透明金線䰾還未絕跡,依然能尋覓到它的蹤跡,但數量稀少,處於瀕危狀態。同時,專家建議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宣傳保護,不要隨意捕捉及在洞內放生其他魚類及生物,讓大自然千百年來留給人類的這一寶貴自然遺產——珍稀的魚類物種,能夠永遠存活下去。

 

同時,專家們還發現洞穴魚類的食物往往極其匱乏,洞內蝙蝠晝伏夜出,在洞外捕食昆蟲後回到洞內排洩的糞便,通常是洞穴魚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形成了獨特的洞穴生態系統食物鏈。但自從阿廬古洞開闢為旅遊區後,遊客劇增,白晝洞內五彩繽紛的景光燈、遊船撞擊聲、遊客喧譁聲,一改昔日寂靜黑暗的環境,洞內蝙蝠和魚類均受到直接和間接的生存幹擾。因此,透明金線䰾的現狀如何、旅遊如何影響洞穴魚類、其生長速度如何、眼睛變盲的規律怎麼樣等一系列問題,將作為科研人員今後的研究方向。

 

《科學時報》 (2009-3-18 A1 要聞)

相關焦點

  • 雲南古洞現透明盲魚金線䰾 處於瀕危狀態(圖)
    阿廬古洞發現的透明金線䰾。(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提供/春城晚報 )  阿廬古洞發現透明金線䰾(bā) 數量稀少處於瀕危狀態  數量稀少處於瀕危狀態  如果沒有光線引導,眼睛也就失去了它的用處,所以生活在深不透光的洞穴裡,眼睛似乎成了多餘的。
  • 科研人員在雲南阿廬古洞發現金線䰾幼魚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魚類組和雲南大學雲南省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雲南瀘西縣旅遊局、瀘西縣阿廬古洞風景區管理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深入阿廬古洞的地下暗河中,考察透明金線䰾的資源狀況。科研人員攜手到未開發的玉筍河上遊、下遊和觀音洞等洞中深入考察,尋覓透明金線䰾的蹤跡。在稀薄的空氣,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和黑暗幽深的洞穴河水中,科研人員苦苦尋覓,最終捕獲了5釐米左右的兩條透明金線䰾幼魚,其全身通體透明,身上血管清晰可見,鰓部鮮紅,一呼一吸,非常漂亮。
  • 中法科考隊溶洞探險 發現盲魚盲蝦等珍稀水生物
    從1月12日到1月20日,來自法國和中國的15位科考人員,在河池展開了為期9天的洞穴科考活動,發現了珍稀罕見的盲魚、盲蝦等水生物。  9天的活動中,科考人員共深入河池市境內的八個洞穴。像這種稀有的洞穴盲魚,學名叫金線䰾,就是在拔貢鎮大莫村岜臘洞中發現的。
  • 貴安村民古井裡發現瀕危物種:透明、口須長、眼睛看不見
    有的金線䰾全身通體半透明,呈粉紅色,可見血管和尾椎骨,鴨嘴狀,小眼,口須粗長。金線䰾因終年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退化為僅存眼痕的盲魚。村民 高勇:這個魚身上有一條金線,如果對著太陽光的話是透明的,金黃色的,太陽光下反光,所以俗稱金線。它屬於盲魚,眼睛見不了光,你輕輕的不要動這個水,它是看不見你的。據了解,金線䰾對水質環境要求非常高,所以存世數量非常少。
  • 中法科考隊在廣西發現盲魚盲蝦等罕見生物
    科考隊深入河池市轄區的8個洞穴,發現了一批具有開發和科考價值的精美自然洞穴和珍稀罕見的盲魚、盲蝦等水生物。  河池市金城江區為大石山區,在地質學上是典型的喀斯特峰叢窪地和峰林平原地貌。此次科學考察中方領隊陳立新介紹,本次探險的路線和範圍為河池市金城江區河池鎮、拔貢鎮、六甲鎮公路沿線及龍江河流域的洞穴。
  • 最高近30米,雲南現瀕危植物,地球滅絕,消失動物為何也再現?
    作者:文/虞子期 近些年來,雲南地區的生態環境變化可以說受到不少人的關注,主要是多次發現了一些「稀缺動植物」重現。例如在2018年的時候,一度被認為野外滅絕的「雲南蘭花蕉」重見天日,雖然野生群體的發現只有15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科學研究者們成功打破了滅絕植物的說法。
  • 滇池金線䰾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全省共分布有魚類13目43科199屬629種,其中土著種594種、外來種35種,全球僅分布於雲南的共有255種,魚類種屬居全國第一,約佔中國淡水魚類總數的40%。在雲南省629種魚類中,珍稀瀕危魚類99種。中華鱘、達氏鱘、大頭鯉、大理裂腹魚、滇池金線䰾、胭脂魚等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 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亮相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亮相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2017-06-01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雲南震動世界,發現珍稀瀕危植物,引得外國人連連感嘆!
    今年中國雲南震動世界,是因為我國的研究人員在這裡發現了珍稀瀕危植物。這一發現,對我國的生態乃至全世界的植物研究都極具重要的意義。瀕危植物的發現,給予了我們可以延續物種的希望。這又是怎麼樣的一種植物呢,引得外國人連連感嘆?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高黎貢山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居群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高黎貢山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居群 2020-06-05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拍到珍稀瀕危物種影像:有黑熊小熊貓等
    雲南拍到珍稀瀕危物種影像
  • 相隔十年,珍稀黃嘴白鷺再現珠海市
    珍稀黃嘴白鷺再現珠海市(央廣網發 張福慶 攝)珍稀黃嘴白鷺再現珠海市(央廣網發 郭竣工 攝)央廣網珠海5月22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 陳什旺 郭竣工 張福慶)近日,珠海市觀鳥協會調查人員先後在珠海市橫琴島和金灣區三灶發現了珍稀水鳥黃嘴白鷺,這是距2010年4月首次記錄後
  • 距離昆明200公裡,號稱「雲南第一洞」,上億年形成的溶洞奇觀
    國家4A級景區,距離昆明200公裡,被譽為雲南第一洞,與石林景觀相似,也是喀斯特地貌,只是石林在地上,阿廬古洞在地下,是亞洲最壯觀的天然溶洞之一。形成年代可以追溯到數億年前。這就是瀘西阿廬古洞。阿廬古洞阿廬古洞,是宋、元時雲南三十七蠻部之一『阿廬部』的穴居點,其名亦是由此化來。
  • 挽救一條魚:瀕危物種滇池金線䰾「沉浮」啟示錄
    從瀕危國家II級保護動物,到如今千萬尾級的人工繁育能力;從野外罕見的極小種群,到山區養殖品種;從退出湖體向人類發出警告,到重新入湖對滇池水體進行生物治理——位居「雲南四大名魚」之首的滇池金線䰾,經歷了怎樣的「興衰沉浮」?
  • 神秘又古怪的魚:盲魚
    ……在我國西南地區黑暗的地下洞穴中,曾經發現過幾條罕見的盲魚。這些盲魚最大的體長不到10釐米,它們的外表長得十分奇特:細長的身體粉紅而透明,可以清楚地看到它體內的脊椎和內臟,形如一條條玻璃魚。它們在長期同黑暗作鬥爭過程中獲得了新本領,它們能忍受飢餓、不怕冷、也不怕熱。
  • 雲南德宏拍攝到雲豹、灰腹角雉等一批珍稀瀕危物種影像資料
    新華社昆明6月6日電(記者姚兵、趙鵬)灰腹角雉、雲豹、大靈貓……「自然影像中國美麗生態德宏」攝影年項目自2016年11月啟動以來,陸續獲得多種珍稀瀕危物種的影像資料。  據介紹,項目組在雲南銅壁關省級保護區及周邊區域安裝60臺紅外觸髮式相機,拍攝到雲豹、熊猴、北豚尾猴、菲氏葉猴、灰腹角雉等5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豺、黑熊、小熊貓、黑鷳等1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以及鼬獾、豬獾、雲貓等14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研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 珍稀動物雲貓30餘年後重現雲南
    據悉,這是雲貓在雲南省的首批野外影像資料,也是繼1984年12月至今的30餘年後,雲貓重現雲南。高黎貢山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衝分局科技科科長黃湘元介紹,嘉道理中國保育與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衝分局從2014年合作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嘉道理中國保育支援了30部紅外相機架設到保護區,拍到了不少珍稀動物。
  • 靈石發現珍稀瀕危褐花杓蘭,山西還有這些瀕危植物
    近日,晉中靈石太嶽山主峰牛角鞍發現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這是首次發現褐花杓蘭在其模式產地四川、雲南之外的新分布,也為太嶽山蘭科植物增添了一個新種。
  • 珍稀瀕危植物驚現靈石!
    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美美的褐花杓蘭~↓↓↓近日記者獲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太嶽山主峰牛角鞍。這是首次發現褐花杓蘭在其模式產地之外的新分布,也為太嶽山蘭科植物增添了一個新種。
  • 雲南巧家縣五針松成全球最瀕危物種
    中國園林網9月24日消息:昨日,記者從昭通巧家縣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主辦並於今年9月6日至15日在韓國濟州召開的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由8000多名科學家在48個國家搜集了眾多的動植物資料,公布了全球100種最瀕危物種名單,巧家五針松榜上有名